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视专访】赵铁英教授:法瑞西单抗2025年最新医保落地,创新引领眼底病患者迈向光明未来

健康   2025-01-23 17:22   北京  

编者按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眼底病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致盲性眼病。我国眼底病患者人数超过4000万,且患病人数仍在持续上升。眼底病病程较长、治疗相对复杂,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还会对其生活质量带来极大困扰,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法瑞西单抗是全球首个专为眼内注射研发的创新双特异性抗体,具有独特的双重作用机制和持久性优势,可以在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的同时增强血管稳定性,有效改善眼底病患者的长期视力获益和生活质量。2024年11月28日,国家医保局公布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4年)》,法瑞西单抗成功列名,有望更好缓解眼底病患者及家庭的经济负担。新版医保目录自2025年1月1日起已正式生效执行。


我国眼底病领域的权威专家、深圳华厦眼科医院院长赵铁英教授,作为法瑞西单抗临床应用的先驱者,已成功帮助众多患者重获光明。近日,赵铁英教授携手其中一位患者共同接受采访,分别从医生的专业视角和患者的亲身经历出发,深入分享了法瑞西单抗的治疗体验,就法瑞西单抗纳入医保表达了各自见解。



01

眼底病治疗面临诸多挑战,

积液反复、

频繁注射成为治疗痛点


眼底病作为一种需要持续治疗的眼科慢病,是我国最主要的不可逆致盲性眼病之一,疾病负担沉重,经济和社会影响深远,临床有效治疗及规范化治疗都存在着很大挑战。目前,我国的眼底病患者高达4000,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这一数字仍在快速增加。如何有效控制这一疾病,是当下守护国人眼健康亟待解决的难题。


当前中国眼底病治疗的主要痛点之一,在于接受传统的单抗类抗VEGF药物治疗后,仍难以彻底解决水肿积液问题。超过80%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患者在接受单通路抗VEGF治疗1年后仍存在持续性黄斑水肿,超过40%的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患者在抗VEGF治疗后视网膜积液持续存在。真实世界临床实践数据也表明,与在RCT中接受治疗的患者相比,治疗1年后的视力结果较差,临床疗效仍有很大的未满足需求。与此同时,积液的反复也导致单通路药物注射间隔较短,有近八成患者治疗间隔不足3个月,多数为1个月1次。


然而,DMEnAMD等眼底慢病需要长期治疗,频繁的眼内注射不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更大的治疗负担,也加重了患者对治疗的恐惧心理,部分患者因经济压力难以承受治疗费用,影响患者依从性和最终的治疗结局。


02

传统单通路药物存在局限,

法瑞西单抗带来创新解决方案


目前单抗类抗VEGF治疗药物是眼底慢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但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难以实现血管稳定、视网膜积液较难消退且易复发、治疗间隔短、需频繁注射等,因此患者疾病负担大,对治疗依从性有影响。与传统单通路药物相比,法瑞西单抗可同时靶向Ang-2和VEGF-A两条通路。这一双重作用机制使其在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的同时,还能增强血管稳定性。


法瑞西单抗的创新之处在于,它通过同时靶向Ang-2和VEGF-A,能够更全面地抑制新生血管生成和渗漏,从而更有效地控制病情;其持久性优势使得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能够维持更长的无复发期,临床研究表明,约80%的DME患者和约60%的nAMD患者接受法瑞西单抗治疗后,给药间隔可达12周及以上,一半以上【1】的患者甚至可达16周,从而得到持久性的治疗。


03

法瑞西单抗临床效果显著,

有效改善患者视力

法瑞西单抗在眼科治疗领域展现出了显著效果,特别是在全球Ⅲ期临床研究与真实世界的临床实践中,对于患者视力改善、积液消退以及治疗间隔延长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成果。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约80%的DME患者治疗间隔能够延长至12周甚至16周,在获得长期的视力提升和解剖学结构改善的同时,显著减轻了治疗负担。


我国眼底病患者的治疗目标主要指向视力(视功能)和解剖学的双重改善或稳定,即更强的积液消退与更好的视力获益。法瑞西单抗进入医保后,能够惠及更加广泛的患者人群,基于在真实世界中的使用结果与RCT数据相匹配的优势,进一步促进更好的治疗结局。法瑞西单抗的广泛应用,将有助于推动我国慢性眼底病治疗水平的整体提升,为更多患者带来长期视力获益,更好地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04

