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建议还是要留学

文摘   2024-12-26 09:29   北京  

经济虽在下滑,但若有可能,我建议孩子还是要有一段留学的经历。


到不是为了什么光环加身的学历,而是为了经历与母国文化完全不同的生活环境,为了遇见不同种族的人,即见众生。


在年轻时候可以有广见众生尤其是异族的机会,这是一种难得的财富,这种财富会会伴随他一生,尤其在其内心有困扰的时刻,更是会如中流砥柱般给他以内心的支持。


比如,最近医院的营养师说我偏瘦,我虽然每周骑行,但上肢和腰腹的力量明显欠佳,需要增加上肢和腰腹的肌肉,然后我就开始了艰苦的增肌之旅。


家里备了单杠双杠俯卧撑的器材、蹦床、拉力带和瑜伽垫,每天早晚争取锻炼30分钟。


可这对于一个没有主动运动习惯的我来说,真的是一件令人沮丧的事。


每每此时,我总会想起我在读书时碰到的Mr.smith.


他们夫妇是我在学校旁的小教堂,参加每周五下午的英语角时认识的朋友。


妻子叫Myra,丈夫的名字我现在竟然忘了,实在是不应该啊。


我其实和Mr.Smith更熟悉一些,因为是Mr.Smith先参加英语角,他妻子后来才加入。


Mr.Smith是我们这座双子大学城的高中退休物理老师,他是我们学校旁边的普度大学的物理学博士,后来就一直在高中教物理。


他妻子则是校长秘书,他们是重组家庭,两人皆已退休,夫妻二人感情很好。


他们夫妇衣着很讲究,每次看着都给人赏心悦目之感。


我和Mr.Smith每周都会聊很久,我会将我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请教他,每次他都会给我很好的建议。


甚至有一次英语角的黑人阿姨,就因为我在英语角很少和他们母子三人聊天,就莫须有地说我歧视他们,并以此为由突然向我发难。


真是无妄之灾,我只不过觉得他们讲话声音太大,如果要和他们讲话,那整个屋子都能听到,我才不要练个口语还要被这么高分贝大喇叭折磨耳朵。所以,我很少和他们交谈。


可当我反复讲我没有歧视他们时,对方根本不听,三个人把我围在中间围攻。


此时Mr.Smith坚定地站在我这边,他找了个理由把我救出包围圈,安慰我,支持我,告诉我不用在意他们。


Mr.Smith就是这样一位正直的人。


后来相处久了,我才知道在Mr.Smith虽然现在看起来非常硬朗,每次腰背都挺得笔直,但其实他曾经若干年前罹患癌症。


他说自己是在劫后余生之后才开始加强运动,每周会骑行、跑步、快走、练器械等,他还和我讲了他是如何每周给这些运动做时间规划,以及如何健康饮食的。


还记得当时听后,我内心的震动,他向我展示了一种全新的面对疾病的方式。


我从小就在我妈妈身体不好的阴影中长大,恐惧和难过是贯穿我整个成长历程的经历。


我熟悉了妈妈每次体检都是身体每况愈下,又有新的病被发现,除了去医院,我却从来没见过她为改善疾病做什么努力,甚至连降压药都不吃。


可能彼时妈妈上有老下有小,我看到的是,最好的营养品等都是给我姥姥吃,剩下的我能沾个边,而她和我爸根本就连汤都喝不上。


锻炼就更别提了,根本就没在议事日程上。


所以,妈妈每次去医院对我来说都是一件恐怖的事情,就像开盲盒,你不知道又有什么新的病会降临到她身上。


而Mr.Smith则给我提供了一个应对疾病的全新视角,我才知道,原来面对疾病,人不只是被动无助地承受,原来我们是可以做点什么的。


虽然Mr.Smith的健康饮食和运动听着就很辛苦,但Mr.Smith说,为了健康只能如此,他现在觉得身体很好。


他向我展示了一个独立个体是如何为自己的健康负责的。


他的自律让我知道了,原来健康不仅是掌握在医生手里,更是要靠自己努力的。


起码我们可以尽力让自己的身体得到一些修复。


因此,当如今从健康角度讲,我必须努力作出改变,要未雨绸缪天天要多做锻炼时,当我每次觉得增肌很艰难时,我总会想起Mr.Smith,想起他平静地和我讲着他那些大运动量的安排,以及他锻炼后硬朗的状态。


每每此时,我就会又打点起心情重新开始增肌训练。


一个独立的个体,首先是一个为自己健康负责任的人。


我想,如果没有Mr.Smith的讲述,如果没有看到他从一个癌症患者变为那么健康硬朗的人,也许我在如今的被迫增肌训练中,会有更多的沮丧和内耗。


因为这其中需要处理的是,人面对自然老去时的无奈。


可Mr.Smith向我展示了,一个对自我负责的人,是如何去积极应对衰老和疾病的。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我想,留学带给我的这些,是我一生的无形财富,可以滋润岁月,滋养生命。


因此,未来若可能,我是希望小牛在大学期间可以去国外留学一段时间,看不同的世界,见众生。



打怪升级职场妈
育儿旅游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