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神话:悟空》游戏火了,父母却发愁了!孩子沉迷,如何化弊为利?

文摘   2024-08-23 17:08   广东  



本文字数约:4340 字       

阅读时间:7 分钟


本文章节:


01、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扬眉吐气,但父母们心情复杂


02、游戏产业是社会趋势,父母不要一味抵触、对抗


03、孩子沉迷游戏,父母如何化弊为利?


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扬眉吐气,但父母们心情复杂


在很多游戏玩家眼中,今年8月20日,是值得载入中国游戏行业史册的一天:


国内首款“3A”游戏《黑神话:悟空》正式发售!


《黑神话:悟空》的宣传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3A游戏,指的是高质量、高体量、高成本的单机游戏。能做出3A游戏的团队及国家,背后的经济、技术、文化实力都达到了很高的高度。


目前,美国拥有全球最多的3A游戏公司和作品。有人说,之前日本是亚洲仅有的单机3A出产国。中国在游戏产业中实现了重大突破!


对于游戏领域来说,这相当于中国运动员首次闯入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说它创造历史确实不为过。


而且,《黑神话》是一匹黑马,一推出就登上全球最大游戏发行平台的销量冠军。


这可不是因为中国玩家多,而是因为它的游戏画面、制作质量确实令人惊艳,在多个欧美国家,它也霸榜了。


它的《西游记》背景设置,更是在海外市场掀起“中国风潮”,狠狠地向老外输出了一波中国传统文化。


以前是国内玩家硬着头皮硬啃日文、英文游戏,现在是国外玩家巴巴地玩中文游戏。不得不说,这确实有点大快人心。


所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黑神话》现在得到的基本都是赞美。


最直接的受益者当然是游戏开发公司,名利双收,并且明显带动了电子数码产业、科技股价。游戏里很多画面都取自国内著名景点,还顺便带动了旅游文化产业。


不过,鲜花和掌声持续了2、3天,现在有不少人也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音:


《黑神话》其实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对比美国,我国的3A游戏水平仍有追赶空间,大家不要“捧杀”。有的网友还挖出了游戏的美术总监发表过不爱国言论……


其实,从经济产业和文化输出的角度来说,《黑神话》确实有很积极的意义。但是,如果一味吹捧它,网友一味狂欢,这也是不理性的。


别的方面先不说,至少对于国内青少年和父母来说,这个游戏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


对于部分自制力弱的青少年来说,如果父母不懂得积极引导,这甚至可能是弊大于利的。


这里不是打算给所有游戏都贴上“毒害孩子”的标签,这同样是不理性的。


但我们也要客观地看到,一款火爆全网的游戏的出现,会对青少年和父母产生怎么样的影响和冲击。


以及,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父母理性看待这个冲击,让他们尽力化弊为利,甚至做到将游戏和家庭教育结合在一起,为我所用。


对于这个问题,父母群体到底该怎么看待?尤其是如果自己的孩子沉迷游戏,具体该怎么做?以下从精准精神心理学的角度,提供一些分析和建议。


游戏产业是社会趋势,父母不要一味抵触、对抗


国内有很多父母痛恨电子游戏,尤其是网游,原因也很简单,通常就是因为他们的孩子沉迷游戏。


在这些父母眼里,孩子因为玩游戏荒废学业,顶撞父母,每天日夜颠倒,就知道在网游世界里打打杀杀。


此图为AI生成


所以,对于《黑神话》,这部分父母的心情是复杂的。


一方面,他们从新闻里面多多少少知道了这个游戏的积极意义,国家的产业有突破,是要为国家感到自豪的。公然站出来骂这款游戏,他们也做不到。


但另一方面,他们非常担心、纠结,恨不得对自己的孩子封锁消息,让他们不知道这个游戏。因为只要知道了,孩子很可能就会疯狂沉迷。


这个游戏本身不贵,标准版也就200多元,后续没有付费内容,而且是单机游戏,不氪金、不联网。


但孩子有可能会要求父母给自己升级电脑硬件,甚至买一台游戏机。父母不同意,孩子就拉长了脸,大发脾气,有的孩子甚至会想办法威胁父母。


尤其是已经被诊断为抑郁症、双相障碍的孩子,父母最怕他们病情波动,伤害自己。孩子就要买装备、买游戏?父母基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而且买了以后,很多孩子对父母也没好脸色,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转头就跟网友聊得兴高采烈。


