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体检季
很多人发现自己有脂肪肝
但是态度却很佛系
脂肪肝不痒不痛
没有什么不舒服,不用当回事
其实
我们的肝脏并没有那么坚强
脂肪肝可能会一步步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
... ...
同时,很多人可能认为
脂肪肝是胖子专属
减肥就好了
其实瘦子也会得脂肪肝
尤其是不科学减肥的瘦子!!!
最近一则
25岁女子吃素半年吃出中重度脂肪肝
的话题就登上了热搜
今天,超级丁医生就邀请了
南通六院消化内科主任姜树中教授一起来聊聊这个话题
我们的肝脏由很多微小的肝细胞组成,正常情况下呈深红色,表面光滑,质地柔软且带有一定韧度。
我们每天摄入的油脂、糖类被吸收后,会被分解转化成脂肪酸、甘油和葡萄糖,由肝脏负责加工,合成脂肪。
正常人肝脏内都含有少量的脂肪,如甘油三酯、磷脂、糖脂和胆固醇等,重量约为肝重量的3-5%。脂肪肝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
当脂肪含量超过10%,即为轻度脂肪肝;10-25%为中度脂肪肝;25-50%为重度脂肪肝。
近年来,我国脂肪肝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并且盯上了年轻人,呈现低龄化趋势。
南通六院消化内科主任姜树中教授介绍:一切都藏在生活习惯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其引起的超重/肥胖是脂肪肝的主要诱因。
1、大量饮酒
酒精主要在肝脏代谢,其代谢产物乙醛甚至比酒精毒性更大,可直接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饮酒量和持续时间与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有直接关系。
2、饮食习惯
大鱼大肉、油炸等高脂肪、高热量食物,长期大量摄入会增加肝脏的代谢负担,引起脂肪肝。
3、营养不良
长期节食减肥或是由于疾病导致的营养不良,会使蛋白质供应不足,引起酶类数量或活性不足,使得脂肪在肝脏内不断积累,形成营养不良性脂肪肝。
4 、久坐不动
上班族们经常在电脑桌前一坐就是一整天,下班也不注意锻炼身体,脂肪无法被消耗,只能任由其肆意攻占肝脏,最后发展成非酒精性脂肪肝。
南通六院消化内科主任姜树中教授介绍:不能。
第一,纯素食也会转化成脂肪。
很多人以为吃肉食才会摄入脂肪,其实不然。当素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淀粉、糖类物质摄入量超过人体代谢所需时,肝脏就会将多余的成分转化成脂肪储存起来。而相比较而言,素食的饱腹感较差,消化系统会给大脑发送“饥饿”信号,很多人会在不知不觉中摄入超标。
第二,蛋白质相当于车辆,缺乏蛋白质,导致肝脏无法合成脂肪“运输车”——载脂蛋白。
载脂蛋白是将脂肪(甘油三酯、胆固醇等)运送到各个器官组织为身体供能的转运蛋白质。而纯素食意味着蛋白质严重不足,缺乏“原料”,肝脏便无法及时合成足量载脂蛋白,导致肝脏转运脂肪功能障碍,让脂肪积蓄在肝脏。
经常会有人发出疑问:“我不胖,为什么会得脂肪肝呢?”
在人们的印象中,脂肪肝是胖子的“专利”。姜树中主任表示,事实不然,从他的门诊来看,20%-30%的脂肪肝患者并不胖,体重正常甚至偏瘦。因为有的瘦子其实是“隐形肥胖者”,他们的胖叫做“中心性肥胖”。
要注意控制饮食,吃饭吃到七、八分饱,减少热量摄入。
增加膳食纤维
适当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全谷物、豆类、菌类、蔬菜、薯类、水果等,都富含纤维素。
发现脂肪肝,很多人开始“戒肉”,其实大可不必,蛋白质有保护肝细胞的作用,可以促使已经发生损伤的肝细胞恢复和再生。
所以,应增加豆制品、瘦肉、鱼虾等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鸡蛋、牛奶不宜过多食用。
姜主任提醒,要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洋葱、葱、姜、蒜、辣椒、咖啡等,避免引起食欲增加。
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摄入:还要少喝肉汤、鸡汤、鱼汤等,防止体重增加。烹调方式应以蒸、煮、炖、烩、氽为主。
针对病因治疗
对于酒精性脂肪肝的人来说,戒酒是逆转最关键的一步。停止饮酒可以显著减轻肝脏的负担,使肝脏开始自我修复。
对于因肥胖、2型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导致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人来说,解决好相应的问题是逆转的关键,比如肥胖患者减肥,高血脂者控制饮食及调整饮食结构,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等等。
运动锻炼
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即可。
以快走为例,速度可以保持在每分钟100 - 120步左右,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
慢跑的速度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适当调整,一般保持在可以持续运动而不过度疲劳的强度。
游泳也是很好的有氧运动,每次可以游 30 - 60分钟。
力量训练:适当进行力量训练可以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有助于消耗更多的热量。进行一些简单的力量训练,如俯卧撑、仰卧起坐、深蹲等。
即使在采取了上述逆转措施外,也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
一般来说,轻度脂肪肝患者可以每半年复查一次肝功能、肝脏超声等检查,了解脂肪肝的病情变化。
如果病情有加重的趋势,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于中重度脂肪肝患者,可能需要更频繁地复查,具体要根据医生的建议来执行。
体检查出脂肪肝,一定要戒烟戒酒,管住嘴、迈开腿,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要时也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吃药治疗和手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不能视为治病就医依据。部分图片及内容来源于网络,仅用于公益健康科普,若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阅读更多健康科普文章,请关注“超级丁医生”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