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经想躺平,如今已康复并毕业!母亲的智慧,让家庭、家族脱胎换骨!

文摘   2024-08-30 22:00   广东  



本公众号文章和视频中,涉及的所有患者及家属姓名等信息,均已作隐私保护处理


本文字数约:4661 字       

阅读时间:7 分钟


本文章节:


01、她曾被诊断双相、精神分裂症,现在大学毕业、实现停药!


02、面对抑郁症,不能一味“躺平”、静待花开


03、青少年的成长,不宜在某个阶段停留太久


04、真正的康复,是患者和家庭都脱胎换骨、坏事变好事


此图为AI生成

文 | 何日辉

发布 | 晴日精准心理(SUN-MEDICAL)


她曾被诊断双相、精神分裂症,现在大学毕业、实现停药!


最近,我们收到一条好消息,3年前接受过系统化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的患者星研,现在已经大学毕业了,药物早就撤掉了!


在别人看来,星研是个学霸,她高考发挥得不好,但还是考上了985大学。但其实一直以来,她的心理压力非常大。


在大二那年的寒假,星研出现明显的抑郁发作,总说活着很苦、没意义,觉得很累,整夜失眠。


父母带她去看病,她被诊断抑郁症。寒假开学后,星研其实很害怕上学,但又不愿落下学业,咬咬牙还是去了。


结果,她在学校3天3夜没睡觉,出现幻觉,还走到宿舍楼顶差点自杀。她父母吓坏了,赶紧把她接回家,办理休学。


父母再次带她看病,这一次,精神科大夫把她诊断为双相障碍,甚至认为她是精神分裂症早期。


她父母非常恐惧,但也打起精神来,带女儿寻医问药。星研长期服药,也接受过心理咨询,情绪是相对稳定了,但整个人还是毫无生气。


她不愿复学,也不愿走出去,就想逃避问题,在家躺平,躲在父母的迁就和照顾之下。


父母带她来找我们来面诊时,她神情呆滞,目光游移,说话时不看对方,也不愿意接受心理干预,最后是迫于母亲的坚持,她才答应的。


不过,当前期的心理干预凸显出效果后,她很快就恢复了动力,非常积极配合。


2021年下半年,星研的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结束后,很快就成功复学了,药物也停了。


康复后的她,简直变了个样。她读的大学离家很远,所读专业的课程量并不小,但她独自安排好学习和生活,忙而不慌。


很快,她不但把成绩追上去了,还得到了班主任的表扬。


而最让星研父母惊喜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女儿的快速成长、变得成熟。


星研跟上学习的节奏后,萌生了争取保研的想法。父母高兴坏了,问她需不需要他们来跟老师沟通。


星研非常果断地说,“不用,我自己会去找老师沟通的”。


假期时,星研学着跟父亲一起买基金,赚了点钱。但一开学,她就不再碰了,还说“基金赚一点钱是很高兴,但当前要先把学习搞好,不是玩基金的时候”。


这种话从女儿嘴里说出来,星研的父母觉得难以置信!


星研的康复效果、成熟的心智,远远超出她父母本来的期待!


2021年年底,我们分享过星研妈妈写的自述文章,也详细分享了星研的心理干预过程,以及深入的分析:


- 星研妈妈的自述文章:孩子的治愈过程,也是疗愈母亲不幸童年的过程(抑郁症康复者家长自述)       


- 案例第一篇:她被诊断抑郁、双相、精分前兆而休学,心理干预后顺利复学!(上)   


- 案例第二篇:她的抑郁症缓解了,也能学习了,为什么面临复学前病情再次波动?      


- 案例分析第一篇:患者不愿治疗,偏执固执,父母该怎么劝?(抑郁、双相患者常见的4个问题)


- 案例分析第二篇:孩子得了抑郁症或双相障碍,父母应及时反省这些教育方式,加快康复


面对抑郁症,不能一味“躺平”、静待花开


星研现在康复得这么好,她的父母和我们都非常感慨,这真的太不容易了。


她当时的治疗难点,并不在于她的症状有多么复杂,也不在于其他大夫给她下的诊断有多严重。


因为无论是抑郁症,还是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从精准精神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其实都是病理性记忆导致的,本质上没有太大区别,只是程度不同。


只要能深入到她的内隐记忆层面,进行高效化的修复,病情就会大幅度缓解、消失。


更何况,我们对她进行面诊后,认为她其实并不是典型的双相障碍和精神分裂症,而是抑郁症伴精神病性症状。


但当时的难点在于,星研一开始消极对待,根本不想积极配合。


她觉得休学在家挺好的,没有学习压力,父母也迁就自己。反正家里只有她一个孩子,父母还可以照顾她很多年,“我为什么一定要接受治疗?”


创伤修复师Lucy引导她,那以后父母老了、病了、甚至不在了,她要自力更生了,那咋办?她非常不屑,“大不了就去送外卖呗!”


