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20年6月,宁波老外滩被商务部正式列入第二批12条国家级试点步行街之一。今年1月,文旅部和国家发改委发布了首批54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宁波老外滩亦赫然在列。
2020年6月29日,原江北区的中马、白沙两个街道正式合并成为外滩街道。如今一个完整意义上的老外滩街区已向北延伸到了白沙公园,包括了外滩大桥以北的大英领事馆、浙海关、江北堂等近代文保建筑。
无论是在百度百科、还是市区两级政府的网站上,都说宁波老外滩开埠要比上海外滩还早二十年。街区附近的公交车站、堤岸的铭牌上也都这么白纸黑字地写着。
几年前,为了营销老东家的项目,我还特意为此钻遍了故纸堆,却一直找不到能够支持这个说法的官方理由(《外滩、老外滩、新外滩》)。
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其中最重要的一条便是“五口通商”: 要求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实行自由贸易。之后,上海于1843年11月17日开埠,而宁波开埠则是在1844年1月1日(一说2月18日),比上海至少迟了一个多月。
哪怕追溯到短暂解除海禁的康熙时代,浙海关在宁波的设立(1684年)也仅比江海关在上海华亭县的设立(1685年)最多早了一年。
对于喜欢追根究底、疑似强迫症的本人而言,这个早二十年的说法,这些年就像一个费解的历史谜团,一直萦绕在心。
(二)
最近参加了一个老外滩的课题组,好奇心再次被挑动起来。既然历史都是人创造的,也许找找当年老外滩的建设者们,答案会更加直接一点。
2005年我刚来宁波时,办公地点就在人民路上的外滩大厦,离老外滩很近。那时的酒吧还没开得像现在这样热闹,路口的一家意咖啡是我们午餐时经常光顾的地方。
当时的老三区基本没有一个像样的商业广场或综合体——除了天一广场和老外滩,可以称得上是宁波绝对的网红地标。
令人有点诧异的是,这两个项目都是由一家叫马达思班的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在进入宁波之前,我们对它却是一无所知。
在马达思班创始人马清运的履历上,位于宁波的设计作品占了多数,包括灵桥路上的原宁波日报总部大楼。不过,他之前曾是设计上海恒隆广场的建筑师。
与其说是马达思班成就了宁波的城市建设,倒不如说是那时的宁波——一座欣欣向荣、富有朝气和实干精神的城市成就了马达思班。
在那个上网仍需拨号的年代,二十年前老外滩建设时期能够幸存下来的互联网资讯已经少得可怜。幸好在旧版的中国宁波网上,至今还挂着一则2004年12月29日的简短报道:
《老外滩昨日开业》
东南商报讯(记者黄银凤楼盈颖)昨日,投资6亿元、占地近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万余平方米的宁波老外滩商业街区整体盛大开业。
老外滩座落于宁波三江口北岸,东临甬江,西接人民路,南依甬江大桥,北接轮船码头,定位于打造“宁波顶级都市社交平台”。老外滩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保留了原有的中西合璧式的古建筑,兼具传统与时尚特质。全面开业后的老外滩将成为宁波首屈一指的高档次、多元化的商业街区。
老外滩整体开业的共有近30家商户,汇聚了大批餐饮、休闲、娱乐产业的高端品牌。餐饮有鲍翅餐饮品牌“名轩”、“天城府邸”、“金帝舫”,潮州餐饮店“鱼米之乡”、家常粤菜馆“潮珍舫”。浓郁欧式风味的咖啡茶店“提拉米苏”,国际著名咖啡连锁品牌“星巴克”等也纷纷落户外滩。此次进驻的还有高档娱乐品牌“世纪五星”,历史悠久的“汉方州”足道,以及来自上海新天地的时尚酒吧“钵本街”等。据悉,德国商会、香港英集国际有限公司等一批实力雄厚的商业机构不久后也将进驻老外滩。
据宁波城投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宁波老外滩将采用全新的街区复合商业模式,集商业、餐饮、休闲、娱乐、办公、居住于一身,随着商户的整体效应的进一步显现,构建出真正意义上的“宁波城市次序的时尚地标”。
新闻里提到的那些商户,十多年前或似曾相识或亲身光顾过。斗转星移,如今还留在原址营业的估计就只剩下星巴克了吧?
