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还是降准?
华金宏观·双循环周报(第74期)
所长助理 首席宏观分析师 首席金融地产分析师
周欣然
宏观研究员(联系人)
近期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变化,存量房贷利率能否大幅下调?降准是否还有空间?
经济结构加快转型、对货币刺激敏感度降低,货币政策转向更接近中性逆周期调节的“支持性”立场。当前阶段经济下行压力主要来自两方面:外部环境日趋严峻导致的出口下行压力,以及地产基建同步去杠杆导致的内需不足。前者需提振国内耐用消费品需求予以对冲,后者是经济结构“轻型化”升级主动调整所难以避免的阵痛,亦需戒急用忍,即便货币政策加码宽松,经济转型是不可逆的,宽松效果衰减的同时亦可能带来新的系统性风险。陆磊副行长强调“人民银行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邹澜司长指出“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可测性、可控性以及与经济的相关性下降”。这样的背景下货币政策重回大幅宽松通道的概率较低。
提升数量传导效率意味着“以需定供”时代到来,降准空间打开的同时,买卖国债置换MLF操作必要性提升。央行自年中以来在完善货币政策框架、建设现代化中央银行制度方面骤然加速。在数量传导效率提升方面,突出表现为变“以供促需”为“以需定供”的新模式,即面对地产基建同步去杠杆导致企业和居民部门借贷需求内生性明显降温的新环境,央行当前采取先观测实体经济信用融资的内生性需求量的变化,再倒推需要提供多少流动性给金融市场的方式,以期同步实现稳定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和避免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空转套利的双重目标。邹澜司长指出,“将逐步淡化对数量目标的关注,更多将其作为观测性、参考性、预期性的指标”。这意味着央行买卖国债以置换MLF的操作当前不但不会被市场解读为央行大幅扩表的过度宽松信号,亦因同时具备拉长基础货币久期、具备更好的“短中长期流动性管理的科学性和精准性”等优势而具备更大的长期必要性(详细分析可参见我们此前报告分析)。但因当前央行国债既有头寸较少,需先经过一段时间的买入国债置换MLF操作后,才可形成更大的数量调控和利率曲线合理陡峭化的影响力量。在这样的过度期内,降准是更可兼具长期流动性投放力度、效率和成本优势的配合性操作。我国当前平均法定存准率7%,近年来逐步形成了5%的降准下限,两者之间仍有相当大的空间可资使用。去年9月流动性投放即显紧张,今年9月是我们自年初开始就明确预期的降准的合理时点,维持全面降准50BP的预测不变,以维持合理的信用融资需求保障力度,避免资金面利率短期上冲。
提升利率传导效率方面,长端利率定价市场化属性强化意味着商业银行净息差从被动结果变为输入变量,在存款利率下调空间受限、地产需求趋势与货币宽松“脱敏”两大条件下,大幅下调存量房贷利率的可行性有待商榷。在原有的长期政策利率下调幅度大于短期政策利率的模式下,可能因净息差的不断压缩,导致银行体系普遍面临潜在不良率提升和利润转增资本金及拨备能力下降之间的矛盾。7月以来,央行加速实施利率传导机制升级重构,弱化MLF利率和LPR的政策属性,将7天逆回购利率明确为央行主动调整的唯一政策利率工具,强化利率从短到长传导机制的市场化属性,这说明央行已经充分注意到实体经济信用融资需求降温过程中,商业银行净息差对于保证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承担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关键意义。邹澜司长指出,“受银行存款向资管产品分流的速度、银行净息差收窄的幅度等因素影响,存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还面临一定的约束”,显示在加速市场化的利率传导机制下,存款利率下调空间有限、净息差保持稳定的必要性正令存量房贷利率大幅下调的可行性降低。同时由于本轮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在需求侧主要反映人口老龄化加速、工业化区域布局失衡导致房价收入比分化加剧等长期结构性因素而并非货币金融条件收紧的限制,地产需求对货币宽松的敏感度自2022年以来已经明显下降,即便大幅下调存量房贷利率,也难以扭转居民集中提前偿还房贷导致的银行资产规模收缩压力,那么此种政策除了削弱净息差这一收缩性效应之外,似乎无法期待信用融资方面的扩张性结果,相信货币当局会综合审慎评估其必要性。
风险提示:房地产市场下滑幅度超预期风险;存量房贷利率下调幅度低于预期风险。
本公众号图文同样适配各类大屏设备阅读
近期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变化,存量房贷利率能否大幅下调?降准是否还有空间?我们结合9月5日下午人民银行和外管局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所传递出的最新政策信号进行深度分析。
1、结构转型货币敏感度降低,货币政策转向支持性立场
经济结构加快转型、对货币刺激敏感度降低,货币政策转向更接近中性逆周期调节的“支持性”立场。当前阶段经济下行压力主要来自两方面:外部环境日趋严峻导致的出口下行压力,以及地产基建同步去杠杆导致的内需不足。前者需提振国内耐用消费品需求予以对冲,后者是经济结构“轻型化”升级主动调整所难以避免的阵痛,亦需戒急用忍,即便货币政策加码宽松,经济转型是不可逆的,宽松效果衰减的同时亦可能带来新的系统性风险。陆磊副行长强调“人民银行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邹澜司长指出“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可测性、可控性以及与经济的相关性下降”。这样的背景下货币政策重回大幅宽松通道的概率较低。
