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R下调还有多少空间?
LPR下调25BP点评(2024.10)
所长助理 首席宏观分析师 首席金融地产分析师
周欣然
宏观研究员(联系人)
时隔3个月LPR再迎大幅下调,有望缓和地产需求下行斜率、降低存量房贷潜在不良率、对地方加速化债起到成本缓解作用,对防范化解风险和避免去杠杆风险和金融系统性风险相互传染叠加具有积极作用。10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1Y、5Y LPR等幅度下调25BP,调整后1Y、5Y LPR利率分别为3.1%和3.6%,本次LPR下调距上次仅时隔3个月,调整后全年5Y LPR合计下调幅度已经达到60BP,为LPR改革以来最大年内降幅。本次LPR下调之后,首先有望与2023年以来历次长端LPR下调类似,与房地产市场新一轮限购政策的放松一同对住房需求形成阶段性的促进作用,尽管考虑到当前东南沿海区域和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仍然普遍偏高、居民收入预期仍待改善等长期因素的综合影响,房地产市场需求短期内或仍存一定下行压力,但较大幅度的降息可对需求下行斜率起到一定的缓和作用,有助于地产需求尽快止跌回稳。此外随着过去三年多房地产市场量价深度调整,部分地区存量房贷潜在不良率近期有抬头迹象,近期存量房贷利率集中下调、存量利率LPR加点和重定价时段可灵活调整,加之本次LPR下调,有助于降低存量房贷潜在不良率,避免房地产市场风险向金融系统性风险传导。此外在地方政府加速化债过程中,作为重要债务重整和承接方式的银行贷款利率下调,也有助于缓解地方政府存量债务成本压力以及去杠杆所导致的银行业潜在的资本侵蚀风险。
本次LPR采取1Y和5Y等幅度方式,幅度介于政策利率(20BP)和MLF利率(30BP)之间,凸显出央行提升利率传导效率的政策意图,并可一定程度缓解银行净息差进一步压降导致的资本充足率压力。今年以来,央行数度强调建立现代化中央银行体系,建立健全利率形成、调控、传导机制,并已经着手通过MLF非对称降息等方式强化7天逆回购利率作为主要政策利率、逐步淡化其他期限货币政策工具的政策利率色彩。当前我国利率曲线存在1年期偏高的阶段性特征,从9月MLF利率下调幅度大于作为政策利率的7天逆回购利率,以及此次1Y和5Y LPR降幅取两者中值来看,都体现出央行试图加快建立起平坦趋升、关键期限趋于平滑的市场化利率曲线传导模式,其中长端包括LPR在内的利率市场化定价机制或将更大程度上由经济、通胀、货币政策展望所决定,短端政策利率将更好传递货币政策立场的即时变化。此外,1Y与5Y LPR等幅度下调,由于前者在存款利率定价机制中具有基准性作用,此举亦可避免银行净息差因长端利率下行过快避免(甚至超过短端政策利率降幅)而进一步大幅压降,从而很大程度上可避免因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而削弱银行系统性风险缓冲垫的风险。
LPR还有多少下调空间?特别国债注资大行提供了可能性,房地产市场调整、地方加速化债带来了必要性,美联储潜在降息幅度收窄具有一定约束性。一方面,在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地方政府加速化债的同步去杠杆深水区,经济面临一定结构调整的下行压力阵痛,货币政策应当实施支持性的合理幅度降息以防范去杠杆风险与金融系统性风险的相互传染叠加,令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LPR具有进一步下调一定幅度的必要性。另一方面,此前的LPR下调长端幅度多大于短端,而1Y LPR进入存款利率自律定价机制上限,5Y LPR在贷款利率中的决定性更大,降息的期限结构对银行净息差产生集中的非对称影响,近期财政部时隔26年再度启动超长期特别国债注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这为未来一段时间缓解银行净息差不断压缩而导致的风险抵御能力下降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加之近两次LPR下调均采取同幅度模式,为进一步下调LPR提供了可能性。但目光转向海外,美国近期经济、就业、通胀数据普遍重新走强,令市场重新重视美国政府“赤字财政+货币宽松+保护主义”政策组合可能导致的高增长、高通胀持续更久的情形,美联储本轮降息的速度幅度预期均有所降温,美元指数可能重新走强,外溢性的汇率压力可能对我国当前去杠杆关键阶段的货币宽松空间形成限制,现阶段财政货币政策组合注重稳增长、优结构、稳汇率的长期平衡。预计年内不再降息,2025年LPR可能有30-40BP的进一步等幅度下调空间,预计12月支持性降准50BP以避免信用融资需求下行过快。当前中央扩张性财政政策的重要性或已经大于支持性货币政策,维持2025年财政赤字提高至4.2%左右并同步启动超长期特别国债注资国有六大行的预测不变。
风险提示:房地产市场需求改善幅度低于预期风险。
本公众号图文同样适配各类大屏设备阅读
《MLF为何降价缩量?——MLF缩量降息操作点评(2024.9)》2024.9.25
《美居民消费重新走强,日汇率干预或又失效——华金宏观·双循环周报(第68期)》2024.7.26
