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宝宝免疫力5个最常见的误区(根据便便判断宝宝健康状况!)

文摘   育儿   2023-11-29 10:18   福建  

误区1:家里要消毒得像医院那样才安全

有些妈妈总是把家里当成医院,天天用消毒液擦,这种方法是不妥当的。不管流行何种传染病,消毒只是多种预防措施中的一种,如果周围没有发现受感染人群,没有必要“如临大敌”。与居室内消毒相比,每天开窗通风,饭前便后洗手等良好习惯更安全,更方便,也更有效。
正确做法:妈妈可以偶尔使用消毒液来消毒,把门把手、手机、、洗手池、马桶等消下毒,一周一次即可。

误区2:越干净就越不容易生病

有些妈妈怕脏,不让孩子玩沙子、玩泥巴,认为这些东西太脏,孩子接触容易生病,其实,事实却相反,太干净反而让孩子的抵抗力下降。人的抗病能力就像防卫能力一样是逐渐养成的,不是一朝一夕的,我们主动形成抗病能力的方式,就是打疫苗,被动方式就是去接触这些细菌和病毒,逐渐地认识它,自身就会形成对它的识别和抗病能力了。
英国牛津约翰拉德克利夫医院心理和儿科部主任约翰·理查说:“人是伴随着病菌和病毒等病原体长大的,病原体会让人生病,但它同时也有助于人体自然防御系统健康发展。”此外研究发现,孩子玩泥巴时身上被弄脏,但身体接触泥里的大量微生物,可以使孩子的免疫系统“认识”细菌而不会对其过敏。事实上,宝宝不可能总是生活在一个完全没有细菌的环境中,与其总是避免打照面,不如让宝宝的免疫力得到加强,不怕细菌的侵扰。
正确做法:经常带宝宝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和小伙伴一起玩。给宝宝创造玩泥巴、玩石子的机会。

 
误区3:保健品提升免疫力

任何药物及保健品都有针对性,不会所有的孩子都适用,比如宝宝缺锌或是缺钙,可能需要补些保健品。如果用保健品提升宝宝的免疫力,还需慎重,因此有些保健品中含有激素,宝宝食用后,可能造成性早熟,对宝宝生长发育反而不利。如果妈妈想给宝宝吃保健品,最好是在儿科医生的指导下。
正确做法:培养宝宝不挑食的好习惯,每餐让宝宝有更多的选择,饮食均衡,宝宝的营养不缺乏。
 
误区4:抗生素用得越多治疗越彻底
  
妈妈们可能不知道,滥用抗生素的后果是可导致细菌产生抗药性。当真的需要使用时,会因细菌耐药性越来越强,而导致药效越来越弱,使疾病越来越难治,必须加大药物的剂量或联合用药。这样不仅影响疗效,且还会加大副作用,引起很多不良反应,,使身体对付病菌的抗病力大打折扣。宝宝腹泻久治不愈,很可能就是滥用抗生素,使肠内菌群失调所致。
正确做法:虽然妈妈们可以在药店轻松买到抗生素,但奉劝妈妈们,宝宝有病,一定要看医生,在医生指导下,按疗程使用抗生素,这是对宝宝最大的保护。


误区5:足不出户少生病

有些家长把孩子当作温室的花朵,尤其是老人带宝宝的家庭,为了避免宝宝生病,少让宝宝在室外玩,少接触其它小朋友,认为这样就能避开病毒,少生病。其实这样做,宝宝的免疫系统就会非常脆弱,孩子的免疫系统是在一次又一次与微生物的斗争中得到锻炼而不断完善的,免疫系统就像是与致病微生物作战的部队,部队里有指挥员,有战士,他们需要有小型的战争,来强壮自己,以保证战斗力。
正确做法:让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和其它小朋友一起做游戏,玩玩具,这样抵抗力才会越来越强。
 
温馨提示
1.很多常生病的宝宝,会在4岁后得病次数逐渐减少,这说明宝宝对很多病毒都有了免疫力,体内有抗体,所以生病会越来越少。
2.常患严重感染,常需要住院或发育不良的宝宝,父母应该及早带去看医生,查查有无免疫缺陷。
根据便便判断宝宝健康状况!

这些便便都是正常的


想了解哪些便便是异常情况,咱们就要先知道哪些是正常的。


1
 胎粪


从出生的第一天开始,持续数日,宝宝会排出柏油样、黏稠的黑色或墨绿色便便。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胎粪”。



90%的正常新生儿会在24小时内排出胎粪,早产儿也可能36小时内才会出现。如果宝宝24小时内,尚未进行第一次排便,需要由医生排除是否存在肠道疾病。


2
过渡期便便


宝宝在胎粪排净后,便便颜色会变浅,呈军绿色,也不再那么黏稠。这种便便被称为过渡期便便。这代表着宝宝开始消化早期的母乳或者配方奶了,也说明他们的肠道功能是正常的。


3
 母乳喂养的便便


纯母乳喂养的宝宝,便便为黄色或者浅绿色,呈糊状或者奶油状。有时候也可能被误以为是腹泻(实际上是正常的,又叫做生理性腹泻)


