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月总结 | 职业迷茫时,导师这么跟我说

文摘   生活   2022-05-06 22:07   北京  


⭐关注并星标公众号

不错过 Jamie 的每期更新

今年初春,我不像去年一样经常往户外跑,但依然能在小区、在路上、在家中的阳台发现春的气息。



图:Connie,摄于惠州

疫情限制了旅行,却给了我更多机会欣赏身边的美。

近期也经历了产品方向的变动、组织架构的调整,目睹了互联网裁员浪潮。深深地感慨,唯一的不变就是变化,自己还是挺幸运的。

不管外界如何变化,确定的是,爱自己要尽心尽力❤️

足够地爱自己,从匮乏到丰盈,才有能力滋养他人。

汪汪和咪咪真是人类的好朋友


#01

工 作


近期的输入加上日志的回顾,让我突然 connect the dots ,对职业发展的一些问题豁然开朗。

我内心深处的渴望,直觉已经有了答案,甚至是小学播下的种子。

既看眼前,全是不确定性;但放眼更远的未来,有我畅想的终局, 就能反观当下的抉择是否有助于实现我未来的目标。如果答案是 Yes,再艰难也要坚持;如果答案是 No,一切不错,也要探索新解法。

业务要有“北极星指标第一关键指标人也一样,要反思在不同阶段,自己的“北极星指标”是什么、自己有无偏航。

这里要提到我管培生期间的导师,发现他最近要去管理我司最大的海外市场了。

他的经历还挺传奇的,斯坦福高材生,大学期间创业、公司被收购,经历跨越了全球最核心的互联网市场:美国、中国、印度,加入我司后开拓了几个重点海外市场。

但我不是一个能轻易被光环打动的人,真正让我觉得他独特的,是谈吐中感受到他自由的灵魂

我回顾了过往跟他仅有的、两次较长的交流,依然有触动,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第一次是我刚入职,快被外派到印度了。

他问我未来的职业规划是什么?

我说想做自由职业者,虽然说不出具体做什么,但我明确自己想要的状态,我希望有工作时间、地点、选择客户和创造的自由,我相信自己的自驱力,所以自由对我来说是一种赋能。

他点点头,一点没觉得作为应届生,我的回答很叛逆。

他认真地建议我,去了当地多关注中印商机,目光不要局限于眼前的事,看看有什么是可以为你长远目标打下基础,有什么是可以开始实践的。

我当时觉得很有道理,实际上到了印度,平日努力工作,周末尽情放飞,日子过得很快乐,但未认真思考过以上问题。 



我也不想后悔,每个选择都是我当下认知的最优解,只是有些问题迟早是你需要面对的,“你想在未来得到什么?”、“你要如何链接当下的工作和未来?”

我身边还有一个神奇的姑娘,大学没毕业就跑到印度实习了,同期我也在印度间隔年。

不同的是,她目标很明确,只是想通过实习考察市场, 没过几个月,就辞职在印度创业了,还创了几次,要不是中印关系,我觉得她一定会做得很好。

她从小学就发现自己是个商人,会倒买倒卖文具,但她想做的其实是公益,商业是她的抓手,让公益可持续、撬动更大的价值。

因为人生目标不同,我和她才在相似的年龄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前者尽情体验生活(对我来说,自由是为体验服务的),后者会努力挖掘商机。

没有对错,只要逻辑自洽。

图:Pablo García Saldaña

第二次交流是去年 9 月,当时有些职业困惑,我想找一个我不太能预测他会给我分享什么的人聊聊。很感谢他抽空辅导了一个迷茫的年轻人。

他和我分享了他眼中“好的职业是怎样的”,可以简单概括成 “3+1

一是“能维持生活”,投入产出比打正。

二是“学习”。要看下人才密度是否足够高,能否让你向牛人学习,以及给到你空间去自学和思考。

在谈“空间”的时候,他提到了加班太多潜在的问题,就是人际关系流动性会变低,身边来来去去是同一拨人,久而久之视野是会变窄的。你需要持续跟不同部门、公司、行业的人交流,保持视野的开阔。

