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文章写于2016年3月14日
在这个奥斯卡电影季,今晚在台湾朋友开的小众咖啡馆看了2014年奥斯卡大奖电影《12 years a slave》(《为奴十二年》)。看的浑身发冷,电影从始至终都是阴沉的暗色调,边看边竟然脑洞大开地想到一次年会上一位基金经理所说的,人类历史就是由无数个“讲故事”构成 ,比如 “人生而平等”便是故事之一,这个故事激励着人们为自由而战。但实际上 ,人怎么可能生而平等?!所以即便美利坚有那么短的历史,却依旧有着伴随了很久的奴隶制。
还记得以前在美国工作时,曾看过一部关于黑人种族隔离的奥斯卡获奖的老片,而故事发生地正好在我所住的州,故事已然忘记,只是记得当时依旧是如《为奴十二年》般暗沉的基调,看完后,整个人都觉得不好了。后来私下问了交情还不错的与我年龄相仿的白人朋友,她说即便是他父辈那时都还会或多或少地有这些歧视。比如她自己的父母会对黑人有各种看法,当然他们不会用语言表达出来 ,但他们在思想深处可能还是如此想的。比如,她当年曾经的未婚夫便是一名黑人,她的父母就很反对。虽然理由各异 ,但本质上还是肤色问题。还记得我当时听得很惊讶。原来,即便是在法律禁止种族歧视的平静表面之下,依旧深藏着如此涌动的暗流。
后来,渐渐发现,基本上大家还是黑的与黑的玩,白的与白的玩,比如黑人同事家开party,来的基本上也都是黑人,虽然也会有白人朋友到访,但黑白比例还是很悬殊的。同样,白人同事家的party,黑人也是 寥寥无几。
人生而平等,至今不过还是个大泡泡。人类为自由,又付出了多么惨重的代价才走到了今日。于我,这部电影依旧有着如若干年前《brave heart》一样振聋发聩的作用,提醒我珍惜现在难得的自由(起码有人身自由,有受教育和可以工作的自由),这些都是太难得了。
而另一方面,事隔经年,如今作为一个曾经的孩子和现在孩子的母亲,我会看着看着这部片子,会想到成人如何对待孩子。家长对于自己的孩子,虽可能会在生活上锦衣玉食,但是否也会对孩子有着像电影中,奴隶主对待奴隶时的那种态度,即如奴隶主将奴隶看做是自己所有物,可为所欲为般,家长是否有时也会将孩子视为自己的附属,甚至对幼小的孩子施暴?奴役比自己弱小的群体,是人类源自物竞天择时的动物本性,对于毫无自我保护力的孩子,他们的自由是否也该得到尊重呢?成人是否对他们也该平等相待呢?
在我们这个自古有着三纲五常的国度 ,可能更需要加强对孩子在家庭中的保护吧。自由,是如此宝贵,作为成人,我们已适度拥有,所以或许更应该让我们的孩子从小便能享有被家人尊重的自由吧。
《为奴十二年》,释放出的是人类作为群体时,心灵中共同的潘多拉 ,这段历史已被时代车轮所碾压,但作为个体,这种危险,可能并不遥远。
自由、平等,是我们对未来的期冀,孩子是生命的轮回,是未来的主人,作为家长,或许我们如何对待他们,会影响他们未来如何对待世界,那么就 先让我们做一个可以自由、平等对待孩子的家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