法瑞西单抗纳入医保,

让眼科创新药物更加可及


在创新药物的可及上,我国通过近几年的改革已取得了卓越的成效。今年发布的最新的医保目录中,法瑞西单抗作为全球首个双通路眼底创新治疗药物成功纳入,让眼底创新药的可及更加具有可持续性,不但弥补了传统单通路抗VEGF药物治疗费用高、疾病易复发等短板,在视网膜积液消除方面也有显著效果。


法瑞西单抗的优势,在于可以同时靶向Ang-2和VEGF-A通路,对内皮细胞和周细胞均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可以发挥降低水肿程度、长期稳定视网膜的功能。随着法瑞西单抗纳入医保,患者在能承受的治疗费用范围内能够得到及时、规范、准确、有效的治疗,减轻治疗压力和经济负担。


05

突破医保报销瓶颈,

创新药物为患者带来新希望


对眼底病患者而言,当前医保报销政策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在长期治疗方面。目前我国针对眼底慢病的报销政策是单眼9针,而眼内注药已经有10多年历史,很多患者都出现了9针医保用完的情况,导致他们不能持续治疗。法瑞西单抗作为双通路创新药物,能够有效抑制眼内VEGF的升高,减少眼底渗出、水肿,稳定血管,从而维持甚至提高视力,为眼底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眼底病的治疗往往是一个长期且持续的过程。传统方案下,医保报销的针数有限,导致很多患者无法承担后续的治疗费用。创新药物的纳入,使得更多患者能够接受更持久的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致盲率。从医保资源的角度来看,虽然创新药物的价格相对较高,但其带来的治疗效果显著、持续时间长,通过提高报销比例和扩大报销范围,医保资源可以真正有效地利用在有需要的患者身上,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治疗效果,还可以减少因病情恶化而导致的更高昂的医疗费用支出。


06

社会各界共同关注,

眼底病治疗前景广阔


赵铁英教授认为,未来我国的眼底病治疗前景非常乐观。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药物的不断涌现,眼底病的治疗手段将更加多样化、个性化,将为患者提供更多选择,提高治疗的效果。国家医保政策的不断完善,包括报销比例的提高和报销范围的扩大,将使更多患者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赵铁英教授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眼底病患者的健康需求,加强科普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眼底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提高我国眼底病整体治疗水平。


07

患者心声:

我眼中的法瑞西


患者董先生于2016年被诊断为右眼湿性黄斑变性,9年来累计接受了超过40次的注射治疗。2023年12月,患者左眼同样发作,尽管及时接受了治疗,但效果并不乐观。在患者无助之际,深圳华厦眼科医院赵铁英院长为其推荐了双通路创新药物法瑞西单抗。初次注射后一月复查,患者视力即有明显改善;经过半年的持续治疗后,左眼视力从0.6提升至0.8,且治疗间隔相比以往药物有所延长,减轻了治疗负担。患者表示,随着该药物纳入医保,将为更多经济条件各异的患者带来福音。



小结

法瑞西单抗成功纳入国家医保目录,标志着中国眼底病治疗领域的又一大里程碑式的进展。这一创新药物不仅为眼底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有效改善视力并减轻治疗负担,还通过医保政策的支持,提升了治疗可及性,提高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法瑞西单抗在我国的应用,也为眼底病治疗开启了光明前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保政策的持续完善,将为更多患者带来治疗希望。


参考文献:

【1】Khanani AM et al. Faricimab in nAMD and DME:Lates Updates Presented at the Angiogenesis, Exudation, and Degeneration 2023 Virtual Congress. February 10-11,2023.




END


专家简介

赵铁英 

 教授 


临床医学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玻璃体视网膜病专业)

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

国家眼病临床研究中心PPP专家组成员

深圳市医学会眼科分会 常委

深圳华厦眼科医院 院长

广东省医学会眼科分会黄斑病学组 委员

中国非公医疗协会眼科分会 常委

原 深圳市眼科医院眼底病科 主任

原 深圳市眼科医院首席专家委员会 主任委员

广东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专家

《中华眼底病》杂志通讯编委

获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深圳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优秀共产党员

The University of Texas,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USA访问学者

视远惟明 · 惟视眼科
及时,权威的眼科资讯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