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金宏观 · 深度】国庆假期宏观综述:全球风云再起,市场影响几何?

文摘   财经   2024-10-06 00:31   上海  



国庆假期宏观综述:全球风云再起,市场影响几何?


秦  泰 博士 CFA 

所长助理 首席宏观分析师 首席金融地产分析师

周欣然

宏观研究员(联系人)

华金证券 | 宏观经济 · 金融地产研

主要内容
                                  

美国9月就业大超市场预期,本轮降息或趋平坦化,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重获向上支撑,我国财政扩张更值得期待。9月美国新增非农就业达25.4万,创4月以来最强水平。劳动参与率维持高位同时失业率连续回落,薪资同比亦回到半年高点,应证了我们此前提出的美国就业市场改善“空间打开”的判断。美国近年来采取的“高赤字+产业保护主义”政策组合叠加刚刚启动的货币宽松周期,可能令美国当前的“高增长+高通胀”格局持续更久,美国8月核心PCEPI同比已经开始呈现超预期反弹迹象,年底前可能呈现大于市场预期的下行阻力,从而可能令美联储本轮降息的终点明显抬升,降息上半场的频率和幅度也都可能大幅低于此前市场过度乐观的预期。美联储当前决策框架存在明显滞后性,我们维持美联储在年底前的最后两次FOMC会议上合计仅降息1次25BP的预测不变。我们此前预期的四季度美元指数反弹已经开始,这对于包括我国在内的非美主要经济体都将造成新一轮的外溢性紧缩效应,人民币汇率亦将再度承压,中短期增量刺激效果更好的潜在国内经济政策聚焦于中央财政扩张而非进一步货币宽松。如汇率短期受挫、央行进行对冲,则股债市场高涨的情绪都可能有所变化,短期波动或有所加大,高度关注普通国债万亿增发并扩张赤字率的可能性。

欧日英央行正视内需疲弱现状,同步放鸽助推美元指数。日本央行9月货币政策会议上提及了对日本居民因“实际工资涨幅低——担心价格上涨无法持续——再度抑制消费——价格快速下滑”这一长期以来实际上一直存在于日本经济中的恶性循环的担忧,并指出现在并非再度上调政策利率的好时机,本质上是在向日本由于缺乏财政扩张空间的同时内需孱弱而造成的基本面约束问题进行回归。欧央行和英格兰银行行长均表态对当前通胀进展较为满意,欧英央行加速降息的通道或已开启。

中东局势复杂化事涉伊朗,油价飙升或加快美元上冲。近日伊朗对以色列发射导弹,以色列威胁报复,伊朗能否保持其当前的近年来高位产量具备更大的不确定性,国际油价短线飙升,如果未来数月居高不下,可能对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经济体通胀产生新一轮的潜在推升效应。美联储降息可能面临更大的阻力,而非美发达经济体所面临的国内消费需求不足困境可能加剧,最终表现在货币政策方面可能是美国和非美发达经济体央行本轮宽松程度的背离加剧,这可能加速美元指数的上行。

国庆旅游恢复强度或达新高,新政呵护地产需求温和改善。国庆假期前4天,与旅游出行相关度较高的铁路、民航客运量较2019年同期均有较大幅度上涨,涨幅为年内主要假期新高,或指向国庆旅游人数较2019年同期的恢复强度可能达到新高。未来一段时间预计服务消费有望持续维持稳健的增长态势,而商品消费需求能否尽快筑底迎来回升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轮政策呵护环境下房地产市场未来的周期变化。自央行9月24日宣布调降存量房贷利率、拉平首套和二套住房贷款首付比例以来,各地陆续颁布了相应的措施进行响应,国庆假期商品房销售同比有一定改善。但实际上除一线城市温和释放了此前积压的部分需求外,二、三线城市的改善幅度相对平缓,一方面,当前决定房地产市场需求的更多是中长期因素,另一方面,政策仍以防范风险为主并不欲再度刺激起泡沫。我们维持一直以来的观点,我国的房地产需求大概率不会出现“V”型反弹,而是“L”型见底,预计可能在2025年中前后迎来底部,期待新一轮政策呵护形成地产量价加速筑底的效果。

