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一、看整体:出口增速受短期因素扰动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按美元计价(下同),9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5257.1亿美元,其中,出口3037.1亿美元,同比增长2.4%,低于前值8.7%;进口2220亿美元,同比增长0.3%,低于前值0.5%;贸易顺差817.1亿美元,前值910.2亿美元。出口呈现“规模稳、增速跌”两大特征,体现了出口短期形势与长期走势的分化。
一方面,9月出口规模仍保持在3000亿美元以上的高位,处于历史同期第三位,表明我国出口仍具较强韧性。出口市占率稳中有升亦能印证此观点,IMF最新数据显示,今年6月,我国出口占全球出口比重为15.5%,高于1-6月的累计占比14.3%。产品竞争力稳步提升、外贸结构转型升级是我国出口能够长期维持韧性的最根本原因,海关总署发言人表示“我国家具、家电、船舶、集装箱等商品占全球市场的份额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新三样出口市场遍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受到广泛欢迎”。
另一方面,9月出口增速回落至5月以来低点,主要受短期因素扰动。一是受到不可抗力冲击,国内两次台风登陆导致船队排期顺延、出口滞后,国际航运堵塞、美国码头工人罢工等因素导致企业的出货、物流节奏有所调整。
二是受基数抬升拖累,去年9月出口同比增速为-6.9%,尽管处于负增长区间,较去年7、8月份-14.3%、-8.6%的同比增速已明显抬升,从技术层面压低了本月出口增速。进口同样如此,去年9月进口增速由8月份的-7.2%抬升至-6.3%。
三是外需出现放缓迹象,9月,全球制造业PMI录得48.4%,连续四个月下滑,国际经济放缓对国际贸易形成拖累;美国补库周期接近尾声,7月份,14个大类行业中有8个行业处于主动补库,环比减少2个行业;主要亚洲国家出口增速亦同步放缓,韩国出口增速由上月11.4%下滑至7.5%,越南出口增速由上月16.1%下滑至8.4%。
分贸易方式看,出口增速继续保持“其他贸易>加工贸易>一般贸易”的分布特征。9月份,在一般贸易出口(0.6%)、加工贸易出口(1.3%)均维持低增长的情况下,其他贸易却录得12.7%的高增长,远超平均增速,其主要构成部分——保税和特殊监管区域出口增长7.6%,体现了自贸区政策在稳外贸方面发挥的关键作用。从占比看,其他贸易出口占比达到年内高点15.4%,保税和特殊监管区域出口占比同样达到年内高点10.3%,加工贸易环比提升2个百分点至21.9%,一般贸易环比下降2.4个百分点至62.7%。
二、看国别:对主要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出口增速同步回落
对美出口增速放缓。9月,我国对美出口同比增长2.2%,低于前值4.9%,拉动出口增长0.3个百分点。美国制造业PMI、房屋销售、零售销售等多数经济指标现疲软迹象,且前期支撑美国进口的补库周期已接近尾声,7月美国14个大类行业中仅剩8个处于补库周期,从历史数据看,美国主动补库通常持续7个月左右,本轮补库周期始于去年12月份,或已进入收尾阶段。此外,美国港口工人罢工造成的东部港口拥挤、航运价格上涨亦对中美贸易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伴随美国需求放缓,我国对东盟出口增速亦回落。9月,我国对东盟出口增长5.5%,低于前值9%,拉动出口增长0.8个百分点。东盟是我国商品出口至美国的主要中转地区,随着美国进口需求收缩,作为我国产业链下游的东盟,进口需求也会随之放缓。9月,越南出口增速由8月份的16.1%下滑至8.4%,亦能够印证我们的观点。
对欧盟出口增速大幅收窄。继8月份对欧盟出口增速创下两年新高13.4%后,9月对欧出口增速大幅回落至1.3%,拉动出口增长0.2个百分点。一方面,9月欧盟经济延续疲软,制造业PMI已连续27个月低于荣枯线,服务业PMI(51.4%)虽处于景气区间,但低于前值52.9%;另一方面,欧盟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加征关税政策落地,亦拖累了相关产品出口。
