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性灵社2018、9、1 大家谈
王一凡《四月的阳光》大家谈
性灵按:王一凡的散文《四月的阳光》在《参花》杂志今年第8期发表、终南性灵社9月2日推出后,引起不小反响!以下是各位的精短简评,请大家赏析评点!李健先生写出整篇评论,值得关注。
鹿丁联: 《四月的阳光》,流淌着浓郁的深情,织就了一挂素雅而又精致的绒毯。小金对猫难以割舍的情,里边藏着对母亲的无限思念。而这情思,又引出牵拉着″我"对父亲的深情。这种小说笔法,含蓄而内敛,牵动着读者的情思。不善言辞的父亲那一句″只要你的小家睦,我就跟过上皇上的日子一样"的话语,以及他临终时投给女儿的那一抹微笑,定格在了读者心中。细腻,深情,写尽了一个父亲的慈爱和宽厚。“四月的阳光",富于内蕴,令人咀嚼不尽。
李西堂: 我与王一凡方家虽不相识,但有幸拜读其新作《四月的阳光》,就像我没见过李杜苏辛,并不影响我欣赏他们的佳作一样。《四月的阳光》既是散文,也像小说。但小说是虚构的,散文则是写实的。作者抒发了对父亲的无限深情和孝心,显然属于散文佳作。对作者来说,四月的阳光既是温暖的,也是残酷的,人生有阳光就有阴暗,父爱如山,至亲弃养,生别死离,阴阳两隔,本身就有无限情丝恨缕。但若要全写,像回忆录一样,一一纪实,一本书都写不完。作者匠心独具,截取人生的几个节点,重在表现亲情,深及人生美好和无助,又用小金侍养花猫作生命象征,写出了亲情的宝贵与不能赡养的遗憾,既感人至深,又留下思考的张力,足见作者的功力和作品的魅力。
宋彦毅: 一凡老师在《终南性灵社》上的文章我都会认真学习的。这篇《四月的阳光》尤为感人,文笔优美,情真意切,令人泪目。因为写出了人间真情,真心,真故事!写出了父辈们的无私和宽厚,写出了儿女们中年时期的忙碌与无奈……行孝要趁早,遗憾应减少。等我们把自己的孩子养大,等我们退休了,等我们有时间了,父母亲却不见了!多么撕心裂肺的痛,我也感同身受。一凡真的不同凡响,向您学习。
何冬侠: 《四月的阳光》是一凡写老父亲弥留时的一篇散文。好散文的好除了写作手法的独特和结构巧妙外,就是用最朴实的语言不动声色的去感染读者。老父亲深沉的爱像春天的细雨无声的渗透到女儿现实生活的角角落落。宁可寡居多年,始终不愿拖累女儿,操心她的家庭,她的事业。老人常说的一句话,“只要你的小家和睦安康,比让他住皇宫给他吃满汉全席都舒坦。” 作为女儿,从小就知道心疼父亲,总想让父亲跟着她安享晚年,过“皇上他二爸的幸福生活”,终未能如愿。丧父之痛那是心口上一道永久的疤,不能碰,更不能揭,也许只能靠岁月慢慢减轻它的疼。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作为普通人,《四月的阳光》用细腻无声的文字打动了我,让爱不再等待,陪伴才能尽孝。虽然现实生活不易,幸好,四月的阳光是温暖慷慨的……
孙蕊玲:《四月的阳光》,通篇文章读下来不由人泪光闪闪,作者看似轻描淡写的写猫,写邻居小金,实则为后边描写父女情深做着铺垫。一个“情”字贯穿始终。人与动物的怜惜之情,邻居之间的友情,父女之间的亲情。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每个人既是独立的一个个体,更是众多情的牵挂。这里有亲情和友情还有爱情,一个“情”字维系着所有,让我们在这个社会不再孤单,从而感到这个社会的温暖。这个“情”,就像四月的阳光,给人温暖,给人希望。
郭勇: 催人泪下的美文,真情真意真经历,谢谢作者。
王亚凤: 看得人心里酸楚,全程想落泪。文章结构自然又巧妙,很抓人。
顾必龙: 《四月的阳光》,文字细腻,感惰跌宕。让读者的泪珠在场景的变幻中轮回,让读者的心绪在笔尖的婉转中起落。思维,在社会的温情里柔软,在动物与人生的抽象里共鸣,在亲人与亲人间的遥远里凝练距离。各种景象、时间与物事的交叠,把世界万物的一个“情”字,在四月的阳光里释然,在自然的生活里流转。王一凡老师的文字,如曲水流觞,轻风细雨与淡烟弥蒙中,也正透露了她本人细腻、丰富、安静中有动感的天性。
沈桂红: 《四月的阳光》开言好像是一段不相干的相遇,随着作者的笔触,原来是两个同病相怜的人,为完成最后的陪伴而奉献温情,在看似毫不相干的情节中让人体会父女情深。尤其是接到父亲病危通知书的情景描写,使人泪目,生离死别也在四月的阳光里温情脉脉,动人心弦。
党卫东: 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失去父母。这一类散文,是最难拿捏的,感情的处理太过了,往往收不到预期的效果。一凡的《四月的阳光》以小说一样的结构,巧妙、细腻、深情地表现了这一主题。要认识一个文人,只需读他的散文便可!同样,作为一凡散文忠实读者的我,从她的文字里读懂了她。愿父亲的爱如四月的阳光,温暖着她走向幸福!