国内主动去杠杆,美国双高可持续,扩财政见效更快。两项因素叠加,货币政策现阶段的放松更可期待的效果预计是在防止房地产市场风险和金融系统性风险相互传染叠加的方面,而可能并非直接拉动杠杆式增长方面。当前环境下,财政政策、特别是中央一般公共预算财政的大力度扩张,可能才是短期有望见效最快、对实体经济需求侧特别是可持续的居民消费需求一侧促进和刺激潜在力度最大的政策选项。我们维持4季度增发10000亿普通国债,并上修今年一般公共预算赤字率至3.8%的预测,维持2025年赤字率4.2%左右的预测不变。年内特别国债和专项债加速发行是大概率事件。

风险提示:国内消费、投资需求复苏慢于预期风险,美元走强幅度大于预期风险

以下为正文及配图
本公众号图文同样适配各类大屏设备阅读



一、美国就业超预期强劲,本轮降息或趋平坦化
美国9月非农就业大增并创近半年新高,劳动参与率维持高位同时失业率连续回落,薪资同比亦回到半年高点。美国劳动力市场的普遍回暖应证了我们此前提出的美国就业市场改善“空间打开”的判断。根据当地时间10月4日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的数据,9月美国新增非农就业高达25.4万,较8月(小幅上修至15.9万人)显著改善,创4月以来最强水平。9月劳动参与率连续第3个月维持于62.7%的年内高位,在劳动力供给充足的背景下就业的超预期强劲表现带动失业率连续第二个月下行0.1个百分点至4.1%。9月平均时薪环比0.4%维持高增,驱动同比增速再度上行0.1个百分点至4.0%的近6个月高位,比7月的阶段性增速低点已经高出0.4个百分点。总体上美国9月劳动力市场紧张程度超市场预期大幅提升,应证了我们此前基于美国当前经济政策组合演绎而提出的美国劳动力市场改善“空间打开”的判断,强化了美国经济高增长、高通胀结构长期持续的概率,美联储年内两次会议潜在降息幅度受到大幅削弱,美元指数、美债收益率获得强劲支撑。
9月美国私人部门多数行业大类新增就业普遍大幅走强,时薪增速进一步回升并显露趋势向上迹象,美国近年来采取的“高赤字+产业保护主义”政策组合叠加刚刚启动的货币宽松周期,可能令美国当前的“高增长+高通胀”格局持续更久,从而可能令美联储本轮降息进程罕见地平坦化。从行业就业分布来看,9月美国私人部门的就业改善是普遍性的,专业商务服务教育医疗大类、休闲酒店业、批零交运公用事业大类新增分别高达9.8、7.8、1.3万人,分别较8月多增4.2、2.5、1.8万人;建筑业新增2.5万人,尽管较8月少增0.6万,但仍处于高位;制造业、采矿业也分别较8月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政府部门新增就业有所降温。服务业各大类别就业的普遍明显改善,充分显示出高财政赤字对美国居民消费强劲增长趋势的强化作用。另一方面,美国在保护主义贸易和产业政策道路上越走越远,试图将美国内消费需求更多对接于美国本土供给,这也从一个侧面令美国劳动力市场紧张程度升温。稍早前公布的美国8月非农职位空缺人数大幅反弹32.9万人至804万人。这意味着美国薪资增速可能进入新一轮平台粘滞期,未来数月美国非耐用消费品和非房租服务通胀可能重回上行通道。叠加美联储已经启动新一轮宽松周期,美国房地产市场预期可能再度向上,房价房租一旦涨幅再次扩大, 美国通胀下行之路可能再遇逆流。“高赤字+产业保护主义+货币宽松”的政策组合如在大选后保持延续,“高增长+高通胀”的经济结构表现就可能持续更久,美联储本轮降息的终点即会明显抬升,降息上半场的频率和幅度也都可能大幅低于此前市场过度乐观的预期。
通胀方面,美国8月核心PCEPI同比已经开始呈现超预期反弹迹象,在劳动力市场重新趋于紧张的展望下,美国核心通胀年底前可能呈现大于市场预期的下行阻力。据几日前美国经济普查局公布的数据,8月美国居民消费支出价格指数(PCEPI)、核心PCEPI同比分别为2.2%、2.7%,分别较前月下行0.22和略上行0.03个百分点。其中总体PCEPI同比增速回落主因油价前期连续大幅下跌拖累能源价格,近日全球原油价格因中东局势复杂化而出现一轮飙升,可能令美国总体PCEPI未来再度反弹。而核心PCEPI略有抬头迹象则主要源于劳动力市场紧张状态的带动,直接传导薪资变化趋势的除居住外的核心服务项的贡献有所提升。考虑到美国9月的劳动力市场更加火热,作为美联储关注的关键通胀指标,核心PCEPI同比在年底之前可能呈现更大的下行阻力。