对日韩出口增速由正转负。9月,我国对日本出口增速由8月份的正增0.5%逆转为负增7.1%;对韩国出口增速由8月份的正增3.4%逆转为负增9%。原因之一是两国景气度回落影响,日本制造业PMI为49.7%,前值49.8%,韩国制造业PMI为48.3%,自5月以来首次落入荣枯线下方;二是全球半导体周期或已触顶,本月我国半导体产品出口增速整体下滑。
内需修复进程放缓,导致进口偏弱。除自中国台湾进口增速由10.7%上升至11%、自欧盟进口增速由-5.3%收窄至-3.5%之外,自发达与发展中国家进口同步放缓:其中,自美国(6.7%)、韩国(2.6%)、东盟(4.2%)进口仍保持正增长,但增速均明显回落;自欧盟进口增速由7.1%逆转为-5.3%;自日本进口降幅由1.3%扩大至7.1%;自香港进口降幅由10.9%扩大至13.6%。
三、看产品:汽车船舶保持高增长、消费电子增速回落
船舶继续领涨出口。9月份,船舶出口金额增长113.8%,高于前值60.6%,拉动出口增长0.8个百分点。量价分离看,数量增长12.6%,价格增长89.9%。全球航运市场保持强劲,7月份,全球手持船舶订单量同比增长18.5%,新造船价格指数(集装箱船)同比增长6.7%,我国手持船舶订单同比增长38.6%,创年内新高。
汽车出口量价齐增。9月份,汽车和汽车底盘出口增长25.7%,低于前值32.7%,拉动出口增长0.7个百分点。量价分离看,价格上涨2.4%,今年1月份以来首次转正;数量增长22.7%,低于前值39.4%。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国际竞争力稳步增强,比亚迪、长城等汽车公司公布的9月海外销售数据均表现亮眼,不过,受欧盟等国对新能源汽车加征关税影响,出口量增速边际下滑。
消费电子出口增速下滑。9月,集成电路出口增速由18.2%收窄至6.3%,电脑出口增速由10.8%收窄至4.2%,手机、液晶转为负增长。其中,相关产品受价格拖累明显,集成电路、液晶、手机价格分别下滑6.5%、14.5%、2.7%。此外,本轮半导体周期已有触顶迹象,9月韩国半导体出口增速由50.2%收窄至38.8%,作为半导体最大的消费国,我国半导体进口增速已连续三个月下滑至19.2%(前值19.5%)。
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放缓。9月,地产产业链中的家用电器出口增速由12%收窄至4.5%,家具出口降幅由4.5%扩大至12.3%,美国房地产降温导致对相关产品的进口需求收缩。服装、纺织、箱包、鞋靴、玩具、塑料等轻工制品出口增速均有不同程度下滑。
9月我国进口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大宗商品进口以价换量,价格整体下滑,铁矿、煤、原油、成品油、铜矿价格大幅下跌,仅天然气价格小幅上涨,进口量明显提升,煤、天然气、铁矿、铜矿、原油均借价格低位上量;二是高新技术产品进口保持高增长,电脑、集成电路、飞机等产品表现亮眼。
四、看未来:出口有望保持量稳质升
未来几个月,出口有望保持量稳质升。从有利因素来看,我国汽车、船舶等重点出口商品仍保持较高增速;二是基数仍偏低,去年10月份出口下降6.6%,11、12月份增速虽转正但仍处于较低水平;三是近期我国出台了货币、财政、房地产等一揽子增量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和经营主体健康发展,政策协同发力有助于实现全年外贸量稳质升的目标。
贸易摩擦仍是最大的不确定因素,近期,欧盟投票通过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为期五年的反补贴税;加拿大对自华进口电动汽车加征100%附加税、钢铝制品加征25%附加税政策将于10月生效;拜登政府针对180亿美元商品的加征关税政策已于9月27日生效。不过,由于目前贸易摩擦的国别和产品范围均较小,短期影响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