孩子对待父母像对待仇人似的,对待网友则眉飞色舞,这让父母心里真的很难受。


这也是很多父母对电子游戏毫无好感、甚至恨之入骨的原因之一。本来好好地一个孩子,仿佛活生生地被游戏“抢”走了。


这部分父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希望你们要恢复理性。在这个时代,游戏产业是趋势,我们要积极顺应,要有智慧地引导孩子,而不是盲目对抗。


短视频也曾经同样如此,比如抖音刚出现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它有毒,觉得孩子和成年人整天刷短视频,毫无营养。但抖音也在不断地变化、完善,现在已经涌现了很多高质量的视频。


包括年轻人爱看的B站,一开始仿佛都是动漫、游戏、鬼畜内容,但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上B站学知识、上网课。很多up主讲课讲得比学校老师还好。


海外抖音TikTok的出现,还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西方国家花费了那么多年、那么多钱编织的信息茧房,打破了西方国家所谓“普世价值观”的谎言。巴以冲突的真相也得以被全世界所看见,让以色列复国主义的美梦破碎。这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同样的,现在是有很多电子游戏非常低俗,利用人性的弱点,利用成瘾机制,一味用奖赏机制、感官刺激等吸引玩家。但是当这个产业发展起来之后,也有了越来越多优质的、有积极意义的游戏。


现在网上有人把电子游戏称为“第九艺术”,称一些优质的游戏,它不只是游戏,而是涵盖了审美、文化、观赏感受的一个艺术作品。


像火出圈的《黑神话》,如果它不是以中国神话为基础,收录了大量我国的名胜古迹、文化艺术元素,相信它也不会这么火。


这样的游戏,对国家文化、三观、形象的输出是非常重要的,这是软实力的体现,会带动民族自信的提升。


其实,游戏在生活中非常常见。


风靡全球的迪士尼乐园,里面也是游戏。现在的教育机构竞争特别大,为了吸引孩子,他们把知识做成闯关游戏,孩子爱玩得很。


所以,其实生活到处都有游戏,现在互联网发达,人手一台手机,电子游戏层出不穷,孩子不可能一辈子不独立、不使用网络。这是父母必须意识到的事实。


对于游戏的成瘾性,我们是要重视,但不要把它当作洪水猛兽,更不能一味堵而不疏。


以前电子游戏刚出现时,国内所谓的教育专家陶宏开对此猛烈抨击,说这是“电子海洛因”。又有“杨叫兽”杨永信对青少年采取残酷电击,说是可以治疗网络成瘾。


现在,陶宏开的观点已经没有市场了,杨永信也被打倒了,电子竞技都进入亚运会,人民日报最近还公开大赞《黑神话》。


所以,父母们要看到大势所趋,不要再盲目抵触、对抗,这不但没有意义,反而非常不得孩子的心,破坏亲子关系。


孩子沉迷游戏,父母如何化弊为利?


那么,面对电子游戏,父母到底该怎么做,才能化弊为利?


此图为AI生成


第一,父母别总盯着游戏,而要看到孩子沉迷游戏背后的心理根源。


游戏是具有一定的成瘾性,但即使玩同一款游戏,也不是每个孩子都会成瘾的。有的孩子游戏和学习都不耽误,懂得安排好时间,成绩好,性格好,心身健康。


父母不能光羡慕别人家的孩子,更不能总对自己的孩子说“你看看别人”,而要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问题。


通常来说,容易沉迷游戏的孩子,在现实生活中都是比较压抑、空虚的,遭受过叠加性心理创伤。


游戏是好玩,但他们其实也是借着玩游戏而逃避现实,在虚拟世界中打发时间、寻找精神慰藉。


尤其是很多被诊断抑郁症、双相障碍的孩子,他们没法上学,休学在家,既无聊、又压抑,也不敢外出社交,玩游戏成了他们唯一的解压方式。


如果没有游戏的话,这些患病的孩子更容易情绪崩溃,自杀的风险更高。


从这个角度看,这些患者的父母反而要感谢游戏,它让孩子还能有仅剩的乐趣,为父母寻找高效的治疗方法和深刻的自我反省争取了时间。


第二,父母要开展“自我家庭治疗”,深刻地自我反省、改变及提升,修复孩子的叠加性心理创伤。这一点尤为重要!


上面说了,容易沉迷游戏的孩子其实都挺压抑的,遭受过叠加性心理创伤。成瘾的背后实际上有创伤!


