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肾,是一个带有“私隐性”的器官,在外,经常能听到人说:心脏不好,容易心慌,也能听到人说胃不好,吃不了辛辣刺激,但是几乎不会有人主动说自己“肾不好”。肾虽然只是一个器官,但是总和“性”挂上关系,一说到肾不好,人们就忍不住往那些方面联想。这是因为西医和中医里的肾是不同的两种概念,西医里面肾具体指肾脏,它主要有排泄尿液以及分泌肾素、红细胞生成素的功能。但中医里说肾是一个系统,由肾、命门、膀胱、骨髓、耳窍、二阴以及所属的经络组成,是一个综合性的功能单位,其功能包括神经、内分泌、泌尿、生殖、血液系统等,可以维持人体的内环境平衡,使各种生理功能得以顺利进行,是人体生长、发育、生殖的来源。人体的生长、衰老、生育都和肾气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肾气逐渐减弱,但是现如今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精神压力大,再加上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很多人还没到老年,就已经出现“肾虚、肾亏”问题。中医认为,人体的肾阴、肾阳相互依存、促进、制约,如果这一生理平衡遭到破坏,就会形成阴阳偏盛或偏衰的病理变化。所以肾虚又有肾阳虚、肾阴虚之分。肾属水,主滋养,全身的腑脏器官都需要肾阴滋养、浸润,如果肾阴充足,则全身腑脏器官的阴气充足,如果肾阴不足,身体就会表现出内热、阳亢之症。简单解释就是,人体内肾阴肾阳处于平衡状态,一旦“水”少,则“火”旺。
肾阳虚则完全不同,如果说阴承载的是水,那阳则承载的是血液,肾阳不足,气血不旺,温煦之效减弱,身体更容易出现虚寒之症。
阴虚患者,多是火旺症状,体现在舌头上就是舌苔少、舌头发红、舌头形状偏瘦。
阴虚患者最明显的感觉是怕热,手足心热,容易潮热盗汗。
阳虚患者则怕冷,四肢畏寒,女性甚至还会有宫寒的情况。阴虚患者多小便短促且尿液发黄,体内津液不足,还会导致大便干结,排便困难。
肾阳虚患者则小便次数增多,尿液颜色浅,经常出现腹泻,大便不成型的情况,严重者甚至出现五更泄泻(又称晨泻,每天早上四五点钟出现腹痛腹泻情况,腹泻后腹痛缓解。)阴虚患者,面色潮红,在两侧颧骨处体现得更加明显;而肾阳虚患者,则面色发白,黯淡无光。
阴虚患者容易出现心里烦躁、燥热的情况,容易发火,夜间容易因为心烦热而失眠多梦。阳虚患者因为阳气不足,则情绪易低沉,身体易疲惫,不爱说话,容易悲伤哭泣。
但是无论阳虚还是阴虚,都是肾虚,它们具有的共同症状就是腰膝无力、四肢酸软,阳虚患者遇到寒冷天气,酸软症状会有所加重。肾阴虚患者的补肾重点就是滋阴降火。在饮食方面,适合多吃性微凉或是性平的黑色食物。桑葚性寒,味甘酸,入心、肾、肝经,有滋阴补血,补肝益肾之效。鲜桑葚加水,煮开后,加入适量冰糖调味即可饮用,春夏季喝这个糖水可以帮助补充体力,还能改善肾阴虚导致的五心烦热、大便干结、头晕眼花等问题,因为桑葚还有补血之效,也很适合月经量较少的女性。
![]()
2、黑芝麻
《本草经疏》中就曾记载:“芝麻,气味和平,不寒不热,补肝肾之佳谷也。”
黑芝麻性平味甘,具有润五脏、补肝肾之效。对白发早生、大便干结、腰膝酸软有很好的食疗保健作用。炒熟的芝麻、蜂蜜、鸡蛋、核桃碎,搅拌均匀,摊成小饼,放入烤箱正反面各烤30分钟,晾凉以后就是一款好吃又补肾的健康小零食了。注意:肾阴虚者平时要少吃辛辣、煎炸之物,以免火上加火,加重不适症状。
肾阳虚多出现在年老体亏的人身上,在饮食方面,则适合吃一些温补的食材,如羊肉、海参、韭菜、泥鳅、大枣、木耳、姜、桂圆都是不错的选择。
羊肉、枸杞、板栗为主要食材,一起炖煮食用。羊肉性温不燥,有补气益血之效,枸杞和板栗都有滋补肾气之效,三者搭配食用,对畏寒怕冷、腰膝酸软的患者有很好的食疗效果。除了饮食,肾阳虚患者还可以通过运动来改善,中医里说动则生阳,早上是阳气最旺的时候,定期晨练是个不错的补肾阳的方法。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看图猜成语)
欢迎评论区分享你的答案!
昨日答案:飞黄腾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