母乳喂养的宝宝,便便中可能夹杂着一些细小的颗粒,看上去像芥末和奶酪混合在一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奶瓣或者偶尔绿色便。这跟这年龄小孩子肠道菌群还没有完全建立,容易消化不好导致的,只要没有什么气味的变化,次数不会太多,营养状态好,都是正常的。




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次数差异很大。可能每次喂奶或者用力的时候,都会喷出一点儿。这是由宝宝的胃肠反射导致的。当胃内充满食物的时候,会刺激肠道运动变得异常活跃,导致便便喷出。这些都是正常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婴儿肠道可以吸收更多的母乳,极少造成营养浪费。从而导致排便次数减少,每天不超过一次,甚至有些可能一周才排便一次。类似于攒肚,只要宝宝的各方面正常,体重稳定增长,食欲正常,没有明显腹胀,大便较软(黏稠度不大于花生酱),那就不用担心了。


4
配方奶喂养的便便


配方奶喂养的宝宝,便便是糊状,有些像花生酱,黄褐色、棕色或者绿褐色,都是正常的。质地要比母乳喂养的更加黏稠,气味也更浓烈一些。这是因为未被消化的营养物质,会在通过肠道时,被微生物分解产生气味,但一定不是刺激性的。



配方奶喂养的宝宝,通常大便次数比母乳喂养的宝宝少。因为他们的粪便通过肠道的速度缓慢。开始的时候,通常每天3-4次,过一两个月之后,可能每天1-2次。但至少应该每天一次,否则应警惕便秘的发生。


5
添加辅食后的便便


一旦宝宝开始引入辅食,比如婴儿米粉、香蕉泥等,你会发现,宝宝的便便将发生较大的改变,特别是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来说。


添加辅食后,宝宝的便便会变成褐色或者黑褐色,比花生酱更加黏稠,但依然是糊状的。



有些时候,由于摄入食物的原因,会出现彩虹色或者未消化的食物残块


比如红色可能是吃了红心的火龙果,橙色是由胡萝卜引起的,深蓝色是由蓝莓引起来。这些都不用担心,只是由于部分食物,在通过肠道时未被完全消化导致的。


如果宝宝吞下了整块食物,也会出现这种现象。宝宝肠道的消化功能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所以不用担心。如果宝宝的便便中,持续有未消化的食物,也需要由医生来判断,是否存在肠道营养吸收的问题。


这些便便提示可能有问题




了解正常便便之后,再来看看不健康的便便,可能提醒宝妈哪些问题?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


1 
泡沫便便


如果宝宝的便便单纯呈现绿色,并不意味着有问题,可能和妈妈摄入的食物有关。


但是,如果同时伴有持续性的泡沫,则是说明宝宝摄入的前奶过多,导致摄入较多的碳水化合物(前奶中含有较多的乳糖和较低的脂肪)。未消化的乳糖,在肠道内发酵,产生酸性的绿色便便和泡沫。



这种情况可以通过调节每次喂奶的方式来解决


妈妈每次喂奶时,要让宝宝完全吸空一侧乳房,再换另一侧。如果妈妈的乳汁量很大,供大于求了,每次哺乳的时候,要从上次结束的一侧乳房开始,便于吃到更多脂肪含量较高的后奶。


2 
红色或者黑色便便


如果宝宝出生后几天,便便依然是黑色,或者突然出现红色或黑色便便,则提示宝宝可能存在肠道健康问题



这种情况首先判断宝宝是否添加了铁剂,因为铁剂有时会导致黑便。排除服用铁剂之后,应及时带宝宝就诊,可能存在消化道出血等肠道疾病。


除此之外,如果妈妈的乳头出血,导致宝宝吃奶时吞入,也会出现黑便。


3 
稀便或水样便


如果宝宝便便的性状发生了改变,成为稀便或者水样便,而且大便次数明显比平时增加,可能是发生了腹泻



发生腹泻的原因有多种,可能是病原体导致的,也可能和妈妈的饮食有关。


如果宝宝发生了腹泻,特别是对于小于3个月的宝宝来说,一定要及时带宝宝就诊,及时补充液体,以免发生脱水。


这里要提醒的是,母乳喂养的宝宝,便便会稀一些,甚至会随着吃奶或用力排出便便,次数也比较多,属于正常现象,又被称为生理性腹泻。只要宝宝生长发育正常,妈妈就不用担心。


4 
酸臭味的便便


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配方奶喂养的宝宝,便便气味都不应刺鼻。如果出现了酸败、恶臭的粪便气味,就需要警惕宝宝的健康问题了,可能存在食物不耐受或者过敏的现象。


主要出现在添加辅食之后,由于未消化的蛋白质在肠道内发酵,导致便便的臭味。应及时咨询医生,判断是否存在食物不耐受或过敏的情况。


5 
白色便便


如果宝宝的便便呈现白色或陶土色,可能存在严重的肝脏疾病,要及时带宝宝就诊。



6 
便便干硬


如果宝宝的便便呈颗粒状,很硬,俗称羊便,说明宝宝发生了便秘


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出现此类情况,很可能是因为没有摄入足够的奶量导致的,或者由于疾病导致大量液体丢失,比如发热等。一旦开始进食固体食物,发生便秘,则说明摄入过多的谷类或者牛奶,需要调整饮食结构。




儿科医生刘育林
儿童保健及儿科疾病诊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