2、数量传导“以需定供”,降准空间明显打开,货币投放方式优化
提升数量传导效率意味着“以需定供”时代到来,降准空间打开的同时,买卖国债置换MLF操作必要性提升。央行自年中以来在完善货币政策框架、建设现代化中央银行制度方面骤然加速。在数量传导效率提升方面,突出表现为变“以供促需”为“以需定供”的新模式,即面对地产基建同步去杠杆导致企业和居民部门借贷需求内生性明显降温的新环境,央行当前采取先观测实体经济信用融资的内生性需求量的变化,再倒推需要提供多少流动性给金融市场的方式,以期同步实现稳定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和避免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空转套利的双重目标。2018年以来,人民银行17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共释放长期资金约13.4万亿元;其中,2023年降准两次25BP,共释放流动性约1.0万亿元,2024年1月24日,抢在美联储今年首次FOMC会议召开前宣布一次性降准50BP,投放了1万亿长期流动性,同时实现了稳定春节前后信用扩张节奏和避免人民币汇率被动贬值幅度扩大的目标。目前,金融机构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0%,其中,大型、中型、小型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分别为8.5%、6.5%和5.0%。邹澜司长指出,“将逐步淡化对数量目标的关注,更多将其作为观测性、参考性、预期性的指标”。这意味着央行买卖国债以置换MLF的操作当前不但不会被市场解读为央行大幅扩表的过度宽松信号,亦因同时具备拉长基础货币久期、具备更好的“短中长期流动性管理的科学性和精准性”等优势而具备更大的长期必要性(详细分析可参见我们此前报告分析)。但因当前央行国债既有头寸较少,需先经过一段时间的买入国债置换MLF操作后,才可形成更大的数量调控和利率曲线合理陡峭化的影响力量。在这样的过度期内,降准是更可兼具长期流动性投放力度、效率和成本优势的配合性操作。我国当前平均法定存准率7%,近年来逐步形成了5%的降准下限,两者之间仍有相当大的空间可资使用。去年9月流动性投放即显紧张,今年9月是我们自年初开始就明确预期的降准的合理时点,维持全面降准50BP的预测不变,以维持合理的信用融资需求保障力度,避免资金面利率短期上冲。
3、利率传导市场化改革,净息差限制降息空间
提升利率传导效率方面,长端利率定价市场化属性强化意味着商业银行净息差从被动结果变为输入变量,在存款利率下调空间受限、地产需求趋势与货币宽松“脱敏”两大条件下,大幅下调存量房贷利率的可行性有待商榷。在原有的长期政策利率下调幅度大于短期政策利率的模式下,可能因净息差的不断压缩,导致银行体系普遍面临潜在不良率提升和利润转增资本金及拨备能力下降之间的矛盾。7月以来,央行加速实施利率传导机制升级重构,弱化MLF利率和LPR的政策属性,将7天逆回购利率明确为央行主动调整的唯一政策利率工具,强化利率从短到长传导机制的市场化属性,这说明央行已经充分注意到实体经济信用融资需求降温过程中,商业银行净息差对于保证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承担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关键意义。邹澜司长指出,“受银行存款向资管产品分流的速度、银行净息差收窄的幅度等因素影响,存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行还面临一定的约束”,显示在加速市场化的利率传导机制下,存款利率下调空间有限、净息差保持稳定的必要性正令存量房贷利率大幅下调的可行性降低。同时由于本轮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在需求侧主要反映人口老龄化加速、工业化区域布局失衡导致房价收入比分化加剧等长期结构性因素而并非货币金融条件收紧的限制,地产需求对货币宽松的敏感度自2022年以来已经明显下降,即便大幅下调存量房贷利率,也难以扭转居民集中提前偿还房贷导致的银行资产规模收缩压力,那么此种政策除了削弱净息差这一收缩性效应之外,似乎无法期待信用融资方面的扩张性结果,相信货币当局会综合审慎评估其必要性。
国内外经济追踪:8月汽车消费延续低迷趋势
商品房销售面积:一线城市商品房销售面积短暂持平后本周再度拐头向下,二线、三线延续下行趋势。
汽车消费:8月汽车消费低迷的趋势仍未得到明显改善。据乘联会数据,截至8月31日,乘用车零售和批发销量累计同比分别为-1%和-5%,其中,前者较上周大幅下行6个百分点转至负增长区间,8月汽车消费延续低增未见显著改善。
高频通胀指标:本周鲜菜、鲜果价格同比增速均延续上行,猪肉价格同比涨幅边际向下。截至9月5日,鲜菜及鲜果30天均价同比均延续了上月以来的持续上行趋势,其中,蔬菜价格同比在极端天气的推升下再度明显上涨2.0个百分点至15.1%的高位,鲜果价格同比上行1.4个百分点至2.9%;猪肉平均批发价趋于平稳,同比增速小幅下行1.4个百分点至20.8%。
重点生产资料价格变化:8月下旬钢材价格止跌反弹,煤炭价格同步走弱。8月下旬钢材价格环比增速大幅上行,线材、螺纹钢、热轧价格环比分别上涨2.4%、2.9%和0.1%,但受内需不足的持续拖累,当前以钢材为代表的上游工业品价格水平仍处低位;山西优混价格同比小幅下行0.9个百分点至2.3%,无烟煤和主焦煤价格同比跌幅再度分别扩大1.7和3.8个百分点至-15.1%和-16.7%。
