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海听涛】全拿下,一扫光:GLP-1真的会杀死NASH市场吗?

文摘   2024-11-04 07:01   上海  
自从这一波GLP-1火爆起来,几乎是一路从胜利走向胜利,不仅在T2D和减重这些基本盘,对心衰和慢性肾病等看似圈外领域,也都是风卷残云,看起来一副“VENI VIDI VICI”的姿态。
于是每个不幸可能被GLP-1走过的角落,似乎注定逃不过寸草不生的命运,NASH就是长期以来被认为下一个“被GLP-1杀死的市场”。上周正好有两件NASH领域重要的里程碑事件先后出炉,让我们再审视一遍,NASH市场是否真的会被GLP-1全拿下一扫光


1

Sema治疗NASH到底能不能打?

11月1日,Novo公布了Semaglutide治疗NASH的三期临床ESSENCE研究的初步结果,共入组了1,200例F2/3患者,按2:1分别每周一次给药2.4mg Semaglutide和安慰剂,本次公布的是前72周的病理结果。
在72周内Sema与安慰剂相比,纤维化改善且NASH不恶化的比例是37.0% vs 22.5%,NASH缓解且纤维化不恶化的比例是62.9% vs 34.1%,两个终点都有显著性。
看起来结果还是挺积极的,但问题是否足够制霸整个NASH领域了吗?先简单粗暴对比一下双终点的纸面数据不难发现,Sema本次Ph3数据与此前每日一次低剂量的Ph2b数据相比既没有惊喜也不算惊吓,相比于THRβ和FGF21等其他机制,Sema在纤维化终点依然没什么优势、反倒原本表现不错的NASH终点的优势被削弱了不少,至少很难说有碾压级的优势。
特别是对于Madrigal的Resmetirom来说,从销售能力原本就跟Novo不在一个量级,一旦临床数据也被压一头的话可能就生存空间更加受限,而Sema目前的数据并没有体现出比Resmetirom有多大优势,这相当于给后者一个缓刑,无怪乎周五晚Madrigal又大涨了25%。
再细看一下,本次ESSENCE研究的两个终点,Sema组在绝对值上(37.0%和62.9%)都是可圈可点,然而被安慰剂效应一反衬就显得泯然众人(22.5%和34.1%)。具体来说,纤维化终点上本次把安慰剂效应控制得不错,但Sema自己的响应率却不尽如人意,甚至不如自己的二期;NASH终点则是安慰剂效应高得过于离谱,在此前S/T药的NASH临床中都未曾见到,更是远远超出其他药物。于是,最终导致ESSENCE研究这两个终点的安慰剂修正结果都难称理想。
当然,由于目前Novo只是出了一个PR,具体的分析集和统计学方法等细节都未披露(比如病理学评分的方式和脱落受试者的处理方法是不是与此前临床试验可比),对ESSENCE研究结果的定位还不能完全定论。


2

Madrigal的预期应该在哪儿?

另外一边,Madrigal恰是提前一天10月31日发布了三季报,可以说是技惊四座
首先是最直观的销售额,上市后第一个季度$14.6m、第二个季度就爬到$62.2m,几乎是consensus的2倍以上;其次是患者数量,从上个季度的2,000迅速增长到这个季度的6,800,与销售额增长匹配,也与公司表达的库存很低相匹配;再次是对头部医生的处方覆盖,从上个季度的20%迅速提升到40%。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信息,是在已覆盖80%商保的情况下,其中95%的支付可以接受无创检测而并不要求穿刺,从上市之前有关Resmetirom支付到底是否要求穿刺的争论基本上已经落定,最后的一丝悬念就看明年初Medicare的态度。
腰杆子看起来硬了不少的Madrigal,居然开始了公屏嘲讽模式,直指Sema耐受性差不说,还yygq一顿“感谢Sema为我们打开了巨大市场空间、在它那么高的停药比例之后能留下足够多的二线患者”。

u1s1,这话刨掉情绪而论可能还挺值得玩味,虽然未见得就一定对谁有利。先必须要坦然承认,Sema正在成为NASH的一线标准疗法,证据包括下面(盗来的)payer调研结果以及连Madrigal也并没有否认这一趋势(他们只是阴阳了Sema耐受性差);在接受这一现实的情况下,Resmetirom以及后续其他NASH药物完全有机会争取的生存空间就是联用GLP-1或者干脆就序贯治疗也没问题,那就推动着后续开发者要考虑这些setting,然而Resmetirom自己其实与GLP-1的协同作用并不算明显,所以压缩它空间的未必是GLP-1、反倒有可能是后续比如FGF-21等潜在与GLP-1协同更明显的玩家。
对于Madrigal来说,阶段性的超预期引发了一个更加萦绕在全市场心头的疑问:为什么不赶紧把产品/公司卖掉?而公司对此的态度是截然相反,不仅没有出售的意思,反而是不断强调要以Resmetirom为起点长期深耕打造一个NASH帝国
这种在广阔适应症领域凭借一己之力做成biopharma的目标,固然热血但可行性实在不高(参见【医苑观畴】海外Biotech商业化的成败风云),最终能成功的那寥寥数人也都是要经历长时间和大规模的痛苦投入阶段:想当年Regeneron自己开始卖Eylea的时候,放量那四五年每年SG&A要烧$1b以上(那可是快10年前的购买力),这是凭借那几年公司市值高达$50b左右,增发两次融了$15b,以及Dupi提供的持续分成收益,才最终成就了Eylea的超重磅地位和Regeneron自己的传奇;就算是Alnylam自己卖TTR这么窄的品种,每年SG&A也要烧$800m,这也是凭借市值在$20b左右,连续增发好多轮融了$5b以上,才能撑得住如此不计血本的支出……而看看现在Madrigal也就$7b的市值(这还是在大涨之后),$1b的现金余额,每个季度只敢花$100m左右SG&A,就只有一种“这点钱够干啥的”捉襟见肘之感。



综上所述,GLP-1想要一口吃下巨大的NASH市场目前看还缺付好牙口,包括Madrigal在内的玩家还有充足的施展空间,且目前初步的趋势也相当有利,至于选取何种切入口以及何种商业化模式,还有待探索和试错。


期NASH药物相关文章:
【药海听涛】最后的烛火能否燃到黎明:NASH领域再现希望
【药海听涛】弦歌不辍还是功败垂成:NASH药物近期主要进展
【药海听涛】Madrigal鼙鼓动地来,惊破NASH羽衣曲
【药海听涛】以往不谏,来者可追:NASH研发方向的新旧交替
【药海听涛】GLP-1也不是万能的:2024年欧肝会NASH药物数据更新


空之客
医疗行业一级市场投资从业者的日常笔记,雪球同名ID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