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春雨漫评明朝 后期的历史(五十)明帝国收复遵永四城

文摘   历史   2024-09-27 07:23   山西  

皇太极率军退出长城后,在遵化、永平、滦州、迁安四城,都留下了驻军。

这四座城池,都在关内,而且离北京城不是很远。

皇太极为什么占据这四座城池呢?

显然是因为皇太极一时无法判断,能不能在关内打开局面。所以就在关内留5千人马,占据四座城池,先看看情形。


乐观的想象,满清应该能在长城以南打开局面。

因为立足这四座城池,拉开大旗,广招汉奸就可以了。只要能招到足够多的汉奸,啥也好说。

但是实际操作中,显然没有这样简单。

满清军事主力早已撤回了辽东。遵永四城中,一共驻扎了多少满清军队呢?5千!作一道简单的算术题,一座城平均驻扎多少人呢?一千二百多人罢了。

收复这种城池,大明帝国还是非常有信心的。因为从理论上,面对五千敌军,大明帝国派上五万、甚至十万大军,估计没有理由会失败吧。

在这种背景下,当地的官民,哪敢随便与满清合作呢?因为不是有句老话说的好,别看你今天闹得欢,小心明天和你拉清单。


现在的问题就是,皇太极会如何看待这场战争?一切是显然的,如果皇太极愿意率军事主力来救援,结果不用问,明帝国来收复这些城池的军队,肯定都会四散奔逃的。

问题是,如果皇太极不愿意率军事主力来救援,凭留守的五千军队,想守住四座孤城,估计只能等着全军覆灭了。


当时,坐镇遵永四城的最高军事长官是阿敏。

阿敏可不是普通人,因为他是满清的四大贝勒之一。

明军近十万大军前来,阿敏总兵力只有五千;明军可以集中兵力,而阿敏分守四座城池。这种仗,从理论上阿敏是必败的。

毫不夸张的说,就是努尔哈赤活过来,也不可能打胜这种仗。如果阿敏玩的好点,率领五千人,就能打败十万明军。那遥想当年,努尔哈赤率领六万大军,取得一个萨尔浒之战,还有什么可吹的呢?

最后的结果就是,阿敏确定皇太极没有派军事主力救援的意思后,就率军逃走了。


皇太极为什么不会派军事主力前来救援呢?因为此时的满清,军政重心还在辽沈地区;而且长城以北并未巩固,大举深入长城,根本就是不现实的。

不管怎么说,因为阿敏率军逃走,大明帝国成功收复了遵永四城。

这就是大明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遵永大捷!


但是这个大捷的含金量,其实是非常有限的。

因为十万大军,围歼分散在四座城池的五千敌军,最后让五千敌军安全撤离;而且还让敌军在撤离过程中,屠杀了大量当地官民,更带走大量的物资。

虽然说,明帝国的这个大捷的含金量非常有限。

但是满清方面,对此并不否认。换而言之,满清方面也承认,满清方面大败了。

因为阿敏率军退回辽东后,马上受到极为严厉的惩罚。事实上,阿敏的政治生命,就此终结了。


最初,看到阿敏因此受到如此严厉的惩罚,我就感觉非常奇怪。因为在当时背景下,满清丢失遵永四城,那是必然的。

毫不夸张的说,就是让努尔哈赤处于阿敏的位置上,它也只能选择跑路。还是前面的话,如果阿敏率领五千人马,就能打败明帝国十万大军,那努尔合赤率领六万大军打胜萨尔浒之战,还有什么可吹嘘的。

主要的是,如果满清丢失遵永四城,是阿敏个人原因造成的,那满清在以后十多年时间里,有的是机会夺回相关城池,要知道,满清随后几次深入长城,依然是所向披靡;但是满清显然没有再试图夺回这几座城池。

从这层意义上,满清最初占据这四座城池,只是一种战略试探,看看在长城以南发展的时机,是不是已成熟。

而丢失遵永四城后,满清自然发现,相关条件并不成熟;所以后来就没有再做类似的尝试。


既然如此,皇太极为什么就因为阿敏弃守遵永四城,而把阿敏往死里整呢?显然是因为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就是阿敏在撤退过程,滥杀当地官民的行为,对满清的日后发展很不利。

第二个原因,就是借机加强汗权。我们必须得知道,阿敏不是普通人。他是满清四大贝勒之一。关键是,阿敏的父亲更不是普通人;阿敏的父亲是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  