《利率传导市场化机制增加两块拼图——MLF降息、存款利率下调点评(7.25)》 2024.7.25
《日央行疑似再度干预汇率,为何“屡战屡败”?——华金宏观·双循环周报(第67期)》2024.7.19
《利率走廊仍远,回笼迫在眉睫——临时正逆回购工具创设点评》2024.7.8
《美国就业市场趋稳,“二次通胀”风险是否消退?——美国就业数据点评(2024.6)》2024.7.6
《商品消费、地产基建冷热分化边际扩大——经济数据点评(2024.5)》2024.6.17
《如何避免“流动性陷阱”?——金融数据速评(2024.5)》2024.6.14
《薪资、房租、汇率:鲍威尔的三大超预期逻辑意味着什么?——美联储FOMC会议点评(2024.6)》2024.6.13
《美国强劲的就业或将迫使欧央行加速降息——华金宏观 · 双循环周报(第61期)》2024.6.8
《出口基数已经见底,外部环境更需重视——国际贸易数据点评(2024.5)》2024.6.7
《美国“二次通胀”风险是否已经解除?——美国CPI点评(2024.4)》2024.5.16
《社融负增长,会否常态化?——金融数据速评(2024.4)》2024.5.11
《消费品补贴落地,核心CPI温和回升——CPI、PPI点评(2024.4)》2024.5.11
《货币政策开始向中性收敛——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4Q1)点评》2024.5.10
《限购放松,争夺人才,成效几何?——华金宏观·双循环周报(第57期)》2024.5.10
《中端品低基数温和推升出口,能否持续?——国际贸易数据点评(2024.4)》2024.5.9
《扩张何去?融资何从?——2024年财政政策展望》2024.5.7
《美失业率上行,通胀必然回落?——美国就业数据点评》 2024.5.3
《以“放缓缩表”促“通胀收敛”的双层逻辑——美联储FOMC会议点评(2024.5)》 2024.5.2
《利刃出鞘 暂藏锋芒——FOMC会议点评(2024.3)》 2024.3.21
《美国经济已强弩之末?——24Q1美国GDP点评》 2024.4.25
《“二次通胀”山雨欲来——美国CPI点评(2024.3)》 2024.4.11
内容来自研究报告:《LPR下调还有多少空间?——LPR下调25BP点评(2024.10)》
报告发布时间:2024年10月21日
分析师:秦 泰
执业编号:S0910523080002
邮箱:qintai@huajinsc.cn
联系人:周欣然
邮箱:zhouxinran@huajinsc.cn
重要提示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金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因本订阅号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华金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或接收本订阅号内容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华金证券的当然客户。
法律声明
本订阅号(微信号:华金宏观研究)为华金证券(具有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研究所宏观团队运营的唯一订阅号。
本订阅号不是华金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来自于华金证券已公开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订阅者若使用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而对其中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误解。提请订阅者参阅华金证券已发布的完整证券研究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反映华金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以华金证券研究所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并非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在任何情形下都不构成对接收本订阅号内容受众的任何投资建议。订阅者应当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华金证券及雇员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的发布内容所引起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推送内容版权归华金证券所有,未经华金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删节、修改、复制、引用和转载,否则应承担相应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