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文化交流史》
第51期
日本近代科学知识的传播:
重读《我是猫》
夏目漱石(1867 - 1916),此照片摄于1912年9月13日
日本明治天皇“国丧”之时
一、绪言
《我是猫》是夏目漱石撰写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自1905年在《杜鹃》杂志上连载出版后,已经过去一百多年,至今仍然为广大读者所喜爱,是人人皆知的名著。多年来,专家学者从文学、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自然科学等专业角度分析解读这部小说,为人们观察和解释当下种种社会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今天,我们在欣赏阅读这部小说时,如果能借助这些新的研究成果,更多地了解作者撰写这部小说的时代背景,不但有助于理解其内容,还能更好地体会作者所展现出的丰富想象力和不同凡响的语言魅力。
由于中日两国历史文化背景相异,读者各自接受的教育亦不相同,在阅读《我是猫》时,需要具备更多的基本知识,所以从事日本文学研究的学者有义务不断地向读者提供新信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作为译者,我想把自己在翻译过程中查阅到的有关夏目漱石以及《我是猫》的研究资料作一简单梳理,为解读这部名著提供更多视角,以此与读者分享阅读的乐趣。
当前,阅读《我是猫》存在一个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对书中登场的知识人有诸多偏见、误会,甚至曲解。包括一些面向中学生的阅读教案,以及各种译本的序言、导读,都透露出编者或译者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明治时期新兴日本知识阶层在建构近代国家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其社会地位发生的巨大变化,而倾向于把猫与主人等知识人视为对立关系,认为主人苦沙弥和他的朋友来客都是猫嘲笑讥讽的对象。这种评论和介绍的思维方式似乎停留在几十年前,还习惯性地按照阶级成分加以二元对立的分析,认为该书的主要内容是嘲讽中产阶级或小资产阶级的知识人,把一顶顶标签式的帽子扣在猫的主人苦沙弥和他的朋友头上。比如说,小说借猫的视觉、听觉、感觉,嘲笑知识人精神空虚,讥讽他们自命清高却无所事事,不满现实却无力反抗;还说他们沾染了坏习气,哗众取宠、爱慕虚荣、不求上进;甚至有些观点还把主人苦沙弥视为“教育界的耻辱”,说他只会“躲在书房里写一些低水平的文章”,等等。基于价值观对立而作出的这类判断和解读往往相互矛盾,将书中主人不满现状的牢骚与信奉金钱万能的金田等人作简单 化处理,视二者为“下层人民与资产阶级的斗争”;把小说的幽默诙谐看作“不过是知识人的自命不凡与无奈落魄”。其结果便是得出这样的结论:“这部讽刺小说以猫的口吻 来揶揄嘲讽满腹经纶的读书人”,“他们自视为精神上的贵族,思想上的先知,却因意志上的怯懦与行动上的懒惰而沦为一事无成的多余人。一群时代洪流中彷徨惊恐的知识人,无论是在猫眼中还是在旁观者的后人眼中,都是被嘲讽的对象”。
众所周知,在中文语境里“知识人”因各种政治原因,其社会地位经历了数次大起大落的波动。在今天,我们倘若还是停留在半个世纪前对待“知识人”的态度去看《我是猫》中的知识群体,显然会产生误判。这种对知识人的苛刻评论,刻意曲解或将之恶名化的倾向,不仅直接影响对《我是猫》的读解,还影响年轻人对书中几位热爱知识、执着于科学研究的重要人物的认识。本文试图针对上述问题,根据近年有关《我是猫》的研究资料,从传播科学知识的角度重新梳理猫与主人的关系,以及他们所关心议论的话题、他们所研究的课题等。
连载11回《我是猫》的《杜鹃》杂志书影
二、近代科学与日本明治时期的“启蒙运动”
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从全国知识阶层网罗优秀人才进入官厅,他们多是主张“文明开化”的知识人,深知“欧美各国之政治、制度、风俗、教育、生产经营等”皆超过日本,因此要将“开明之风移入”日本,全面“效法欧美各国之现行制度”。明治初期,政府大力推行“文明开化、殖产兴业、富国强兵”的治国政策,为迅速吸收西方文明不断选派留学生前往英国、德国、法国求学。这些知识精英直接接受了西方的科学论、社会论及文明论等核心理念,回国以后成为各领域、各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夏目漱石留学英国期间,正是西方近代科学革命的兴盛期,欧洲的新科学理论和近代人文科学的价值观给日本这批知识精英带来极大冲击,其影响尤为深远。对以往只懂得依靠经验传授知识的日本人来说,虽然过去有过所谓“实学”,但都不是建立在抽象的数学、物理学基础之上的知识。而欧洲文明的根基则是建立在最为抽象的“理科”基础之上,也就是说科学是技术的基础。17到18世纪影响世界的是牛顿的物理学,19世纪是进化论和化学,到19世纪后半叶,实验与牛顿引力又并列成为西方科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当自然科学有新发现或者出现可称为科学革命的新学说时,整个世界都受到巨大影响。科学的基本方法是做实验,从实验中获得新知识。日本近代思想家丸山真男指出,明治时期对传统日本人思维产生最大冲击的不是生物学而是牛顿的数学、物理学理论,其中包括科学实验。夏目漱石与明治时代的革新人物福泽谕吉都准确地把握了近代科学的重要性。
