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们戳上面“悟空取个经”关注我哦!
上海
2014年初,我从东部一个省会城市来到上海,抱着试试的态度,去一家上市民企面试。
我在这之前的30年里,一直生活在那座省会城市,从没想过离开,也并不觉得一线城市有什么高不可攀,东方之珠又有什么特殊魅力。
面试是在第二天上午九点,贴心的猎头小哥给我安顿好住宿后,建议我跟他先去一趟公司,熟悉一下路线,免得第二天迟到,并且再三叮嘱,早高峰的地铁二号线是很要命的,一定要提前出门。
公司在陆家嘴,我跟着他坐地铁从夜晚的陆家嘴地铁站2号口出来。
我仿佛被雷击中了,映入眼帘的是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群,中国平安大楼直接把帕特农神庙叠了几十层,那会的上海中心还没完工,但环球中心已经直插天际,我看的走不动路,甚至有点眩晕,心里暗暗发誓,我要留在这里。
那一刻的决定,也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于是很顺利的,我在上海留了下来,一呆就是十年,在这十年里,我遇到了人生中最大的贵人和一众志同道合的师兄弟,在房地产的黄金十年,尽情绽放着激情和汗水,升职、加薪、奖金,仿佛所有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甚至理所应当。
那会的自己,见识不够,学识不足,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努力固然重要,时代的给予才是关键中的关键。
风险
在那个疯狂的时代,所有人都蒙眼狂奔,风险?不存在的。
其实,风险早已暗藏在身边的蛛丝马迹里,只是自己看不见,或者不愿意看见。
我其实已经先于很多人看到了风险。
2020年春天,爱研究财报的我发现了公司收购了有毒资产,并且风险巨大,于是主动逃离了那家从陆家嘴地铁站出来就一直供职的上市民企,加入了另一家上市民企,我自认为这家企业是行业内安全性排名前三的优质企业;
2021年7月,恒大暴雷,我预见到整个房地产业里的民营企业都难逃一劫,于是又一次离开,去了一家央企,心想再怎么调整,央企总是安全的,在这里待个几年,等行业出清后再做选择;
2024年3月,爱研究财报的我又又离开了,因为我能预见到,这家央企业绩将亏损,后续需要集团输血才能继续经营;
当时很多同行不理解,现在他们觉得,我每一步都走对了。
真的对了么?
我为什么不在2021年就离开房地产业呢?
回过头来看,2021年之后房地产业就进入了历史的垃圾时间,不是说这个行业将消亡,而是产能严重过剩,需要大量出清。
设备、材料、工厂、项目可以停在那里,变成废品,从业人员怎么办?人是要吃饭的,房地产上下游这么多从业人员,如果行业出清50%,那么未来在这个行业里,就是2个人抢1个工作岗位。
很多学校已经停招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而我的母校,土木工程排名全国前三,真实就业率惨不忍睹。
其实,不光房地产,在经济烈火烹油的年代,中国几乎所有产能都是过剩的,尤其是大学生。
产能出清后,这个行业还能回到从前?
至少在这一代人老去前,不可能。
沉没成本和路径依赖的惯性是多么的巨大,这两兄弟牢牢抓住你,让你变成韭菜。
我活活浪费了2年时间,每当想到这里,我都痛不欲生,很多东西可以再来过,但时间对所有人是公平的。
香港
目前中国的经济,需要资产负债表出清,可类比的阶段就是90年代的日本,很多人觉得日本化也没什么了不起,日本人不都活的好好的?
天真了,日本在90年泡沫破灭时已经是发达国家,福利社会,人均GDP25000美元,我们现在人均GDP才12600美元,国家养不活这么多人,中国不可能变成发达国家那种福利社会。
两个原因,第一,因为人太多,并且结构上已经进入快速老龄化通道。
第二,作为两头在外的经济体,中国缺能源缺资料,缺市场,唯一的优势就是海量聪明勤劳不认命的老百姓,福利社会天然的去工业化,这在欧洲和美国等发达国家身上已经显现,所以中国绝不可能走福利社会的老路。
最近网上谣传中国的年轻人想躺平,这是另一个笑话。
养老金和医保不够用,连中国的中老年人都没法躺平,经济规律会逼这批年轻人进工厂跑滴滴干外卖的, 毕竟,没钱,肚子是会饿的。
GDP三驾马车,投资,已经因为土地财政和地方债务问题无法再持续投入;消费,则因为产能过剩导致的就业压力无法切实提振,国内的任何生意已经卷到飞起;只剩出口,也唯有出口,才是中国未来的出路。
我从中环地铁口出来,有着和十年前相似的感觉;
2014年,《统计局公报》这么说的:“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发展改革稳定任务,中国经济克服诸多挑战,顶住下行压力,现价GDP一举突破60万亿元大关,不变价GDP较上年增长7.4%,实现了年初提出的7.5%左右的增长目标。中国经济这辆重载“列车”能够在新常态下继续以中高速度奋力爬坡前行,实属来之不易”。
那一年的经济很困难,国家在2014年11月连续6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连续3次降准,创造了2015年的股票大牛市;房地产在“棚改货币化”的大力刺激下开启了轰轰烈烈的涨价去库存。
今年,9月26日的政治局会议决议,正式重启经济,明确了一系列经济目标,像极了十年前。
外围,美联储在一周前结束了加息周期,正式开始降息,全球也将迎来新一轮的经济繁荣。
宏观上我们可以判断方向,微观才是我们可以发力的地方。
机会是筛选出来的,其次才是努力。
和十年前一样,我们又站在了新的路口,而这一次全球十年经济复苏的周期性机会,必然是出海,出海的桥头堡就是香港,在中美对抗的更大周期下, 香港,将重回她的历史地位。
今天的我站在中环站地铁口,我问自己,还有没有信心,像十年前那样勇敢,离开舒适区,去一个更高能级,更多人才,当然也更多赚钱机会的地方拼搏。
那是必然的,我还年轻呢。
这感觉从来没变过。
全文完。
不想错过这轮港美牛市,想开户的请加作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