9月美国劳动力市场的超强表现,或令市场充分意识到美联储当前决策框架的明显滞后性,并对美国经济中短期维持强劲状态的基本面逻辑推论给予更大程度的重视。我们维持美联储在年底前的最后两次FOMC会议上合计仅降息1次25BP的预测不变。我们此前预期的四季度美元指数反弹已经开始,10月4日美元指数报收102.5,当周升值达2.1%,周内欧元、英镑、日元分别相对美元贬值1.2%、1.9%和4.4%,日元自8月16日以来首次贬破148,再度逼近150关口。这对于包括我国在内的非美主要经济体都将造成新一轮的外溢性紧缩效应,人民币汇率亦将再度承压,10月4日CNH报收7.0990,当周累计相对美元贬1.7%,7.0关口失守并迫近7.1。中短期增量刺激效果更好的潜在国内经济政策聚焦于中央财政扩张而非进一步货币宽松。如汇率短期受挫、央行进行对冲,则股债市场高涨的情绪都可能有所变化,短期波动或有所加大,高度关注普通国债万亿增发并扩张赤字率的可能性。
二、欧日英央行正视内需疲弱现状,同步放鸽助推美元指数
日本央行9月货币政策会议上提及了对日本居民因“实际工资涨幅低——担心价格上涨无法持续——再度抑制消费——价格快速下滑”这一长期以来实际上一直存在于日本经济中的恶性循环的担忧,并指出现在并非再度上调政策利率的好时机,本质上是在向日本由于缺乏财政扩张空间的同时内需孱弱而造成的基本面约束问题进行回归。当地时间10月1日上午,日本银行公布9月货币政策会议意见摘要,部分委员提及了对通胀和工资上涨可持续性的担忧,有委员提及“日本70%的工人受雇于中小企业,但这些企业倾向于把提高工资作为一种防御措施(defensive step),但在盈利能力方面缺乏动能,这一因素又导致消费者更加节俭(lead to an increase in consumers' thriftiness)”。正如我们在此前报告中多次提及的日本本轮输入性通胀很可能会随着日本央行的干预措施导致的日元快速升值而消退,日本银行委员也明确提出这一点,称“上行风险已经随着日元的升值和原油价格的下跌而减弱”。与此同时,实际工资涨幅的偏弱和内需不足环境下通胀上行动能的持续减弱可能意味着接下来日本银行很难继续采取激进的加息措施。此外,日本银行也额外指出当前美国经济非但不会快速衰退,反而“如果信任新一届美国政府(new U.S. administration)继续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严格的移民政策和收缩性贸易政策,美国通胀和中长端利率都有再度上行的可能”,并由此限制美联储的降息路径、造成美元指数的高位反弹,这与我们一直以来的前瞻性观点、以及美国9月就业数据的强劲表现是高度一致的。而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日本央行干预汇率的冲动和稳定内需的目标之间的两难局面或将加深。由老龄化等中长期因素造成的日本长期内需脆弱的问题和来自美联储的外部压力将共同限制日本央行的潜在紧缩力度,“当金融和资本市场不稳定的时候,日本银行不会提高政策利率”,“目前进一步改变政策利率是不可取的(undesirable),因为这可能意味着转向全面的货币紧缩(full-fledged monetary tightening)”。
欧央行和英格兰银行行长均表态对当前通胀进展较为满意,欧英央行加速降息的通道或已开启。当地时间9月30日,欧央行行长拉加德在出席欧洲议会听证会时做出的发言中称 “最新的通胀进展增强了我们对通胀将及时回归目标水平(inflation will return to target in a timely manner)的信心”,并且“将在10月份的下一次欧央行货币政策会议中考虑这一点”,暗示欧央行可能会继续加速降息,发言结束后欧元兑美元汇率大幅跳水。在会议次日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欧元区HICP及核心HICP同比分别下行0.4和0.1个百分点至1.8%和2.7%,其中,后者已经降至2022年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欧元区通胀的确已经处于稳步下行的阶段,早已不是欧央行面临的主要问题,反而是日益疲弱的需求更应该通过更快速更大幅度的降息进行稳定和促进。