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笔记 1 |《三指禅》

文摘   2025-01-02 20:28   北京  

之前在北中医上成教时,我曾经写过124篇中医笔记,可惜后来没有继续。

如今重新开始研读中医,那么就重打锣鼓冲唱戏,开始重新记录中医笔记,希望能有所思,有所得。

今天继续读彭子益先生推荐的《三指禅》,这是一本写于清朝的诊脉书,作者周学霆写得很浅显易懂,帮我解惑无数。

关于寸关尺为何是左边心肝肾,右边肺脾命门,他解释得特别到位,左尺为水,水生木为肝木,木生火为心火;右尺水生火,火生土为脾土,土生金,为肺金。

关于脉象,我对于书中的“数(shuo)”字感触颇深。

数为火,内外皆可生火,并讲了针对用药问题。比如君(心)火用芩连;相(肾)火用附桂;脾倦生火,用参芪;肝盛生火用柴芍;肾虚两地滋阴;肺损而数,用二冬泄热清金;痰火用法夏;润血燥之火用当归;伤风发热,治风去数用防风羌活;伤寒发热,用麻黄桂枝治数;治暑热之数用焦术川乌;调湿热之数用苍术黄柏;阿胶养秋燥之金;元参泄无根之火。

这一堆用药,真是让我茅塞顿开。

比如,之前我看有公众号的医者写,他自己初中风时,他回家就喝了荆防颗粒,这个配方里就有《三指禅》伤风之数中提到的防风和羌活。

这些各种“数”,在后面各种病症中,作者又做了很多详细解释,比如对于伤风,作者又详细分了脉象,并给出验方羌活汤,这和之前脉数里伤风用羌活防风相对应;对于消渴症中的发于阴者给出了八味汤(金匮肾气丸),这和相火重用附桂相应。

同时,作者还对于人迎和气口给出了详解,就是左右的寸脉,只不过在本位为心肺,而受邪则为人迎气口。

此两处脉若紧盛,人迎为伤风,气口为伤食,并且作者给出了详细的解释,为啥人迎就是伤风,气口为伤食。

这让我想起了小牛前两天的高烧,人迎气口皆为紧盛,而且确实也是伤风伤食。

彼时,他坐班车回来车上温度高,出汗,下车后受风;之前他本身就因晚上经常加餐乱吃,甚至还吃压缩饼干,而有内热。

如此内有热,外受风,自然高烧。

脉象上也是壮数带滑,舌苔腻滑,有大红点。

辩证如上,用药时和医生商量着,用荆防加银翘散组了一个小方。

但彼时我还没有看《三指禅》,如今回头看,里面的羌活防风还是对症的。

才开始学习,慢慢来,慢慢体会,希望有所得。


打怪升级职场妈
育儿旅游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