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银研究】高频数据分析(11.1-11.15)

文摘   2024-11-16 18:24   北京  

一、11月上半月高频数据表现

(一)供给端

1. 工业生产边际放缓

钢铁生产环比小幅加快。截至11月15日,全国247家钢厂高炉开工率为82.1%,较10月末上升0.4个百分点。截至11月10日,重点企业粗钢日均产量为209.6万吨/天,较10月末上升0.1%。增量政策带来需求修复与预期改善,叠加螺纹钢、线材、冷轧等库存处于低位,推动钢铁生产回暖。

化工行业有所分化。截至11月14日,炼油厂开工率为51.4%,较10月末上升1.1个百分点;PTA开工率为81.9%,PX开工率为85.0%,较10月末分别变化+1.1、-2.7个百分点;甲醇开工率为80.3%,较10月末下降1.8个百分点;纯碱开工率为83.4%,较10月末下降1.9个百分点。各化工产品开工率涨跌互现,化工生产边际放缓,与部分化工产品价格走弱有关。

汽车生产环比回落。截至11月14日,主要用于乘用车的汽车轮胎半钢胎开工率为79.1%,较10月末下降0.2个百分点。主要用于重卡的全钢胎开工率为59.0%,较10月末下降3.1个百分点。

纺织行业小幅放缓。截至11月14日,江浙地区涤纶长丝开工率为89.1%,较10月末下降0.4个百分点,反映下游纺织领域生产边际放缓。

2.建筑施工较弱

建筑业施工偏弱。石油沥青开工率为31.0%(截至11月13日),较10月末上升1.6个百分点;水泥发运率为38.2%(截至11月8日),较10月末下降0.1个百分点;磨机运转率为41.8%(截至11月7日),较10月末上升0.3个百分点。此外,螺纹钢开工率为42.6%(截至11月15日),较10月末下降0.6个百分点。

(二)需求端

1.地产市场回暖趋缓

商品房销售环比小幅上行。截至11月15日,30大中城市商品房日均成交面积为34.2万平方米,较10月日均上升4.8%。各线城市表现分化,二线城市上升22.6%,但一、三线城市分别下降1.7%、18.8%。同比看,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上升20.8%。其中,一、二、三线城市同比分别上升49.7%、8.5%、21.0%。

二手房挂牌量与成交价均环比下行。截至11月4日,11月二手房出售挂牌量指数为47.1,较10月均值下降6.1%。二手房出售价指数为159.0,较10月均值下降0.7%。

土地成交面积下行,溢价率上行。截至11月10日,百城土地日均成交面积为211.6万平方米,较10月日均下降8.0%。其中,一、二、三线城市土地成交分别环比下降10.3%、4.8%、9.2%。截至11月10日,100大中城市成交平均土地溢价率为4.5%,较10月均值上升0.5个百分点。

整体而言,11月上半月房市回暖斜率放缓。地产新政带动下,新房成交面积上行。但二手房市场挂牌量、房价小幅下行、土地成交持续回落,反映出刚需脉冲性释放后居民购房意愿有回落迹象,房企拿地仍持观望态度。

2.消费表现分化

商品消费回暖。截至11月14日,11月整车货物流量指数均值为122.9,较10月均值上升9.6%,同比上升1.3%。近期增量政策提振居民消费信心,叠加购物节各电商平台促销、家电与家装厨卫以旧换新政策显效,推动居民商品消费明显回升。

汽车消费环比回落。截至11月10日,乘用车厂商零售日均销量为56700辆,较10月日均下降25.6%,与基数较高有关,但同比上升26.4%,与两新政策推动有关。

居民旅游环比下行。截至11月15日,11月执行国内航班量(不含港澳台)日均为12127架,执行港澳台航班量日均为330架,执行国际航班量日均为1578架,分别较10月日均下降6.5%、0.1%、4.8%,为天气转凉及居民以短途出行为主所致,同比分别上升4.8%、7.7%、48.9%。

市内出行环比上行。截至11月14日,反映生活半径的北上广深日均地铁客运量为3867.4万人次,较10月日均上升3.9%,同比上升1.9%。

电影消费环比下行。截至11月14日,当月电影日均票房收入为5847.5万元,较10月日均下降49.6%,同比上升15.2%。

3.出口放缓

集装箱运价指数攀升。11月15日,SCFI指数为2251.9,CCFI指数为1439.0,较10月末分别上升3.1%、5.3%,同比分别上涨118.6%、70.5%。11月15日,BDI指数为1785.0,较10月末上升28.6%,同比上升5.8%。

外需走弱。11月前10日,韩国出口总额同比下降17.8%,较10月同期回落50.8个百分点,反映外需明显走弱。

(三)价格端

1.资源品价格整体下行

油价环比下行。11月15日,布伦特原油期货结算价为71.0美元/桶,较10月末下降2.9%,同比下降12.5%。11月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先涨后降,前期受美联储降息、飓风减缓墨西哥湾石油生产的影响走高,后受石油供给过剩、全球需求趋弱等基本面因素主导,油价转向回落。

