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担型的人如何表达内在的需求?

文摘   健康   2025-01-04 18:03   上海  

疗愈师:生泽



1、每个人都有获得情绪价值的需求



生活中,我们经常被各种各样的情绪所笼罩,也通过各种形式不断地表达着我们的情绪,为什么情绪会经常围绕着我们?

 

这是因为,我们试图通过情绪表达我们的需求,并期待在情绪上得到回应,心理学上叫希望被共情

 

比如,你和别人发生矛盾了,找个人吐槽,结果那个人让你感受到了理解和支持,他能准确的共情到你的感受,然后你心情好转。如果可能的话还会意识到自己在这里面的问题,那他给你提供了非常好的情绪价值;

 


但如果他直接去指责你批评你,丝毫不关注你的情绪感受,哪怕他的道理都是对的,你听完心里还是会很堵,这也代表获取情绪价值失败了。

 

无论任何时候,我们都渴望着被看到、被理解、被支持,我们对外索取情绪价值,我们认为这无可厚非,当这个需求不被满足时,就会感到伤心,委屈,抱怨,指责,冷漠。



2、承担型的人如何表达需求?



现在我们回头想一下,我们是用什么样的方式在表达需求呢?有没有可能是我们自己的表达阻碍了这个需求被满足?

 

在近期的一个案例中,我不断去带领案主看到自身的问题,停止抱怨和指责。给案主做评估时会发现,她高高的肩背,代表着她的承担和指责,她厚厚的肝脾区,代表了她的焦虑、委屈和愤怒,这是个承担付出型的人。

 

她一辈子都在不断地通过自己的行动去证明自己是对的,她会觉得身边很多笨蛋,其他人你听我的就好了,我能把你们都安排的明明白白,现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她的确很多选择是正确的。


 

可是,让人不舒服的是,这些行为背后潜藏了一个语言:我不能接受你有自己,我在帮你,因为你是无能的。所以孩子感觉到被控制,老公感觉到压抑,她自己也委屈、愤怒:“我对你们这么好,一天天忙着都是为了你们,还不珍惜我?你们凭什么这么对我?!我对你们那么好我还有错了?!”

 

她丝毫不觉得自己有问题,偶尔还会甩出来一句“我再也不管你们了!”结果很快自己又会主动付出,带着唠叨抱怨的付出,带着自我委屈的付出,让别人有压力的付出。她的付出得不到认同,她的情绪得不到理解,她觉得她不被爱。

 

大家看到没有,这里有个很明显的冲突,付出和被需要是不是匹配,你给的和我要的不一样的话,你给再多都没用,我还会觉得你并不是真的爱我,因为你没有准确满足我,我要的依然没有得到,付出的那一方更痛苦,我付出了还不被理解。

 

在这个案主身上还有最影响沟通的一个点:指责。的确,她能看到很多真实存在的问题并给那些问题贴上标签,比如“你从来都不洗袜子,你就是个不讲卫生的人。”他从来没洗过袜子吗?不一定,但是往往是没有被处理的问题才会是问题,而那个问题影响着情绪继而影响认知;如果问题被解决了它就不会在我们内心留下痕迹,故而我们通常容易看到对方不好的地方,忽略好的部分。


 

从这个角度来看,相对负面的情绪或事件会更容易影响人们判断的准确性。所以在案主的内心对丈夫贴了无数的负面标签,他不爱干净,他不会保护我,他不爱我,他没长大,他就是个妈宝男,跟他结婚是这辈子做过的做错误的事情!

 

她被无数的负面情绪影响着,她厌恶和他一起的生活,她很难正视丈夫,看到那个男人身上的优点,最终导致一个结果:她越来越觉得不幸福。

 


3、自我觉察、练习 获得想要的情绪价值



想一下,当你用指责表达期待时会得到什么?在被指责的时候,人本能的自我保护会做出“否定”的回应,会做出对抗,那个对抗不是为了伤害对方,仅仅是为了自保,让自己处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状态下。

 

如果想改变这种状态的话需要很长时间的练习和保持持续自我觉察。

 

同样,表达情绪时的状态一样需要练习,没有被满足需求后的愤怒表达一样也是本能反应。

 

所以回到开始的问题上,是不是表达需求的方式影响了我们去获取对应的情绪价值?


 

好好说话,认清什么是事实,什么是我们以为的事实,或许能帮助你更准确的表达并获得想要的情绪价值。



更多知识请关注

【肖然-然健康】视频号





然健康身心全息
肖然老师是身心全息文化及然健康的创始人。然健康是研究实践中医心理学的专业平台。关注我们,探索更多关于中医心理学的知识,收获身心自在的力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