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馆主 | 金石桥:一个小镇的突围(中)

文摘   社会   2023-06-14 18:39   湖南  

作者:老馆主


接上:老馆主 | 金石桥:一个小镇的突围(上)


开车沿着云雾山上三一风电修建的雪峰天路向北穿行,不用一个小时,便可以梦幻般地穿越邵阳、怀化、娄底三个地级市。


一脚跨三市,即是金石桥的优势,也是金石桥的劣势。


雪峰天路(拍摄于2023年5月29日)


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独特的生存法则,在这个雪峰山脉的金三角地带,上演着永不停歇的“三市演义”,上千年的演义中,金石桥长期处于弱势。


“  担不尽的龙潭,填不满的半山 ”,这是在金石桥广为流传的一句艳羡老话。


龙潭是怀化市溆浦县一个气候温润、物产丰富的重镇,位于金石桥的西边,两地相距五十公里。自古以来,龙潭都是金石桥人西上云贵川的必经之地和物品采购站,时至今日,仍不时有龙潭人开着四轮小车,拉着龙潭糍粑、龙潭李子、龙潭杨梅等特产在金石桥的大街小巷叫卖。


从金石桥往北走约二十公里,便到了半山。半山现在是娄底市新化县的一个村庄,在陆路不便的年代,它有一个码头可通江达海,这里曾经商贾云集,是雪峰山东麓的主要物流集散地。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从龙潭挑米到半山去卖是金石桥人维持生活方式之一,俗称“卖半山米”。因为来回有一百四十公里的脚程,贩米人都是凌晨时分便打着火把上路,久而久之,“卖半山米”便成了金石桥人“赶早出门”的代名词。



夹于龙潭与半山之间的金石桥,既无上天的眷顾,又没有地理的优势,长期被两边“吊打”,离隆回县城又有一百二十里之遥,也基本指望不上这门远亲。唯一能解围的方式便是自救,自救必须抱团,所以“抱团突围”便成了金石桥人的生存法则!



金石桥人的突围,是从胡芒权执政金石桥后的2001年开始的。


金石桥镇政府大门口有两条省道在此形成“丁”字形交汇,一条是从隆回县城至金石桥的S219线,为金石桥的南北交通线,一条是从新化经金石桥至怀化的S312线,为金石桥的东西交通线。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金石桥 | 康毛记忆画


晚饭后,胡芒权都会倚在门口,望着这两条连混凝土都没有的泥泞路思索,寻求金石桥发展之道。


苦思冥想中,这两条道路,让他看到了金石桥的地理优势和潜在价值,那时,全国小城镇建设才刚刚起步,政策也不是很明朗,内地乡镇大多处于观望状态、不敢试水。他认为只有抢先一步进行城镇开发,才有可能是金石桥翻盘的机会。


得益于金石桥的一穷二白,不存在老城区改造的难题,给胡芒权提供了轻装上阵的条件。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金石桥桥亭 | 康毛记忆画


时年的县里主要领导给出了“既然是一张白纸,就应该进行高起点规划”的指示。县领导的指示与镇里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胡芒权从长沙设计院请来设计师,吃住在金石桥,进行整体城镇开发设计。半个月后,设计师将一张三纵五横、如棋盘式路网的设计蓝图交到了胡芒权手上,蓝图将车站、学校、医院、市场进行了合理布局。


棋盘式的路网,道路之间相互连通,没有死胡同,所以今天在金石桥城区开车,只需一路右转,都可以从一个街区到达任意街区。


2021年12月18日的金石桥城区夜景


最大的亮点是三十二米宽的双金大道。这条道路在当时曾经引起很大的争议:一个连小车都没有几辆的穷镇,搞一条这么宽的马路,不是在劳民伤财吗?这样的非议,不只是在民间,即便是在镇政府内部,也同样存在。


