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奸臣更奸的,臣。
情感
2024-09-12 10:58
江苏
网络 | 图
老周 | 文
今天,是你陪着老周的第1666天!
一位长沙的朋友,问——比奸臣更坏的,是什么东西?(原话)
奸臣,不忠于君主,弄权营私,残害忠良,误君误国误天下,可恶!比奸臣更坏,更奸,更可恶的,在我看来,就是——佞臣。佞臣,忠于君主,迎合君主,善于内斗,毁君灭国害人民,可恨!相比而言,奸臣,最多千刀万剐;佞臣,千刀万剐之后,还要枪毙5分钟,最后大炮轰得挫骨扬灰。历史是要说的,总得找个典型来说,找到谁,就算谁倒霉。就像,小说《西游补》里的秦桧,卖惨说的那样——前面这么多秦桧,后面的秦桧也不会少,干吗总拿秦桧一个说事?对,就是唐朝著名的佞臣奸相,死后被人骂了1000多年的那个货。当然,他挨骂,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此前&此后,他这样口蜜腹剑的佞臣奸相,朝堂道上,官场之内,络绎不绝。李林甫,被抓出来示众、当典型,当然是有理由的,而且很充分。你看,唐朝走到开元盛世,如日中天,突然戛然而止,陷入战乱,从此苟延残喘……这个责任,总得有人来担,李林甫恰逢其时。于是,众口一词,酿成“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就是——李林甫和杨国忠。杨国忠不过是一个地痞流氓,而,李林甫口蜜腹剑,一个佞臣奸相的标准形象,不批他批谁?当然,唐朝由盛转衰的主要责任,还是唐明皇——李隆基。李林甫这样的人,你说他口蜜腹剑,当然也可以,但,《旧唐书》上对他的评价却是——性沉密,城府深阻,未尝以爱憎见于容色。这样的人,在政治开明时期,就是——能臣;而在政治黯淡时期,就是——佞臣。为非作歹,需要有条件。实话说,具有这样性格的人,往往都是做官的好坯子,心里那点坏,能不能使出来,关键看皇帝喜欢什么。史书上记载,李林甫当政,总是背后坏人、阴人。传统社会,就是熟人社会,朝堂之上,也是如此。一个人城府再深,总是背后整人,时间长了,总会露出马脚,除非——他每次整人,都恰好迎合了皇帝的心意。没有皇帝不喜欢迎合他的佞臣。但,只要皇上想着励精图治,就得忍着。要容忍臣子提不同意见,还要假装高兴,更要奖励敢于逆龙鳞、讲怪话的人。对自己身边的人,无论美女还是宦官,不管有多喜欢,都得压制,尽量不听他们在耳边吹风。因为历史的经验告诉他们——这样的人经常坏事,而且坏大事。但,盛世来了。虽然还有不少隐忧,但,总体形势大好,看来还会越来越好,于是,歌功颂德的声音、调子越来越高。一心励精图治的皇帝,也就飘飘然了。一飘,脾气就见长,身边的宠妃和宦官,说那些平时一听就是“马屁”的恶心话,也就顺耳听进去了。李林甫,就是走了宦官和宠妃的路子,上去的。他能进宰相班子,本身就说明唐朝的朝政已经出了问题,但问题不在李林甫,而在政治制度的机制。历史上,王朝政治的3大祸患——宦官、女主、外戚专权。都是制度的机制问题造成的。皇帝制度本身,就存在这些隐患,需要皇帝时刻注意,严防死守,才能避免出事,稍有松懈,就会有麻烦——正常的政治运作被干扰,非正常的因素一旦冒头,很难再压下去。说来可笑,在一个讲究文辞的时代,李林甫既不会作诗,也不作文。唯一留下的一首诗,堪称唐朝最差,类似于“啊!唐朝你好美!太TM美了!”这种境界。《旧唐书》上还说,他好多字都不认识,甚至把庆贺人家的“弄璋之喜”,写成了“弄麞”。但,他察言观色的功夫一流。最好的武器,就是迎合,而且迎合得你没话说,恰到好处,还不觉得他是在溜须拍马。你看,玄宗朝最后一个贤相——张九龄。按照老规矩,觉得不合适的事就可以反驳,宣称——不奉诏。这是唐朝的规矩,如果一项政令,只要宰相不认可,即使皇帝坚持,也不能发布。除非皇帝罢免了宰相,找人另议。如果是以前,当然是皇帝让步。但,此时的唐明皇,已经飘得老高了,当然不肯再忍。李林甫的贡献,就是暗中迎合,让李隆基良好的自我感觉,得到印证。其实,有一说一,就算没有李林甫,张九龄的宰相也干不长,早晚会被越来越自负的李隆基赶走。皇上听不得杂音,李林甫才会对御史们讲皇室仪仗队里——立仗马的故事,让他们不要乱说话,最好不说话。而,乱说话的御史——周子谅,居然真的被皇帝杀了,如此,靠谏言吃饭的御史们,真的成了一声不响的立仗马了。李林甫秉政20多年,阴掉了不少人,但,皇帝信任的宦官——高力士,他没有碰;皇帝崇宠的——陈希烈,他也没有碰;后来凭借杨贵妃上来的——杨国忠,他更不敢碰。他阴掉的人,固然罪非其罪,但,都是皇帝的旨意。但凡哪个人有皇帝的恩宠,他连碰都不会碰。后来,李林甫为了防止文臣出任边帅,立功后再任宰相,影响他的权势地位,就劝玄宗——专任番将。番将,多数没文化,无法做宰相,如此,他可以一直维持自己老大的地位,结果——导致了安史之乱。其实,唐朝用番将,是一个传统。安史之乱,之所以爆发,是因为玄宗对外扩张的“瘾”——发作了。于是,边帅竞相立功。边帅要有作为,权限必然要扩大。而,皇帝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也允许他们扩权。武人掌兵,做了节度使,再掌民权,就有了财权。自主性强了,行动力也就增强了——反叛的危险,也就随之提高。这事,李林甫的作用,也就是煽了一点风而已。只是,他死后还没来得及下葬,就被杨国忠诬告——说他跟番将勾连谋逆。还诱使老李家的族人出来作证,于是,李林甫生前无过,死后却遭到了惩罚——被诏夺了一切官爵,废为庶人。本来已经做好的奢华棺材,被砸掉,换成了庶人的小棺材。李林甫或许想到了——他死后,杨国忠会整他。却想不到,他临死之前,郑重托付后事的杨国忠,竟然用他的方式,毁了他和他的家族。恶人被恶人的方式灭掉,结果虽然有点扭曲,但,也算是正义的体现吧。推荐阅读(点击图片即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