大宗商品:黄金价格基本与上周持平,铜价大幅回落,原油价格再度降温。本周黄金价格基本持平于上周,截至9月5日伦敦金现报收2510美元/盎司,较上周五仅小幅下行3.8美元;LME铜大幅下跌至8915美元/吨,较上周五下行达300美元;截至9月5日布油、WTI原油价格再度小幅下行,分别较上周五跌5.0、4.4美元至75.3、69.2美元/桶。
美国就业、能源产量及库存:8月第五周美国初请失业金人数(季调)仅22.7万人,8月周均仅230.1万人,美国8月劳动力市场再度趋于紧张,关注今日公布的美国8月非农就业数据。美国国内原油产量维持于1330万桶,原油库存小幅下降。
发达经济体通胀和制造业生产:本周集中公布发达经济体8月PMI终值,其中,美国8月ISM制造业PMI指数小幅回升0.4至47.2,欧元区制造业PMI持平于上月的45.8,英国和日本制造业PMI分别回升0.4和0.7至52.5和49.8。
华金宏观-全球宏观资产价格综合面板(GMAPP)
《美居民消费重新走强,日汇率干预或又失效——华金宏观·双循环周报(第68期)》2024.7.26
《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解读》2024.7.18
《价难换量,需求为“王”——经济数据点评(24Q2/6月)》2024.7.15
《加码宽松还是稳定汇率?——金融数据速评(2024.6)》2024.7.12
《出口预防式集中提前——国际贸易数据点评(2024.6)》2023.7.12
《利率走廊仍远,回笼迫在眉睫——临时正逆回购工具创设点评》2024.7.8
《美国就业市场趋稳,“二次通胀”风险是否消退?——美国就业数据点评(2024.6)》2024.7.6
《商品消费、地产基建冷热分化边际扩大——经济数据点评(2024.5)》2024.6.17
《消费品补贴落地,核心CPI温和回升——CPI、PPI点评(2024.4)》2024.5.11
《货币政策开始向中性收敛——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4Q1)点评》2024.5.10
《限购放松,争夺人才,成效几何?——华金宏观·双循环周报(第57期)》2024.5.10
《中端品低基数温和推升出口,能否持续?——国际贸易数据点评(2024.4)》2024.5.9
《扩张何去?融资何从?——2024年财政政策展望》2024.5.7
《美失业率上行,通胀必然回落?——美国就业数据点评》 2024.5.3
《以“放缓缩表”促“通胀收敛”的双层逻辑——美联储FOMC会议点评(2024.5)》 2024.5.2
《利刃出鞘 暂藏锋芒——FOMC会议点评(2024.3)》 2024.3.21
《美国经济已强弩之末?——24Q1美国GDP点评》 2024.4.25
《“二次通胀”山雨欲来——美国CPI点评(2024.3)》 2024.4.11
内容来自研究报告:《降息还是降准?——华金宏观·双循环周报(第74期)》
报告发布机构: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报告发布时间:2024年9月6日
分析师:秦 泰
执业编号:S0910523080002
邮箱:qintai@huajinsc.cn
联系人:周欣然
邮箱:zhouxinran@huajinsc.cn
重要提示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金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因本订阅号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华金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或接收本订阅号内容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华金证券的当然客户。
法律声明
本订阅号(微信号:华金宏观研究)为华金证券(具有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研究所宏观团队运营的唯一订阅号。
本订阅号不是华金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来自于华金证券已公开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订阅者若使用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而对其中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误解。提请订阅者参阅华金证券已发布的完整证券研究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反映华金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以华金证券研究所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并非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在任何情形下都不构成对接收本订阅号内容受众的任何投资建议。订阅者应当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华金证券及雇员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的发布内容所引起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推送内容版权归华金证券所有,未经华金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删节、修改、复制、引用和转载,否则应承担相应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