那这些心理创伤从何而来?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父母的不当家庭教育方式。


比如父母过度“鸡娃”,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过高,孩子压力山大;父母感情不好,总在家里吵架,家庭氛围非常恶劣……


当然,孩子在校园人际关系、学习成绩上也可能遭受过叠加性心理创伤,但父母往往也不懂得积极引导。


父母要意识到,孩子的问题,其实是家庭系统的问题。但很多父母仍缺乏自我反省的意识,还在一味地外归因,将孩子出现的问题都归咎于游戏、社会及学校等等。这不但没有意义,还是非常不理性的。


这些父母没有从更深层面去理解问题的根源,更没有去反省自身的问题,比如完全外归因的问题,这会导致他们出现人格异常。


所以,父母要学会自我反省、改变及提升,也要懂得“自我家庭治疗”,不断改善家庭氛围和亲子关系,驱赶孩子心头的压抑、消沉、空虚,这时候才合适跟孩子探讨玩游戏的话题。


比如父母要对孩子爱玩游戏表示理解,这也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变化,愿意敞开心门。


然后,父母要引导孩子意识到,为什么有些人容易沉迷游戏,背后的心理根源是什么;对于游戏,我们应该保持怎样的态度,如何驾驭好游戏,让它为人生旅途增添色彩,而不是被游戏反客为主,驾驭我们的人生。


当然,父母不要一次性讲太多,一旦孩子不耐烦了就要及时停止。父母要耐心,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至于如何进行自我家庭治疗,修复孩子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增强孩子的逆商等等,之前的文章有相应解释,可回看:掌握这份高效靠谱的“自我家庭治疗”教程,帮助抑郁、双相孩子加快康复!           


第三,父母在改变家庭教育方式时,也要注意跟孩子设立底线。


很多父母意识到孩子的问题跟自己有关,非常内疚、自责,再加上有的孩子患病了,父母便一味顺从、甚至纵容孩子,这也是不理性的。


父母是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意愿,但要在底线的基础上尊重。


比如,对于患病休学的孩子,在孩子还没康复之前,允许孩子玩玩游戏、作息有所颠倒,这是一种理解和尊重。


但底线是孩子不能伤害自己,也不能伤害父母和外界,更不能一直这么逃避下去,不面对问题、不接受治疗。


当然,父母跟孩子沟通时不能过于强硬,而要使用“良性沟通三步曲”——共情、倾听、积极引导,让孩子意识到父母的底线。


第四,如今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如果孩子不愿意回到传统的学习生活,父母也可以引导孩子“不走寻常路”。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青少年患者,他沉迷游戏、荒废了学业。为他进行人生规划的时候,我发现他对多款热门游戏了如指掌,玩得非常好。


我引导他意识到,其实这是他的长板,他可以考虑从电子游戏领域切入,发掘职业方向。


比如,很多沉迷游戏的青少年都有精神心理问题,跟父母关系不佳。这些孩子其实也很想有光明的未来,不想总是跟父母怄气,但他们很迷茫,不知道怎么做。


那这个患者高效康复后,可以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学习高效的精准精神心理学知识,专攻青少年心理问题方向。


他能利用自己“游戏高手”的人设,快速与沉迷游戏的青少年建立信任,然后深入介入,帮助他们解决精神心理问题和亲子矛盾,助他们回到成长轨道。


这样的工作其实有很大的社会意义,他也能因此获得成就感。


其实,父母也可以利用游戏作为切入点,自己先成为玩家,体验一下游戏的魔力,增加跟孩子的共同语言,改善亲子关系,再引导孩子面对问题时就容易多了。


也就是说,如果孩子的学习障碍实在暂时没有条件解决,没法回到学校,那也不一定非得读好书、考大学,这不是唯一的正途。


父母要放下这个执念,甚至是虚荣心,引导孩子结合兴趣、长处和社会发展趋势,找到自己的出路。


听说,《黑神话》讲的是一只猿猴为了复活孙悟空,不惜历尽艰阻,打败妖王的故事。


有玩家刷到了结局,这只猴子最后没复活孙悟空,但继承了他的意志,成为了齐天大圣,开始了更灿烂的征途。


从故事设定来说,这是相当励志的。如果父母懂得积极引导,孩子完全可以从这个游戏中受到鼓舞,勇于面对困难,培养出自己的高逆商,开展现实生活中的灿烂征途!




↑↑↑点击关注“晴日精准心理”
掌握精准精神心理学知识

好文推荐

本文版权为【晴日精准心理】 公众号所有,如需转载需在文章开头注明转自晴日精准心理公众号、作者何日辉。



晴日精准心理
精神心理障碍高效康复的医疗目的地,精准精神心理学引领者。本机构利用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尤其是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技术(TPMIH)进行深度心理干预,让抑郁、双相等疾病患者快速康复、实现停药,青少年患者还能顺利复学,甚至高效学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