无独有偶,当地时间10月3日,英格兰银行行长贝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生活成本压力并不像英国央行担心的那样持久”,如果通胀方面的消息继续向好,英国央行可能会更加激进的进行降息。当前主要非美发达经济体央行面临的考验早已从维持高通胀下的高利率转为通过加速降息对内需进行必要的刺激以防陷入衰退。在此背景下,加之美国劳动力市场已经开始限制美联储的操作空间,美元指数向上反弹的趋势和动能更趋强劲。
三、中东局势复杂化事涉伊朗,油价飙升或加快美元上冲
近日伊朗对以色列发射导弹回应此前诸多事件,以色列威胁进行新一轮报复,中东产油大国伊朗能否保持其当前的近年来高位产量具备更大的不确定性,国际油价短线飙升,如果未来数月居高不下,可能对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经济体通胀产生新一轮的潜在推升效应。近日中东地缘冲突进一步复杂化,在以色列对黎巴嫩真主党启动打击行动之后,伊朗于1日晚向以色列多地发射导弹,并称此举是对以色列“侵略”的回应,称伊朗不寻求战争并警告以色列不要采取进一步报复行动。以色列总理则称伊朗“将为此付出代价”。自去年10月巴以爆发新一轮冲突至今,中东局势不断复杂化,涉及范围趋于扩大,近日的最新变化则可能令中东重要产油国之一的伊朗亦直接牵涉其中。2023年下半年以来,在沙特主动实施一轮减产的同时,伊朗成为OPEC主要产油国中较少的逆势增产国,3月以来产量稳定站上320万桶/日以上高位,在全球原油产量中的占比达3%以上,一旦伊朗大幅减产,全球原油供需平衡局面即可能打破,而历史上油价波动对原油供需均衡极为敏感,若伊朗大幅减产,考虑到沙特等具有闲置产能的其他主要产油国在中东地缘冲突尚未解决的背景下补偿性增产意愿有限,原油价格中枢可能出现明显抬升。正因如此,近日油价出现一轮大幅飙升,10月4日布伦特原油和WTI轻质原油分别报收于79.67美元/桶和74.38美元/桶,分别较前周五上涨达10.3%和9.1%。
油价上涨对发达经济体总体通胀和核心通胀都可能带来大范围的向上拉动作用。从总体通胀的角度来看,主要发达经济体能源结构对油气的依赖度极高,原油价格飙升可能快速导致能源价格和总体通胀上行。从核心通胀的角度分析,油价上涨较快时,可能对耐用消费品价格直接形成渗透,并可能抬升居民的薪资预期,并可能导致薪资通胀螺旋的预期自我实现。近期需密切关注中东局势的走向,一旦油价中枢大幅抬升,美联储降息可能面临更大的阻力,而非美发达经济体所面临的国内消费需求不足困境可能加剧,最终表现在货币政策方面可能是美国和非美发达经济体央行本轮宽松程度的背离加剧,这可能加速美元指数的上行。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能源结构为煤炭、原油“双轮驱动”,煤炭又基本接近国内供需闭环,煤价表现稳定,涨价动能较小,预计本轮油价上行对我国通胀的影响幅度较小。这意味着一旦美元指数加速上行,我国货币进一步宽松的空间又可能感受到新的压力。
四、国庆旅游恢复强度或达新高,新政呵护地产需求温和改善
国庆假期前4天,与旅游出行相关度较高的铁路、民航客运量较2019年同期均有较大幅度上涨,涨幅为年内主要假期新高,或指向国庆旅游人数较2019年同期的恢复强度可能达到新高。在交通运输部统计的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等主要交通方式之中,铁路和民航客运量主要与较长距离的旅游出行情况相关度较高,人流量最大的公路运输中较多体现探亲出行和开销较少的短途旅游情况,水路客运量则很少。国庆假期前4天(10月1日-10月4日),铁路、民航客运量日均分别较2019年同期增长达27.4%、22.9%,分别超过今年劳动节和春节假期期间的表现,双双创出年内主要假期新高。如果国庆假期后3天基本保持这一趋势,则可能意味着国庆假期旅游人数与2019年同期相比的恢复强度可能创出新高。这体现出我国居民服务消费稳健增长的趋势可能有进一步的增强。