她那时非常抵触,心理干预根本进行不下去。


因为这个问题,我又对她进行了认知强化干预,但没有要求她作出决定。当时,心理干预暂停了一段时间,我们希望他们一家先好好考虑这个问题。


在这段时间里,星研的母亲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她性格比较强势,做事雷厉风行,在星研小的时候,她对女儿造成过非常多的叠加性心理创伤。


但这一次,她下定决心,坚持要让女儿接受系统化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对女儿做了大量的工作。


当时,星研的父亲对我们也不太信任,但迫于妻子的压力,他也半推半就地同意了。


在这种情况下,星研才同意重新接受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克服了躺平心理,最后康复效果这么好。


那如果她真的一直躺平、逃避,她很有可能现在还呆在家里,学籍肯定是没有了,大学肄业了。她想跟上同龄人的步伐就更难了,也更不愿意走出心理舒适圈了!


所以,我特别不认同网上有些心理专家的“躺平论”,说什么得了抑郁症就不要抵抗,只需静待花开,否极了就会泰来。


比如,武志红说自己大学时罹患了抑郁症,他选择了不抗争,不吃药,也不找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师,不做任何抵抗。


2年后,他说突然感觉豁然开朗,从此就走出来了。


我们曾经分析过,武志红的康复方法其实不适合绝大部分抑郁症患者。况且,他其实不是纯躺平。


相关文章:精神分析师武志红走出抑郁,真的是靠“躺平”?为什么说患者不宜盲目效仿?


在那2年里,武志红作为北大心理系的研究生,他不断在做自我观察,观察自己的情绪、身体感受、思绪等等。


这其实类似于“正念疗法”,能调节情绪,并提高自我觉察的能力。


武志红也写文章解释过,如果他那时真的纯躺平了,抑郁症也许会把他带到很可怕的地方。


另一个所谓的“心理专家”就更离谱了。网上有一个叫常军的心理咨询师,他自称是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硕士。


他在一个视频里说,他上学时得了非常严重的抑郁症,差不多2年半的时间里,天天都觉得活着没意思,琢磨怎么离开这个世界。


他说,自己就像双手抓着一个井沿,无数次想把自己拉上去,但无数次又被井拉了回去。后来突然有一天,他选择了放手,破罐子破摔了。


但他说,没想到自己触底反弹了,压力和纠结等等很多东西都没了,“这个就是物极必反,叫周期,在周期面前,你的努力一毛钱都不值,你的努力反而会把你拉下去”。


他还说,“人的成长中的76%的问题,到了下一个周期就会自动解决”,“不用过于焦虑,周期到了,它就反转了”。


视频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这个视频看得我非常无语,这样的言论简直是误人子弟,害人不浅!


难道抑郁症患者啥也不干,彻底躺平,病就会好?


难道父母不断寻医问药,希望孩子早日康复,这些努力一文不值?


难道人生遇到困难了,就等着否极泰来、物极必反,周期到了,难题就自动解决了?


这个不是心理学,更不是科学心理学,而是玄学,是侥幸心理!


希望广大父母、患者、网友们要注意鉴别,不要被误导了!


青少年的成长,不宜在某个阶段停留太久


每个人的人生都分为不同阶段,每个阶段有自己的独特“任务”。现代催眠学之父“艾瑞克森”曾经说过,人类生命中很多大的困境,都出现在少年发展到成年人的时期。


如果遇到一些重大困境了,我们可以停下来休整自己,这是为了后面跑得更好、更远。


可如果在一个阶段里卡得太久了,这对一个人的心理成长和社会化是非常不利的。


比如“高考钉子户”唐尚珺,他因为心理创伤而出现了严重的、不理性的执念,他复读了15次,参加了16次高考,把自己困在高中阶段,始终不往前。


唐尚珺,图片来源于网络


今年,他被华南师范大学信息工程专业录取,才终于决定去上大学。今年他都35岁了。


大部分人35岁在干什么?有的已经成家立业了,当领导、当老板了;即使过得普普通通,也有自己的积蓄和社会积累了。我35岁的时候,已经在三甲医院武警广东总医院担任心理科主任了,还结婚了。


而35岁的唐尚珺还是个大一新生。他在中学阶段真的停留太久了。


最近,唐尚珺拍了个视频,说填报新生信息表太难了,花了2个小时,加上辅导员的帮忙才搞定。


网友们觉得很唏嘘,新生信息登记其实并不难,很多大学生很快就搞定了。唐尚珺35岁才上大学,思维能力和对互联网的了解可能已经跟不上了时代节奏了,真是替他担忧!


