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瑶阿姨驾鹤西去,花葬为安。
我是在初三最迷茫的时候读到她的书,感谢她用文字曾抚慰陪伴过当年被学校和家庭逼得无路可走,只能逃学的青涩的我,故写文祭之。
初三下学期,当被那所初中摁住不放不让我报考省重点时,我开始装病逃学,每天骑着自行车,满太原城逛,汾河与省图是我去的最多的地方。
省图一楼是一间叫做“三味书屋”的对外租书屋,里面有各种武侠和言情小说,我就开始了武侠和言情小说的读书之旅。
琼瑶的书就是在那时闯入我的世界,当时心中满怀无处安放愤懑的我,更喜欢的是那种言语简短有力,各种悲剧的作者,比如玄小佛。
直到我看到琼瑶的《窗外》,我才忽然重视起这个作者。
《窗外》和琼瑶其他书相比,文字不够洗练,书也写得相当拖泥带水,但书中母女之间的真情却一下击中了我的内心。
彼时的我正是青春叛逆期,和母亲的关系非常僵,而《窗外》中也是母女对立,书中的妈妈在无奈下写了一封信给女儿。
信的开头就是“容容”,恰好和我乳名一样,读着这封信,我觉得就像我妈妈写给我一样,看着信,我的眼泪一流再流,然后默默地将信抄了下来。
我想,当时的我一直怀疑我妈妈对我的爱,我被我们母女之间的冷漠和对立伤到根本就不想回家,书中的这封信,仿佛让我看到了我妈妈那刀枪不入冷硬行为背后的爱女之心。
正因此《窗外》才会那样地打动我,这本书也是我认为的,琼瑶写得最好的书,也是我成年后第一次去台湾时,专门从诚品书店买来收藏的书。
《窗外》让我惊艳,在书里面我读到了作者的真心。
但很可惜出道即巅峰,后来琼瑶再没写出比《窗外》更上乘的作品。
琼瑶是一个非常有天赋才具的作者,可惜开始时是被生活所迫,不得不走上卖文为生之路。
后来又被商人平鑫涛所误,走上了快销品之路,而她的天赋和阅历又不足以支撑她像巴尔扎克那般,即便卖文为生都能写出传世巨著。
琼瑶真是可惜了她的才具,这也是我后来一直为她惋惜的地方。
不过也就因为《窗外》,我读了琼瑶几乎所有的作品。
令我非常惊讶的是琼瑶对外国文学作品的谙熟,她在书中提到过很多西方的小说,我就按着她书中提到的作者和作品,按图索骥地去读,于是我也读了很多外国文学作品。
从某种程度上讲,琼瑶可以说是我外国文学的启蒙者。
我越读西方文学,越觉得琼瑶的书中虽然有很多古诗词,但其实她的书受外国文文学的影响更深,比如她的书和外国小说写法类似,有很多大段的环境描写。
她的书很多甚至堪为西方名著的中国化简写版,我当初还专门列出了一个她的作品和西方作品的对照表,年代已久,对照表早已忘了。如今记得的只有《一帘幽梦》和《飘》很类似,两女两男,性格故事皆可对应。
琼瑶和西方文学的类似,后来我在张爱玲的文字中,也曾看她提到过。她说,“我觉得琼瑶的好处在深得上一代的英文畅销小说的神髓,而合中国国情。…琼瑶总像是改编——当然并不是”。
确实不是改编,因为琼瑶的书在剧情和文字的厚重度上,远逊于西方小说。
当一个人走上仿写之路时,她的原创性也就此消亡。
如果说在最开始谋生阶段,不得已而用仿写来卖文为生,还有情可原,但后来她早已财富自由之后,却依旧任着平鑫涛推波助澜,让她不停地去消耗自己的才华,琼瑶真是对自己的天赋太不珍惜了。
惜哉,琼瑶!
至于她和平鑫涛间的各种恩怨,或许也和琼瑶对自己才具认知不够有关。
像她和张爱玲这样有才华,有天赋的女性,用天赋换钱后的经济独立,是可预见的事。
甚为可惜的是,她们依旧是旧时代的女性,即便经济独立了,却依旧在精神上还无法独立,总是希望于精神上依附于某个男人。
比如张爱玲为这份所谓的懂得和慈悲,可以低到尘埃中去,而琼瑶则为此把自己的大半生浪掷在一个商人身上。
可惜的是,她们都所托非人,一个像中央空调处处留情,吃软饭为生,另一个则像水蛭一样,靠紧紧地吸附来养肥自己。
琼瑶太可惜了,她虽然深得外国文学的精髓,也借此发家致富,并影响了几代华人,但她却离外国女性强大的自我独立,有着相当的距离,或许正如此,也才会有困扰其大半生的名誉受损,也才有晚来那么多的纷争吧?!
惜哉,琼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