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双相孩子殴打父母,父母又不忍强制送院,这个困局怎么破?

文摘   健康   2024-08-12 16:59   广东  


本文首发于2022年06月09号、公众号“晴日精准心理”,我们会重新发布过往【面诊手记】专栏文章,以便读者浏览。


本文字数约:5808 字       

阅读时间7 分钟


本文章节:


01、为什么孩子突然性情大变?


02、打父母是大量心理创伤被激活了


03、父母一定要建立底线思维


昨天,我们分享了患者佩云的网络问诊和面诊的过程。


佩云是一名高中生,患病已经5年了,曾被诊断为强迫症、抑郁症和双相障碍。经过长期的药物治疗后,她去年开始断断续续复学了,但严重的是,她在家变得非常暴躁,经常暴力殴打妈妈,妈妈已经快崩溃了!


(回看昨天文章:她得了抑郁、双相后暴打父母,妈妈濒临崩溃!这家人如何走出困局?


佩云和妈妈在理性上都知道,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但佩云愤怒时难以自控,而妈妈也不忍心把女儿送到精神病院,怕加大对女儿的心理伤害,出院之后也可能把父母打得更惨。


其实很多抑郁、双相、强迫症患者家庭都面临这个困局。到底该怎么办?


而且很多父母想不明白,孩子以前很乖、很听话,甚至挺胆小的,怎么得病之后性情大变,打父母时这么暴力、无情?


今天想借着佩云这个面诊案例,对以上难题和疑问作出深入分析,希望能帮助这部分家庭尽快走出困局。


为什么孩子突然性情大变?


佩云在患病前,是个乖乖女,是个学霸,是个“别人家的孩子”。


父母、姥姥姥爷对她打骂,她最多辩解几句,从不还手。她在外很胆小,小学多次被同学欺负、被老师辱骂,还不敢告诉父母。她成绩特别好,英语和数学经常满分,作文斩获全国一等奖。


但这么一个优秀的孩子,内心其实非常压抑、孤独、愤怒,因为她的家庭氛围非常恶劣。


她的父母频繁吵架,父母频繁和老人吵架,姥姥姥爷之间也吵架,一家人闹得不可开交。她妈妈容易情绪崩溃,对佩云大吼大叫,又打又骂,甚至寻死觅活,爸爸情绪失控的时候也辱骂不断,甚至自己打自己,平时还总是拿女儿的痛苦开玩笑。


这一屋子大人,尤其是佩云的父母,对她造成了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我在昨天的文章里已经分析过了,佩云不是强迫症,也不是典型的双相障碍,而是抑郁症伴激越状态,而且出现了敏感多疑的偏执型人格改变,还有严重的学习障碍。


如果按照我们的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她符合我们提出的病因学诊断——创伤后应激反应失调(PTSRD),她遭受过的创伤真是太多太多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佩云的病情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转折点。她本来以抑郁、想自残的症状为主,可是在一次爸爸和姥爷吵架时,她突然尖叫起来,把家里人吓了一大跳。


爸爸和姥爷的争吵以前发生过很多次,但佩云从来不会这样,她也以为自己早就麻木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那天我本来在看平板电脑,听到他们吵,我很想尖叫,也叫出来了”。


自从那天起,佩云的性情像变了个人似的,不高兴了就在家大发脾气,又吼又叫,跟父母吵架。父母当时不理解,只认为孩子叛逆、不听话,反而对她打骂得更加厉害。


为什么佩云的性格会突然改变?大部分精神科大夫会认为这是躁狂/轻躁狂发作,是病情骤然变化了,所以她看过的大夫后来改诊断为双相障碍,并且调整了用药。


但在我们看来,佩云的变化肯定是有具体的心理活动过程的。根据临床心理干预经验,这里面有两种可能性。


一种就是佩云长期承受大人的争吵和打骂,她累积的强烈负性情绪到达某个极限了,从量变到质变,她终于压抑不住了,负性情绪一下子爆发了出来。


而且她发现爆发出来后,心里没那么压抑了。虽然后来又招致了父母更多的指责,但她从以前单纯被父母骂而被动承受,变成了跟父母对骂,她的强烈负性情绪也有所释放。


这种情况其实比较多见,很多孩子小时候逆来顺受,但长到了一定程度就有反抗意识了,敢跟父母叫板了。很多父母认为这就是叛逆期,佩云父母当时可能也是这么认为的。


只不过佩云前后的反差很大,比一般“叛逆期”的孩子更加暴躁,所以父母和她自己都吓了一跳,这也说明她遭受的创伤比一般的孩子多很多。


另一种可能性就是佩云当时有一种幸灾乐祸的快感。她的爸爸和姥爷都经常辱骂她、恐吓她,她非常讨厌他们俩,但又无力反抗。结果这两个人互相掐架,佩云可能有种“活该他们倒霉”的感觉,压抑不住地开心,嗷的一下叫了出来。


