作者:老馆主
◐
接上一篇:《老馆主 | 一座乡村学校的突围:一、黑马》
六月的瑶乡,属于连绵不绝的雨季,雨水好比天上派下来的保洁工人,它们会用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把瑶乡的每一片树叶、每一朵山花、每一块瓦片、每一条村道、每一寸土地都清洗得一尘不染。被天工清洁过的瑶乡,又一次以焕然一新的姿态,静待着七月旅游旺季的到来。
“山区”、“高海拔”、“偏远”、“少数民族”,放眼全人类,当这些词语聚集在一起时,往往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坐落于雪峰山中段、平均海拔一千三百米、离县城一百公里、主体原住民为花瑶的虎形山瑶族自治乡,曾经也不例外。
虎形山瑶族自治乡在隆回县,是一处独特的存在。隆回县府所在地的海拔约在二百米左右,从县城一路向北,即便是到达六十公里开外的金石桥镇城区,海拔也只丝滑上升到四百米,但从金石桥开始往虎形山去,海拔陡然提升,三十公里的距离,海拔竟然提升了近千米。
按照海拔每提升一百米,温度下降约0.6度的自然规律,虎形山瑶族自治乡相较于隆回县城,理论温度约低七度,但是再加上县城的人造热、以及虎形山高山台地的凉风效应,两地实际温差在十度以上。
所以在虎形山,一年之中的最高温度几乎都保持在二十六度左右,假如把虎形山比作一个冰箱的话,一年四季之中,除了夏末秋初处于保鲜层外,其余季节都蛰伏在冷冻层。
在漫长的农耕时代,虎形山乡一直被视为隆回的小西藏,言外之意就是隆回的苦寒之地。
可是,随着中国的快速工业化和这几年全球气温的加速变暖,农业已不再是虎形山人的唯一收入,但凉中透爽的高山气候却成为了虎形山乡的地理标志和独特名片、这几年在隆回县政府的大力打造下,日益成为了享誉省内外的避暑天堂。每年到了暑假季,民宿已变得一房难求。
而处于虎形山乡中心点上的草原村,得益于其辽阔的天际线、淳朴的民风以及草原学校的加持,更是成为了旅居客们的首选。三个月的旅游季下来,即便是普通客房的民宿主,一般也会获得十万以上的收入。
起死回生,并且一跃成为明星学校的草原学校,不但给草原村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还能助力乡村的真正振兴,这也许是连谭美珍自己都始料未及的,因为在她回到村子里的2017年,草原村的旅游还处在方兴未艾的状态,远没有现在这般的炙手可热。
怀着好奇与一探究竟的心理,2024年6月23日傍晚,我与隆回县新阶联媒体组一道,走进了草原学校。
草原学校
此时的草原学校,早已声名鹊起,学校的班级也从幼儿园扩容到了初中一年级,现在全校拥有186名学生,在编老师加上支教志愿者,总共有21位教师。
学校建在一个缓坡上,传统木制结构的门廊、海洋色的操场、白墙青瓦的教学楼、宣传栏中一排排制作精美的各式小海报、教室廊柱上张贴着一幅幅圣贤箴言,整个校园处处散发着艺术的色彩。
那是一个骤雨初歇的周日傍晚,雾霭笼罩下的草原学校约隐约现,给人一种踏入仙境之感。初一的学生已经来到学校,正在操场上自由活动,看到谭校长引领我们进去后,操场上的每一位同学都面带着自信的笑脸,主动向访客们问好。谭校长顺势将我们交给了他们,要大家分组带领客人去学校四处参观,并承担义务讲解员。
初一学生做讲解
带领我们小组参观的同学名叫陈贤,毫不怯生的他,如数家珍般地向我们介绍着校园内的一切。我们问他的自信来自于哪里?他说来自于草原学校一年来的培养。
从交流中得知,原来他虽然是草原村人,但自己的小学生涯却是在县城的思源学校度过的。这令一行人很是惊讶。我问他,很多乡下孩子都向往县城的学校,为何他不继续留在县城读初中,而是选择了草原学校?
他说草原学校这几年的教学质量好,由于又是在自己的村上,会省下在县城就读的一大笔开支,所以父母和自己都想赌一把。而且自己在县城就读时成绩排名一直靠后,性格也比较内向,继续在县城读下去,应该是没有什么未来。
他说,通过一年的体验,他赌对了,草原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非常关心他以及每一位同学,在老师们的谆谆教导下,他走出了自卑的阴影,并且取得了不错的学习成绩。他说他很感激草原学校,感激每一位老师。
陈贤同学和我们说这番话时,他的神态是自信的、笑容是烂漫的、眼睛是发光的。这令我突然有了一种深深的触动,这不正是我们一直在苦苦追寻的教育模式吗?这不正是教育应该有的样子吗?