那么,夏目漱石是如何准确把握近代科学的重要性呢?日本在这方面已有诸多专著和论文。从他的小说《我是猫》中也不难看到,以主人公为代表的明治后期知识人是如何把科学观察世界作为认识世界的起点,如何带着各种问题意识去发现新的社会问题,又如何使科学知识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另一方面,明治初期民众对西方文化的态度尚停滞在好奇阶段。随着日本社会西化程度不断加深,明治政府很快废除了千年以来的封建制,改革贵族世袭制,着力健全近代国家教育体制,于1872年颁布学制,1879宣布实施教育令,1886年开始实施中学校令。到1905年,全国小学入学率达到95%,实现了免除学费的小学义务教育。全国各地方县立中学(旧制)及其他中等教育学校有758所,在校学生达10万人之多。1889年,明治政府实施高等文官考试制度,从高等中学与大学毕业生中选拔政府高级官僚,个人凭借其掌握的近代科学知识便有改变其社会地位的可能。出生于江户末期,属于平民阶层的夏目漱石就是通过高等教育而进入知识精英阶层的。教育的普及大大提高了日本人的识字率,在文盲逐渐消除之后,普通老百姓渴望了解和认识西方文明的热情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于是西洋风气扩展到平民百姓之中,直接影响到了市民生活。知识阶层开始认识到,象征西方文明的铁路、汽船、产业需求技术,而具有批判精神的科学则是吸收西方文明事物的一大前提。为了使西方文明扎下根,必须向一般民众普及科学精神。
明治时代,主要媒体是报纸杂志,它们是普及科学精神的重要渠道。明治二十年(1887年),《国民之友》在创刊词中大力宣传:“作为新日本的新人民,要尽其责任,需具备新奇的眼睛,去观察新奇的事物。”号召民众要积极吸取新知识,迎接新时代。日本各界除出版发行各行各业的专业杂志以外,综合杂志成为介绍近代知识的“世界缩影”。大型杂志《日本大家论集》(1887年6月创办)将各专业杂志里的文章汇总起来廉价出售,涉及政治、法学、经济、文学、理学、医学、史学、哲学、工学、宗教、教育、卫生、劝业、技艺等领域。明治二十四年(1891年),最具代表性的综合杂志《太阳》(博文馆发行)在创刊词中打出“顺应时代潮流,为国民提供知识”的办刊方针,这部带有百科全书性质的月刊杂志每期竟达200多页,内容包罗万象,有社论、史传、地理、小说、杂录、文苑、艺苑、家庭、政治、文学、科学、美术、商业、农业、工业、社会、海外思想、舆论一斑、社 交指南、新刊介绍、海外汇报、海内汇报、英文等24个栏目,犹如百科辞典。此后,又加入军事、宗教、医疗、教育等,网罗了几乎全部的社会文化活动。从数量到分量甚至销量,皆堪称日本之最,受到读者极大欢迎,在商业经营上取得巨大成功。从这个意义上讲,随着民众对知识诉求的日益增长,创刊发行各类杂志已成为普及近代知识的重要载体,日本在明治时代迎来文化繁荣的同时,文艺作为公共性的社会基础正在逐步形成。
《国民之友》创刊号(1887)书影
三、《杜鹃》杂志与《我是猫》的诞生
明治三十年(1897年),日本近代俳人、歌人正冈子规创办了《杜鹃》杂志。他所倡导的文艺革新对近代日本文学,尤其对俳句、短歌、写实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杜鹃》杂志的读者最初是以子规的故乡四国松山市的知识人为主,多半是中小学教师,不但有文科的,还包括许多理工科的。他们既是该杂志的读者又是投稿者,共同研究、欣赏俳句并创作实践,通过对彼此创作的俳句相互点评、交流,逐步形成一个传播新知识、新文艺的共同体。明治三十一年(1898年),子规将《杜鹃》杂志的编辑交给活跃在东京文坛的高滨虚子,一方面希望扩大读者群体,另一方面想要加强同人杂志的经营体制。高滨虚子是《杜鹃》杂志的核心人物,比子规小10岁,是子规松山中学时代的后辈,属于当地士族、知识精英。1895年,高滨虚子自京都帝国大学退学后,除了写俳句,还积极创作散文、小说。正冈子规和高滨虚子对夏目漱石的文学创作有着重要意义。早在东京大学求学期间,子规就与夏目漱石结识,并成为挚友。子规劝说体弱多病的夏目漱石通过创作俳句或写生文排遣心中郁闷,他还鼓励夏目漱石到自己家乡去疗养,在松山中学当英语教师。小说《公子哥》描写的就是这一时期的体验。1899 年,夏目漱石从英国留学回来,在东京大学讲授文学论。