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因为写到马,让我想起了那些和马的缘分,便将之前写的文字集结于此处。
2016.3.12
一直以来我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不以为然,认为兴趣是培养出来的。比如,我自己从自幼想从事核工业,到后来被转文科,又由想学考古到被安排学财经,到后来从事金融,到现在认为金融的博大精深,值得全心投入,这完全就是在命运之手的推动下的随遇而安。不过在马术的学习过程中,让我终于见识到兴趣的庞大魅力,兴趣确实是最好的老师,即便是我这样理性的成年人,也为兴趣所深深感染。
或许是受儿时所听的刘兰芳、袁阔成的评书影响,所以我自幼便喜欢马,喜欢马的“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喜欢它的“真堪托死生”,所以对马的喜爱根深蒂固,融入血脉,而这喜爱的强大在马术课程的学习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地体现,让亲历于其中的我,深刻感受到兴趣发力时,是如此地威力无边。
这些年,我曾陆续学过古筝、网球、游泳、芭蕾、瑜伽、拳击、射箭、击剑等,基本上都是浅尝辄止,直到遇到马术。
在马术学习中,我克服了路程遥远(往返近3个小时)、教练素质不高(几乎全为进城的农民工,退役的专业运动员很少)、教练跳糟频繁等客观条件上的劣势,终于执著地找到一位好的内蒙省队退役的好教练。
之后便是开始自虐之旅,先是与马的磨合,学习控马,之后踩蹬打浪、压浪、推浪,再之后脱蹬训练;先是骑乖乖的课程马,之后是稍好些有自己性格的马,再之后是聪明而很有脾气的马;从一次一个课时,到两个课时,再到3个课时的连上;若干次被马摔下来再上去,若干次下马后举步维艰,若干次训练后全身骨头痛到想哭,若干次……真是血泪相和,一路荆棘中,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如果按照以前各种文体学习时的经历,我按说早该放弃了,但却一直坚持走到现在,这种神奇真的只能归结于兴趣所在了。原来兴趣的力量是如此的无穷与强大。
在马上,人需要于全身放松状态下又保持警惕,时刻注意四周,引导马前行,并要随时注意马的情况,即便遇险也一定要首先保持冷静与自信,因为自己的出声惊呼反而会吓到马,引发更糟的后果,而且马通人性,骑手的慌乱,马会马上感知,马很胆小,它更会受惊出乱子。所以,骑手一方面要全身放松下又全神贯注,另一方面又要临危不乱,时刻掌控全局,这对于骑手从生理与心理上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是种另类修炼。
好在I'm on the way(我已在路上).而所有的辛劳与努力,都在人马合一、乘奔御风、有烈烈长风过耳时,得到满足。
“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原来心有所好,是如此付出,又如此开心,兴趣真是最好的老师。
骁腾有如此(一)
2016.7.15
沉闷的一周,充分体现了在体制中想要做些事情的举步维艰,据说此时想想诗与远方会有奇效。而我则更乐于想想自己每周两个鞍时的马术课,想想那“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的骏马。
