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
安徽宿州
老人药店摔倒无人扶起不幸猝死
冲上了热搜
猝死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然而
猝死却总在我们身边突然发生
而且永远都无法精准预判
是什么
扣动了猝死发作的扳机?
面对意外
我们又该如何正确应对
超级丁医生今天就跟朋友们聊一聊关于猝死的话题
猝死是指平时看似健康的人因潜在的自然疾病突然发作或恶化而导致的快速死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猝死是指从出现症状到死亡的时间在6小时内。
猝死的主要原因通常与心脏有关,称为心源性猝死,占所有猝死病例的绝大多数,占57.8%,30~63岁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发年龄。其中最主要因素是情绪激动(26%)和劳累(25%)。
常见的心源性猝死原因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和恶性心律失常等。此外,还有一些非心源性猝死原因,如急性脑血管病、肺梗死和急性胰腺炎等。
尽管猝死发生迅速,许多人认为无法预防,但事实并非如此。根据《中国急救医学》刊登的一项针对5516例猝死者的解剖研究,猝死者通常具有以下四个共同点。
基础疾病:隐藏的杀手
不良生活方式:心脏的负担
精神压力:心灵的枷锁
遗传因素:不得不防的风险
有些遗传性疾病,如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会增加心脏骤停的风险。如果你有家族遗传史,一定要定期进行心脏检查,了解自己的遗传风险。这样才能更好地预防猝死的发生。
总结:这些都是可以预防的,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就能有效降低概率。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刚才说到情绪太激动和太劳累是猝死的头号诱因,除此之外,猝死还常发生在以下时刻,咱做这些事情时,一定要悠着点。
吃撑了
暴饮暴食,特别是大量摄入高脂肪食物后,会造成胰腺导管收缩,诱发急性胰腺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会产生心肌抑制因子,造成心脏骤停。
喝多了
酒精会使交感神经兴奋,让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加重心肌缺血,继而诱发心绞痛、心梗。病人会有胸前压榨性疼痛,严重的可致猝死。
憋排便
因为大便燥干,解大便时屏气用力,会导致血压骤然升高,就像水压太大时会撑破水管,血压突升也在挑战血管的承受极限。
烟不停
大量吸烟可以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心肌发生急性缺血从而发生猝死。曾经有个病人连续熬夜工作,为了提神,接连抽了两三包香烟,凌晨突发胸痛送医院急诊,抢救时已发生大面积心肌梗死,再晚来一会儿人就没了。
坐太久
练过头
运动及体力劳动一定要量力而行,绝不能蛮干。拎重物爬三层楼,对有冠心病的人来说,可能就是致命的心梗。
温差大
心态平和:及时释放压力、保持心情愉快,劳逸结合,多培养兴趣。
心脏病发生后的4~6分钟,是急救的黄金时间,可以说时间就是生命。
对于突发心脏病如何急救:一是有胸痛,要拨打120;二是心梗救治,争取黄金「120」分钟。从发病至开通梗死血管,如能在120分钟内完成,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除此之外,这种突发事件一旦发生,不能盲目等待医务人员到达后动手,我们要刻不容缓投入现场急救!
第一步:
评估周围环境,确保现场自身抢救安全。
第二步:
对患者状态进行判断。
①意识:轻拍双肩,耳边大声呼唤。
②呼吸:观察患者胸部或腹部起伏有无喘息或异常呼吸(不超过10秒)。
③脉搏:同时触摸颈动脉有无搏动(非医务人员无需判断)。同时,大声呼救,指定在场人员拨打120急救电话,无在场人员时,自己迅速拨打,并同急救中心医务人员保持有效沟通。
第三步:
若患者无意识,呼吸、脉搏消失,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按压方式:双臂伸直一手掌紧贴患者胸壁,另一手掌重叠放在此手背上,手指交叉互握并翘起,掌根部用力。
按压位置:两乳头连线中点。
按压幅度和频率:胸骨下陷5~6厘米(成年人),每次按压后胸廓充分回弹,双手不离开胸壁,频率100~120次/分。
人工呼吸:清理气道异物,仰头举颏法开放气道,一手捏鼻,嘴巴张大包紧患者嘴唇进行缓慢持续1秒钟吹气,吹气时余光观察患者胸廓是否微微起伏,放松捏鼻再次进行吹气。
按压和通气比例为30∶2,按压和人工呼吸5个循环后重新评估患者的意识、呼吸和脉搏。
特别提醒:
若附近有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不能耽误,立即拿过来,与胸外按压同步进行,按照AED操作流程(AED设备都配有语音提示或者说明书,不要担心,按步骤操作,非常简单)进行自动除颤,可大大提高急救成功率。
遇到有人倒地,该不该去扶,是另一个层面的事情,超级丁医生认为,如果倒地后为晕厥状态,即意识完全丧失,更合理的方法是将晕厥者摆放在安全位置,比如就地平卧,头可以侧向一边,以免呕吐物导致窒息。并立即拨打120电话。
如果有人是因为高处坠落或者头颈部着地摔倒,很可能出现颈椎、腰椎的损伤,如果贸然搬动,可能会导致更加严重的损伤,比如截瘫等。
所以本文开始的案例,不能单纯的去用该不该扶来判断,甚至道德绑架,而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定。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能够及时判断是否存在心跳呼吸骤停,并及时进行心肺复苏,这才是我们应该去做的。
急救并不单单是医生的事,很多突发现场,医生若不能及时的赶到,也许您一次不经意的关注和学习,抓住黄金4分钟的救治时间,您拯救的不单单是一条生命,而是一个家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不能视为治病就医依据。部分图片及内容来源于网络,仅用于公益健康科普,若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