“我们要将目光放长远一点,想象更有张力一些,而不是局限于当下!”胡芒权指着摊开在办公桌上的设计图,目光坚定地说服着他的同僚们。


双金大道 | 拍摄于2022年10月28日


“先期开发的六十亩并不好卖,当时,绝大多数老百姓不看好金石桥的前景,勇于尝鲜的只是那些在外面打工的和住在高山上娶不到媳妇的人家”, 张干成是金桥村老书记,金石桥启动的城镇建设用地绝大部分都落在金桥村,所以他是金石桥城镇建设的见证者和直接参与者,他每每与人回忆起那段艰难岁月,都是唏嘘不已。


双金大道 | 拍摄于2007年8月


当年,由于地皮卖不出去,镇里给干部和他都分配了任务,他只得厚着脸皮挨家挨户去推销,镇里有的干部脸皮薄,不能像他那样放得下面子,只得掏钱自己把地皮买了。


那时最便宜的地皮才一万五一个,二十年后,同样性质的地皮,已在五十万以上。二十年三十倍的涨幅,几乎与投资沿海房地产的回报相当。


“那些当年”被迫“买下地皮的干部,背后里肯定是没少骂胡芒权的,现在应该感谢他才是。” 我对张干成说,“如果您当年不去推销,也把地皮都自己买下,现在可发大了。”


张干成吸了一口烟,悠悠的回复我:“可不是,可又谁知道呢?早知今日事,买尽天下田。”


2007年8月,金石桥镇政府门口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金石桥人说,给我一个机会,我们就能杀出重围。


胡芒权,便是金石桥人眼中的“机会”孵化者。在他的励精图治下,几个摆地摊卖水果的摊贩,将金石桥做成了方圆百里之内最大的水果集散地;金石桥汽车站开通了直达深圳、长沙、怀化、株洲、邵阳的专班;市场内商品琳琅满目;新化、溆浦乡亲纷纷前来经商置业。到他离任时,他所描绘的城镇建设蓝图已经实现了三分之二、城区面积达一点五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过万、店铺数百家,金石桥日益跃升为隆回北部的经济重镇。


金石桥2022年除夕夜


胡芒权执政金石桥的2001年至2009年,是金石桥从起步到快跑的九年,是金石桥发展的黄金九年。胡芒权不但用他时不我待的政治担当与饱含智慧的超前规划,为金石桥奠定了跃升的基础;更用他悲天悯人的情怀,在金石桥留下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时隔多年,曾经在胡芒权身边工作过的人说起他,无不为他的菩萨心肠所感动。每次他们陪胡芒权下乡,遇到揭不开锅的穷困人家,他便会掏遍自己所有的口袋,连身上的角角分分都要塞给对方,背着他们,他会偷偷的落泪。


而他自己,这么多年过去了,却一直还和家人住着一层楼的小平房。


胡芒权 | 照片取自百度百科


我与雪兄、天健兄在县城碰见过他几次,每次见到,他都是穿着那条接近褪色的青灰色裤子,皮带的扣头也有几分的斑驳。一次,我们走过去握他的手,因为不认识,他有些错愕,当我们说自己来自金石桥,感谢他为金石桥所做的一切时,他很高兴,有一种他乡遇故交之感,他说那没什么,是为政者的本分。我们邀请他常回家看看,他说一定会的。


胡芒权今年已到了退休年龄,调离金石桥后的这十四年,他的工作基本在县政协打转,最高只是官至隆回县政协副主席。可金石桥人却对他念念不忘!


未完,待续……


备注:胡芒权的故事均来自他人讲述,本人亦没有去做第三方求证,所以,若故事与实际有出入,也是在所难免。特别是“而他自己,这么多年过去了,却一直还和家人住着一层楼的小平房。”这段,讲述者讲述的只是他当年之所见,也许后来,胡芒权购置了新房,搬离了小平房。不排除有人揪住这样的“失实”来对本人进行攻击,所以特作说明。





作者简介





老馆主(原名李次文),隆回县金石桥镇珀塘村人。隆回北网管理和专栏写手。一个被生活裹挟前行的半老男人

​​​​

村庄
村庄,有人坚守,有人逃离,有人回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