其三是“热情”。只有热情,才能抵挡长期工作产生的倦怠感。热爱是可以培养的;但也要对自己诚实,有些事情可能是你早期不喜欢,长期也不会喜欢的。

图:KAL VISUALS

兼具三者,可以说是理想的工作了,毕竟但大部分人能实现其中一项就不错了。

他提出的加分项是,这份工作能不能帮你积累人脉

因为你职业发展的速度,很看你选择的赛道、加入的时间以及跟的人。他一入职就做了偏策略的工作,是某明星高管的助理,负责国际化。正因这个特殊的职位,就算是职级比他高的员工,都未必有他这么多的机会,跟大老板们见面和交流,而认知的提升也会为职业的发展提速。

他之所以能在小米这么多年,也因为以上核心要素基本被满足了。他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一次新的挑战,从开拓印度到欧洲到印尼,不断的职业重置让他觉得自己一直在学习新东西,所以并没有觉得已经在小米那么久了。

我很好奇地问,是什么让你一进入小米就能承担核心角色呢?

他说,这跟自己读斯坦福、在硅谷创业有关,小米在国际化时想找一个懂硅谷、懂中国、有双语能力的人,我恰好就是。

不过很多事情是往回看,才能 connect the dots (点连成线)当时很多事情就是凭着兴趣做的,但所有的积累又终有一天会报答你。

我们还聊到了怎么决策。

他说,我能感受到你感性脑和理性脑互为矛盾的声音。

矛盾是很正常的,很难说谁对谁错。不过我建议,在一些关键决策上,遵循内心是更重要的

追随内心也不是盲目的,你要有策略地探寻你想要的方向、不断获得反馈、持续优化,才是对自己负责任的。

我联想到最近在重温 Steve 说的播客,是引起超多人共鸣的一期《躺平是灵魂最无奈的胜利》。里面就提到了,为什么要保护直觉自我?

人类语言的信息传播带宽大约是39比特/秒,而5G网络的平均下载速度是150MB/秒,是人类语言带宽的400万倍。可以说人类语言的带宽是十分窄的,能处理和传播的信息极其有限,那个负责语言和理性的左脑,作用可能被高估了。

举个例子,人从遇到危机到做出反应只需要 40 毫秒,在理性还没意识到眼前有个悬崖时,直觉就会让你停下脚步了。

直觉不是没有逻辑,而是背后的系统更复杂和神秘,较难用简单的语言、公式或者模型来表述。

我也很认同,我人生中一些很关键的、最好的抉择,更依赖直觉。

直觉有多神奇,在我小学毕业的时候,我在同学录上写自己的梦想,我写的是“环游世界、吃遍全球美食”,我都忘记了当初为什么会这么写了,只是单纯地想。

12 岁的我,还没有那么多理性的思考,但那时的梦想,也是当下的梦想。对自由和体验的渴望,就这样相当一致地贯穿在我生命中。


我小时候还爱好画画,当我五一假期闲下来,我自觉去做是养花和做饭,跟画画本质相通的是,直觉会引领我做一些创造性的、跟美相关的事情!

这些觉察让我特别快乐,又多认识了自己一点。

导师最后还给了个建议,年轻的时候,it's all about time and rewards.

时间是最宝贵的,可以大胆探索,和自己的直觉建立连接,发现生命的线索和礼物。


" Your goal in life is to find out the people who need you the most, to find out the business that needs you the most, to find the project and the art that needs you the most. 

There is something out there just for you." 