当然,以上只是我们基于临床经验的推理,她当时具体的心理活动她自己也忘了,甚至当时也没意识到。如果能利用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技术(TPMIH)去找,患者一般能想起来,当时的情景都能历历在目。


但无论是哪一种,佩云“性情大变”的背后是大量叠加性心理创伤,是积压的强烈负性情绪爆发,就像一个内部不断加压的密封罐子,到了某个程度就会爆掉。


所以,多说一句,就算不是患病的孩子,而是普通的孩子,如果他们的“叛逆期”特别明显,到了小学高年级、初中就跟父母对着干,把父母气得要死。那么就要注意了。


这背后往往不只有“青春叛逆期”的因素,而是孩子其实遭受过叠加性心理创伤,父母对他们造成过不少心理伤害,只是以前他们敢怒不敢言。


而且,不是所有孩子都有明显“叛逆期”的。有的父母注重科学养育,充分尊重、理解孩子,懂得随着孩子成长而不断调整教育方式,掌握良性的沟通方式,那这种孩子是幸福的,他们跟父母的关系就一直都很好。


当然,有的孩子看似也没有“叛逆期”,但其实仍然是把委屈、愤怒强行压抑下去了,延续听话、懂事的人设。这种很可能是“微笑型抑郁症”,孩子想自杀时,父母难以防备,非常凶险!


所以希望父母能够深入了解孩子的心理,不要轻视了“叛逆期”,不要以为孩子看似没有叛逆期就盲目乐观,更不要在孩子“叛逆”时对他们更加严厉,试图把孩子的反抗压下去。


打父母是大量心理创伤被激活了


另一个问题,佩云妈妈说,女儿得病后,本来母女俩关系还可以的。妈妈意识到自己对女儿造成过心理伤害了,便努力弥补,给她买喜欢的蛋糕、手办、奢侈品,熬夜陪她玩、看电影。女儿一度很感动,说知道妈妈对自己好。


可是,最近半年以来,佩云似乎把矛头对准了妈妈,要求妈妈必须按她的要求去爱她,只要妈妈的言行举止有一点点不合她意,她就拳打脚踢。


这就奇怪了,明明妈妈已经有所改变了啊,为什么佩云以前不打妈妈,最近半年才开始打呢?


按照佩云的说法,她认为妈妈有“情感缺失症”,对她特别冷漠,而且不懂得自我反省,所以她打妈妈是为了拯救妈妈,为了让妈妈改变,变得懂得表达爱。


其实她的爸爸、姥姥姥爷也都严重缺乏自我反省意识和能力,只不过她生病后,妈妈已经让姥姥、姥爷回老家了,而爸爸她又打不过,所以主要就针对妈妈。


可能有的人觉得佩云这种说法很荒唐,是在找借口。可其实,佩云的说法不见得完全是假的。这有点像传统的“棍棒教育”里说的,“打是疼、骂是爱,打你是为了你好”。


佩云真的希望妈妈去反省,但她发现跟妈妈好好说没用,吵架也没用,就得通过强硬的方式,让妈妈感受到痛苦,继而屈服,才会去改。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过,这只是她在理性上的想法,实际打起来时,可能就不只有这个因素了。


现在很多家长还会通过打来教育孩子,但一般知道分寸,别真的打伤了孩子。但佩云不是这样,她打妈妈时下手很狠,不避开胸口、头部等要害部位。很明显,她那时是失去理智的,主要属于“泄愤”的打。


因为她有一个执念,“妈妈必须按照我要求的方式来爱我”,只要妈妈的言行举止达不到她的要求,她马上会认为妈妈不爱她,或至少不够爱她。接着,以往她被妈妈打骂、忽视、冷嘲热讽等等的心理创伤被大量激活,她无比愤怒,陷入了灾难化思维,更加认定妈妈就是不爱自己,所以下手不知轻重。


但打完之后,她恢复了一定的理性,她知道打妈妈打得太重了,所以她也会内疚、自责,会哭着跟妈妈说以后不打你了。只是下次她的创伤被激活时,她又控制不住自己了,她的创伤又很多,很容易被激活,这就导致妈妈一天之内可能被打很多次。


