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在湖南省医学会眼科学专业委员会眼底病学组学术年会暨潇湘眼底病论坛上,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携手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眼科专家,共同完成了国内首例基于国产眼底智能导航激光设备的远程激光治疗手术演示。这一突破性技术,让距离不再是治疗的阻碍,宣告了中国“智”造在眼科领域的崭新突破。
双城联动,“睛”彩同步演绎
此次演示展示了患者当地接诊、专家远程会诊、实时指导激光治疗的全过程。首先由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利用先进的眼底智能导航激光为患者拍摄清晰的眼底照片,通过5G网络迅速发送给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专家,专家在导入的荧光血管造影(FFA)图片上进行个性化治疗方案规划,标定激光治疗位置及参数,并将规划后的图像回传至郴州。在全程实时的交流下,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生按照规划方案进行全自动激光治疗,治疗过程机器自动跟踪眼球运动,确保激光精准投射到规划点位,同时湘雅二医院专家全程实时指导治疗过程,调整治疗参数,最终完成激光治疗。
创新领航,激光治疗更简单
本次演示中采用的设备为南京博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秩光®眼底智能导航激光。让人惊艳的是,整个激光治疗不需要裂隙灯,直接观察电脑屏幕就轻松完成激光治疗!作为最新一代的眼底智能导航激光治疗系统,秩光®可实时观察和拍摄165°的超广角真彩眼底图像,和裂隙灯相比,视野更广,医生可以全面观察病灶位置和范围,并制定更完整的治疗方案;同时,医生还可在导入的FFA、ICGA、OCTA、FAF等图像上,进行个性化的精准治疗方案规划,包括治疗位置、治疗参数以及保护区等;治疗过程中,机器可根据规划的方案进行自动快速激光治疗,结合眼动跟踪功能,全方位提升治疗的精准性与安全性。
该系统以直观便捷的操作体验,直击传统裂隙灯显微镜引导激光治疗的痛点,降低了对操作者经验的严苛要求,集智能化、快速性、精准性于一身;凭借纯数字化治疗流程,激光治疗的每一步都被详实记录,为激光手术教学开辟了全新路径,大幅简化学习曲线,让基层医生也能迅速掌握激光治疗精髓,自信上手操作。
精准医疗,智驭眼科未来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姚进教授在会议上做了《眼底病的精准化激光治疗》报告。姚进教授介绍道,这种基于实时图像引导的智能眼底激光治疗系统,采用了可视化577nm纯黄光和微脉冲激光技术这一对眼底激光治疗的黄金组合,减少了传统肉眼手工激光定位不精确、光斑间隔疏密不一、无中心凹保护等问题,能做到精确定位、自动保护、多点矩阵、实时导航和实时跟踪,实现智能化、自动化、高精度的眼底激光治疗。
姚进教授还结合几个病例,介绍了眼底智能导航激光进行精准治疗的应用。首先是两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根据FFA图像,使用导航激光进行精准治疗,有效封闭渗漏点,视网膜下积液消退,视力明显提升;对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采用抗VEGF联合导航眼底激光治疗后,无灌注区血流情况改善,黄斑水肿消退;针对视网膜大动脉瘤(RAM),导航眼底激光治疗后瘤体缩小,黄斑区渗出减少,水肿未复发
突破地域,惠及万千大众
“眼底激光光凝是眼底病治疗的重要方式,由于医疗资源和技术水平的限制,眼底激光治疗以往只能在较大的医院开展。”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眼科教研室主任、湖南省眼底病联盟主任罗静教授介绍,“偏远地区的患者为了治疗眼底疾病,往往需要承担高额的交通、住宿费用以及因就医导致的误工损失。如今,借助新技术新设备,不仅可以缩短激光学习曲线,更加智能、精准、高效地完成手术,还可通过远程协作,打破了地域限制,实现了顶级医师团队和医疗技术的远程共享,让优质医疗服务触手可及。”
眼底病是首位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我国有超过4000万的眼底病患者,患者总数位居全球第一。自国家卫健委发布“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以来,眼科医疗技术飞速发展,眼科医疗资源不断优化,越来越多的患者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新型眼底智能导航激光技术将在眼科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