教练说我现阶段可以跳障碍了,需要多适应各种马,于是我之前所骑的那匹乖乖马便不常出现了,取代的是各种性格马。我发现,越是有性格的马,越需要用智慧对待,不能鞭打,教练通常也会告诉你这匹马是不能用马鞭的。这样的马,通常都非常聪明,一两圈后便完全可以明白骑手的意思,如果在这一两圈中,你可以很好的驯服它,它会非常配合,聪明到可以让你惊叹的地步,比如,你轻轻通过缰绳和脚给些示意,它便马上知道你的意图。比如我现在基本上大部分时间都是脱蹬骑行,在我脱蹬将马镫放到马鞍上的过程中,马儿会减慢速度,来配合骑手,以保证骑手安全。当将马镫放到鞍子上,我完全脱蹬后,它马上便心领神会地恢复了原来奔跑的速度。而且它们非常喜欢骑手和它们讲话,甚至可以听懂人的语言,你说跑,走,它们都可以听懂,非常神奇。
而我更喜欢的是骑马对我性格的锤炼,比如,镇定坚定和顽强的意志。马是一种很胆小的生灵,有时开过去车的声音都可能让它受惊,有些马,甚至过分到其他马靠近时都要尥蹶子去踢别的马。骑的久了,便什么都会碰到,比如,其他马受惊了,突然将骑手甩到地上,冲了过来,我的马也仿佛传染了般,受惊即将要逃走,此时我在马上,立刻将缰绳握紧,拉停马,迅速制服它,让它镇定下来,之后立刻将马带到旁边,避开脱缰之马。现在想来,还有些惊心动魄,所有动作一气呵成,在短短的十几秒内要安抚马即将受惊的情绪,并躲过脱缰受惊冲来的马,真是没有强大的内心,无法完成。还记得,事件平息之后,我自己双腿发软,得下马休息才能缓过劲儿来,不过经此一役,镇定到是历练了不少。
同样被砥砺的还有性格中的坚定。马毕竟是牲畜,每接触一匹马,初始时,皆需争夺掌控权。马也在试探人,如果你此时很坚定明确地给它指令,通过各种方式,告诉它此时谁具有掌控权,这期间的小小博弈,有时需要的时间很长,马甚至通过折腾骑手来达到目的,此时骑手一定不能胆怯,要坚定,不屈不挠地与马争夺话语权。几个来回之后,马会知道你意志坚定,它便会退缩,会将主动权交给骑手,乖乖地听话。
但即便如此,从马上摔下来也是不可避免的。比如马腿突然被绊摔倒,比如与其他马打架,比如跳障碍时马惊了甩了骑手,比如…此时,唯有顽强的意志力才能让人克服心理障碍,才能一次次地翻身上马。经过如此多的考验之后,百折不挠,方能享受那乘奔御风的欢欣,“马作的卢飞快”,人马合一, 有风过耳,速度与放松,快乐忘尘。
有时真是佩服古人,想秦始皇时的骑兵们,没有马鞍没有马镫(都没发明出来),直接坐在马背上,来进攻敌人,真难想象,他们得经过何等地魔鬼训练,方能自如在奔腾的马上使用兵器冲锋陷阵。
骑马确实是非常考验人的身心,难怪马背上的民族,皆彪悍勇猛意志坚定。而马儿,又是“真堪托死生”的生灵,所以无需诗与远方,骏马便是我的治愈系。策马飞驰,快意人生!
骁腾有如此(二)
2016.8.6
真是很奇怪,一般所谓的好马,也都是一些有性格的烈马,基本上是不可去动鞭子的马,骑乘之前教练会告诉你,这匹马不能打,只能用脚来策动,而且这样的马一般需要将缰绳拉短些,时刻要让马儿知道主动权掌握在谁手里。
而在开始跳障碍之后,我所骑乘的便都是这些性格马,那些乖乖马,基本不会再出现了,而性格马一般也很聪明,估计这也是选它们跳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吧。不过,和性格马共同完成奔跑中跳障碍,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首先需要骑手和马相互熟悉,要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感,要熟悉彼此之间的交流方式,知道马的状态和语言,有时候马也在测试人,看你是否坚定,是否熟练,是否可以和它很好地建立交流管道。
其次,在前期预热磨合后,马与骑手就要共同完成奔跑跳跃障碍的任务。此时,骑手一定要镇定,在助跑阶段速度要快,同时要心态好,不管障碍多高,骑手心里要克服畏难心理,要坚信自己可以逾越这个障碍,这样才可以将信心传递给马儿,如果骑手心里有怯意,那这次障碍基本是不会跳成功的,不是马儿碰杆,就是干脆马儿到杆前就绕行了,所以骑手的信心非常重要。