老外滩的开发商——宁波城投公司的全称是宁波城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年末。当年在宁波,如日中天的城投公司是无人不晓的存在。天一广场、老外滩、万豪中心、和义大道、月湖盛园这些城市名片均是出自城投公司之手。
(三)
城投公司是在千禧年之后着手改造建设老外滩的。项目的初衷是为了改造城市的“低洼地”,保存历史建筑和街区风貌,同时植入新都市文化。
然而当年负责项目开发和营销的团队成员现在大都早已不在城投体系内了。
Z总是当时城投公司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如今已是另一家开发企业的董事长。之前由于工作上的关系,我与他曾有过几次交集,但却一直没和他提起过老外滩的陈年往事。
当我终于把这个二十年之问抛给他时,仿佛就像顽童在一个平静的池子里投下了一枚巨石,一下子又将他拉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青葱岁月。
问及当初是如何把一个不起眼的项目营销得如此满城轰动,以至于连误传的史实到今天都能如此地深入人心时,Z总在微信里回复道:
当年聚集了各路英豪,敢想敢干!
我紧接着要求,能否请一些当年的英豪们过来一起聊聊天?Z总爽快地答应下来,并说除了那些仍在宁波的老将外,还必须得把当时负责策划的核心人物、乙方某营销公司的老总一起请来——十多年前就远赴云南发展的P君。
疫情防控之下,如今出行是件挺麻烦的事。经过近两周的联系和安排,P君终于如约从昆明飞到了宁波。于是,在六月初一个微风轻拂的夜晚,在甬江边的一个小茶馆里,二十年前操盘过老外滩的甲乙双方团队又再次聚首。
除了Z总当年的部下们,P君也特意找来了已散落各处的旧同事们。两边加起来恰好十位,不过这次却多了我这个意外搅局的“外人”。
寒暄之后,尘封了二十年的记忆闸门被缓缓打开。P君是四川人,在北京某高校毕业后即加入了SOHO的前身红石实业,是老潘最早的一批创始成员。
2001年,在马达思班已故合伙人陈展辉的鼓动和牵线下,P君决定南下宁波创业。他所创立的LHT公司,全盛时期员工超过200多名。后在2007年远走他乡,前后在宁波干了七年。
年届五十的P君显得略已发福,但精神状态甚好。不愧是干了一辈子的营销,一聊起二十年前的威水史就立马变得激情澎湃。
遥想当年,老外滩第一批房子开卖时动辄千万,八方来客,买家非富即贵;多数人只是老外滩的客人,只有少数人才能成为老外滩的主人......
当年城投和P君的公司都位于解放南路。为了老外滩的营销策划,项目团队常在附近的大排档加班加点、脑力激荡直到深夜。P君甚至还因此教会了不喜吃辣的宁波人爱上回锅肉。
为了项目的推广,P君提交了无数稿的策划方案。在参照了海内外多个案例之后,营销团队最终决定采用上海十里洋场的“外滩”作为项目案名,并冠以“老”字加以区别。
毕竟,上海在开埠那年还只是个小县城,而宁波自唐宋以来就已经是中国最繁华的外贸港口之一。自近代开埠后的百余年来,叱咤上海滩的风云人物里就有太多是源自阿拉宁波的。要说宁波的资格比上海老,应该不会有一点违和感吧?
但为何偏要说比上海早个二十年呢?在座的嘉宾始终不愿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P君也只是笑着强调,这个可是当年经过专家论证后大家集体拍板的结论,总之你不能简单地以开埠的时间去理解......
(四)
其实,“开埠”一词原本指的就只是一座城市的对外开放,本身和外滩、老外滩这些特定区域无涉。最早的英国驻沪领事馆设在上海县城内的姚宅,宁波的则是租住在江北岸姚江一侧的杨家巷民宅内。
晚清时期民风保守,城里华洋杂处多有不便,于是乎老外们就慢慢地在城外既离港区较近、又尚未开发的土地上建立起了外国人居留地,这才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说的外滩和老外滩。
宁波在历史上的地位自古远超上海,故土地开发所需的本地配套产业和劳动力条件一直优于上海。因此,在几乎同步开埠的情况下,老外滩街区的成型比上海外滩早个二十来年是完全有可能的。
历史是由后来人书写的。有时貌似理性的推演叙事,在时间的长河中反倒会显得苍白无力。所以,心中存在多年的疑惑在这一刻已经释怀。
因为此时我发现,比追问答案更有意义的是,当年一群三十岁上下、敢想敢干的年轻人,用汗水、激情与想象力合力谱写了一段城建史,更在无意间重新定义了一段近代史。
茶叙过后,有人提议不妨重走一遍老外滩,尤其得让阔别宁波多年的P君故地重游一回。于是,一行人沿着白沙路、中马路,一直走到了二十年前都曾为之奋斗过的地方。
此刻的步行街正是灯火璀璨的时候。巷子里来来往往的大多是精力充沛的年轻人。酒吧里传来的音乐声对于我们这些人来说已略微觉得有点刺耳。
望着眼前热闹的景致,P君仿佛有点情不自禁,一个人喃喃自语着:
原来哥们当年做的东西一点也不差啊!
这一刻,他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