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波海曙中山公园的静谧深处有一处张苍水故居。这座重楼三合院周边绿荫环绕,环境雅致,2005年被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免费对公众开放。
公园两侧还有一条苍水街,被解放北路断为东西两段。故居的门牌号是苍水街194号,位于已快消失的苍水街西段。
苍水街不能算得上是条大街,但知名度却不低——原宁波市政府、今海曙区政府的北门就是开在苍水街之上。
其实“苍水”是宁波鄞县县城人张煌言(1620-1664)的号。他是明末著名的儒将、文学家,一位“义帜纵横二十年、楼船超越三千里”的抗清民族英雄。
44岁那年,张苍水在其隐居的象山悬岙岛上被捕,被清兵押往杭州后遇害,葬在了南屏山下。后人为他建起了张苍水祠,还把他与同埋在杭州的岳飞、于谦并称为“西湖三杰”。
张苍水墓早在1981年便已被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身后三百多年,在杭甬两地尚能留下两处省级文物和一条城区道路,还有一部后人收辑整理的《张苍水集》,也算是一件死而无憾的事了。
据《鄞县志》,张苍水于崇祯十五年(1642)中举,1645年在宁波从钱肃乐抗清,后追随鲁王,并两度会同郑成功由长江攻入镇江,力克皖、苏四府三州二十四县,曾官至南明兵部尚书。
钱肃乐(1606-1648)也是鄞县人,乃明朝时期江东潜龙漕望族——芍庭钱氏的后人,崇祯十年(1638年)高中进士、授苏州府太仓知州。
因其在地方领导岗位上取得了优异的政绩,“考绩列江南第一”,不到五年,钱肃乐便升职赴京,出任副司级的刑部员外郎;但随即丁忧去职、返乡服丧。
1645年夏,清兵南下入浙,攻破杭州,宁波官员正打算献城投降。当时城中有“六狂生”之称的六名贡生、秀才们挺身而出,大声疾呼民众起义反清。
位高望重的钱员外闻讯进城,组织全城士绅在宁波府城隍庙召开了千人大会,并理所当然地被公推为义军首领。
郡庙首义之后,钱肃乐追随鲁王联合各路义军,转战于浙闽沿海,曾连克兴化、福清等三十余城。后因南明小朝廷的腐败和官宦间的倾轧,多地又相继失守。钱肃乐忧愤至极,病故于连江的琅江舟中,终年仅42岁。
同样是反清英雄,钱肃乐在民间的知名度却远不及张苍水。也许是因为他在举义后仅三年、还未留下太多英雄事迹之时就已早早离世,或许是因为他也不像张苍水那样慷慨就义于敌人的刑场之上。
其实,世居江东潜龙漕的芍庭钱氏英才辈出。明代三百年间,钱管、钱奂、钱若庚、钱启忠、钱敬忠、钱肃乐、钱肃范、钱肃图和钱光绣,被后人合称为“钱氏九望”;钱肃乐与他的三个弟弟钱肃范、钱肃遴和钱肃典,皆马革裹尸于反清复明的斗争中,被尊为“钱氏四忠”。
若不是有心寻找,还真不容易发现外潜龙街上、波特曼公寓正对面的这处钱肃乐故居。据说故居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于1992年被列为宁波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钱肃乐故居原为一座三进大院,而今落架迁移后仅存第一进的一个三开间、单檐硬山式的厅堂,实在令后人唏嘘。
入伏第二天特意跑来参观,遗憾的是,虽然故居门口挂着“免费开放”的牌子,却“因布展提升”而暂不对外开放。虽不知究竟闭馆了多久,但这至少比前一阵子各个场馆摆出疫情的理由稍强了一些。
在宁波行政区划调整前,钱肃乐故居所在的潜龙区块一直是鄞县、江东区政府各级机关单位集中办公的地方。而今残存三分之一的故居东面和北面,某央企与区属国企合作的楼盘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前,故居南端、七塔寺跟,还有一条与百丈路平行的忠介街以钱肃乐的谥号命名。相传两百多年前,县学街也曾建有纪念钱肃乐和张苍水两位义士的“钱张两公祠”,如今也早已不知所踪。
城隍庙首义之日,张苍水是否身在现场已无法考证,但他无疑是钱肃乐所招募的第一批抗清志愿兵之一,也是南明王朝的最后一位舍生取义的抗清英雄。
钱肃乐与张苍水,两个宁波鄞县老乡,一个是前朝进士,一个是亡国举人。论年纪,钱比张大十四岁,是学长;论资历,钱率张抗清,是领导;但两人都曾官拜南明兵部尚书,去世时也都年仅四十多岁。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中国历史上,每每在国家危亡、大厦将倾之际,总有些志士仁人会拿出以死报国的悲壮勇气,或飞蛾赴火、或蹈海自殉,危而不怯,视死如归。
非志士不知其不可为,而是人之所罕至焉,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