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债将至,M2与社融背离会否持续?
金融数据速评(2024.10)
所长助理 首席宏观分析师 首席金融地产分析师
周欣然
宏观研究员(联系人)
信贷延续少增而跌幅有所收窄,新一轮地产放松居民短贷有所改善,化债对企业中长贷的削减效应持续显现。10月新增信贷5000亿,同比少增2384亿,维持连续少增的降温态势而少增幅度有所收窄,企业中长贷代替居民部门成为最主要的拖累:1)10月居民户新增贷款1600亿,低基数背景下同比多增1946亿,这也是2月以来的首次转为多增;其中居民短贷和中长贷分别同比多增1543亿和393亿,显示新一轮地产放松政策(包括调降存量房贷利率、LPR下调、首付比例结构性下调等)开始对居民部门去杠杆趋势起到一定缓和作用;但与消费相关度更高的短贷改善更为明显,也凸显出近三年半以来的地产需求降温可能更多与人口结构、产业布局倾斜所导致的房价收入比分化等中长期因素更为相关,地产需求侧何时探至底部尚待观察确认。2)10月新增企业中长贷仅1700亿,在基数大幅偏低的背景下再度同比大幅少增2128亿,延续了近8个月以来的连续同比显著少增的格局,在化债方案落地、严控新增隐债的背景下,新增基建投资当前更强调小循环盈亏平衡的质量,并随着存量隐债占用的企业贷款逐步得到置换和清偿,企业部门杠杆率在未来三年或将趋于下降,而基建投资增速预计止跌趋平。
政府发债仍多但与去年错峰,社融高基数下同比少增,政府杠杆逐步置换企业杠杆格局初现。10月新增社融1.4万亿,同比再度大幅少增4483亿,但较大程度上与去年同期的高基数有关。具体到分项环节,去年专项债以及再融资债集中于10月发行,今年发行高峰提前至9月,10月新增政府债券融资仍然达到1.05万亿,同比极高基数背景下少增5142亿,财政部所提及的用于置换隐债的未使用地方债限额或已开始发行。人民币贷款则受上文所述企业部门债务融资需求降温而持续偏弱。此外表外三项(委托贷款、信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合计同比多增1129亿,企业债券则少增163亿,变化幅度相对都比较小。10月社融存量同比再度下行0.2个百分点至7.8%的新低。最近几个月以来,政府杠杆逐步替代置换企业杠杆的格局日渐显现,2025年化债方案开始大规模实施,预计新增社融仍将总体可控同时上述结构优化提质增效的表现或将更为清晰。
M2与贷款社融背离扩大,理财赎回进入资本市场、公共财政透支存款是两大主要原因,也都具有较强暂时性特征。企业信心提振新房销售回温,M1跌幅9个月来首次收窄。10月M2同比大幅回升0.7个百分点至7.5%,连续第二个月反弹,与进一步下行的贷款余额和社融存量增速背离扩大,主要体现两方面原因:其一是资本市场近期热度提升,居民继续赎回理财产品投向股票市场,10月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同比再度多增5732亿,连续第三个月多增而增幅收窄;其二是10月广义财政支出力度增大并超过收入增幅,对存量财政性存款形成透支,令后者对M2的抵冲作用有所减弱,但同时也关注到专项债用于投资的资金使用进度偏慢,这可能意味着公共预算财政支出增速正在以更大的幅度提升。近期消费补贴和地产政策放松对企业流动性形成一定的短期改善作用,10月M1同比跌幅收窄1.3个百分点至-6.1%,为近9个月首次跌幅收窄。
化债将至,M2与社融背离会否持续?近期财政货币政策形成密切配合的格局,从货币端来看,一方面房地产开发投资、基建投资相关的企业和政府部门新增债务融资需求在当前经济结构优化、债务效率谋求提升的阶段难以短期明显抬升;另一方面,化债方案已明确落地,减轻地方政府短期化债所导致的财政紧缩压力的同时,也非常强调严控新增隐债,这意味着隐债置换可能形成政府债务与被隐债占用的企业债务之间的此消彼长关系,从而前者推进越快,企业中长贷可能少增越多,信贷余额和社融存量增速何时能从当前的下行趋势中扭转或筑底企稳,都将主要取决于房地产市场“L型”拐点出现的时间,我们预计在2025年中附近。而与两者近期背离扩大的M2,其推升因素更多具有短期特征,化债加快推进的同时,2025年公共财政赤字率具备显著提升的政府债务空间基础,透支财政存款的方式预计不会持续成为主要的政府融资方式。我们维持12月降准50BP以提供必要的长期流动性支持的预测不变,维持年底前不再降息,2025年支持性降息30-40BP并降准100BP的预测不变。
风险提示:货币宽松力度小于预期风险。
本公众号图文同样适配各类大屏设备阅读
《MLF为何降价缩量?——MLF缩量降息操作点评(2024.9)》2024.9.25
《美居民消费重新走强,日汇率干预或又失效——华金宏观·双循环周报(第68期)》2024.7.26
《利率传导市场化机制增加两块拼图——MLF降息、存款利率下调点评(7.25)》 2024.7.25
《日央行疑似再度干预汇率,为何“屡战屡败”?——华金宏观·双循环周报(第67期)》2024.7.19
《利率走廊仍远,回笼迫在眉睫——临时正逆回购工具创设点评》2024.7.8