期间心绪不安,经高滨多次劝说,便创作了一篇俳谐写实文在“山会”读书会上朗读,博得了与会者极大的赞赏,于是高滨遂建议以开场白“我是猫”为题登载于《杜鹃》杂志。由此可见,《我是猫》一举成名,与《杜鹃》杂志主编及读者支持是分不开的。这一背景对我们读解《我是猫》极为重要。明治维新经过30年后,日本从地方到首都,都活跃着一批接受西方近代教育的知识人,他们继承并享受日本传统文艺生活的乐趣,欣赏及创作俳句、俳谐、散文,寻求对传统文学形式的革新,同时又对近代自然科学抱有极大的热情。在这个知识共同体内酝酿诞生的《我是猫》,既含有古今内外的文学典故,又处处洋溢着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不仅文体独特,“猫语”诙谐幽默,有俳谐趣味,而且还时常露出说者的面孔,抒己高见,展现出想象、常识以及科学和数学物理知识,与主人、与读者共同建筑了一个知性的世界。
当然,不可忽视的是,由于明治政府急于推进西化,对日本社会造成各种弊病江户时代以儒学、汉学为主的教育体制发生巨大变化,传统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维方式、道德观、价值观也随之改变。面对大量涌入的西方文化,不同阶层作出了不同的反应。经过西方文明洗礼的知识人,他们在积极接受近代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在深思反省、批判抵抗。夏目漱石有句名言,“西洋的开化出自内发,而日本的开化则是外部所迫”,所以“日本的近代化是浮在表面上的”。 然而,夏目漱石并不因此而拒绝近代化,“我并不是说因为这不好,我们就停下来。向近代化发展是迫不得已的,要忍着泪水继续下去的”,我们“只能以真正的近代化来克服表面浮华的近代化”。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20世纪初日俄战争接连告捷,民族主义浪潮在日本大为高涨,所谓“大和魂”让日本陷入狂热。这引发夏目漱石警惕,他敏锐地觉察到社会现象表面的背后隐藏着各种危机。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是猫》以诸多具体实例,揭示出日本全面西化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社会问题,吐露了一代知识人的担忧。
《我是猫》的主要人物是主人和来客,他们各自专业不同,皆毕业于东京大学,掌握各自领域最新的知识,属于一小群身居象牙塔的学究,或可以称为太平世界的高等游民;他们有闲暇、有安定的环境,能够观察社会的变化,能以近代的科学方法重新认识世界;他们抨击批判日本急于西化过程中呈现的各种社会问题和弊病;他们个性鲜明,争强好胜、好面子,都有一套自己的理论,不轻易信服对方;他们的生活习惯离奇古怪,鲜为人知。小说以猫的视角带动读者窥视主人从早到晚的行动,观察妻子、孩子、佣人以及周围邻居——企业家金田一家、车行一家、隔着一墙的学生们纠纷争斗。尽管猫的活动范围有限——仅主人家周围,但猫从未停止竖起它那副灵气的耳朵,经常用夸张 诙谐的口吻细数主客之间的议论,向人们展现了原本封闭却充满情趣的日本近代知识人的沙龙场面。在主客潇洒幽默的清谈中,话题围绕近代国家建构、文明发展、社会进步、女性与婚姻、战争与和平、恋爱与家庭、享乐与梦幻等,不论大小,不分领域,无所不及,大俗大雅。每个个性鲜明的人物都为读者带来一场精神盛宴,不禁使读者觉得错失这样的朋友实在遗憾。由此,在享受充满知性趣味的世界的同时,好奇心也得到极大满足。“猫语”直言:“今生我有幸做了苦沙弥先生门下的猫儿,朝夕得以身傍贵人。不仅先生,就是这迷亭、寒月及东风,皆是以一当十的人中豪杰,偌大的东京我上哪儿去找,凭什么缘分才能碰上他们啊。而如今,诸位先生的言谈举止,我横躺在地上便可随时倾听拜见,这荣耀实属千载难得啊。”
夏目漱石在回忆创作《我是猫》时曾说:“活着就得做点什么,既然如此,首先就得确认自己的存在,得让世人知道,这里有我这样一个人。”在《我是猫》的研究中,猫与主人皆是作者化身的说法已成定论。作者在《我是猫》中展示的是:我的存在,我在这个社会上怎样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是有自我意识的。我是一个独立人格的存在,不因他人评价而被左右。而那些奇行、怪癖及阴暗面,则是猫看到的主人的另一面,作者把主观的我与客观的我区分开来加以观察和描写。猫自夸会读心术,公开声明它最了解主人内心所想,猫有能力评论人、臧否人,包括解读主人的思想和言行,这些都是 作者通过“猫语”试图客观阐述自我意识的一种崭新写作方式。
正冈子规(1867 - 1902)晚年自画像(作于1900年)
四、《我是猫》与现代心理学、社会学
夏目漱石创作《我是猫》时正在东京大学讲授《文学论》。在《文学论》序言中,他强调要把现代心理学、社会学理论应用到文学评论及文学创作中:
若读了文学书就能知道文学是什么,那岂不是跟相信“以血洗血”一样。而我要从心理学方面去探究文学的必要性,文学如何得以生存发展和衰落,还要从人类的社会进化方面去探究文学的必要性,以及其存在与兴衰的过程。……我的文学论是一项长远的大事业,计划要花费十年之久。重在运用心理学、社会学方面的理论,从根本上来论述文学的生命力。
夏目漱石想要建构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的文学论,其方法正是利用19世纪后半叶兴起的现代心理学,即依据自然科学方法创立的、西方最先进的“科学心理学”。夏目漱石回顾道,当年在英国留学时,为了研究文学反倒把所有的文学书都塞到箱底,购买了大量有关哲学、心理学与自然科学等方面的书籍,并写了许多蝇头细字的读书笔记。这些书籍经后人整理分类如下:一是当时最前沿的心理学书籍,包括霭理士编纂的《科学与心理学》丛书;二是斯宾赛社会进化论方面的书籍,属于当时最流行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理论系统;三是奈特教授(knight)编辑的系列丛书“大学扩展手册”(The University Extension Manuals)中有关历史、伦理和美学的书籍。学者专家一致认为,《文学论》不仅仅论述文学,还涉及哲学、政治、心理学、生物学、进化论等领域,包括世界观和人生观。
在吸收现代心理学理论方面,实验心理学家詹姆斯对夏目漱石影响最大。我们在阅读《我是猫》时,会发现书中不但多次直接提到詹姆斯心理学,还有许多描写人物内心的场面实际运用了詹姆斯心理学的观察方法。夏目漱石通过猫眼向读者展示了主人家的日常生活,通过猫语向读者解说翻译了许多抽象的思维概念,践行了自己的文学理论。
下面我们列举书中几个片段,分析作者如何通过猫眼、猫语介绍披露心理学、社会学等新知识。
(一)焦虑与幻觉
第二章记述理学士寒月和美学家迷亭于新年之际拜访主人,各自回顾年末发生的奇妙经历。猫嘲笑他们不过是搬口弄舌,消磨时间而已。的确,三人的体验听来滑稽可笑,一时令人费解,但都如实反映了各自不同的心理变化,而这一变化过程又影响到他们身体的行动, 关乎他们对生死的认识。
首先是迷亭说,岁末接到母亲来信,想到那些在日俄战争中死去的同学和衰老的母亲,突然无意识地独自一人走到河堤,眼前浮现出在松树下上吊的幻觉。无疑,这一行动是由于无常感直袭他的大脑,让他产生了厌世情绪,刺激他的诱因是战争的残酷。面对被战争剥夺生命的现实,让迷亭对人生产生幻灭情绪,认为自己活着毫无意义。他说:“如今一想,当时我的确是被死魂缠身了。按詹姆斯说的,这是潜意识下的幽冥世界与我存在的现实世界之间有了某种因果关系,互相发生了感应。”
接着是寒月的自述,他听某博士夫人说,富子患了重病,不省人事时仍在呼喊寒月的名字。他为此十分担忧,几次从梦中惊醒。也就是说,因为对妙龄女子抱有朦胧的恋情,进而使牵挂富子的意识支配了自己的行动。寒月夜晚走在桥上时出现了幻觉,听到桥下传来女子阵阵的呼唤声,一时冲动跳下河去,但从幻梦中醒来,却发现自己不过是从栏杆跳回到桥面而已。这种不可思议的冲动看似滑稽,令人捧腹大笑,其实是再现了寒月的心理变化。某博士夫人的谎言虽以一场梦幻的跳河剧呈现出来,但最终没有动摇寒月的意志。
最后是主人的自述,他本来答应妻子年末陪她去听演唱会,妻子辛苦操劳了一年,作为丈夫理应满足妻子的愿望,但临行时两眼却突然发黑,行走困难。“应该去”反映的是理性思维,但主人确实不喜欢听演唱会,既然答应了妻子,那就意味着要勉强自己。于是在关键时刻,主人的潜意识支配了身体,病状竟不断加重,使他产生了对死亡的恐惧,甚至请医生都检查不出这突发病症的缘由。然而,一旦所谓要尽的义务被解除后,主人的身体马上回复正常。
三人从幻觉中苏醒后,发现结果完全出人所料:迷亭因晚到一步,松树上另有他人上吊了;寒月跳河搞错方向,免去了为女子投河丧命的悲剧;主人苦沙弥听到四点的钟声后,知道不用再去听演唱会,身上的恶寒昏晕顿时消失,恢复了健康。显然,这些滑稽的场面是夏目漱石运用其文学修辞法特意创造出来的,即“假如联想突兀,或依靠出乎意料的逻辑而导出出乎意料的结论都会形成滑稽趣味”。
以上三人的经历离奇且荒诞不经,被猫嘲笑说:“人为了消磨时间总爱搬弄口舌。”夏目漱石借猫语说明了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思维与语言。在此,夏目漱石用最新的生理学和医学知识,阐述人的身体知觉、感官刺激与心理活动之间的密切关系。通过讲述各自现实生活中的焦虑情绪如何形成,披露自己内心纠葛的过程,从而获得不被他人所迷惑的自我。这种以自述方式分析释放精神紧张,在百年之后的今天已广泛应 用于心理障碍治疗。人们都懂得这样的常识:突然的外部压力会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及行为举止,并影响人的意识。
(二)习惯、模仿与公平
我们再来看通过猫眼观察主人孩子分糖的场景,这里涉及习惯、模仿、公平等社会学概念。
按照习惯,吃早饭时父母会给她们分糖。这天大人不在,姐姐先给自己舀了一勺糖,妹妹学着也舀了一勺与姐姐等量的糖。姊妹俩一次又一次不断向自己的盘里加糖。可惜没等她们开吃,主人过来二话不说就把她们舀的糖倒回糖罐了。
