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越来越冷,俗话说“寒从脚起”,所以很多人喜欢睡前泡泡脚,不仅暖身还能促进睡眠。
泡脚是一种非常养生的生活习惯,但这种习惯也不是人人都适合,下面这5类人,泡脚反而伤身。
泡脚好处多,
但这4类人真的不合适!
俗话说“热水泡脚,胜吃补药”,睡前泡个脚,缓解下肢疲劳,全身感觉暖洋洋的,疲惫感瞬间就消失不见了,幸福感是蹭蹭蹭往上涨。
1、静脉曲张或血栓患者
在较高温度下,血管床会扩张,动脉的血流会增大,但静脉曲张患者的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只会导致局部血流量的增加,不能改变静脉回流的速度,反而会增加静脉回流负担,加重下肢充血,使病情加重。
另一方面,对于部分病情较重患者来说,脚部皮肢营养差,抵御高温能力差,易发生烫伤。而且一旦出现烫伤,伤口很难愈合。
2、有基础血管疾病的人
泡脚时间较长、温度过高等因素,可能增加心脑血管负担。
如心脏病、低血压患者在泡脚时,水温不宜过热,因为高水温可使神经受到刺激,毛细血管扩张。
高温还会加速血液流量,短时间内加重心脏负荷,致使心跳加快、耗氧量提高,容易发生供氧困难,导致晕厥等意外发生。
所以这类人群泡脚最好在医师专业指导下进行。
3、糖尿病患者
大多数人泡脚水温在40℃左右会很舒服,但这个温度对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合并血管病变的患者来说,极其危险,因为很可能引发烫伤。
这是因为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病变时,末梢血液循环障碍,使热聚在足部不容易疏散。
所以糖尿病患者泡脚水温要比常人低。
而且糖尿病患者脚部出现烫伤,很难恢复,可能会导致足部感染、溃烂,严重的甚至会造成截肢。
建议:糖尿病患者要注意脚部护理,尤其是冬季,洗脚后建议涂上一层润肤乳,以防止皮肤干燥引起皲裂。
4、足癣等皮肤病患者
很多人误以为泡脚能减轻足癣症状,殊不知,泡脚会加重症状。
足癣是一种真菌感染,需要进行抗真菌治疗。泡过之后,患处可能会比平时更痒,还可能出现水疱等。
另外,热水促使足部毛细血管扩张,可能导致继发性细菌感染。
对于皮肤已经破溃的伤口,更加不能泡脚,一定要敞开伤口,干燥通风。
5、儿童
人体足弓在儿童时期逐渐形成,此时如果经常用热水泡脚,可能会导致孩子足底的韧带变得松弛,不利于足弓的形成和维持。
长此以往,容易长成扁平足哦!
正确泡脚“姿势”,学起来!
泡脚看似简单,一个盆,一壶热水即可,但其实想要泡得更健康,里面还是有很多细节要注意的。
时间:不是越久越好
一般来说20~25分钟即可,或是泡到后背有微微发热,额头微出汗也行。
尤其是老人,泡脚时间过长,会导致血液向双下肢灌注过多,而出现头晕、头胀、心慌等不适症状。
泡脚的水温不宜过热或过凉,以40℃为宜(糖尿病患者和皮肤敏感者温度要更低)。
水量:最少淹没脚踝
很多人泡脚注意不到这个细节,水量也很有讲究,至少要能淹没脚踝。
泡脚时,也别待着不动,可以用手掌搓搓脚掌,从脚跟搓向脚心,再一顺而下搓到脚趾,按摩穴位,促进足部血液循环。
按摩:按一按睡更香
泡脚后别急着睡觉,可以给自己来一个脚底按摩,坚持做脚底按摩,能缓解身体疲劳,延年益寿,特别有助于改善睡眠状况。
► 脚底板上半部下约1厘米处,为肾反射区,推至脚底发热,对肾虚、中气不足者有一定的益处;
► 脚底后跟内圆上方中间的位置为失眠反射区,按压到酸痛发热,对头晕眼花、严重失眠者有帮助。
注意事项:
避免在过饱、过饥或吃饭时泡脚,最好是在晚饭后1小时开始或临睡前泡脚。
泡脚加一物,胜吃补药
很多人在泡脚时会加一些辛温散寒类药,但这药材可不是加的越多越好,日常保健的泡脚方子最好简单一些。
1、姜片
生姜辛温,温经散寒,解表止呕,对于素有脾胃虚寒、食欲不佳、脚手冰凉的人群尤为合适。
2、艾叶
艾叶味苦、性温、无毒,能够散寒止痛,温经理血,回阳逐湿寒之效,适合平时手脚冰凉、易痛经的女性。
3、红花
红花辛偏温,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作用,对于局部疼痛麻木、通经的人群尤为合适。
4、五味子
五味子味酸、甘,性温,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作用。使用五味子泡脚能让人心神安宁,调节神经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孕妇应慎用中药泡脚,尤其是用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今日互动
(看图猜成语)
欢迎评论区分享你的答案!
上期答案:成王败寇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