在满清创业时代,阿每的父亲(舒尔哈齐)的地位,一直都与自己哥哥努尔哈赤相提并论。后来,随时事业越干越大,兄弟俩开始矛盾越来越激烈。最后的结果是,努尔哈赤把自己弟弟幽禁死了。

虽然说,舒尔哈齐被幽禁死了。但是,舒尔哈齐留下的庞大军政遗产,并不是努尔哈赤能全盘接收的。所以,舒尔哈齐被幽禁后,他留下的庞大军政遗产,就由他的儿子阿敏继承了。

因为阿敏有着如此庞大的、自成系统的军政资源,所以他是满清开国四大贝勒之一。

满清的开国四大贝勒分别是: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


皇太极继位后,虽然成了满清的新领衔人物,但是他并没有明显高于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的地位。因为开会的时候,四大贝勒都是坐在上面,接受其它贝勒与八旗官员朝拜。这种排座方式也好,这种礼仪也好,本身就证明当时的满清,是四大巨头共同管理帝国。

当然了,皇太极继位后,就一直有预谋的打击其它三大贝勒。

只要我们知道这种历史背景,自然会知道,阿敏在弃守遵永四城的问题上,并没有犯什么原则性的错误。一切仅仅是因为,皇太极想上纲上线的打击阿敏罢了。

阿敏被幽禁后,舒尔哈齐一系,就再也无法与努尔哈赤一系相提并论了。

当然了,舒尔哈齐一系的庞大力量,并不会因为阿敏被幽禁而消失;阿敏被幽禁,只是意味着,舒尔哈齐一系的庞大力量,失去了一个强悍的领衔人物。

阿敏被幽禁后,阿敏曾直属的力量,都让他弟弟济尔哈朗接管了。虽然说,济尔哈朗继承了父兄庞大的军政资源,所以一直是满清最举足轻重的实权人物之一,但是,济尔哈朗显然缺乏角逐皇权(或汗权)的欲望与能力。


看后来的满清历史,我们总觉得多尔衮不篡位,是因为他不想篡位。其实呢,多尔衮如果敢篡位,恐怕只是给济尔哈朗上盘菜罢了。

事实上,皇太极死后,济尔哈朗的排名,一度在多尔衮之上。

多尔衮安于本份,他与顺治代表的两黄旗矛盾,就是可以调和的;在这种背景下,济尔哈朗想与多尔衮相争时,就缺乏庞大的凭借。

如果多尔衮不安于本份,他与顺治为代表的两黄旗,矛盾就会无可调和。在这种背景下,就算济尔哈朗不敢站在出反对多尔衮,敢站出来反对多尔衮的大哥级人物也很多。

事实上,皇太极死的时候,多尔衮就一度野心勃勃想上位,面对此情此景,两黄旗的鳌拜等人,直接都拔出刀了。

后来,多尔衮愿意让两黄旗的代表人物坐在皇位上,鳌拜等人才把刀收起来。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书归正传。

还从皇太极借丢失遵永四城,幽禁阿敏说起。

三年之后(崇祯六年),三贝勒莾古尔泰也受到皇太极的打击;并被革去大贝勒的头衔;几个月后,莽古尔泰死,皇太极又兴大狱,把莽古尔泰一系重要人物杀掉。

在此基础上,皇太极趁胜追击。又给大贝勒代善按了一大堆罪行。但是因为代善退的比较及时,所以皇太极并没有斩尽杀绝。

但是事到如今,代善的大贝勒头衔,自然是无法保住了。当然了,更不敢再与皇太极并排坐在一起了。

直到此时,皇太极才真正称得上唯我独尊了。以后满清在开会的时候,高高在上的只有皇太极了,其它贵族、官员,只能在下面朝拜了。

当然了,与二贝勒阿敏一样,代善虽然不再具备与皇太极分庭抗礼的实力与地位了。但是代善一系的权力资源,也不是皇太极能全盘接收的。所以代善一系依然是满清举足轻重的实力派。


看明末的历史时,因为宁锦神话的存在,所以我们常常有一种错觉,那就是满清一直无法夺取宁锦防线,所以才无法席卷大明帝国。

其实呢,满清当时的战略重心,始终在长城以北。

在那些年的时间里,皇太极一直在巩固、加强汗权(皇权),这是满清可以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只有汗权无可争议,满清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内战发生。

在那些年时间里,皇太极一直在征服、巩固广阔的长城以北地区,这也是满清可以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只有长城以北巩固了,满清才敢把军政心迁到长城以南;否则,就算满清突破宁锦防线,也不敢把军政中心迁到长城以南的。



泪痕春雨
历史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