姜良琪: 一凡老师细腻而柔软的笔触留住了父爱时光,每一帧画面里都是心怀宠溺的父亲,纵然万般不舍,步入天堂的父亲依然将爱留在了人间,似四月的阳光,照进女儿的心底,照亮爱女的漫漫人生路。
张亚兰: 一个驾驭语言文字的高手,将父女之间的亲情爱意写得如此深情而动人,读得人心颤,有暖暖的阳光,有宠溺的爱抚,有揪心的病痛,有生离死别的无助,也有一个成熟女人对情爱,对生活,对磨难历经之后的清醒与感悟,多么优秀的女儿!多么慈祥的父爱,人间一趟,此生足矣!
王宝莉: 没见过一凡,但她的文章读过一些,其中总有一股淡淡的忧伤,她是一个细腻而多愁善感的女子。有些描写很经典,如我的手指抚过父亲脸颊上的血丝,像是几十年的岁月从指间滑过……然后文章自然拉回到童年的岁月。
王尊让: 认识一凡也好几年了,总感觉她是位奇女子,柔柔弱弱的外表下有一颗独立坚强的心,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特文艺的个性和思想。猫、琴、看书码字是她保持日常生活外的全部生活。人间的悲喜是相通的。读罢一凡的《四月的阳光》,我破防了,原来我们几乎在同时失去了最亲的人,我失去了母亲,她失去了父亲。我明白文中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爱,都是无奈和心痛,这种缘起于亲情的感同身受不分肤色和种族,是人类最质朴的,伟大的,共同的。刚读一凡的这篇文章时,有点疑惑,这么厚重的文字为啥用了这样一个名字,读到最后一句才恍然大悟:那时,还是四月的阳光,它曾最后一次慷慨而又深情地环抱了我和我亲爱的父亲。想起白居易的千古名句:人间四月芳菲尽。
郭引利: 感人至深的虚实结合,让读者氤氲在现实文字与想象生活中,小金的铺垫,有一种遗憾的美!舒朗里密织,爱的缱绻!好文!
李健:这是我在朋友圈最长的一次点评。
这篇文章让我嚼了很久,看似一篇散文,作者却采用了很多小说的写法,个人觉得或许文学爱好者喜欢,普通读者看着或许不顺溜,或许没耐心。文章中处处显见海明威的味道。就散文小说化的写法而言,我比较欣赏塞壬的手法,但塞壬的散文小说化,我没感觉出明显炫技的味道。
不过《四月的阳光》是挺喜欢的菜,这也只代表我个人的口味,现分享一下我的阅读感悟:
散文《四月的阳光》确实运用了多种文学手法,包括“冰山理论”以及意象、情感描绘等,来构建了一个深刻而富有层次的故事。
1. 冰山理论的应用
文章并没有直接、全面地展现所有事件和人物内心,而是像冰山一样,只露出了水面的部分,让读者通过细节和隐喻去挖掘更深层次的意义。例如,小金的故事线看似与主线——作者对父亲的情感——无直接关联,但实际上,小金的出现和经历为文章增添了丰富的背景和情感色彩,让读者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共鸣和相互理解。特别是小金失去大橘猫的经历,与作者失去母亲后父亲孤独无助的状态形成了隐喻上的呼应,加深了文章的情感深度。
2. 意象的运用
文章中充满了丰富的意象,如“四月的阳光”、“灰白的头发飘在风里”、“凋零的落叶”等,这些意象不仅美化了语言,还深刻地传达了作者的情感和心境。例如,“四月的阳光”不仅指代了季节的变换,也象征着温暖、希望和重生,与作者对父亲的深情和怀念相得益彰。而“灰白的头发飘在风里”则生动地描绘了父亲衰老、无助的形象,让人心生怜悯。
3. 情感描绘
作者对父亲的情感描绘细腻而真挚,通过回忆与现实的交织,展现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眷恋和不舍。文章开头部分对婚礼的描写,既是对过去幸福时光的怀念,也是对现实父亲孤独处境的对比和反思。而中间部分对父亲日常生活的描绘,则让读者感受到了父亲的无助和衰老,以及作者对此的无奈和心痛。
4. 小金角色的作用
小金在文章中并非闲笔,而是起到了多重作用。首先,他的出现为文章增添了新的人物和情节线,使故事更加丰富和立体。其次,他的经历与作者的经历形成了隐喻上的联系,增强了文章的情感共鸣。最后,他在文章结尾时发来的信息,不仅是对作者的一种鼓励和安慰,也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希望的存在。
5. 暗示与留白,引发想象
文章在叙述过程中巧妙地运用了暗示和留白的手法。例如,关于小金母亲病情的描写并未直接展开,而是通过主角的猜想和母子之间的电话内容来间接透露。这种处理方式不仅增加了故事的神秘感和吸引力,还引发了读者的想象和思考,使得故事更加耐人寻味。
6: 细节描写,生动感人
文章中的细节描写非常生动感人。例如,“阳光下妈妈孤单而清冷的身影”这一细节描写不仅刻画了小金母亲的形象,还传达了她内心的孤独与无助;又如,“比大拇指还要粗的管子悄无声息地将氧气输送进他的身体里”这一细节描写则生动地展现了父亲病情的严重性。这些细节描写不仅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立体,也使得故事更加生动感人。
7. 结尾的处理
文章的结尾处理得非常巧妙,没有直接说出父亲去世的消息,而是通过意象和隐喻来传达这一信息。这种处理方式既保留了文章的含蓄美,又让读者在情感上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和升华。结尾的“四月的阳光”再次出现,与开头相呼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圆环结构,象征着生命的循环和希望的永恒。
综上所述,《四月的阳光》是一篇情感丰富、意象鲜明、手法独特的散文作品。通过冰山理论、意象运用、情感描绘以及巧妙的人物安排和结尾处理等手段,作者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深刻而感人的故事世界。
注:《四月的阳光》见9月2日终南性灵社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