《美国就业市场趋稳,“二次通胀”风险是否消退?——美国就业数据点评(2024.6)》2024.7.6
《商品消费、地产基建冷热分化边际扩大——经济数据点评(2024.5)》2024.6.17
《如何避免“流动性陷阱”?——金融数据速评(2024.5)》2024.6.14
《薪资、房租、汇率:鲍威尔的三大超预期逻辑意味着什么?——美联储FOMC会议点评(2024.6)》2024.6.13
《美国强劲的就业或将迫使欧央行加速降息——华金宏观 · 双循环周报(第61期)》2024.6.8
《出口基数已经见底,外部环境更需重视——国际贸易数据点评(2024.5)》2024.6.7
《美国“二次通胀”风险是否已经解除?——美国CPI点评(2024.4)》2024.5.16
《社融负增长,会否常态化?——金融数据速评(2024.4)》2024.5.11
《消费品补贴落地,核心CPI温和回升——CPI、PPI点评(2024.4)》2024.5.11
《货币政策开始向中性收敛——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4Q1)点评》2024.5.10
《限购放松,争夺人才,成效几何?——华金宏观·双循环周报(第57期)》2024.5.10
《中端品低基数温和推升出口,能否持续?——国际贸易数据点评(2024.4)》2024.5.9
《扩张何去?融资何从?——2024年财政政策展望》2024.5.7
《美失业率上行,通胀必然回落?——美国就业数据点评》 2024.5.3
《以“放缓缩表”促“通胀收敛”的双层逻辑——美联储FOMC会议点评(2024.5)》 2024.5.2
《利刃出鞘 暂藏锋芒——FOMC会议点评(2024.3)》 2024.3.21
《美国经济已强弩之末?——24Q1美国GDP点评》 2024.4.25
《“二次通胀”山雨欲来——美国CPI点评(2024.3)》 2024.4.11
内容来自研究报告:《化债将至,M2与社融背离会否持续?——金融数据速评(2024.10)》
报告发布时间:2024年11月11日
分析师:秦 泰
执业编号:S0910523080002
邮箱:qintai@huajinsc.cn
联系人:周欣然
邮箱:zhouxinran@huajinsc.cn
重要提示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金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因本订阅号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华金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或接收本订阅号内容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华金证券的当然客户。
法律声明
本订阅号(微信号:华金宏观研究)为华金证券(具有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研究所宏观团队运营的唯一订阅号。
本订阅号不是华金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来自于华金证券已公开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订阅者若使用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而对其中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误解。提请订阅者参阅华金证券已发布的完整证券研究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反映华金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以华金证券研究所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并非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在任何情形下都不构成对接收本订阅号内容受众的任何投资建议。订阅者应当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华金证券及雇员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的发布内容所引起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推送内容版权归华金证券所有,未经华金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删节、修改、复制、引用和转载,否则应承担相应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