自2023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需求即持续呈现商品弱服务强的格局,且两者之间的分化背离程度有所扩大。商品消费受房地产市场的财富效应和资产负债表调整效应影响更为直接,而服务消费具有更强的社交刚性特征,未来一段时间预计服务消费有望持续维持稳健的增长态势,而商品消费需求能否尽快筑底迎来回升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轮政策呵护环境下房地产市场未来的周期变化。今年以来,各主要假期旅游收入与2019年同期相比的增幅均上行至一个新的台阶,都较2023年表现更好,充分体现出服务消费因具备较强的休闲和社交属性而持续呈现刚性稳健增长的特征。基于国庆假期前4天出行情况来看,国庆假期旅游热度有望再度冲高。与服务消费相比,商品消费受房地产市场周期影响程度大幅提升,一方面汽车、家电、家具、建材等大宗耐用消费品类别均为后地产周期链条消费,地产竣工不佳时会形成直接拖累;另一方面房价下跌可能导致居民集中提前偿还房贷,挤占流量收入,导致扣除服务消费支出之后的商品消费购买力不足。展望未来一段时间,我们对居民服务消费的稳定增长具有较强信心,而商品消费则需持续观察本轮地产和货币政策呵护环境下房地产市场未来一段时间能否加速实现加量筑底并尽快企稳。
自央行9月24日宣布调降存量房贷利率、拉平首套和二套住房贷款首付比例以来,各地陆续颁布了相应的措施进行响应,国庆假期商品房销售同比有一定改善。9月29日晚间,上海市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本市房地产市场政策措施的通知》,在限购政策方面,宣布从缩短非沪籍居民购买外环外住房所需缴纳社保或个税年限、提升持《上海市居住证》且积分达到标准分值群体的购房待遇、在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实施更加差异化的购房政策等三方面进行放松。首付比例和利率方面,上海市规定,首套和二套住房最低首付比例分别从20%和30%调整至15%和20%;并引导商业银行稳妥有序将存量房贷利率降至新发放贷款利率附近,进一步减轻购房人房贷利息支出。此外,还将增值税免征年限从5年调整为2年、并取消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标准。9月29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调整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措施的通知》,全面取消限购,此前,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不含江高镇、太和镇、人和镇、钟落潭镇)、南沙等区为限购区域,本次限购政策调整后,广州本市户籍、非户籍居民家庭和单身人士在全市范围内购买住房的,不再审核购房资格,不再限制购房套数。同日晚间,深圳市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通知》,按照是否本市户籍、是否单身优化分区住房限购政策,取消商品住房和商务公寓转让限制,优化商品住房和商务公寓价格备案流程,个人住房转让增值税征免年限从五年调整至两年,将首套和二套房首付比例分别调整至15%和20%。9月30日,北京市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调整本市房地产相关政策的通知》,将首套和二套房首付比例分别调整至15%和20%,缩短非本市户籍居民购买五环内商品房社保缴纳年限至3年,购买五环外商品房社保缴纳年限为2年,并取消普通和非普通住宅标准。国庆假期前,四大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放松政策均已颁布并从10月1日开始落地实施,深圳、上海、广州商品房成交面积在国庆假期前四天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房地产市场调整至今,9.24的本轮政策放松力度已经达到最大,但实际上除一线城市温和释放了此前积压的部分需求外,二、三线城市的改善幅度相对平缓,一方面,当前决定房地产市场需求的更多是中长期因素,另一方面,政策仍以防范风险为主并不欲再度刺激起泡沫。