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前述《书画骨董杂志》的报道可知,1911年7月中旬于京都绘画专门学校展出的 “一百数十件精品”书画,只是当时运抵京都大学的罗振玉所藏书画中的一部分。那么,京都避难之前,罗振玉应日方之请提供的书画藏品究竟有多少?其中于京都绘画专门学校展出的百余件书画具体都是哪些?同时又有哪些流失出去?对此,笔者多年来一直追索调查,后来(2018年1月)终于在关西大学图书馆内藤文库找到了相关信息。据罗振玉亲自手书和他人代书的书画目录以及日本方面手录的“三百件内售出清单”得知,当时罗振玉提供给京都大学的所藏书画计三百件,罗振玉手书的目录属于编号为“甲箱”的书画,共133件,他人代书的目录(最后为罗氏添补)则是编号为“乙箱”的书画,共167件。这三百件书画通过展览等形式共售出127件(其中一件被退回重售的姜宸英书画除外),售款总计29460元,扣除两成佣金(手数料),净得23568元。[9] 这也是罗振玉得以携三家二十余口避难京都的经济基础。
另据“明治四十四年七月十五日京都市立绘画专门学校展观清国罗振玉氏藏书画目录”得知,当时展出的书法作品计20种,绘画111件。[10] 其中20种书法作品分别如表1所示:
表1:1911年7月展出的20种书法作品
作品后所附数字为当时售出时的价格(日币),如祝枝山楷书《离骚经》,时价300元。据调查得知,这件罗振玉从李芝陔处所得的书法藏品,在日展出后即被中国书画收藏家山本悌二郎购去,博文堂曾于1913年复制出版。[11] 此书画目录中,即使没有标明售价的书法藏品,其后大多也都销售出去,如黄道周楷书《墓志稿》卷,后以2000元售出,董其昌《临各家书卷》350元、《明人墨迹册子》300元、王履吉草书《北山移文书册》250元、鲁治《书卷》300元、康熙帝《御笔条幅》100元、姜西溟《临王书卷》60元,分别售出。
继京都大正癸丑兰亭会(1913年4月中旬)之后,书法家山本竟山又在京都举办了“和汉法书展览会”。展览会后,编辑出版了《和汉法书展览会纪念帖》,其中一些以日本人士名义出展的藏品中就包括一部分上述罗振玉售出的书迹。[12]
111件绘画藏品分别如表2所示:
表2:1911年7月展出的 111件绘画藏品
图1:吴历《秋景山水图》(罗振玉旧藏)
图2:项元汴《枯木竹石图》(罗振玉旧藏)
图3:陆治《冬景山水图》(罗振玉旧藏)
以上绘画既有画册,又有长卷和挂轴。题材更是丰富多彩,山水、人物、花鸟等应有尽有,当然更多的还是山水画。从时代看,明清画为主,间有一二宋元画。明清画包罗万象,既有明代吴门画派之作,又有清代四王吴恽为代表的主流画家作品。其聚集一堂展出,对提高日本人士的中国明清书画鉴赏能力大有裨益;其售出又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日本的中国书画鉴藏。如,明代程嘉燧的《山水长卷》、文徵明的《送别图》、“清初六大家”中的恽寿平的《花坞夕阳图》、王翚的《山水》大幅等,均不失为明清时期中国绘画的代表作,后来都成了日本公私文博机构的重要收藏品。
对照前述“三百件内售出清单”可以获知,除极少数之外,这些出展的绘画均被日本人士购去。另从画目后所附售价看,售出时的价格并不高,除部分名家名作之外,大部分画作均在100元以下。即使售价较高的元代孟玉涧《枇杷山鸟图》,也只有600元,相对于动辄数千或上万元的宋元院体画或佛画来说,价格极为低廉,说明当时日本人对中国明清书画的认识尚且不足。后来,随着罗振玉东渡日本及其书画鉴赏活动的展开,日本人对中国明清书画的认识逐渐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吴门画派、四王吴恽的绘画以及石涛等禅僧画受到青睐。
辛亥革命爆发后,大谷光瑞及内藤湖南为首的京都大学学者为何力邀罗振玉东渡日本?而罗氏本人又为何最终选择了京都避难?固然有多种因素,但其中罗振玉作为文物收藏大家以及拥有丰富的书画等文物藏品这一事实不失为一条重要原因。
通过以上考察,我们不难看出,正是拥有大量书画等文物藏品,并通过其出境展览或出售,罗振玉才得以携家带眷航渡日本,且于京都顺利定居下来。在尚未抵达京都之前,罗氏所藏的百余件中国书画及拓本已开始流散出来,汇入近代日本的中国书画鉴藏体系。这些书画及精善拓本不仅丰富了日本的中国书画鉴藏,而且也为开启日本新的中国书画鉴赏和研究模式提供了重要参考和素材。至于罗振玉寓居京都期间所从事的书画文物鉴藏及经营活动,笔者将另文叙述。
注释:
[9] 关西大学图书馆内藤文库 “13 湖南以外之原稿 260”⑤①、资料ID 211068055。
[10] 关西大学图书馆内藤文库 “13 湖南以外之原稿 260”②、资料ID 211068055。
[11] 参见张明杰《京都流寓、书学传古——罗振玉及其书法文物鉴藏》、《文献语言学》第四辑(中华书局、2017年12月)、218页。
[12] 参见山本竟山编《和汉法书展览会纪念帖》(油谷博文堂、1914年)。
注:本文节选自张明杰《罗振玉书画藏品东传日本研究序说》,原载于《东方研究集刊》第二集(2019年12月),此次推出时稍有修改。
作者:张明杰,浙江工商大学东亚研究院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