最后,timing也很关键,骑手要知道什么时候需要起跳了,需要自己双腿加紧马,半坐马上,给马需要起跳的指示。这个指示给早给晚都不行,马接受到错误信息后,都是失败的尝试。所以,骑手的判断和与马的配合非常重要,而那马儿腾空一跃和骑手随着马起跳俯低身子半坐其上,二者完美结合时,作为骑手,反而很轻松,有点儿接近于在沙坡头和鸣沙山滑沙时的瞬间飞腾后的不真实之感,很是有趣。
不过,于我,更喜欢的倒不是这种障碍跨越后的不断挑战障碍高度的成功,而是那种脱蹬之后,自己自如地坐在马上,随马儿一路从轻快步到乘奔御风奔跑的感受,我非常喜欢那种双腿放松状态下,脚尖上绷,外松内紧状态下,紧贴马腹,在自如中感受奔跑的快乐,彼时脑海中总会想起,我在青海湖畔碰到的那个根本没备马镫,在蓝天白云之下优哉游哉自由骑行的当地藏民,想着他那般幕天席地下的自由样子,心中就很放松,还会有快乐的歌声轻快地从我心中飞出,而马儿也会很快地感受到我的这种放松,也很自在,四蹄撒开的奔跑,我也可以感受到它的这种由紧绷到放松的状态,我们相互在心态柔和的状态下,配合得非常好。所以,在他人看来很辛苦的脱蹬练习,于我却是一种有趣的放松训练,虽然实际这样练习完后,会更辛苦。
骁腾有如此(三)
2016.8.31
聪明的马儿与骑手之间的配合是由此消彼长的较量所构成,马儿会测探骑手的弱点,比如它会毫无缘由地突然急停,比如马蹄在行进中冷不丁地变换一下,比如马头猛地一低,很有意思的是,它们即便第一次测探失败后,还会开启第二次测探,如果第二次稍微发现一些破绽,马上就是第三次更猛烈的测探,直至发现骑手的弱点。不过马儿毕竟是马儿,它经常会在同一个地点来测探,马场的圈一般是圆形,马第一次用某种方式在某个地方测探后,之后第二次会用同样的方式在同样的地点来测探,很是好玩儿。
聪明马儿的这些小伎俩的一个好处就是,让骑手不断发现自己的弱点。不断换乘聪明马匹的用意也在此,通过马儿来发现自己的弱点。比如马儿让我发现了我的弱项在手上,我持缰绳时,肩膀放松度不够,总是下意识地比较紧张,而且手不是像教练所说的像弹簧一样,有弹性,而是比较机械,要不就是僵硬地像端着个盘子一样持缰,要不就是软绵绵地松缰,这个张弛之度没掌握好。好在我的强项是在下盘比较稳,N多次脱蹬(即撤掉马镫)骑乘之后,我练就的是外松内紧的腿上功夫,所以当马儿猛一甩头时,我虽然会被带的身子有些颤,但是马上双腿发力,让身子稳稳地坐在马上。但马儿这一折腾,也就此发现了我的弱点所在,于是一而再地故技重施。我心里便起了提防之心,觉得这个马儿真是过分,然后更加加强了自己的强项,双腿紧紧抱住马腹,而且快到马儿调皮的地方,我一定是紧握缰绳,同时双脚后跟猛踢马腹,让他加快速度,我通过自己的强项,告诉马儿谁是现在的主宰。这样的效果自然明显,马儿虽然还想调皮,但是无奈我防备充分,于是它便换地方调皮。而彼时,我可能会松懈,于是竟然会让马儿挣脱缰绳,这样失控下自然危险,好在我腿上的技术还可以,所以几次也是有惊无险。
教练此时一再地指出,我的双肩未完全放松,执缰绳的手太用力,而不是放松地放在马鞍上方,微微抻着力。我仔细研究了一下教练的姿势,然后再去仿效,心下念着放松放松,慢慢地,我发现有所改善。我技术改善后,马儿好像也不再甩头了,后来想想,估计是我前面手太僵硬,使劲抻着缰绳,马儿被勒地非常不舒服,所以才要挣扎,因为他知道正常执缰绳时,它嘴里的感受是什么。在我看来,它这是在测试我的弱点所在,但很可能于它,不过就是希望能回到正常的嘴里的感受。这么一想,我豁然开朗,原来,果然凡事皆可从自己身上找理由,且是真正能找到原因所在。表面上看起来,或许是对方在不配合,在攻击你的弱项,但换个角度想,是不是自己所做的地方让对方觉得不在他的舒适范围内,让他feel uncomfortable了。