四大一线城市中,广州因房地产市场库存过高而宣布全面放松限购,但相应地,也因地产库存过高而改善幅度最弱,国庆假期前四天商品房成交面积日均同比仅2%,而北京、上海和深圳本轮放松的政策仍意在释放郊区的购房需求(可见上文政梳理),其中,上海和深圳国庆假期前四天商品房成交面积日均同比分别12.6%7.9%。一方面,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现阶段,政策层面防止房地产市场风险向更大的金融系统性风险传导的意图明显高于刺激起新一轮房地产市场报告(详见报告《所有选项都已摆上桌面——9.24货币政策“大礼包”点评,(2024.9.24)》)。另一方面,决定当前房地产市场增量需求的根本因素是人口、产业结构布局等中长期因素,短期政策放松对于部分具有相应购买力但前期受限于限购政策的、基本上集中于郊区地区的需求能够起到一定的释放,但由于这部分需求相对有限,因此,也不足以掀起房地产市场量和价的新一轮上涨。我们维持一直以来的观点,即由中长期因素造成的房价收入比将长期限制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反弹力度,我国的房地产需求大概率不会出现“V”型反弹,而是“L”型见底,预计可能在2025年中前后迎来底部,期待新一轮政策呵护形成地产量价加速筑底的效果。
五、国内主动去杠杆,美国双高可持续,扩财政见效更快
总结起来,国庆假期期间海外市场风云再起,美国就业的强劲表现令市场不得不充分重视由其“高赤字+产业保护主义+货币宽松”的政策组合所强化的“高增长+高通胀”的经济结构表现的持续性,而几乎同步受限于国内消费需求不足的非美发达经济体则亦开始逐步放弃对美联储加速降息的期待,预计欧英央行可能年底之前就会开始加速降息,日本央行进一步加息的概率也大幅降低,美元指数四季度可能再度迎来一轮强度不低的反弹。而此前较长时间都低位徘徊的油价,也随着中东局势的复杂化而开始显现上涨苗头,亟需持续关注,一旦油价中枢抬升,发达经济体通胀中枢将普遍应声而上,美国需求强劲而非美需求不足的分化可能加剧,美元指数上行如果再叠加陡峭化,人民币所面临的新一轮潜在贬值压力可能迅速增加,我国货币政策空间可能再度受到外溢性的限制和挤压。
另一方面,9月下旬我国货币政策拿出“大礼包”,市场情绪即时迅速改善,但也应当全面清醒地看到,二季度以来市场感知日渐强烈的经济下行压力,特别是商品消费和地产基建投资方面,其根源都是地方政府和房地产部门主动去杠杆、追求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中所必然经历的“阵痛”。而货币——信用体系的主要传导路径就是通过给政府、企业和居民部门加杠杆的方式以促进投资增长,这意味着在主动去杠杆的环境下,投资需求的降温是内生性的、结构优化性质的,货币宽松操作在现阶段能够推升的信用扩张和投资需求,在幅度上应当是比地产基建内需拉动的经济发展阶段要小很多的。
国内主动去杠杆政策决心坚定,同时外部环境又呈现美国经济“双高”的短期表现可能持续更久并与其他发达经济体拉开更大差距的特征,两项因素叠加,货币政策现阶段的放松更可期待的效果预计是在防止房地产市场风险和金融系统性风险相互传染叠加的方面,而可能并非直接拉动杠杆式增长方面。当前环境下,财政政策、特别是中央一般公共预算财政的大力度扩张,可能才是短期有望见效最快、对实体经济需求侧特别是可持续的居民消费需求一侧促进和刺激潜在力度最大的政策选项。当前中央财政扩张所面临的最大潜在限制可能是地方政府隐形债务杠杆能否同步加速化解,而地方债务加速化解进程如果得以延续,则基建投资增速就不建议期待过高。而如果基建投资增速中枢有所下移的同时,中央财政能尽快决定扩张一般预算内赤字,则无论是对于刺激居民耐用品消费、稳定居民收入预期,还是对于预算内政府投资的拉动来说,都可能是短期内最理性且效果可持续的最优增量政策选项。我们维持4季度增发10000亿普通国债,并上修今年一般公共预算赤字率至3.8%的预测,维持2025年赤字率4.2%左右的预测不变。预计年内特别国债和专项债加速发行是大概率事件,但扩张投资类的广义财政融资规模可能仍需以地方政府低效率债务杠杆加速化解为前提。
风险提示:国内消费、投资需求复苏慢于预期风险,美元走强幅度大于预期风险


