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能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吗?这是错误的康复目标?

文摘   2024-08-10 12:01   广东  




孩子罹患抑郁症后,经过治疗后能否恢复到以前的状态呢?这是父母非常关心的问题,因为他们非常希望能够“找”回没生病前的孩子。


然而,这个康复目标却是错误的!在以下的视频中,我们从精准精神心理学的角度给出了深入的分析,希望帮助父母看清真相。


可观看,欢迎点赞、关注视频号“晴日精准心理“,文末附有视频文案


孩子生病后,父母肯定是最操心的人,他们会带着孩子四处求医,就盼着孩子能够尽快好起来。


但是,如果父母不了解抑郁症的真正病因以及主流治疗方法的利与弊,对抑郁症的了解还处于“人云亦云”的阶段,那就很容易病急乱投医,反而会耽误了孩子的病情。


所以,父母一定要了解抑郁症的本质,才能找到加快孩子康复的正确方向。


不过,国内外精神病学/精神医学以及主流心理学都有各自的局限性,一些精神心理从业人员所发表的、关于抑郁症的观点也并非科学的,父母要加强判断。


比如,有些专家说抑郁症是心灵的感冒”,有的专家说抑郁症是心灵的癌症”。


但其实这2种比喻都不恰当,很容易令患者、家属对抑郁症产生误解,进而影响患者的康复。如果一定要将抑郁症比喻为一种躯体疾病的话,更加适合的是抑郁症是心灵上的溃疡”。


相关文章:抑郁症是心灵的感冒、癌症?NO!抑郁症更像这种躯体疾病


另外,我国精神卫生领域的领头人、中科院院士陆林曾公开表示:“抑郁症是一种病,和癌症、糖尿病、高血压一样,是终身慢性疾病,可防可治。”(发言全文:陆林院士称“抑郁症是终身慢性疾病”,这个观点立得住吗?


这个比喻明显也不合时宜了,随着医学的发展,高血压、糖尿病已经不一定是终身慢性疾病了。


原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曹林就曾通过药物、营养治疗,加上坚持跑步,最终逆转了重症糖尿病和抑郁症。


2024年7月,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柳叶刀》子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其研究显示,在未接受治疗的情况下,42%的高血压患者在6年内血压恢复至正常水平。这项研究颠覆了高血压是终身疾病、需持续药物治疗的普遍认知。


还有癌症也并非不治之症了。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1/3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1/3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1/3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


所以,父母要与时俱进,掌握真正高效的、科学的精准精神心理学知识,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免于恐惧


以下为视频的文案:


抑郁症患者经过治疗后,能恢复到以前的状态吗?这个病是完全可逆的吗?还有,患者恢复到生病之前的状态,这是应该追求的康复目标吗?为什么说会反而更危险?本期视频,我们深入分析,帮你解答疑惑。


01、抑郁症的治疗现状


很多抑郁症患者即使接受了规范化的药物治疗,但病情还是时好时坏,反反复复。科研数据显示,能彻底治愈、实现停药的抑郁症患者只占少数,大部分患者的病情具有波动性和长期性,无法实现彻底停药。


所以,我国精神医学的领头人、中国科学院院士陆林曾公开表示:抑郁症和癌症、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是一种终身慢性疾病。这其实也是很多国内外精神医学专家的观点。


但实际上,抑郁症并不是无法治愈的。只不过是因为国内外主流精神医学和心理学都没有找到真正的抑郁症病因,没有高效而深入的治疗手段,无法去除病根,所以很多患者无法真正痊愈。


这其实是治疗水平还不够高的问题,而不是抑郁症的本质。如果能找到抑郁症的真正病根,解决病灶,患者完全可以康复。那些实现了停药和精神心理健康的抑郁症康复者,就属于这种情况。


02、抑郁症的真正病因


那么,抑郁症的真正病灶、主要病因到底是什么?如何才能解决?


大量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实践已经发现,抑郁症的主要病因其实非常明确,是患者遭受了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并采取了内归因模式,不断自我否定而导致的。也就是说,主要病因是后天心理社会因素。


从科学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叠加性心理创伤和完全的内归因模式都属于“病理性记忆”,但它们并不是恒定不变的,可以通过“记忆再巩固”来改变记忆的状态,进而改变它们对个体精神心理状态的影响。对于这一点,临床科研已经予以证实。


也就是说,如果患者主要的叠加性心理创伤能够得到高效修复,不良的归因模式得到纠正,其抑郁症症状能够快速消除。


03、康复的真正目标


既然知道了抑郁症的主要病因,那么患者和家属应该追求的康复目标就显然不是恢复到患病前的状态。


因为,孩子得抑郁症了,说明家庭系统其实早就“病”了,孩子在不良的家庭氛围中成长,一直在形成叠加性心理创伤,早就出现了心理问题,处于精神心理“亚健康”状态。只不过问题还不严重的时候,父母都没有觉察而已。


所以,患者和父母都不应该追求回到患病之前的状态,即使回到这种状态,有时候反而更危险,有可能变成“微笑型抑郁症”,患者会突然自杀!


患者真正应该追求的康复目标,是主要的病理性记忆得到修复,症状消除,撤掉药物,并且具备高逆商,良好的自我反省的意识和能力,变得更加成熟、理性、睿智。


而患者父母应该追求的康复目标,是家庭关系、亲子关系得到明显改善,家庭系统温馨和谐,父母掌握真正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不再在无意中对孩子带来病理性记忆。


也就是说,真正值得追求的康复目标,是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和家庭系统对比患病前都焕然一新,甚至脱胎换骨,变得更积极、健康。


04、如何实现康复


要实现以上目标并不容易。患者的很多叠加性心理创伤储存于内隐记忆层面,主流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无法深入处理,而精神科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更是无法触及内隐记忆层面。而临床精准化心理干预技术虽然很高效、很深入,但目前还难以大量复制。


那怎么办?对于大部分患者父母来说,可以在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自我家庭治疗”,同样也能帮助孩子真正走向康复。


简单来说,你要通过“自我家庭治疗”实现三个康复条件:


1、孩子主要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得到较大程度的修复。


2、 重建良好的家庭系统和家庭关系,为孩子构建稳固的社会支持体系。


3、父母具备“终生学习”、与时俱进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孩子进行积极的认知提升。


希望你要调整认知,不要再问“孩子能不能恢复原来的样子”,而是思考“孩子有哪些病理性记忆?”“我们这个家庭系统出了什么问题?”“我应该怎么积极改变,修复孩子和家庭系统的深层次问题?”如果你开始思考这些问题,说明已经具备了自我反省的意识,这是“自我家庭治疗”的前提,也是孩子真正走向康复的开始!




↑↑↑点击关注“晴日精准心理”
掌握精准精神心理学知识

好文推荐

本文版权为【晴日精准心理】 公众号所有,如需转载需在文章开头注明转自晴日精准心理公众号、作者何日辉。



晴日精准心理
精神心理障碍高效康复的医疗目的地,精准精神心理学引领者。本机构利用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尤其是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技术(TPMIH)进行深度心理干预,让抑郁、双相等疾病患者快速康复、实现停药,青少年患者还能顺利复学,甚至高效学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