由此我想到了目前工作中所面临的与风控的矛盾,从我的角度出发看,我觉得他们的行为是在做着各项阻挠,甚至是不顾业务实质的行为,我当时想到的便是如何用我的强项来冲击这个屏障,但现在想想,如果从他们的角度看,是不是会是不同的结果呢?看来得用心分析一下,由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这个果,来推导出我自己这里的因,看看到底问题出在哪里,是不是可以从自己身上找到原因,然后直接根治,这样或许还可以发现自己的短板,让自己更加有所提升。
“世事洞明皆学问”,难怪前两天和一位非常富有思辨和哲理思维的师姐交流时,她提到“境由心造”,原来果真如此,当我以对抗之姿来抗拒时,是一种想法,但当我推己及人时,又是另一种考虑。还是继续修炼吧,每天都会有所得有所思,也是一种不错的进步。
这一次,要感谢与我相伴的各种矫健的聪明马儿们。
骁腾有如此(四)
2017.3.19
因各种原因,有好几个月没去骑马了,教练见了我大摇其头,在中断训练之前,教练曾一直训练我骑马跳障碍,期待我去参赛。可惜我志不在此,对于跳障碍原本就兴趣乏乏,这下停了这么久的训练,估计恢复到之前水平又得花些时日了。
虽然我无意于比赛,但马术还确实是我的真爱,参加了那么多的运动项目,基本上都是属于兴趣乏乏,刚开始还去几次,后来基本上就是等着年卡自动作废。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就是讲的我,但对于马术,却是一直坚持了下来,还是小时候听杨家将和岳飞传时所种下的钟爱,所以对于骏马,我总是有着特殊的喜爱。
这次久未训练,骑在马背上,那种开心真是难以描述。杨柳风拂面,马儿轻快步跑着,之后我脱蹬训练,之后马儿奔跑,在马背上,看着马鬃在奔跑时潇洒地迎风挥洒,心情那是相当愉悦,我就是喜欢这种长风过耳、乘奔御风的感受,完全可以忘尘。还是很佩服当年秦始皇的骑兵,他们可以在裸马上骑乘打仗,要知道脱蹬已经很不易,再没有马鞍,那是非常考验技术的(马镫和马鞍是后世发明的)。如今我虽然可以脱蹬骑乘,但还做不到没有马鞍骑乘,希望有朝一日,我也可以有那样的技术,那需要的不仅是力量,还要技巧,需要的是完全放松状态下,还能抻着一股暗劲,还是继续努力吧。
教练看我状态还可以,便让我在两个鞍时里,换乘了三匹马,从最基础的训练马,到体壮膘肥的高头大马,从驽钝地可以随意虐的马到聪明到只能靠缰绳和脚驱策的马,感觉也是越来越好,聪明的马儿先是要和骑手斗智斗勇,再被骑手驯化降服之后,便非常通灵,几乎不用骑手太费劲,便可以有人马合一的顺遂如意之感,此时便感叹,马儿真是太聪明了。
在我们旁边的小圈里,还圈着一匹马,没上鞍子,马儿自娱自乐,小步轻快地从一边到另一边,轻灵到还没等你看到它的舞步,它就已经完成了小跳跃,让人感受到了舞蹈的翩跹和灵动,“风入四蹄轻”盖如此吧,我看着看着就有些入迷。而我的坐骑感受到我的心不在焉,便甩甩头,示意我要专心骑乘,我也就赶紧收回目光,专心到奔跑着的坐骑之上,毕竟在马上,即便貌似再安全都要专心,因为有时候情况可能瞬息万变。这匹聪明的马儿在善意地提醒着我。
在马背上不觉得累,没想到两个鞍时下来,下马后,整个人像散了架一样,每根骨头都从里到外的疼,估计接下来几天又有得受了,这时就很佩服小牛。和我一样骑乘,小朋友骑完后,一点儿事儿都没有,一方面是我身体素质差小牛太远了,另一方面也证实了我之前对运动的判断。小时候所熟悉的运动,即便隔再久,曾经训练过的那些肌肉都会是有记忆的,所以这也是我让小牛在小的时候,尽可能多地尝试各种运动的原因之一。小朋友从4岁多开始骑马,希望马术能成为伴随他一生的爱好。
多日未骑马,兹以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