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路
全国各大城市的繁华市区内,一般都有一条“解放路”,都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由老路更名而来。这个与民国之后,全国许多城市纷纷涌现出“中山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不过,北京和上海仿佛是两个特殊的存在。上海市区看不到“解放路”,但始建于1928年的“中山路”如今却成为魔都最重要的城市道路,团团围住了浦西老上海的主城区。北京也找不到“解放路”,而建国之后又扩建了天安门广场和长安街,于是“中山路”在帝都也已经消失。
许多“解放路”都曾是所在城市最热闹的商业街。比如号称“一条解放路、半座西安城”的西安解放路;比如诞生过杭州解百和四季青服装市场的杭州解放路。而在改叫“解放路”的几年前,西安的这条路曾被唤作“中正路”,杭州的那条则是“中正街”。
我老家定海的解放路也曾是舟山本岛上最繁华的街道。始建于定海老城南城墙基础之上的解放路与南北向的人民路的交叉口,当年是定海城区的城市原点。但随着小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暴增,如今在夹在东西环城路之间的这段解放路,也只能作为单行道来使用了。
宁波的解放路
宁波现代意义上的市政建设始于1925年的那场轰轰烈烈的拆城运动。是年,地方当局先以城石和购自舟山的条石翻修了东大街,也就是如今从江厦街到解放路这一段的中山东路。
1936年宁波地图(红色标注即为南大路)
解放路是沟通海曙老城区的主干道,直到1935年才开始动工改建。北起盐仓门、南至三角地,以中山路为界分别称南、北大街(或南大路、北大路)——至此形成了宁波城区道路的纵横骨架。
抗日战争开始后,宁波道路建设停顿,除了路面修修补补外,很少新建扩建。直到宁波解放后的1960年,地方政府填河拓宽永宁桥至三角地段,并与鄞奉路相接,1965年又改铺沥青,才形成了全长1568米的解放南路。
只有解放南路一半路长的解放北路,则是在1965年开始拓宽的,直到八十年代初才与解放桥拓通相接。
清代的贯桥南街、贯桥北街是解放南路、解放北路的前身。在民国24年(1935年)规划改建为马路后,方称之为南大路、北大路。事实上,在抗战胜利后的民国35年(1946年),两条马路曾改名为中正南路、中正北路;一直到解放后的1952年方又更名为解放南路、解放北路,并一直延续至今。
由此可见,历史上解放路被官方称作南大路、北大路的时间,其实只有短短的十一年。
另外,隶属于老慈溪县上千年、现归于江北区的慈城镇内也有一条解放路,它是古县城的中轴线,旧称“中街,俗呼大街,以其阔(七丈余)也”。始建于唐开元年间的这条路,因其尺度太宽而有逾制之嫌。明洪武年间,在某中央领导巡视之后,直接下令让百姓占道作民居之用了。
南大路
相较于“北大路”的寂寂无名,“南大路”似乎声名显赫得多。
两年前我把办公地点搬到了解放南路上,每天上下班出行都得走上解放路好几遍。也许是为了表明自己是老底子的宁波人吧,总有些本地朋友喜欢习惯性地称之为“南大路”。
一位在1997年大学毕业就从外地来宁波参加工作的好友,一直怀着很深的南大路情结。因为他当年工作过的三个单位都位于这条路上:解放南路208号的建设大厦、76号三角地上的房地局和259号的房地产大厦。而如今,这些单位要么已经搬迁,要么已被撤销。
在市政府搬迁到东部新城的2014年之前,更靠近三江口的南大路、北大路无疑一直都是老宁波的“宇宙中心”。
今日百度地图上的解放南路
北大路两侧,历史上曾是宁绍台道、宁波府及附郭鄞县的治所,解放后成为宁波专员公署、宁波地区行政公署的所在地,1983年成为宁波市政府和一批下辖机构的办公场所,而今又是海曙区政府、宁波市档案馆和宁波交投等单位的驻地。
比起官家气息浓郁的北大路,南大路明显更接地气。
除了当年的城乡建委、外贸局、机械局、电子仪表局、广播电台和宁波电视台之外,还有住房公积金中心、宁波剧院、群艺馆、城隍庙、观宗寺等一批更贴近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服务机构。
南大路上还曾诞生过宁波最早的四星级酒店——新园宾馆、最早的高层办公楼——世纪广场,以及二十年前叱咤中国股市的“宁波解放南路涨停敢死队”。
二十一世纪以来,迅猛发展的城市建设多多少少破坏了南大路曾经的繁华,但如今路两旁的街铺依然相对密集。
两侧现存的街巷更是留住了传统的老城肌理:华楼街、迎凤街、大梁街、章耆巷、广济街、柳汀街、县学街、仓基街,宽窄不一、风格各异。行人走街串巷时基本没有疲倦感,不像在新城中只有横平竖直的刻板规划、全无商业界面的无趣。
值得一提的是,唐宋时期的宁波曾有一条纺丝巷,原址就在今解放南路和开明街交汇的三角地北面。它是官营织锦坊的所在地,也是当时世界时尚产业的源发地之一。后来原址上成了宁波工艺美术厂,不过现都已消失。
反观如今的解放北路两侧,除了大面积的公园绿地、地铁广场之外,基本上就是几个体制内单位的森森围墙。哪怕大楼底层仅剩的几家门面,也有店家已经打出了店铺转让的广告。
也许,老底子宁波人还在念念不忘那条南大路,无非是仍在怀念它民间的烟火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