#02

美好体验


在现金流中体验了财务自由


财富流、现金流等活动本质是提升财商的,如果能在有限时间内实现“被动收入”大于“支出”,那就财务自由了,能晋升到富人圈追逐梦想了。


我第一次玩没出圈,第二次就目标明确要财务自由,为此我的风险喜好系数飙升。

过往经历告诉我,打工是不可能实现财务自由的,还伤精力;小买卖(收租、买基金和股票)也比较难,收租的现金流偏低,基金、股票不产生稳定的被动收入;唯一能让我实现财务自由的是多做几次“大买卖”,才可能有高额的被动收入。

做大买卖的前提是资本积累要够,而我的出厂设置是工薪教师家庭,正常做人就没戏了。


所以我选择了很年轻的时候就炒股,因为等得起,相信低估的股票一定会涨

第一次挣了小钱,有了信心;第二次就加杠杆,贷到了银行允许的最高额度,飞快地 all in 一支低估的股票,又飞快地后悔。收入全部用来还贷款利息了,长期无收入让我极度缺乏安全感。

在套牢了 14 年后,我终于在股价翻了 20 倍后卖出,操作几宗“大买卖”后,顺利成为第一个财务自由的组合。

收到50万现金,笑得合不拢嘴

几个感触:

1. 投资需谨,游戏中我敢梭哈,现实中一定要有兜底。投资的钱一定是中长期不用的闲钱,其比例不会影响当下的生活质量。

2. 财务自由后的爽点,财富越滚越快,抗风险能力高,不再担惊受怕;可以去帮助其他家庭,广结善缘,往后合作空间更大(当我穷的时候,份子钱都不太想给,认知完全不同了)

3. 财富倾向流向有勇有谋的人,勇气除了源自个性的底色,也有认知的加持(有谋)持续学习,迭代认知,是一辈子的事



在得到高研院主持了两场私董会


私董会源起 1950 年代的美国,近几年才传入中国,核心是围绕一个案主当下最夜不能寐的问题,幕僚通过深度提问和探讨,帮他找到真问题和解决方法。


做过案主、主持过两次私董会后,我最大的感受:

1. 困扰你的可能不是真问题,着急解决假问题就是浪费时间,多问自己几个why,到真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如果给我1个小时解答一道决定我生死的问题,我会花55分钟来弄清楚这道题到底是在问什么。一旦清楚了它到底在问什么,剩下的5分钟足够回答这个问题” 这就叫磨刀不误砍柴工。

2. 流程是有力量的,一般来说,我们听到问题就着急给建议了;但私董会的规则会让在场的幕僚问够 20-30 个问题,了解事物的全貌,才去提建议。这对倾听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有极高的要求,但也有助于我们给出更高质量的建议。



追光计划一周年


追光计划是我们复盘小组的名字,我们会每天发日结,每周视频见面一次,同步近况、成长和困惑。今年 3 月 27 日,是我们的复盘一周年!


在这一年里,彼此全然地倾听、支持和看见,见证了大家关键的变化,脱单的、离职的、晋升的。不同的城市,不同的职业轨道,相同的是我们都在成为更好的自己。

和大家的云陪伴,让我感受到了什么是一群人能走更远

期待我们更多的周年纪念日,大家未来的精彩,一定超乎想象,很高兴能参与其中。





假期最后一天在家里码字,内心是很喜悦的。

周遭很安静,眼前是充满生机的鲜花,想和你传达很多感受,也担心语言的带宽不够。

还是谢谢你看到这里,给你击个掌。


这是朋友手工做的香囊
疫情期间多保重
祝大家健康哇!



- 推荐阅读- 

好物 01 | 屯粮灵感,那些美味又健康的店铺

2月总结 | 有了一个宝藏读者群

分享一个简单的复盘模板:让成长可视化




关注 Jamie
成长路上多个陪伴 ❤️
  欢迎关注、点赞、转发 
👇👇👇
Jamie陈泳斯
前世界 500 强产品经理,现保险业百万圆桌会员、全球数字游民。私信送你《保险经纪人揭秘手册》,我在招人,欢迎考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