佩云也知道打妈妈是不对的,非常害怕别人会指责她大逆不道,所以她威胁妈妈不能说出去。


以及,我不确定佩云找的心理咨询师是怎么跟她说的,是否在无意中增强了她对父母的愤怒。


我们以前接诊过的小璇就非常明显,本来她跟妈妈的关系也不错,但接受了精神分析后,她认为爸爸打她时,妈妈其实是帮凶,把患病的所有责任都归咎于父母,开始对妈妈拳打脚踢。


小璇的案例:她因抑郁、双相、强迫休学2年,67个小时的心理干预让她重启人生!上集)(下集


佩云是否有这个因素,我们就不得而知了,面诊时我问过她,但她也说不上来。


还有一点,佩云的这个执念,“妈妈必须按照我要求的方式来爱我”,判断妈妈有“情感缺失症”,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她非常强调爱、爱的表达,对这个爱的表达想象得非常美好,甚至是理想化了,只要她父母有丝毫不符合,她就认为没有爱、爱不够。我想不止她的父母,很可能现实中很多父母都做不到,甚至心理专家对待自己的孩子时也难以做到。


这个执念仍可能与她找的心理咨询师有关,但也可能与她接触的信息有关。现在的孩子是数字星球“原住民”,他们会在网络上接触非常多的信息,网上的信息又参差不齐,有很多带有误导性。


也就是说,孩子打父母,这背后是他们遭受过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尤其是父母曾在无意中对他们造成过巨大心理伤害,以及一些扭曲认知、偏颇信息的影响。


“情感缺失症”,这个所谓的诊断显而易见是心理学的概念,并非精神医学的诊断。这个概念只是描述了人的心理现象,但显而易见,对于如何高效解决是没有办法的。


这也是现在主流心理学理论的巨大局限性,多数只能描述一些现象,对于问题背后深层面的原因缺乏深入理解,因为对于人的心理活动停留在外显记忆层面,缺乏高效的解决方案。


换句话讲,佩云对于妈妈问题的理解受到这种心理学理论的影响,而且把“爱”和“爱的表达方式”等问题过于理想化了。


现在很多新闻里,儿女殴打年迈的父母,网友纷纷指责这些人是“白眼狼”“大逆不道”“要遭天打雷劈”。老年人是弱势群体,网友们心疼他们我能理解,打父母也确实不对。


其实这些人打父母不是一天两天了,不是父母老了才打,而是早就打了,只是以前外界的人都不知道。打父母的人固然可恨,但他们也有可怜之处,其父母往往在家庭教育方面有重大失误,对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伤害。


那为什么这些父母会犯下大错?其实跟他们自身的原生家庭、成长经历、时代背景有很大关系,某个程度上,他们也是受害者。


佩云的妈妈告诉我,她的成长过程也很有问题。她没有兄弟姐妹,父母去上班了,她就一个人被关在家里,吃饭基本只有一个菜。她小时候总被教育要听父母的话,有困难要自己扛,要自力更生,“我的父母从来没为我的成长和学习操过一点心”。


她被人欺负了,总是自己默默咽下;手上冻疮全裂了,还拿笔写字,也没人同情和安慰。一直到30多岁了,佩云妈妈才第一次挂水,之前除了生孩子从没去过医院。


可是,当年的佩云妈妈觉得这一切都是正常的,“这可能因为我也没和其他人接触过,没有对比。我基本上都是一个人呆着,虽然寂寞,但是自己会看书,所以自己的问题排解了,却养成了冷淡的性格,对孩子的需求总是反应不及时,这是我女儿最不能容忍的!”


其实佩云妈妈和爸爸都很爱她,在能力范围内给她最好的,但是因为他们自身也遭受过叠加性心理创伤,又不懂得科学精神心理学知识,结果铸成大错。

父母一定要建立底线思维


分析了这么多,佩云和她妈妈到底该怎么办?


显而易见,继续这么下去是不行的。如果某一次佩云下手极重,她妈妈有可能重伤,甚至可能被打死。


就算身体承受得住,她妈妈的精神也可能崩溃,长期被暴力对待又逃脱不了,她可能会罹患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CPTSD),这可比PTSD 更严重。


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相关文章::这个才确立了4年的新疾病,更容易被误诊为难治性抑郁症、双相障碍!


