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文章分析过,这一轮金价上涨主因是央行购金。
最近,外汇局同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1月末黄金储备7296万盎司,相较10月末增持16万盎司。
这是央行时隔半年后重新开始买入黄金,在半年前,黄金价格是2400美元/盎司,在10月末,黄金达到历史最高价2800美元/盎司,之后半个月回落到2541美元/盎司,后又重新回到2650美元/盎司,这时候央妈重启购金,代表这个价格被认可。
为什么央行要购金?看下毛子,被踢出SWIFT系统之后,卢布直接变成了内币,毛子只能靠黄金去换取所需商品。
各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全球各国央行都在购金,排前列的,几乎都是对地缘风险心存忧虑的发展中国家:印度、土耳其、波兰、阿塞拜疆、捷克、匈牙利。
历史何其相似,在二战前,各国也都在囤金:
1938年美国的黄金储备为145.1亿美元,1937年底美国黄金储备达到113亿美元,由于黄金价格在1934年被罗斯福固定在每盎司35美元,所以可计算出美国1937年的黄金储备量约为32285.7吨,1938年约为41457.1吨,增加了约9171.4吨。
英国1937年黄金储备量约为5797.1吨,1938年约为6845.7吨,增加了约1048.6吨。
瑞士1937年黄金储备量约为1105.7吨,1938年约为1162.9吨,增加了约57.2吨。
德国1937年黄金储备量约为45.7吨,1938年约为48.6吨,增加了约2.9吨。
意大利1937年黄金储备量约为351.4吨,1938年约为354.3吨,增加了约2.9吨。
所以,本质上黄金和大饼是一个逻辑,都是法币的替代品,在充满动荡的世界,作为避险资产以待不时之需。
黄金冲上3000美元/盎司,也只是时间问题。
以上。
全文完。
最近连续几篇文章都被限流了,如怕丢失,请加作者微信;如在香港有个人及公司业务需要,也请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