猫为姊妹俩感到可惜,嘲笑她们太笨。猫自知动物世界没有公平的观念,但承认人类创造的这一观念有其合理性,“公平的观念是人类根据利己主义总结出来的”。于是,作者通过猫眼、猫语把姊妹俩分糖的行为向读者“翻译解释”了几个抽象观念,即习惯、模仿和公平。
首先是习惯。每天大人给孩子分糖,即使主人不在,姊妹俩还遵守这一习惯。其次是人的天性之一——模仿。这里出现了老大模仿大人、老二模仿老大的场景。最后是公平的观念。猫说,公平是人类根据利己主义总结出来的概念。此处提到的利己主义产生于18—19世纪诞生的合理利己主义(即边沁的“功利主义”),它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认为趋乐避苦、自爱自保是人的本性;利己心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合乎道德的。读者看到姊妹俩本能地遵循习惯,有意或无意地模仿,其实这些行为不外乎都是出自个人利益。猫肯定人类的这一本性,即趋乐避苦、自爱自保,并且对之深信不疑。
(三)人类服装史
猫的大脑里存着大量知识。在第七章,猫窥视澡堂众人裸体时,对人类服装史阐述了自己的认识:“衣服对人类至关重要,以致你看人的时候搞不清究竟是在看人还是看衣服,可见衣服已成为人的重要标识。人类的历史既不是肌肉的历史,亦非骨头的历史,更不是血液的历史,而是衣服的历史。”
夏目漱石早在英国留学时就对卡莱尔的《服装哲学》(或译为《衣裳哲学》)很感兴趣, 深受其影响和启发。他在连载《我是猫》的同时,发表散文《卡莱尔博物馆》,回忆自己在伦敦四次参观卡莱尔博物馆的情景。当然,夏目漱石对人类服装史的认识与卡莱尔的《服装哲学》有所不同。猫曾说过:“远古时代自然造就了人类,并将他们平等地抛到世间。所以不管什么人,皆是赤条条诞生于世。”夏目漱石认为,人类从来不满足于平等,利己心和竞争心引起人的冲动,并成为文明发展的原动力。他借猫语说:“自古以来人不断发明各式各样的服装,……而各种新颖款式皆表述了人的争强好胜,勇猛上进之心太切。”猫还声称它发现了一大真理:“人类厌恶平等,如自然界忌讳真空一样。既然厌恶平等,衣服已经如同骨肉一般被时刻裹在身上。……所以当人脱了衣服则是一群怪物。”由此通过猫眼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奇景:在蒸气朦胧的浴池里,赤条条一大汉昂首挺立站在嘈杂拥挤脱了衣服的怪物中间,他与那些“乱糟糟的乌合之众相比,格外突出”;“瞬间,便令人感到整个澡堂只有此汉一人在场。超人!这就是尼采所说的超人!魔中大王、怪物头领!”猫将此奇景比作尼采哲学里的超人,并且断定:“如果今天有人要摧毁人的这一本质部分,抹杀人的个性,回归原始社会的所谓平等,那将意味着人类历史的倒退。”
除了通过猫眼窥视众人裸体,《我是猫》中所贯穿的探讨人的本质,觉醒的知识人所怀抱的苦恼,这些内容也都直接受到卡莱尔《服装哲学》的影响。
(四)人类运动史
猫还以日本人赶时髦、学西方人休闲运动为话题,向读者介绍了人类运动史,以及人类运动的重要性,并亲自尝试了各种运动。猫的捕蝉运动着重于观察蝉的生态;在捕捉螳螂时,猫又仔细观察螳螂的行动。虽然我们都知道螳螂是昆虫,但螳螂与蟑螂都属于网翅目类,翅膀很轻,无法带动身体飞行,只有雄螳螂偶然能做短距离直线飞行。因此,当螳螂遇到危险时,为显示身形庞大,便会张开翅膀或伸出前臂威慑对方。对此,猫幽默地把螳螂翅膀比作一种装饰,就像人学了外语却不会说一样。猫大胆推测,遇到危险时蝉会撒尿、乌贼会吐墨,都是出于自我保护。猫所追求的理想运动是,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在运动中体验乐趣。这些具体精细的描述和观察引起读者极大兴趣,同时也启发读者根据自己身体特征去了解各项体育运动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这里不可忽视一个大背景,即明治时期“富国强兵”的国策原本是为了加强军队士兵的体质。随着政府提倡全民体育运动,提高国民身体素质,训练军队的体操运动被推广到学校。但是明治后期,上层社会和中产阶级效仿西方开展各种健身运动,这一行为 带有商业性,且个体健身特征明显,与政府强调的集团统一式的体操运动截然不同。
霭理士(Henry Havelock Ellis,1859 - 1939),英国医生、作家、性心理学家
五、《我是猫》与西方美学、哲学与史学
《我是猫》中,博学多识的美学家迷亭与寡言少语的主人性格相反,他爱与人争论、开玩笑、讥讽人,甚至喜欢捉弄人。迷亭自由地出入于主人家,如果几天不来,猫都会觉得寂寞,主人及妻子待他亲如家人。迷亭精通西方文学、美学、社会学,他不加掩饰地炫耀吹嘘,其审美意识与主人接近。夏目漱石的妻子在回忆录中说道:“要说我丈夫的性格,恐怕正是一部分像那个爱开玩笑的迷亭,另一半像凡事想躲开的主人,一正一反,都是他吧。”可见,迷亭不仅是小说中地位仅次于主人的重要人物,而且可以说是作者的分身。