如果再发展下去,佩云妈妈会继发重度抑郁发作,很可能自杀身亡。那佩云会成为众矢之的,她也会无比自责、甚至自罪,然后也自杀身亡。


那对于爸爸来说,妻女都自杀了,他完全有可能承受不住这个打击,追随她们而去。这就成了人间悲剧了!


所以我在面诊时告诉佩云,她一定要放下“拯救妈妈”的执念。妈妈确实有很多问题,从专业角度来说,妈妈甚至够得上焦虑症的诊断,她从小到大也遭受过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


就算让我们这种专业人士来拯救妈妈,我们都难以在短时间内做到,更别说是由佩云来拯救了。所以她这是幻想,是不切实际的,是不可能实现的,是没有合理性的。她一定要赶紧清醒过来,回到现实中,我们是独立的个体,我们有自己的人生和未来,别因为妈妈的问题而耽误了自己。


她担心妈妈继续对她造成伤害,那她更要把这个压力转化为努力学习的动力。现在她病了,学习状态确实不理想,但能学多少学多少,速度慢一些没关系,只要是在不断提升,终有一天会具备独立能力,可以选择跟父母保持距离。


他们一家现在就像个怪圈,上一代父母打骂孩子,孩子长大后当了父母,严重缺乏自我反省,又继续打骂自己的孩子。结果孩子出了这么严重的问题,又反过来打骂父母,像个恶性循环,类似于家庭的“魔咒”。


我在面诊中跟佩云说了很多,在网络问诊时也跟她说过,希望她能及时从这个恶性循环里跳出来。佩云很聪慧,她理性上明白这个道理。


但放下一个执念确实是不容易的,尤其是她的执念背后有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又暂时无法得到高效修复。当创伤被激活时,她仍可能难以自控,又容易掉进死胡同里。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无论如何,我非常希望经过面诊后,她能逐渐地提高自我觉察能力,打妈妈的频率能慢慢下降,并尽可能地学习、提升,进入良性循环。


与此同时,妈妈也要接受女儿的改变需要过程,只要慢慢打得少了,那就是进步。她也要加强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继续改善与女儿的关系,学会良性的沟通方式。通过这种办法,这个家庭是完全有可能走出困局的。


可是,如果这次面诊后,佩云的问题还是没改善呢?要是她还是困在这个状态里出不来,甚至因为一些事,暴力倾向更严重了呢?这咋办?


我建议佩云父母一定要建立底线思维


我理解他们心疼孩子,我也不支持贸然把孩子强制送到精神病院,这会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导致孩子病情更复杂,亲子关系更加恶劣,他们出院后一旦再打父母时,出手会更重。


可是,这不代表一直无底线地容忍孩子这样下去。因为容忍下去一定是悲剧。


首先,佩云父母不要从道德层面去指责孩子,也要引导佩云不要光自责。道德层面的谴责对解决问题没有意义,打父母行为的背后是叠加性心理创伤,那就要去面对、修复这些创伤。


所以,建议佩云父母跟女儿设立底线,向她提供选择。


如果她继续像以前那样打妈妈(这里指的是打妈妈的频率、程度都没有明显改变,甚至变本加厉),仍然坚持要用打的方式“拯救”妈妈,那要么就勇敢面对问题,接受创伤修复,找专业的心理干预;如果不接受,那就送精神病院接受紧急治疗。


如果最后真的要强制送院了,孩子出院后,很可能会对父母更加愤怒,孩子最好不和父母居住在一起,或者父母要提高警惕,做好自我保护措施。如果父母发现孩子仍有严重的暴力倾向,那就再次设立底线,给他们选择,不行就只能再住院治疗。


不过,如果真的走到了这一步,孩子的康复和亲子关系的修复会难上加难,这实属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当然,像佩云病情这么严重的是少数,她和父母的遭遇和困境令人痛心,但也值得广大患者父母警醒。


希望父母们赶紧亡羊补牢,在孩子的病情还没有恶化前,赶快加强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不断改善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修复孩子的叠加性心理创伤,让孩子加快康复!





↑↑↑点击关注“晴日精准心理”
掌握精准精神心理学知识

好文推荐

本文版权为【晴日精准心理】 公众号所有,如需转载需在文章开头注明转自晴日精准心理公众号、作者何日辉。



晴日精准心理
精神心理障碍高效康复的医疗目的地,精准精神心理学引领者。本机构利用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尤其是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技术(TPMIH)进行深度心理干预,让抑郁、双相等疾病患者快速康复、实现停药,青少年患者还能顺利复学,甚至高效学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