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的歌

文摘   2025-01-08 18:03   北京  

在这个郊区飘雪而市区干冷的冬日,我打算写点温暖轻松的文字,就写《张三的歌》吧。

《张三的歌》市面上流行的有三个版本,李寿全、蔡琴和齐秦。

这首歌我以前也听过,但就那么一听,直到2023年春日的某天傍晚,我偶然从微信歌曲中听到,它忽然就打动了我,这是李寿全演绎的版本。

触动我的是那种苍凉中又带着温暖的旋律。

后来,我才了解这是词曲作者张子石浓缩的人生体验。

他原本为乐器行老板,为去国而和妻子假离婚,让妻子和朋友假结婚去美国,骗取身份,然后再把他们父子搬运过去。

可没想到,妻子假戏真做,假离婚成了真离婚,假结婚成了真结婚,妻子就此和对方一起生活了。

张带着孩子后来也来到美国,艰难生存养娃,据说后来贫病交加。

所以在这首歌曲中有生命的苍凉感,如果歌曲只停留在这一阶段,其实不过就是一种悲惨命运的写照。

难能可贵的是,歌曲中有着一种千帆历尽后的开阔。

苍凉中的开阔豁达,忽然就把我带回了美国的岁月。

在开往黄石公园的路上,路过印第安人聚集地,满眼都是荒凉,偶尔有一个活物出来,还是豺,就是那个豺狼中的“豺”。

就那么冷冷地站在路中间,也不躲避。

然后我们开车绕行。

那种生命的苍茫与荒凉,让我想起了美国西部片。

还有读书时,无数次开车漫无目的地在中部大平原上闲逛,有时候甚至是凌晨就那么无问西东地开很远,路过一个个城镇,看一个个灯火阑珊飘近又飘远。

记得有一次夜晚,停在已然收割过的宽广无垠的玉米地边,无意间一抬头,硕大的红月亮就在路的尽头。

那种旷野与柔美的对比,相当具有冲击力,一时间让人忘了今夕何夕。

忽然间就有叩问生命洪荒的苍茫感。

我想,这首《张三的歌》打动我的,就是这样的一种感触吧。

而歌者李寿全和创作者张子石是朋友,估计更了解创作者的心情,他用自己的歌声,很好地演绎出了那种苍茫和开阔。

因此,我被其打动。

后来我又听了蔡琴的版本,她的演绎苍凉有,但开阔没有,就是完全一种悲伤的调子。

没有将这首歌中那种千帆过尽,依然心怀美好演绎出来,所以,蔡琴的演绎,并未得其精髓。

这首歌的精髓不在于哀,而在于哀而不伤,力量就蕴于绵绵的希望中。

再后来又听到齐秦的演绎,这个版本真是让人无法听下去。

如果说蔡琴只有哀伤的话,齐秦简直是啥都没有。

就是一个奶油味的演绎。

他估计想表达出创作者歌曲中的那种柔美的梦幻色彩,所以极尽柔之能事。

可他忘了,如果没有苍凉做底色,那种柔美的亮色就无从依托。

而齐秦的底蕴又不够他将这种苍凉演绎出来,所以干脆成了靡靡之音,简直是让人不忍卒听。

每次听到他演绎,我都会直接切换,实在是受不了他糟蹋这首歌。

我是如此喜欢这首《张三的歌》,李寿全的版本我是百听不厌,以至于我将其作为我微信的铃声。

这首歌里浓缩的那些苍凉和妙曼,恰如人生。

因此,在这个寒冷的北京冬日,写下上述文字,把这首歌推荐给大家听。








打怪升级职场妈
育儿旅游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