所以,希望患病的孩子、父母们也要有所意识。孩子病了,可以休学1到2年,缓解压力。


但休学期间,父母一定要赶紧找到适合孩子和家庭的康复路线,帮助孩子走向康复,让孩子及时回到成长轨道。


就像现在星研一样,大学本科时虽然因病休学过,但她父母及时解决了问题,让女儿及时回到大学,顺利本科毕业了。


现在她准备考研,以后还会步入社会,工作、谈恋爱,她将会走进人生的下一个阶段。


当然,星研以后还会遇到不少困难。


希望她学会高效学习、高效工作,并有意识地跨学科,结合自身的兴趣和AI时代的社会特点,选择符合自己兴趣和社会发展趋势的赛道。


而且,希望她不要为了读研而读研,而要学会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解决现实的问题。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懂得解决现实难题的人才,才更符合社会的需求。



真正的康复,是患者和家庭都脱胎换骨、坏事变好事

对于星研的父母,我们也感到非常欣慰。


星研当初的诊断那么严重,她父母感觉天都塌了!


由于忧心女儿的病,她母亲长期压抑、失眠,做事没动力,最严重的时候,她的状态比星研的还差,甚至还被诊断为轻度抑郁、中度焦虑。


孩子患病,家长也成了病人。


当时,对于星研一家人来说,星研得的这一场病,无疑是坏事。


但是经过系统化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后,星研成功复学、撤药,不但达到了父母本来的康复期待,还变得比很多同龄人更加优秀。


星研父母觉得很惊喜,连连说对我们很感激。但其实,从我们的角度来说,星研现在这个状态才是真正的康复。


很多抑郁症患者的家长追求的“康复目标”其实是不对的,他们希望孩子恢复到患病前的样子。


相关文章:抑郁症患者能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吗?这其实是错误的康复目标


但其实,孩子在被诊断之前,早就出现精神心理问题了。那时候所谓的正常,都是表面的,只是量变还没到达质变,家长也没有觉察罢了。


所以,患者和家长们追求的康复目标不应该只是症状消失,而应该更加理性、更加深入:


要修复患者主要的病理性记忆,帮助患者建立高逆商、综合归因模式,让患者变得更成熟、睿智、有智慧。


当这一点能实现时,患者已经不是康复那么简单了,而是整个人仿佛脱胎换骨,患病经历变成了人生财富,坏事变成了好事。


患者从一个所谓的病人,变成一个普通人,最后还变成了一个更加优秀甚至卓越的人。


在这个过程中,患者的父母和家庭也会有很大蜕变。


像星研的母亲,原来她在家里操心一切,其实她也很辛苦,付出了很多。


但她性格强势,不懂得尊重和理解女儿和丈夫,所以她跟女儿的亲子关系不好,跟丈夫的夫妻关系也不好。


说直白了,其实星研家里的每个人都很压抑,这个家庭系统已经病了,只是突出表现在孩子身上而已。


但随着星研走上了康复之路,她父母深入地意识到自己的家庭教育问题、人格问题后,这个家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星研的康复和优秀就不用说了,她的父母也变得更有智慧了。星研母亲学会了欣赏丈夫的优点,学会了包容和理解,“我们知道,良好的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基石”。


她的性格以前很暴躁,风风火火的,但现在变得平和恬静,平时还参与公益,关心社区的抑郁症青少年个案,用女儿康复的经历去积极引导他们。


她跟自己家族里的老人讲女儿的心理干预经历,教他们该怎么科学地跟孙辈沟通交流。


她还自我开放,跟自己的弟弟妹妹讲自己过去犯了什么错误,引导他们要掌握真正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


如果星研以后有孩子了,星研的父母一定是理想的外公和外婆,他们知道如何对孙辈采取真正科学的教育,而不是还用以前的方式,无意中对孩子造成很多伤害。


星研母亲发自肺腑地说:“受益的不仅是我家,还有整个家族,更带到社会……真的如何主任所说,孩子的患病经历从坏事变好事了!”


其实,在系统化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的过程中,星研的父母尤其是母亲也有很大的功劳。


如果不是他们勇敢地面对自身的问题,深入地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星研也不会康复得这么好,一家人这么幸福。


父母要承认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有问题,甚至是自己的人格有问题,还要付出行动纠正过来,其实是很痛苦的。


但为了加快孩子的康复,这又是必须的。而且,父母自我反省、改变、提升的程度,决定了“坏事变好事”的程度。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但这个“福”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所谓的“缘分”,而是要父母和孩子努力争取到的。


星研一家接受了系统化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从孩子到家长,从家长到家族,甚至包括星研以后可能会组建的小家庭,都实现了巨大提升和蜕变。


患病经历转化成了他们一生受用的智慧。


即使患者未能接受系统化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但只要父母愿意付出最大的努力,掌握更多精准精神心理学知识,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进行“自我家庭治疗”孩子和整个家庭最终也能实现这种蜕变,获得人生智慧!




↑↑↑点击关注“晴日精准心理”
掌握精准精神心理学知识

好文推荐

本文版权为【晴日精准心理】 公众号所有,如需转载需在文章开头注明转自晴日精准心理公众号、作者何日辉。



晴日精准心理
精神心理障碍高效康复的医疗目的地,精准精神心理学引领者。本机构利用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尤其是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技术(TPMIH)进行深度心理干预,让抑郁、双相等疾病患者快速康复、实现停药,青少年患者还能顺利复学,甚至高效学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