相关报告
《企业信心开始升温,期待财政扩张消费——PMI点评(2024.9)》2024.9.30
《高基数令利润大幅下滑,稳增长政策包期待见效——工业企业利润点评(24.8)暨双循环周报(第76期)》2024.9.27
货币“大礼包”之后,财政地产资本市场政策如何发力?——9.26政治局会议解读》 2024.9.26

《MLF为何降价缩量?——MLF缩量降息操作点评(2024.9)》2024.9.25

《所有选项都已摆上桌面——9.24货币政策“大礼包”点评》2024.9.24
地方化债速度越快,中央扩张空间越大——财政数据点评(2024.8)》 2024.9.23
《LPR为何不降?降准是否仍可期待?——华金宏观·双循环周报(第75期)》2024.9.20
《50BP首降之后,美元为何不降反升?——美联储FOMC会议点评(2024.9)》2024.9.19
《去杠杆和结构升级:深水区的“阵痛”——经济数据点评(2024.8)》2024.9.14
《加速去杠杆抑制信用,货币支持性降准可期——金融数据速评(2024.8)》2024.9.14
《美国核心CPI强劲反弹,短暂插曲还是趋势逆转?——美国CPI点评(2024.8)》2024.9.11
《汽车“抢出口”——进出口数据点评(2024.8)》2024.9.10
《消费投资偏弱核心CPI、PPI均走低,中央财政加码扩张势在必行——CPI、PPI点评(2024.8)》2024.9.9
美国就业重获改善,过犹不及还是空间打开?——美国就业数据点评(2024.8) 》2024.9.6
降息还是降准?——华金宏观·双循环周报(第74期)》2024.9.6
去杠杆深水区,投资再抑PMI,政策如何应对?——PMI点评(2024.8)》2024.8.31
人民币升值趋势能否延续?——华金宏观·双循环周报(第73期)》 2024.8.30
买卖国债置换MLF“一石三鸟”——人民银行启动国债买卖操作点评》 2024.8.30
《费用成本消长,“节流”不如“开源”——工业企业利润点评(2024.7)》2024.8.27
《歉收同时支出加速,国债融资还需加力——财政数据点评(2024.7)》2024.8.26
《Jackson Hole会后,美联储年内降息100BP?》2024.8.24
《联储纪要放鸽导致美元闪崩,前瞻还是滞后?——华金宏观·双循环周报(第72期)》2024.8.23
《美国消费反弹冲击日元,我国货币政策强价弱量——华金宏观·双循环周报(第71期)》2024.8.16
去杠杆中段阵痛难免,大财政扩张决心可期——经济数据点评(2024.7) 》2024.8.15
薪资替代需求成为美国核心CPI的决定变量——美国CPI点评(2024.7) 》2024.8.14
信用需求探底下半场,货币政策支持不过度——金融数据速评(2024.7) 》2024.8.13
债市汇市联动,货币政策新框架雏形显现——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点评·双循环周报(第70期)》 2024.8.9
核心CPI同比再创新低,期待财政补贴尽快见效——CPI、PPI点评(2024.7) 》2024.8.9
《外需降温和关税壁垒的拖累开始显现——进出口数据点评(2024.7)》2024.8.7
《特别国债加码补贴,拉动多少商品消费?》 2024.8.6
《劳动力市场降温或令美英央行持续纠结——美国7月就业、英央行首降联合点评》2024.8.2
《新型城镇化的三大脉络——华金宏观·双循环周报(第69期)》2024.8.2
《强降弱升,美日央行决策背离合理么?——美联储、日央行7月决议分析》2024.8.1
需求削弱生产信心,财政加码期待见效——PMI点评(2024.7)》 2024.7.31
政治局会议解读:政策要更加给力,提振消费为重点 》2024.7.30
《成本营收同降的利润改善——工业企业利润(2024.6)》2024.7.27

《美居民消费重新走强,日汇率干预或又失效——华金宏观·双循环周报(第68期)》2024.7.26

《利率传导市场化机制增加两块拼图——MLF降息、存款利率下调点评(7.25)》 2024.7.25

《土地、内需持续拖累收入,特别国债腾挪促进更新换新——财政数据点评(2024.6)》2024.7.22
《降息促投资之末,曲线陡峭化之始——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点评(7.22)》2024.7.22

《日央行疑似再度干预汇率,为何“屡战屡败”?——华金宏观·双循环周报(第67期)》2024.7.19

《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精神解读》2024.7.18
《价难换量,需求为“王”——经济数据点评(24Q2/6月)》2024.7.15
《加码宽松还是稳定汇率?——金融数据速评(2024.6)》2024.7.12
《出口预防式集中提前——国际贸易数据点评(2024.6)》2023.7.12
《油价大跌渗透核心CPI,年内美联储能否降息3次?——美国CPI点评(2024.6)》2024.7.11
“以价换量”非持久之计,仍需财政发力拉动消费——CPI、PPI点评(2024.6)2024.7.10

《利率走廊仍远,回笼迫在眉睫——临时正逆回购工具创设点评》2024.7.8

美国就业市场趋稳,“二次通胀”风险是否消退?——美国就业数据点评(2024.6)》2024.7.6

《详解国债借入操作的资产负债表传导机制——华金宏观·双循环周报(第65期)》2024.7.5
《国债借入操作是货币政策回归中性的明确信号》 2024.7.1
《外部环境严峻、投资增长降温,拖累PMI连续低迷——PMI点评(2024.6)》2024.6.30
《7.3之后,汇率何去何从?》2024.6.30
《财政深度专题-超长期特别国债:这次有什么不一样?》2024.6.27
《PPI改善为何未能带动企业利润向好?——工业企业利润点评(2024.5)》2024.6.27
《发债加速但缺口难平,歉收压力应如何填补?——财政数据点评(2024.5)》2024.6.24
《发达经济体分化加剧,美元稳居高位——华金宏观·双循环周报(第63期)》2024.6.21