教育的本质是让孩子们获得知识,而不是让孩子们去遭罪。以前,我们有太多的头悬梁锥刺股的苦读才能出人头地的古例,可现在,草原学校隐约给社会提供了一条在快乐中也可学习的道路。
每天早上6:55—7:15,半个小时的晨跑,是初中部雷打不动的项目,班主任廖丽新老师会带着孩子们奔跑在炒砂旅游道上,迎接草原村的第一缕阳光。
晨跑过后,便是初中部的晨读。对于我来说,晨读已经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只不过,即便现在努力从记忆的深处捞起来,仍觉得十分的枯燥,当时,只不过是为了应付老师全班一阵散兵游勇式的瞎读。但我在草原学校初中部的晨读课堂上,却感受到了青春汇集的力量。
就在初中部在教室内晨读的同时,小学部的老师把晨读的教室搬到了校外,这让我觉得孩子们不是在读书,而是在如百灵鸟般的歌唱——在每一个美妙的乡村之晨。
近几年,我光顾过隆回县一些学校的食堂,就就餐清洁度而言,给我的印象是乡下不如县城,公立不如私立。可是,当我完整地感受完草原学校的早餐就餐过程,我被破防了。饭前排队洗手、就餐井然有序、师生同餐,就餐结束后每个同学都把自己就餐的桌面打扫的干干净净。
当整个学校就餐结束后,我们特意去看了摆在厨房一角的小潲水桶,里面除了几坨擦过桌子的餐巾纸,几乎看不到任何残羹剩饭。
早餐结束后,同学们不会直接走掉,而是要留下来把食堂打扫干净。一个人养成一个好习惯或许容易,但要让一群人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背后肯定倾注了学校管理者们的大量心血。
早餐
廖丽新老师告诉我们,对于学生就餐的每一个流程,学校都有严格的规定。譬如排队就餐、饭前洗手、洗手之后再有序就餐;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固定就餐的位置,那么这个位置的区域也就成了这个学生的“责任地”,就完餐之后,该学生必须把“责任地”清扫干净;另外,一定不能浪费,学校引导学生“少量多添”,就是食物一次不要打多了,吃完后再添;就餐纸巾也有硬性规定,一个就餐小组每一个礼拜只能用一包纸巾。
学生食堂的整洁度也同样体现在学生寝室,虽然是梅雨季,我们走进学生寝室,却闻不到异味,被褥折叠整齐,日常用品摆放有序,厕所冲刷得光洁如新。
寝室内务
我们在操场上遇到一位送孩子来上学的母亲,她告诉我们,她是小沙江镇响龙村人,她的一对双胞胎女儿在草原学校读三年级。由于响龙村离草原村有二十公里,她在草原村租了房子,做起了全职陪读母亲。她说之所以选择带孩子来草原村,是因为她欣赏谭美珍校长的教学理念,因为她不是单一的抓学习成绩,还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也就是国家越来越重视的素质教育。女儿们来到草原学校后,性格变得活泼了,这是让她感到最惊喜的地方。通过一年的感受,她觉得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与家和交流
操场的另一端,谭美珍校长正在接着从溆浦县龙庄湾乡打来的电话,对方说他的小孩下学期进入初一,他想把孩子放到草原学校来就读。
我问谭校长,现在这样的电话多吗?她说挺多的,特别是临近期末,每天都要接到好几通这样的电话。
我说,这是对你七年坚持的肯定。她说是的,但这又是一种幸福的烦恼,因为以目前学校的规模和师资力量,还无法满足家长们的要求。不过,她又欣慰地告诉我,很快,在学校的对面就会盖一栋新的教学楼,到那时,期待能装下所有家长和孩子们的梦想!
8:40—8:50的十分钟晨诵,又是草原学校的另一亮点。那天朗诵的古文是《弟子规》中的《泛爱众》和《亲仁》篇。虽然只有十分钟的时间,但却不是简单的集体诵读。诵读完成后,谭校长会针对一些句段进行生活化的解读,并且留出一些句段以提问的方式要求同学们从自己理解的角度进行解读。这种寓教于问的教育方式,一是能培养孩子们的思考能力,二是能培养孩子们的表达能力。
参加完升国旗仪式与大课间,由于暴雨又至,大家担心山洪阻隔归程,只能中断原本计划一天的拍摄,带着遗憾提前离开了草原。遗憾的原因是在我们的计划表格里,是要旁听并拍摄廖丽新老师、韦彪老师、徐逸风老师的课堂的,因为这三位老师支教即将期满,期末考试结束后,他们便会离开草原,廖丽新老师将回归到隆回一中,韦彪老师和徐逸风老师将奔赴他们下一站美好前程!
(大部分视频为胡雄荣拍摄,特此感谢!)
写于2024年8月11日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