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注意到了,宝宝每次刚吃奶的时候总是“狼吞虎咽”,这通常是因为宝宝饿了,慢慢的宝宝吃几口停一会,或者是玩一会再吃,是宝宝已经快吃饱了,也吃累了。小宝宝的这种状态,其实跟大人饿了吃饭时一样的,大人也是很饿的时候吃的很快、吃的很大口,快饱了吃饭速度也会慢下来,吃的相应也就少了。这是人类一个很自然的生理反射。
抛开了这些自然反射,宝宝总是吃奶断断续续的情况,家长还要综合以下五种情况,请对号入座。
01
喂养姿势不正确
宝宝吃奶时很费力,可能与妈妈喂养的姿势有关,小宝宝吮吸能力弱,当宝宝含接乳头不完全、吮吸费力、宝宝吃不到乳汁,这样导致了宝宝吃奶时间长,看着宝宝吃奶也很累,宝宝不得不通过休息来弥补精力,就出现了吃吃停停的情况。
对策:换个正确的姿势
如果是母乳喂养家长可根据图片所示,纠正喂养姿势。
不当的哺乳姿势和婴儿含接乳头方式可能会导致孩子无法摄入足够母乳,引起乳头疼痛,甚至损伤乳房组织。正确的哺乳姿势和乳头含接方式总结如下:
1
宝宝的头和身体呈一条直线。
宝宝面向母亲并整个身体靠近母亲。
宝宝的脸贴近母亲的乳房。
宝宝的下巴触及乳房。
2
摇篮式——适合顺产足月新生儿
妈妈取坐位,将宝宝放在枕上,用臂弯支持宝宝的头部和背部,使宝宝斜卧在妈妈怀里吸乳。
直立式——适合稍大一点的宝宝
宝宝坐直,跨坐在妈妈腿上;妈妈同侧手臂扶好宝宝,另一只手托乳房。
橄榄球式——适合剖腹产后伤口恢复期
妈妈取坐位,妈妈乳房同侧手托住宝宝头颈部,肘部夹着宝宝身体,另一只手托住乳房。
侧躺式——适合剖腹产或分娩时难产
妈妈取侧卧,将卧侧的胳膊放在枕下,另一侧手臂扶住宝宝。
3
宝宝开始用力吸吮后,应将其小嘴轻轻往外拉约5mm,目的是将乳腺管拉直,有利于顺利哺乳。
妈妈能听到宝宝吞咽的声音,并感受到孩子慢而深地吸吮。
整个喂哺过程妈妈没有感到乳头疼痛。
4
刺激:妈妈用乳头轻碰宝宝嘴唇,让宝宝嘴张开,寻找乳头。
含乳:宝宝含住妈妈大部分乳晕与乳头。
吸吮:哺乳时乳头应深入宝宝口中、抵至宝宝上腭。宝宝面部应接触乳房。
离乳:妈妈用手指将其小嘴轻轻往外拉,结束时孩子松开乳头,表现有平和满足感。
5
衔接错误的表现 如衔接不正确, 婴) L的嘴及下颏不紧贴乳房;
可看见较多的乳晕, 尤其在下唇下面;
婴儿吸吮动作小而快;
婴儿因吸不到奶而烦躁不安;
母亲容易感到乳头痛。
衔接不正确时,母亲应先中断婴儿吸吮,尝试重新正确衔接!
02
奶水不足
奶水是否充足的判断标准:宝宝体重、身高、头围有正常范围内的增长。只要宝宝的生长在正常范围内,就不用太过担心。(不能很好判断的话最好经过专业儿保科医生评估)
对策:保证充足奶量
妈妈奶水不够,早期应该坚持让宝宝吮吸你的乳房,以刺激乳腺末梢,促进乳汁的分泌。妈妈可以两侧轮换着喂,每侧喂养大概15分钟。此外,妈妈可以进补一些下奶的汤水,保持身体各种营养的均衡,以促进乳汁分泌。如果实在不行,妈妈就只能适当给宝宝添加一些配方奶粉。
03
喂养环境嘈杂
周围环境过于混乱、嘈杂,吃奶时会分散宝宝的注意力,导致宝宝吃奶时不专心。如果你总是坐在电视机前喂奶,或者喂奶的时候总是喜欢跟家人朋友唠嗑,宝宝在吃奶的时候,注意力集中在你的身上,这也是出现吃吃停停的一个重要原因。换句话说,在嘈杂的环境下喂奶,容易出现吃吃停停的情况。
对策:换个安静的环境
喂奶的时候关掉电视,拿开手机,坐在安静的环境中,你要看着宝宝满足地吮吸你的乳头,你还可以适时地对着他微笑,或者深情地抚摸一下他。这样不仅可以加快宝宝吃奶的速度,还能有效增进母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强母子感情。
04
口鼻呼吸、吞咽不畅
当宝宝口咽部有痰、或者鼻腔内有分泌物时,可能会出现呛奶、吃奶费力的情况。
对策:及时扫清障碍
如果宝宝口鼻不畅,你要及时帮宝宝清理鼻腔分泌物,如果有痰排不出,那么你应该赶紧请求医生的帮助,遵医嘱进行医疗干预。
05
乳头凹陷或扁平怎么办?
