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双相孩子休学后自我封闭,如何识别幻觉和妄想?

文摘   2024-08-03 12:00   广东  






罹患抑郁症、双相障碍或精神分裂症的孩子休学在家,不出门、不社交,总是躲在自己的房间里,不愿意与人接触。


遇到这种情况,父母焦虑不已,非常想知道孩子为何会这样。以下的视频从精准精神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这背后可能存在3个原因。


可观看,欢迎点赞、关注视频号“晴日精准心理“,文末附有视频文案


有些孩子不愿意出门,是因为他们总是认为自己被人监视,担心会被谋害、投毒,整个人非常焦虑、恐惧;还有些孩子出现了幻听,总是听到指责、嘲笑自己的声音,甚至还有命令性幻听,可能会根据幻听的指示做出极端行为。


如果孩子属于这种情况,那他们很可能出现了精神病性症状,需及时就医,尽快服药缓解症状,帮助孩子恢复自知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精神科的临床上,孩子一旦出现了精神病性症状,很容易就会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但这极有可能是被过度诊断了。相关文章:孩子有幻觉、妄想,被大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警惕被过度诊断了!


实际上,有些孩子从表面上看确实是出现了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但这很可能只是表象,其行为背后很可能有合理的心理活动。


曾有一位接受过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的青少年患者,他与父亲交流的时候,每次话都到嗓子眼了,但他就是说不出来。于是,他认为是有一股神秘的力量控制了自己,还联想到外星人身上去了。


而且,这位患者还有自言自语的习惯,于是被精神科医生认为这些都是精神病性症状,并将其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但事实并非如此。这位患者出现了精神心理问题后,他的父亲学习了一些心理学理论,并学着用主流心理咨询师的那一套,总是引导孩子不要把不开心的事情憋在心里,而是要勇敢地表达出来。


在父亲的引导下,本来是片段性的信息,结果患者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他所遭遇的创伤事件上,但他想到这些不开心的事情时,出现了强烈的负性情绪,根本无法顺利地表达出来。


而他对着父母时,无法讲出内心的话,又不愿意向别人说,也不愿意写日记,于是只能对着自己说,出现自言自语的行为。


当然,患者并不知道他为何会这样,再加上他很可能曾经接触过一些科幻的影视剧作品、小说或游戏,就只能用“自己是被一股神秘的力量控制了”来解释。这在精神科医生听起来觉得很荒唐,便会认为患者出现了妄想,包括自言自语,都属于精神病性症状。


可事实是,这位患者的父亲采用了不当的方式,在不经意间激活了孩子的心理创伤,但又不知道如何修复,才导致孩子出现了相应的行为。


很多精神科大夫每天要接诊大量的患者,他们并没有时间详细问诊,也缺乏判断的意识,很可能会将患者的一些行为视为精神病性症状,为其贴上了“精神分裂症”的标签,这会导致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压力都非常大。


所以,我建议父母一定要掌握精准精神心理学知识,从内隐记忆层面理解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这样才能对青少年的心理活动规律有深入的了解,初步识别孩子是否真的出现了精神病性症状,在带着孩子就医的过程中,也能更加准确地描述孩子的症状,减少被误诊的可能性!


以下为视频的文案:


有不少抑郁、双相障碍的孩子在休学后,不出门、也不社交,越来越孤僻,甚至彻底封闭自己,孩子为啥会这样?该怎么办?父母们先别太焦虑,先深入了解这背后的原因,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应对!


从精准精神心理学角度来看,这部分青少年之所以会自我封闭起来,至少有下面三方面的原因:


1、 羞耻心作祟:他们觉得休学是一件非常丢脸的事情,甚至觉得自己很失败,他们不想别人知道自己休学了,更不想出门的时候被人问“你怎么不用上学?”,这太“尴尬”了。所以孩子不肯出门。不过,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孩子比较愿意在晚上和休息日出门。


2、偏执型人格异常:患有抑郁症或双相障碍的孩子,很可能伴有一定程度的偏执型人格异常。他们敏感、多疑,容易从负面角度去解读别人的言行举止,所以在人际交往中经常感到痛苦、烦躁、害怕,甚至认为人与人之间都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这世界没有一个值得交往的好人”等等。他们抱着这种想法,自然不愿意与人接触了。


3、精神病性症状:有的孩子病情严重,出现了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他们听到不存在的声音,或者认为自己被人监视,觉得非常恐惧。所以他们关上门窗,不敢出门,觉得这样才安全。


父母们要认识到,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都不同,自我封闭的原因也会有所不同,但这不是“自闭症”。父母要掌握精准精神心理学知识,才能深入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


经过上面的分析,你可能已经找到了孩子自我封闭、不愿出门的原因了,接下来,父母要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办法:


1、药物干预:如果孩子出现了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带孩子去看精神科医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一般情况下,这种药物能快速缓解孩子的幻觉和妄想,让孩子恢复一定的自知力。


2、“自我家庭治疗”:孩子生病后,父母焦虑得不得了,恨不得马上找到一位名医、一位专家,让孩子赶紧好起来。


父母的这种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但是临床实践表明,主流精神科大夫的临床用药,还有主流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流派,虽然有助于情绪的控制,并不能修复青少年患者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孩子还是无法真正走向康复。


父母可以通过“自我家庭治疗”帮助孩子加快康复,已经有很多患者父母成功实现这一点。至于怎么开展自我家庭治疗呢?我们后续的文章和视频中会详细分享。其中最核心的一点是,父母要改善家庭氛围和亲子关系,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有爱的家庭氛围,减少孩子在家里的压力和痛苦,让他们逐渐打开自己的心扉。


3、疗愈孩子的部分心理创伤:在亲子关系明显改善之后,孩子愿意跟父母交流了,父母再寻找更多的、孩子遭受过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尤其是在人际关系方面的,并且尽可能地修复。


4、避免对孩子造成新的心理创伤:孩子休学在家,跟父母的相处时间更多了,有些行为可能会让父母忍不住生气、焦虑。但是父母要学会理解、包容孩子,可以有智慧地引导,但不要指责,避免对孩子造成新的心理创伤。


5、逐步引导孩子走出家门:当孩子的情绪症状明显改善,在家里也愿意更多地跟父母交流的时候,父母再引导孩子走出家门,可以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与现实世界接触。


总之,抑郁、双相障碍的孩子不愿走出家门,父母们不要过度焦虑,要有耐心、有方法,找到孩子自我封闭的深层次原因,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只要方法得当,孩子一定会在父母的帮助下走出困境!



↑↑↑点击关注“晴日精准心理”
掌握精准精神心理学知识

好文推荐

本文版权为【晴日精准心理】 公众号所有,如需转载需在文章开头注明转自晴日精准心理公众号、作者何日辉。



晴日精准心理
精神心理障碍高效康复的医疗目的地,精准精神心理学引领者。本机构利用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尤其是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技术(TPMIH)进行深度心理干预,让抑郁、双相等疾病患者快速康复、实现停药,青少年患者还能顺利复学,甚至高效学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