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视资讯】新型人类同种异体脂肪组织间充质干细胞植片临床前研究:期待首次人体研究治疗近视脉络膜视网膜萎缩结果

健康   2025-01-05 16:30   北京  

编者按

近视性脉络膜视网膜萎缩是病理性近视的一种严重终末期并发症,通常是双侧进行性的,最终导致中心视力严重受损而致盲。研究显示,间充质干细胞可能具有神经保护和组织再生能力,并有可能挽救包括近视性脉络膜视网膜萎缩在内的脉络膜视网膜疾病。近期,国外学者研发了具有Bruch膜状结构的新型人类(同种异体)脂肪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adMSC)片材(命名为PAL-222),并评估了其在先天性视网膜变性大鼠(RCS大鼠)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近视脉络膜视网膜萎缩的首次人体临床试验提供了概念证明,一起来看看吧!

+

+

临床前研究

研究者测定了从PAL-222中获得的细胞的存活率,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了细胞表面抗原,测定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的分泌能力,并通过免疫染色检测了I型和IV型胶原和弹性蛋白的表达。同时,还进行了体外迁移试验,以评估其耐久性、与RPE的相似性,并检查了体外致瘤性。在体内实验中,将PAL-222移植到RCS大鼠的视网膜下腔,并评估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

+

结果


1. 从PAL-222获得的细胞存活率为88.1%。



2. CD90、CD73、CD105和CD44等阳性标志物的阳性率超过90%;CD34、CD11b、CD19、CD45和HLA-DR等阴性标志物的阳性率小于2%。




图1:PAL-222细胞表面抗原的流式细胞术分析。a.染色和未染色细胞的前向散射(FSC)与侧向散射(SSC)图。b.显示每个CD标记物表达水平的代表性直方图。C.显示了细胞表面抗原如CD90、CD73、CD105和CD44的阳性标记率,以及与造血或免疫细胞如CD34、CD11b、CD19、CD45和HLA-DR相关的阴性标记率。


3. PAL-222分泌大量的VEGF和PEDF,并表达I型和IV型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


图2:对照组、I型胶原、IV型胶原和弹性蛋白的免疫染色图像。图像显示了PAL-222中对照(a)、I型(b)和IV型(c)胶原和弹性蛋白(d)的分布和表达水平。


4. 迁移分析表明,PAL-222保留了片状结构,没有细胞迁移。在体外致瘤性试验中没有观察到染色体畸变或集落形成。


图3:Transwell迁移分析。显示了细胞悬浮液和PAL-222的迁移活性


图4:染色体畸变试验。显示了在指定时间内培养的对照细胞组(PDL 8.5)和测试细胞组(PDL15)的染色体数量、性染色体结构、G-带模式和模式分析。


图5:软琼脂培养基菌落形成试验。显示了作为阴性对照的MRC-5细胞(来源于胎肺的正常人双倍体成纤维细胞)、作为阳性对照的HeLa细胞(来源于人癌症的细胞株)和超过指定培养期的adMSC的菌落


5. PAL-222移植通过在RCS大鼠中保留外核层而没有负面变化,抑制了视网膜变性的进展,表明具有视网膜保护作用。


图6:a. RCS大鼠PAL-222移植和假治疗眼睛的组织病理学检查。苏木精和伊红染色切片显示假手术组(n=5)和PAL-222组(n=10)手术三周后RCS大鼠眼睛的外核层(ONL)和内核层(INL)。b.假手术组和PAL-222组ONL厚度的比较。PAL-222组的ONL厚度明显高于假手术组。


  +

+

小结

该临床前研究证实了PAL-222的视网膜保护作用和安全性。PAL-222可能是一种治疗视网膜病变伴RPE功能障碍的新方法,包括近视性脉络膜视网膜萎缩。研究者目前正在进行PAL-222移植治疗近视脉络膜视网膜萎缩的1/2a期首次人体临床试验。这是一项单中心、对照、开放标签的比较研究(PAMyCA研究)。作为首次人体研究,研究者已成功地移植了PAL-222来治疗近视性脉络膜视网膜萎缩,迄今为止没有观察到任何不良反应。共同期待研究结果!


视远惟明 · 惟视眼科
及时,权威的眼科资讯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