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罹患抑郁症、双相障碍等精神心理障碍后,出现了抗拒求医的心理,父母会陷入恐惧中,“不看医生,孩子这病该怎么好起来呢?”
有些父母还可能会指责孩子不懂父母的用心良苦,但事实上,父母应该有意识地降低焦虑、恐惧情绪,并要深刻地反省自己是否曾有过“病急乱投医”的经历。
在生病初期,孩子的康复意愿往往是非常强的,他们也想快点治好自己的病,非常配合治疗。
而很多父母总是会对孩子说,“我找了一个水平很高的医生”,孩子一开始信以为真,信心满满地去求医,但每一次的结果都让孩子大失所望,备受打击!
父母每次都说医生水平很高,但都治不好。虽然这些父母并非有意撒谎,而是对精神心理障碍的认识还处于“人云亦云”的阶段,一听到别人说哪位医生好,就带着孩子去就诊,缺乏自行判断的意识。
但这就像“狼来了”效应一样,孩子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中,再也不愿意相信父母所说的话,也丧失了康复的信心。
即便父母下次真的找到了一位水平很高的医生,孩子大脑中已经有了病理性条件反射——“我父母说水平高,一定是水平很低的”,再也不愿意去就医了!心中对父母甚至非常鄙视!
其实,父母想要加快抑郁症、双相障碍孩子的康复,不能一味地寄希望于精神科医生、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自我家庭治疗”。
关于“自我家庭治疗”的重要性,我们已多次强调过,可回看:掌握这份高效靠谱的“自我家庭治疗”教程,帮助抑郁、双相孩子加快康复!
那孩子休学后抗拒求医,到底该静养还是继续求医呢?在以下的视频中,我们对此进行了分析,父母可点击回看。
可观看,欢迎点赞、关注视频号“晴日精准心理“
以下为视频的文案:
很多青少年孩子被诊断为抑郁症、双相障碍或者精神分裂症之后,休学在家,作为父母的你肯定心急如焚,恨不得马上带孩子去找最好的专家,赶紧把病治好,让孩子赶紧复学。
可是,如果孩子对看病这件事很抗拒,而且,就算找了大医院、大专家,这病真的能好吗?其实你心里也没底。
你可能还在网上看了不少文章,说孩子得了这个病急不来的,要让孩子休养生息,静待花开,孩子慢慢就走出来了。
这个时候你会很纠结,到底该让孩子在家静养,还是想办法带孩子继续看病?孩子的病会不会一直好不了,无法复学?
我的建议是,如果孩子对看病非常抗拒,甚至一听到父母说找了个专家、教授,孩子马上就原地爆炸的话,那最好别再安排看病了,先让孩子在家“静养”。
你可能会觉得很委屈:我明明是为了孩子好,为什么孩子不领情?难道孩子不想好起来吗?
其实,父母们的心情我完全可以理解,孩子病了,你们也急成半个病人了。你们确实也是为了孩子好。可是,孩子不愿意看病,部分原因正是因为你们当父母的太着急了,病急乱投医,导致孩子受到了二次心理伤害,暂时丧失了求治愿望和康复信心。
举个例子,不少父母会带孩子去国内精神科的“四大巨头”看病,只要听说哪个大夫好,父母恨不得马上带孩子去见见。有些经济条件好的父母甚至想带孩子去国外看病,找全球最顶尖的专家。
有些父母甚至可能会被“某田系”的医疗机构忽悠,花了很多钱,但孩子的病没有一点起色。还有更离谱的,有些父母失去理性了,变得很迷信,请所谓的大师给孩子“驱邪”、跳大神、念经作法,把孩子吓得不轻。
而孩子作为病人,他们往往一开始的康复意愿是很强的,也很配合看病。有些孩子甚至是自己上网搜索,找到自己认可的大夫,然后让父母带自己去看,还一边吃药,一边接受心理治疗/心理咨询。
可是,医生看了很多,药吃了很多,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也换了好几个,效果都不理想,孩子甚至认为这是基因遗传因素导致的,对于康复和自己的未来,都心灰意冷了。他们内心产生了一种无力感,甚至认为自己的病根本好不了了。
而且,每次出门看病都要跟很多陌生人接触,这对于患病孩子来说几乎是一场煎熬。有的医生比较忙碌,说话很简短,可能会让孩子觉得大夫很冷漠,所以心里很郁闷、很生气。有的“某田系”大夫把疗效吹得很好,但最后还是没有效果,孩子会非常失望。
当父母问精神科医生,孩子为什么会得病?有的医生会说,“这跟基因遗传有关系”“可能要终身服药”。这让很多孩子、父母都感到恐惧绝望。
也就是说,这些求医过程对孩子的病没有根本性的帮助,却导致孩子不断接收到“负能量”,他们在求医的过程中遭受了二次心理伤害。
所以,对于这种情况,父母不要再盲目带孩子就医了!
当然,孩子在家静养时,也不意味着你们当父母的什么都不用做。相反,这时候,你要积极学习,主动掌握精准精神心理学知识、尤其是了解孩子患病的根源是什么,主流治疗方式各有哪些利弊,如何寻找真正适合孩子的康复路线图等等。
这方面内容在专栏《孩子休学后,如何加快康复》中,有更多深入的分析,欢迎父母们继续关注。希望你不要过于焦虑,边学习边改善亲子关系,持续进行深入的“自我家庭治疗”,效果并不亚于接受心理咨询或者治疗。
好文推荐
本文版权为【晴日精准心理】 公众号所有,如需转载需在文章开头注明转自晴日精准心理公众号、作者何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