《从陆家嘴论坛看现代化央行体系建设》2024.6.19

《商品消费、地产基建冷热分化边际扩大——经济数据点评(2024.5)》2024.6.17

《如何避免“流动性陷阱”?——金融数据速评(2024.5)》2024.6.14

薪资、房租、汇率:鲍威尔的三大超预期逻辑意味着什么?——美联储FOMC会议点评(2024.6)》2024.6.13

美国核心CPI见底蓄势反弹的两大迹象——美国CPI点评(2024.5)》2024.6.13
消费内需仍有很大促进空间——CPI、PPI点评(2024.5)》2024.6.12

美国强劲的就业或将迫使欧央行加速降息——华金宏观 · 双循环周报(第61期)》2024.6.8

《出口基数已经见底,外部环境更需重视——国际贸易数据点评(2024.5)》2024.6.7

《科学分析长期国债收益率的合理区间——华金宏观 · 双循环周报(第60期)》2024.5.31
《PMI为何大幅降温?——PMI点评(2024.5)》2024.5.31
《可选消费营收推动利润修复,如何延续?——工业企业利润点评(2024.4)》2024.5.27
《美元重返105,“301调查”再掀波澜——华金宏观·双循环周报(第59期)》2024.5.24
土地出让金收支下滑或螺旋强化地产需求下行压力——财政数据点评(2024.4)》2024.5.20
《地产放松新政,刺激效果几何?——华金宏观·双循环周报(第58期)》2024.5.17
《消费投资同步转弱,政府债券加速发行迫在眉睫——经济数据点评(2024.4)》2024.5.17

《美国“二次通胀”风险是否已经解除?——美国CPI点评(2024.4)》2024.5.16

《社融负增长,会否常态化?——金融数据速评(2024.4)》2024.5.11

《消费品补贴落地,核心CPI温和回升——CPI、PPI点评(2024.4)》2024.5.11

《货币政策开始向中性收敛——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4Q1)点评》2024.5.10

《限购放松,争夺人才,成效几何?——华金宏观·双循环周报(第57期)》2024.5.10

《中端品低基数温和推升出口,能否持续?——国际贸易数据点评(2024.4)》2024.5.9

《扩张何去?融资何从?——2024年财政政策展望》2024.5.7

《美失业率上行,通胀必然回落?——美国就业数据点评》  2024.5.3

《以“放缓缩表”促“通胀收敛”的双层逻辑——美联储FOMC会议点评(2024.5)》  2024.5.2

《利刃出鞘 暂藏锋芒——FOMC会议点评(2024.3)》  2024.3.21

《美国经济已强弩之末?——24Q1美国GDP点评》  2024.4.25

《“二次通胀”山雨欲来——美国CPI点评(2024.3)》  2024.4.11

《靠前发力有效落实,避免经济前紧后松——政治局会议解读(2024.4)》  2024.4.30

《再论央行买卖国债——华金宏观·双循环周报(第55期)》  2024.4.27




内容来自研究报告:《国庆假期宏观综述:全球风云再起,市场影响几何?

报告发布机构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报告发布时间:2024年10月5

分析师:秦  泰

执业编号:S0910523080002

邮箱:qintai@huajinsc.cn

联系人:周欣然

邮箱:zhouxinran@huajinsc.cn

点击下方链接关注



重要提示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金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因本订阅号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华金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或接收本订阅号内容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华金证券的当然客户。

法律声明

本订阅号(微信号:华金宏观研究)为华金证券(具有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研究所宏观团队运营的唯一订阅号。

本订阅号不是华金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来自于华金证券已公开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订阅者若使用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而对其中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误解。提请订阅者参阅华金证券已发布的完整证券研究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反映华金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以华金证券研究所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并非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在任何情形下都不构成对接收本订阅号内容受众的任何投资建议。订阅者应当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华金证券及雇员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的发布内容所引起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推送内容版权归华金证券所有,未经华金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删节、修改、复制、引用和转载,否则应承担相应责任。


华金宏观研究
专业 · 深度 · 全局 · 前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