据统计,女性乳头内陷的发生率为1%~2%,通常为双侧,也可仅发生于一侧,不仅影响美观,而且容易藏污纳垢,更为严重的是,乳头内陷使婴儿难以吸吮乳汁,失去哺乳功能。
小编支招:
一般来讲,程度较轻的乳头凹陷不会影响正常哺乳,可以在平时生活中自己做一些矫正来帮助乳头突出。
1
牵拉
每次彻底清洁双手后,擦洗乳头及周围,再对乳头进行牵拉。牵拉后需轻轻按摩乳头周围。整个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切忌使用蛮力。
2
乳头矫正器
每次哺乳前佩戴15分钟,宝宝吸吮或吸乳器吸乳几天后,乳头就可得到改善。不过孕早期和孕晚期不建议使用。
4
帮助宝宝衔乳
每次将乳头轻轻拉出,送入乳儿口中,待其能含住乳头并能吸吮了,即告成功。
如果乳头凹陷很严重,万万不可强行往外拉、拽乳头。确实不能哺乳者,应尽早回乳,以免发生急性乳腺炎。
06
人工喂养可能是奶嘴孔洞太小
进行人工喂养的宝宝,妈妈如果不注意奶嘴的选择,可能会出现奶嘴孔洞过小、吮吸不畅的情况,这也是出现吃吃停停的一个重要原因。具体来说,奶嘴孔洞过小,宝宝吮吸不畅,容易疲劳,这就使得宝宝不得不通过休息来弥补精力,因此就导致了吃奶吃吃停停的情况。
对策:换个合适的奶嘴
妈妈只要到超市选购一款真正适合宝宝的奶嘴就行。在喂奶的时候,妈妈应该尽量把奶液倒转,让奶水充满瓶颈和奶嘴,让宝宝轻松能吃到奶,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宝宝吸奶的难度,帮助宝宝一次性把奶喝足。
孩子咬指甲怎么办?
出现这种现象常与精神紧张有关,在生活节奏改变比如孩子入托、入学时孩子特别容易出现紧张,在生病时也容易诱发此症,部分小儿由于模仿他人而形成。具有内向、敏感、焦虑素质等性格特点的小儿容易患此症。部分患儿诱因不明。
孩子表现为反复咬指甲甚至发展成鼻屎。部分儿童常伴有其他行为问题,如睡眠障碍、多动、焦虑、紧张不安、抽动障碍等心理分析。
咬指甲并不是小孩的专利,很多成人也会咬指甲的经历。在心理学上来说,其实啃咬指甲,有时反映出一种心理情绪,吃鼻屎也是如此。往往与情绪紧张、抑郁、沮丧、自卑感、敌对感等情绪有关。
也就是说,我们咬指甲,是因为我们有压力,通过咬指甲来放松压力,同时我们考虑一些难以决择的问题时,也会咬指甲。
心理学家认为,咬指甲来缓解压力是由于在小时候这种行为被强烈的提醒,来源于父母强烈的提醒,"咬指甲"这个行为,可能反倒被保留下来,甚至越演越厉害,那么慢慢这个行为就成了这个孩子一个固定的情绪的一个释放和一个关系的再现。惩罚也可以强化,一个孩子因为一件事情被骂被打,这可能是一种强化,这种强化就会让他这个行为变本加厉。这种行为可能延续到成年。咬指甲、吃鼻屎的预防和治疗。
首先要消除造成小儿紧张的一切因素是预防和治疗的关键。
父母对患儿以鼓励为主耐心说服教育,调动患儿克服不良习惯的积极性。
多让小儿参加娱乐活动,转移其注意力。
当孩子出现咬指甲、吃鼻屎时,家长要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讲故事等。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经常修剪指甲。
用苦味或辣味剂涂搽指甲等强制方法效果差。
频繁出现可到医院进行矫正,行为矫治疗法如强化济、消退法、厌恶法等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般由医生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设计出行为治疗方案,由家长协助实施,同时给予支持性心理疗法。行为疗法的效果取决于医生、家长和患儿三方面的密切配合,并要持之以恒。当然个别找专业儿保科进行营养判断排除营养这方面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