多数资源品价格环比下行。11月15日,焦煤期货收盘价为1261.0元/吨,铁矿石期货收盘价为736.9元/吨,较10月末分别下降7.4%、5.8%,同比分别下降36.6%、24.2%,与终端需求偏弱有关。有色金属方面,11月15日,LME铜现货结算价为9055.0元/吨,较10月末下跌4.0%,与美元指数走高以及需求趋弱有关,LME铝现货结算价为2641.0元/吨,受美联储降息、铝土矿供应紧张的影响,较10月末上升0.9%,同比分别上升10.9%、19.8%。

2.工业品价格环比整体下行

国内工业品价格环比下行。11月15日,南华工业品指数为3708.1,较10月末下降2.8%,同比下降8.6%,为“强预期”回归“弱现实”所致。其中,11月15日螺纹钢期货收盘价为3232.0元/吨,较10月末下降5.7%,同比下降17.6%;11月15日水泥价格指数为133.1,较10月末上升1.3%,同比上升20.1%,与增量政策带动下基建有所加快有关。

3.农产品价格下行

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环比下行。11月15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为122.0,较10月末下降3.5%,主要与供给增加有关。

各农产品价格环比下行。11月15日,猪肉、蔬菜、水果、鸡蛋平均批发价分别为23.9、5.1、7.2、10.3元/公斤。猪肉价格较10月末下跌3.2%,同比上涨17.7%,为积压猪源集中出栏带来供给增加及需求偏弱所致。天气转凉后产蛋量增加,鸡蛋价格较10月末下降1.4%,同比上升3.3%;受季节性因素影响,蔬菜、水果价格较10月末分别下降6.5%、0.4%,同比分别上升10.8%、5.7%。

二、11月以来的边际变化

1.消费需求分化

11月上半月,国内商品消费回暖、服务消费走弱。一方面,购物节大力促销,叠加以旧换新加力政策及近期增量政策显效,居民消费信心得到提振。物流指数明显上升,反映居民商品消费需求回暖。汽车消费虽然受基数偏高影响环比回落,但同比上升。另一方面,服务消费走弱,天气转冷及假日减少,导致旅游、电影等消费出现回落。

2.房地产有放缓迹象

11月上半月,大中城市新房成交面积已较上月末下降,二手房市场挂牌量有所回落,房价小幅下行。利好政策带来10月刚需集中释放后,需求有见顶迹象。市场能否继续止跌企稳,有待进一步关注。

3.工业生产趋缓

11月上半月,多数开工率较10月末下行。除钢铁生产加快外,汽车、纺织领域放缓,化工领域表现分化。“金九银十”过后,部分工业品需求步入淡季,叠加特朗普上台带来经贸环境变化,与外需相关的中下游行业生产边际走弱,导致工业生产有所放缓。不过,有效需求不足仍是制约工业生产的症结所在。虽然增量政策起到一定刺激作用,但中小企业景气度不高,经济复苏仍缺乏内生性。

4.建筑施工略有好转

11月上半月,石油沥青装置开工率、磨机运转率环比上行,螺纹钢开工率、水泥发运率环比下行。天气转冷制约施工进度,但四季度专项债加快落实到项目。加上一揽子化债方案已经出台,四季度将会增加2万亿化债融资,为地方腾出更多资源发展经济,基建施工似有超季节性表现。

5.出口放缓

韩国11月前10日出口增速大幅回落,反映外需走弱。全球经济增速下行、需求趋弱、制造业库存回补趋缓等,均会对后续出口形成抑制。运价指数均升,反映地缘政治因素推动海运价格攀升。因特朗普对中国加征关税的政策预期,未来几个月可能出现抢出口现象。

三、近期增量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从节前的国新办、政治局会议到节后的各部委发布会,增量政策密集出台,以改善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回升向好。11月以来,商品消费领域明显好转,房地产有边际改善,但工业生产恢复偏慢。

从高频数据看,居民商品消费明显好转。11月以来,以旧换新加力政策持续显效,借助购物节大力宣传与促销,有力带动居民商品消费回暖,家电、家装厨卫等销量增长,汽车销售也好于去年同期。双11期间,居民商品购物热情较高,不过服务消费有所走弱。

房地产市场有待巩固。从9·24国新办会议到10·17住建部发布会,针对房市的多项强力政策密集出台后,新房成交明显改善。11月上半月商品房日均成交面积已较10月末下降。另外,从二手房挂牌量出现回落、房价仍在下行来看,需求有回落迹象。另外,土地成交表现较弱,民企拿地仍然偏谨慎。

基建略有起色。节前政治局会议着眼于从需求端着手缓解供需矛盾。一揽子增量政策中,发改委提出“今年10月底提前下达1000亿‘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和1000亿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成熟的尽快在年内形成实物工作量”,并且要求已发未用专项债尽快落实到项目。加上一揽子化债方案已经出台,四季度将会增加2万亿化债融资,为地方腾出更多资源发展经济。10月基建好于预期,11月高频也有向上势头。

总体来看,政策效应持续显效,市场主体信心得到一定恢复。随着政策-预期-实物工作量的传导逐渐推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基础将进一步得到夯实。


民银研究
民生银行研究版块专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