迷亭没有工作,他“要钱有钱,要时间有时间”,完全不必为生活奔波劳碌,是夏目漱石理想中的高等游民。迷亭出入于上流社会,对日本上上下下表面上西化而思想上 并无改变的重重矛盾最有感受。对于自己的伯父、世俗社会的各种现象,以及旧的社会制度,迷亭都大胆揭示,毫不留情地批判。
迷亭所炫耀的西方哲学美学知识正是夏目漱石亟待吸取、时刻关心的问题。迷亭炫耀西方美学知识的样子,既可笑又滑稽,但却令人不得不信服。迷亭嘲讽那些对西方历史文学不懂却装懂的文人、对西餐不懂却装懂的饭店跑堂和厨师,他尖锐地指出了日本急于西化过程中社会上出现的各种弊病。比如,他讽刺日本学界说:“不久之前,我给一个学生说,尼古拉斯曾奉告吉本,让他把终生大作《法国革命史》由法语改作英文出版。谁知那学生记性特好,竟把我说的一一全记下,并在日本文学学会上当真发表了一通。在场的听众有百余名之多,那可是个个洗耳恭听啊。真是可笑之极!”尼古拉斯本是小说里的人物,迷亭开的这个玩笑竟被日本学者们当真。“诸如此类的事儿太多了”,迷亭举例嘲讽社会上那些好卖弄知识的人,“前不久在某个文学家的聚会上,提到哈里森的历史小说《塞奥伐洛》,我便发了一番评论,说那是历史小说中最出色的一部作品,尤其是描写女主人公临死时的那个场面,阴森诡异,充满杀气。听我这一说,坐在对面的某先生马上接过话题,连说那段确实写得极好。看来,这个平日似是无所不知的人和我一样压根就没看过那本书。”迷亭的谎言与一般的说谎有本质上的不同,并不伤害他人,更不追求利益,所以金田夫人表示不解:“那个叫迷亭的人也 是少见的痴人。满嘴胡说八道,净撒些没用的谎话。”金田等大俗人,不顾一切追求金钱,他们永远理解不了迷亭说谎的真意。“要说撒谎,那也是觉得情义上过不去,或是前后怕对不上茬儿,那种场合下谁都免不了要说点昧良心的话,但是他是完全没必要撒谎的。”由此可知,迷亭说谎是讽刺这个浮躁虚华的社会,是让那些真正撒谎的人感到羞耻。
迷亭认为,日本人要承认美学理论来自希腊这一事实:“你是没有办法的,因为所谓美感及美学理论大都源于希腊,美学家与希腊毕竟是分不开的。”他相信通过女子教育和体育运动可以增加女子自信心和健康美。迷亭还运用人体黄金分割律分析金田夫人大鼻子与整个脸的比例不协调,以此讥讽她内心丑恶。
迷亭亲眼看见旧时贩卖女童的情景:“我们五六岁的时候,有人把女童像南瓜一样装在筐子里挑着担子卖。”他勇于揭露当时日本野蛮的陋习和落后的社会制度。迷亭认为,明治时代不同过去,当今的女学生有自尊心,她们身体健康、充满自信,任何地方都不亚于男子。他还向读者介绍西方文化,赞赏西方女子大胆挑战旧制度、旧习俗的勇气。比如,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不容许女子行医,阿格诺迪斯不得不女扮男装为孕妇接生,后成为女医生。迷亭讥讽“夫唱妇随”的夫妻关系,“只听丈夫摆布的女人那不叫妻子,叫玩偶”。他格外欣赏主人夫妇间的争吵:“互相攻击,争得面红耳赤,这才是真正的夫妻啊。……以前哪儿有女人跟丈夫顶嘴的,娶个媳妇在家,就跟哑巴一样,实在让人不敢恭维。……像我母亲那样在父亲面前唯唯诺诺,唯命是从。生活了二十多年,除了去寺院给祖宗扫个墓,烧把香,从没两人一起出过门,这不太窝囊了!”
迷亭撰写《未来记》告诫读者,人类个性发展会导致社会巨变,引发男女不婚、不适应社会者自杀等现象。他说,不结婚的原因是今后的世界提倡个性,以个人为中心:“以前家长是一家之主,领主是一国一藩之主。除此以外的人皆不具什么人格,即使有也决不予以承认。现在全然一变,所有的人凡生在这世上的人都开始主张自我。…… 人是个性的动物。摧毁人的个性就等于灭绝人类。为了实现人生意义,不惜付出任何 代价也要保持个性并使之发展。被陋习所束缚,勉强成婚,属于野蛮风气,是违反人的自然规律的。在个性未得到发展的蒙昧时代情有可原。但在文明发展的今天,依然为此不得自拔,实在是恬不知耻,荒谬至极。今天的社会开化程度如此之高,两个个性不同的人不必以特别亲密而作他们要结合的理由。”在谈及自杀问题时,迷亭指出:“死是极痛苦的,死不了更痛苦。神经衰弱的国民知道活着远比死更加痛苦,所以苦于死。死,不算苦。他们的困扰是如何去死。当然,大多数人因智慧不足,只好听其自然,不知不觉中受社会的欺辱而致死,但是有点怪脾气的人不甘心也不满足被社会这样欺辱而死。他们去研究各种死的方法,其结果,就会不断出现各种新式的自杀方案。今后世界发展的趋势必然是自杀者越来越多,同时他们创造出的离开人世的方式也会更加独特。”可以说,早在百年前迷亭所担忧的男女不婚、自杀率不断高升等现象,如今都已成为我们现实社会的问题。
1936年上映,P.C.L 电影制作所(今“东宝株式会社”)出品,山本嘉次郎导演《我是猫》中的“迷亭”形象,扮演者乃德川梦声(1894 - 1971)
六、夏目漱石邂逅近代自然科学
