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白内障的治疗比常规白内障更为复杂,因其常伴随角膜、虹膜、晶状体悬韧带、睫状体及玻璃体、视网膜等多部位的损伤和炎症反应,合理的诊疗方案、围术期的密切监测以及手术技巧的掌握对预后至关重要。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的季樱红教授分享了一例外伤导致的复杂白内障病例。
患者40岁男性
主诉:左眼被“磨光机砂轮片”弹伤一月余,曾于外院就诊,予左眼局部典必殊滴眼液治疗。既往史无特殊。
查体:左眼最佳矫正视力:FC/30cm (+3.00DS/-1.25DC×150°)。
眼压:8.7mmHg(1 mmHg=0.133 kPa)。
裂隙灯检查示:左眼角膜上皮点状脱落,色素性 KP(+),前房深浅不一、上方至颞侧周边前房消失,瞳孔散大、直径约5.5mm,颞上虹膜后黏,晶状体震颤、混浊C4N2P4伴上方至颞侧晶状体悬韧带断裂(图1A),视盘及网膜水肿(图1B、C)。
B超提示:左视盘前带状回声,球壁水肿增厚(图1D)。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检查提示:后极部网膜-脉络膜增厚伴皱褶,神经上皮下积液,椭圆体带不连续伴RPE紊乱;视乳头隆起、边界模糊(图1E、F)。
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提示:09:00-12:00睫状体分离(图2),与房角镜检查范围相似。
角膜地形图 (Pentacam)提示:左眼瞳孔直径 (PD)5.7 mm,晶状体倾斜,虹膜与角膜内皮面接触(图3A)。
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D):3035个/mm2(图3B)。
IOL Master 700测眼轴:右眼 22.11 mm,左眼 21.72 mm。
图1:患者左眼初诊资料 A.术中扩瞳后卧位下前节截图照(黄色箭头:悬韧带断裂11:00-5:00 黑色箭头:悬韧带松弛9:00-11:00)。B.眼底照相。C.眼底超广角照相。D.B超图像及文字报告。E. OCT示:后极部网膜-脉络膜增厚伴皱褶,神经上皮下积液,椭圆体带不连续伴RPE紊乱。F. OCT示:视乳头隆起、水肿、边界模糊。
图2:患者左眼初诊UBM检查 A.前房点状及粗点状回声,全周睫状体浅脱离(蓝色箭头),晶状体上方、颞侧明显下沉,伴上方至颞侧晶状体赤道部-睫状冠距离明显增宽(白色箭头)。B.上方、鼻侧、鼻下、下方、颞下、颞侧、颞上虹膜根部前粘连,房角关闭(红色箭头)。C.鼻上前房与脉络膜上腔沟通(黄色箭头)。D. UBM全景像。
图3: A.左眼角膜地形图 (Pentacam)。B.左眼角膜内皮检查。
左眼外伤性晶状体不全脱位、外伤性白内障、睫状体分离、视网膜挫伤
请您扫描观看手术视频:双针悬吊CTR加冷冻
局麻下行左眼前段玻璃体切除(PCB00+24.5D)+CTR(囊袋内双针悬吊)+睫状沟冷冻术(图4)
图4:左眼前段玻璃体切除+Phaco+标准CTR巩膜层间固定囊袋(双针)+ IOL植入+睫状沟冷冻治疗示意图
术后1周,最佳矫正视力0.2,眼压8.7mmHg。
术后2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5,眼压8.5mmHg。
术后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7,眼压9.7mmHg。
患者术后视力恢复良好,眼压稳定,随着冷冻疤痕的形成,睫状体分离逐渐愈合,网膜下积液逐渐吸收,IOL在位(图5),无其他并发症发生。
图5:患者术后检查 A、B和C. 患者术后 1 月、2月和6月眼底OCT;D、E和F. 患者术后1 月、3月和6月UBM;G、H和I. 患者术后6月眼前节弥散光照、眼前节裂隙光照和眼前节OCT。
方艳文主任认为此病例的诊断和治疗过程对于临床具有显著的指导价值,晶状体不全脱位合并睫状体分离是比较复杂的病例,本案例使用标准CTR巩膜缝线固定囊袋术治疗重度晶状体不全脱位,最大程度保留了晶状体囊袋悬韧带隔的完整性,避免了IOL悬吊术的多种问题。睫状体分离部位的缝线固定起到了内路睫状体顶压的作用,同时,结合了冷冻治疗,有助于睫状体裂口的愈合,减少了侵入性操作和相关并发症。术后网膜下液吸收,视力恢复良好。
方主任总结了该类手术要点,包括:
(1)超乳:超乳前先使用囊袋拉勾固定囊袋,根据脱位范围大小使用一个或多个囊袋拉勾。超乳时采用低灌注低流量低负压,以免进一步加重悬韧带损伤,便于顺利完成超乳步骤。
(2)缝线固定精准性:要求术者需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和解剖知识;CTR植入囊袋后,缝针自囊袋上方穿过角膜缘后2.0mm处的巩膜,该过程避免刺穿晶状体囊袋;距离角膜缘距离适宜,以避免术后IOL瞳孔夹持等相关并发症;晶状体脱位范围>180°且合并悬韧带松弛,CTR囊袋内双针较单针悬吊囊袋更加牢固;缝线张力调整需适度,确保囊袋稳定居中且避免过度拉紧导致悬韧带进一步损伤。
(3)玻璃体管理:如果前房内有玻璃体,要先行前段玻璃体切除术,以免超乳时误吸玻璃体造成视网膜牵拉。超乳过程中撤出超乳头或注吸头时要先在前房内注入黏弹剂,避免前房变浅玻璃体进一步脱出。手术结束时要检查前节是否有玻璃体残留,将玻璃体处理干净。
(4)睫状体冷冻:冷冻头置于角膜缘后2.0mm,持续时间不宜过长,避免严重损伤睫状体。
该病例展示了外伤性晶状体不全脱位、白内障合并睫状体分离的复杂性和治疗难度。通过精细的手术操作和专家点评,我们看到了标准CTR巩膜缝线固定囊袋术结合冷冻治疗的有效性和优势。该病例为类似情况的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白内障科教学主任;白内障与晶状体屈光手术学科副主任
擅长:各种类型白内障超声乳化及新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眼前节外伤视功能重建术等,曾多次在全国性或国际学术会议现场示范屈光和复杂白内障手术。从事眼科临床学习和工作20余年,已完成各类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3万余例。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主持已完成省部级和市局级科研课题3项。作为主要完成人,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次。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40余篇,包括近30篇SCI。获国家专利3项。参与编写中英文著作多部。
“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带教老师”、“复旦大学医学院优秀带教老师”和“复旦大学医学院优秀住培管理者”
入选“上海市人才发展计划”。曾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称号
医学博士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
200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学专业,获博士学位
从事眼科临床20年,擅长各类白内障的诊断和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