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说书|2024年的第38本书:《大明王朝1566》

情感   2024-09-25 10:58   江苏  

今天,是你陪着老周的第1675天





荐言

有些镜子,却是“哈哈镜”。


这本书曾经作为剧本,拍成了电视剧。如果你看过电视剧后,再来看这本书,你会发现——
如果真按书来拍,电视剧绝对通过不了审核。

是的,我们都知道——历史是一面镜子,读史可以明智。但,有些镜子,却是“哈哈镜”,即使所谓的正史,也不能尽然相信,只能借助其他的史料穿插佐证,才能一窥历史的真相。

在我看来,这本书虽然是以小说形式,故意作成的“哈哈镜”,但,可以作为“史料”。

说一说,我对这本书的“史识”:

一、权力的游戏
据说,有不少新加坡、中国台湾的政客,很喜欢捧读史书(都是我们看剩下的),他们都想从中学到所谓的“从政之术”和“进退之道”,就像攀附严嵩的一党、仰承嘉靖皇帝鼻息的各级官员。这些官员,之所以沉迷于这些权谋,只不过是为了在整个权力格局中,看到自己一方的利益。
你看,徐阶下棋,对坐在边上的人说——为官也好,做事也好,不能只从自己这边看,还要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角度如此多换几次,就会发现,所谓的黑白并非想象中那般简单。

你再看,严嵩。大多数人只看到他是“首席阁老”,谁能知道,其实他就是一个受尽委屈的“小媳妇”——要当家管事,事无巨细,还都得处理妥当,上面要让嘉靖满意,下面要让各级官员、全国百姓满意。国家事哪有那么容易处理?更何况,嘉靖一朝,各种天灾人祸,西边鞑剌入侵,东南倭寇横行,旱灾蝗灾接连不断,外带各级官吏贪腐严重……当家管事的人,也只能拆东墙补西墙。

那,严嵩为什么能干20年之久?

别看他专权,但,他确实替嘉靖“分忧”,哪怕后来嘉靖想要“倒严”之际,他还说,让胡宗宪先把东南倭寇之乱平定以后再说。如果他不能办事,是无法在这个位置上待这么久的。

我在《只会拍马屁,爬不上去》里,也写过严嵩。大明时期,光靠拍马屁是不够用的,你要让嘉靖用着舒服,用着满意才行。想要脱颖而出,还得看你能不能干活。活干好了,上面满意了,你的一些“小毛病”,上面就会视而不见。

当然,官员腐败,从来都不新鲜。而,明朝对于官员的薪资待遇,是史上最为刻薄的。官员的待遇问题,是一个政府利益、百姓利益和官员个人利益上的平衡点,能够在保障官员个人生活问题的基础上,让政府和百姓利益最大化,可惜,很多时候,百姓利益和政府利益很难权衡一致。官员靠工资没法养家糊口,必然会动用权力谋取私利,政府和百姓的利益自然受损。

二、政治需要——忠奸善恶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慈眉善目是好人,歪嘴斜眼是坏人,要么忠要么奸,要么善要么恶,两极对立,非黑即白,没有过渡。
这样的观念,导致了我们不少人的思想,很容易激进和亢奋而,人是立体、多面的。史书上传达出来的忠奸善恶,只是一种政治需要,就像告诉我们一个故事,在我们面前立了一个榜样,告诉我们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这些都只是统治需要。正如老子所言——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你看,这本书,前一部分讲了——海瑞单挑严嵩集团,后一部分讲了——海瑞、嘉靖相爱相杀。我们都知道,海瑞是榜样,他是明月,他是国之利剑,但,总感觉不近人情,而且十分遥远。即便如此,他依旧光芒万丈,他是侍母极孝敢为天下先的清官,口袋里没有半文钱,却想要一举消除当朝上空的乌烟瘴气。

实话说,海瑞是历史教科书的重要素材,皇帝需要这样感动中国的榜样,拿钱少,干活多,还不贪污,百姓也需要这样的清官,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

长大后,终于明白——隔靴搔痒。人性幽微,不能通过制度去规范官员的行为,也不可能通过所谓的典型避免后续的贪腐。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海瑞的境界,所以——对人性持有美好的期待,同时,也要对人性持有必要的忌惮。

三、经济决定一切
实话说,经济学,是一门越学越绝望的学科。你会发现——资源永远都是稀缺的。
只要你开始当家管事,才会发现——想要真正做好一件事,真心不容易。嘉靖是否“昏庸”、严嵩是否“谄媚”,我们撇开不说,站在他们的位置和角度来看——国库空虚,边境急需用兵,当然,还带着军营腐败,怎么协调、调配国家资源?最大化的同时,又要保证百姓在灾难面前不被饿死,不会起兵造反……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因为太难了!

你看,嘉靖是怎么做的?

首先,他不顾徐阶等人的反对,派鄢懋卿去江南巡盐,靠着收来的百万两银子,让大内及各部顺利过了年关。从管事的角度来说,嘉靖不“昏”,他明白——优先处理主要矛盾,次要矛盾才能随后处理

其次,他在收拾“严党”的同时,却保住了胡宗宪。他知道胡宗宪是严嵩的学生,也是严嵩一手提拔起来的,但,胡宗宪在平叛倭寇一事上,功勋卓著,从而获得了嘉靖的赏识和认可。从用人的角度来说,嘉靖不“庸”,他明白——谁是谁非,都要看其做的事情如何。

当然,这本书里所展现的官员,普遍缺乏经济财政方面的能力与经验。

你看,对于种桑树还是种田的看法,那些官员还不如首富——沈一石其实,改稻种桑,从经济角度来看,桑树是经济作物,能够获得的收益远高于稻,可,不管是海瑞,还是胡宗宪,都认为——种稻才是维持百姓安稳的唯一法宝。毕竟,在他们眼里,这两者似乎是对立的。

而,放到现在来看,还真是遗传。如果真的改稻种桑,没有土地的农民,就转化为织布为生的小手工业者,其实也就是另一种形式的“圈地运动”。

你看,把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是不是有机会促成真正的资本主义萌芽?如果真是这样,也未必是坏事,但,我们想多了,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国内,和“风可进,雨可进,国王不可进”的国外,观念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大概也是我们只有红顶商人,没有诞生真正的资产阶级的主要原因吧。

也不知道,这是幸,还是不幸。

每周三
老周和你一起
寻书、选书、读书、聊书

电子书

可添加微信:Ares0929
留言:大明王朝1566

19.8元/两册


纸质书

可点击下方链接,购买


▽戳此入手
- End -


推荐阅读:(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

文章版权所有,媒体转载前请联系

Ares0929

82年的老周
别活得太明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