众所周知,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牛顿万有引力学说经过多年实测验证,在欧洲大陆广为接受。新的科学发现、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确立,使数学、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化学等领域实现突破性进步,改变了人类对自然的认知,也改变了欧洲及世界格局。一个世纪前,夏目漱石身处这场科学革命,他为这场变革而感到震惊。夏目漱石关注近代科学理论起缘于留学英国时遇到的知己——化学家池田菊苗。在池田影响下,夏目漱石大量阅读有关物理学、光学、力学、数学方面的书刊和论文,甚至一度萌发念头想改行从事自然科学研究。夏目漱石十分关心日本如何普及科学精神,1908年在东京青年会馆讲演时指出:“日本人极有艺术精神,然而与之相反的是非常缺乏科学精神。……科学自西方传来,至今已有40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要说到科学精神,尚未得到普及,且未引起特别重视,所以至今没有太大进步。”
夏目漱石强调的不仅是那些铁路、轮船等产业方面的具体的科学技术,更是那些从西方传来的具有批判意识的科学精神,也就是支撑西方文明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文化。尽管明治维新已经过去40年,但科学精神依然未能普及。如果“知性”这一具有批判意识的科学精神仅仅局限于知识人而不普及到一般民众,那就很难实现社会进步。明治初期,由于政治改革,政治小说、翻译小说一时大为兴盛。随着民众对知识的诉求日益增长,不同种类的杂志成为普及知识的重要载体。日本社会出现文化兴盛的同时,作为公共社会基础的文艺事业也逐步成型,即小说承担起传播并普及科学知识的社会功用。有学者把《我是猫》称为“百科全书”,正是因为该书包含了许多当时最新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小说中多处提到牛顿力学,探讨数学物理如何影响人们日常生活。比如,主人翻译英语教科书介绍万有引力;学生打棒球时,猫会用牛顿提出的运动原理计算棒球运动轨迹,推测是否会击中主人脑袋,等等。
在《我是猫》中,夏目漱石将在熊本高中教书时最得意的弟子寺田寅彦作为寒月的原型。实际上,连载《我是猫》时,年仅26岁的寺田就已执教东京大学,是夏目漱石的同僚,后来成为日本物理、化学领域的顶级学者。同时,寺田还具备极高的文学素养,著有多部文学作品。因此,《我是猫》中有关科学知识的描述,不仅反映了夏目漱石积极吸收最新科学知识的执着精神,而且可看出理学士水岛寒月正是夏目漱石心目中理想的知识人。
《我是猫》中的水岛寒月是主人苦沙弥的弟子,一直受到格外照顾。作者在书中借迷亭的赞美给予寒月高度评价,称其像一部活的“百科全书”“移动的图书馆”,“综观我寒月君,最高学府东京帝国大学首席毕业,此后依然求上进未有丝毫倦怠。平日一身外套,坠着征伐长州时代的丝穗。近日不分昼夜钻研橡子稳定性,即将发表新论大作,足有压倒、超越达尔文之势。虽说他曾在吾妻桥上演了一场投河未遂之闹剧,但那不过是年轻人好胜冲动之举,丝毫不影响他作为知识仓库的声誉。若按我迷亭一流的评价,寒月乃是一部百科全书、移动图书馆”。
《我是猫》第三章有一段描写寒月演讲《上吊的力学原理》,说他从经典物理学、力学及生理学视角分析古代各种绞刑方法及犯人至死的整个过程。这篇讲稿是夏目漱石经由寺田推荐参考了1866年发表在英国物理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寒月的演讲不仅引起主人极大好奇,同时也让读者大开眼界,满足了求知欲。夏目漱石展示了研究历史事件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验证其真实性,虽然其中涉及的数学方程式看似在刻意为难主人和迷亭。寒月撰写的《论橡子椭圆状的稳定性以及天体运行》是以身边常见的植物果实为例,验证开普勒发现的太阳系行星遵循椭圆形轨道环绕的理论。此外,寒月还研究了《紫外线对青蛙眼球自转运动的影响》,亲自动手研磨玻璃球,并告诉读者,现实中绝对完美的圆是不存在的。尽管遭到嘲笑,但寒月依然着魔似的反复试验。日本学者指出寒月的这个实验是光学与生物学的一项基础科学研究,与牛顿的《光学》以及 1801年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发现紫外线有关。寒月的钻研精神让读者看到科学家能对生活中的简单事物也抱有极大兴趣,不管是植物果实橡子、小动物青蛙,还是古典乐器尺八,这些日本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近在咫尺的实物都可以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同时也让读者跟随寒月旺盛的好奇心,一道去追溯经典物理学转向现代物理学发展的 过程,探索热、光、量子、时间、空间的新世界。
夏目漱石一方面描写寒月钻研科学,另一方面花费诸多笔墨,赞赏他多才多艺,个性充满诗意。比如,讲述寒月熟悉日本俳谐、俳句,可以创作编写具有俳谐趣味的短剧,并将此戏称作“俳剧”。小说讲述寒月买琴,整整花费十页之多。寒月在乡下读高中时,与周围尚武的同学格格不入,一日他被小提琴声吸引,便下决心要购买一把。当时,只有女校学生才学小提琴,男生皆以习武为荣,学琴会被歧视,认为不够阳刚,甚至会被殴打,因此寒月买小提琴必须避开周围同学。为了买琴,寒月耐心等待着时机。读者听着寒月反反复复、啰啰嗦嗦的叙述,想必对心理学所谓“执着”的概念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一日三秋”(日语作“一日千秋”)是我们平时常用的成语,表示渴望见到意中人。在小说中,这个成语可谓再现了寒月顶着世俗压力去实现个人愿望的全过程。某些事情对个人来说至关重要,但在旁人眼中或许可有可无,甚至荒诞可笑。个人所望一旦遭遇阻挠—即便是微不足道的愿望,也会极感艰难。当追求成为执念,这在旁观者眼中或许就是一种“病态”。夏目漱石运用现代心理学理论的细腻笔触,逐一揭开人的欲望在受到压抑时所表现出的反抗情绪,以及它被转化为执念的全过程,并赋予这一成语新的生命力。
寒月有着日本传统文人的气派,还是一位多愁善感的美男子。小说描写寒月平日穿着和服,外褂上系着家族传下来的真丝吊穗,以示士族身份。而作为学者,他又会身着庄重的西式礼服,登上物理学盛会的大讲台沉浸于演讲。他与企业家金田的女儿有过一段朦胧的恋情,一时冲动几乎要为那女子跳河,但最终抑制了这个行为。为追求个人理想,寒月继续投入在别人看来枯燥无味的科学实验。
寺田寅彦(1878 - 1935),日本物理学家、随笔家、俳人
七、结语
《我是猫》并无特别曲折惊险的情节,但它运用新颖的叙述形式将读者带进一个风趣幽默的知性世界。读者作为观察者,跟随猫的视野一同审视主人及其家人每天的饮食起居、周围生活环境,还有主人与他人的交往及纠葛。读者又作为听众,聆听诙谐幽默的猫语如何虚贬实褒地调侃主人和来客,体验新时代知识沙龙的乐趣。读者像猫一样观察周围,满足好奇心,并从中获取历史、文学、语言学、近代科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新知识,培养独自判断事物及思考问题的能力。
夏目漱石在《我是猫》中描写主人和客人们肆无忌惮地谈笑议论,反映了处于变革时代知识人的精神状态。他们知晓旧时代是愚昧野蛮的,懂得在新时代要尊重个人意志、实施女子教育,对改革日本文艺及保护传统文化的各种尝试抱有很大希望。同时,作者也清楚地认识到,日本在建立近代国家教育体系过程中,混淆了旧时代的尚武精神和新时代的体育教育,仅仅强调要有强壮的体格,而忽视了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这必然将会压制和抹杀年轻人的个性,危险性极大。
作者在小说中描写了知识人与那些只讲功利、只朝钱看的小人们展开斗争,明确表示了夏目漱石的价值观:在资本主义社会金钱乃“至极重宝”,是为伸张自我绝不可缺少的,人与人的关系也因金钱而发生变化。但是,假若用金钱压制他人自由,则为人性之堕落,是出卖灵魂的卑劣行为,当报以零容忍之态度。针对金田等人唯利是图、把金钱视为高于一切的价值观,主人和迷亭都明确表明了与之水火不容的立场。在《我是猫》中,作者嘲讽的对象有两类:一是对金田一家及其他贪图小利的无知愚昧之辈极尽 蔑视和讥讽,反映的是价值观的对立,以示拒绝与之为伍;二是自嘲,主要针对主人和他的朋友,作者通过猫语夸张地嘲讽他们各自的怪癖,使读者捧腹大笑,以此勾画出他们不同的个性。比如,主人抠鼻毛硬塞给妻子看;妄想多加营养让妻子长得高些;早上躲在被窝里不起床;任由门铃一响再响也无动于衷。又如,迷亭在众人面前炫耀吃荞麦面的技巧;寒月吃蘑菇磕掉大门牙;独仙在旅馆偷人家烟抽,等等。作者细致勾勒他们各自不同的怪癖和生活习气,在讲述人生经历时大都运用了“不对称”的滑稽手法,那些因主人看书打瞌睡还掉哈喇子这点就判断主人不是学者或不爱读书,都只能说没读懂小说原意,不懂作者想要表达的滑稽。这些身居象牙塔中的教师、美学家、理学士有着特殊的脾性,看似难以接近,但并非高大上的人物。他们有着常人一样的世俗愿望,作者通过猫眼对他们的普通日常生活加以描述,或说是加以揭穿,正是着意于让社会更加了解他们。“主人及寒月迷亭,他们都属于太平盛世的高等游民,似是丝瓜随风摇摆,超然自居。实际上,他们依然未脱俗气,好胜之心在平日谈笑之中亦常有显露。说白了, 这些人与自己所谩骂的世俗凡骨实乃一丘之貉,让我等猫辈看着都觉得可怜。不过,至少言谈举止上他们还不同于一般狂妄无知一类,且聊有可爱可取之处。”读者因为他们 的可爱而被吸引,一边嘲笑他们遇到的失败和挫折,一边又产生了共感和同情。
毕竟时代不同了。《我是猫》中登场的知识人,他们热爱知识,致力于科学研究,追求个人价值和选择的自由,为活出一个真我而努力付出。相信,这些品质和精神直至今日同样会吸引中国读者,并且获得更广泛的支持与尊敬。
「END」
本文选自《东亚学》2023年第4期,内容与注释略有删改,如需引用请参见原文。
作者:阎小妹,日本信州大学教授
编辑 | 王侃良
排版 | 彭伊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