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各位小伙伴们,听说了吗?18号那天,广州出了个新政,说是要在全市范围内收购90平米以下的存量新房。这不,好多小伙伴都私信我,问这事儿能不能让广州楼市再火一把?
来来来,今儿个我就统一给大家回复一下,答案是——不会哦!
为啥这么说呢?其实啊,这收储的操作就像是雷声大雨点小,表面上看阵仗挺大,但实际上效果嘛,也就那么回事儿。说白了,这收储房企手里的存量商品房,还是那一套去库存的老思路,甚至可以看作是棚改货币化的“新花样”。
01
收储房
想当年棚改货币化,拆了个体的房子,然后给个体一笔钱,让他们拿着钱去买市场上的存量房。结果呢,没房子但手里有钱的小伙伴们,一下子就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拆迁款还没捂热乎,就转到了房企的口袋里。最后,个体得了房子,房企得了拆迁款,市场也消化了新房库存,看上去是“三赢”的局面。
现在收储商品房也是这么个道理,只不过角色换了换,地方政府直接下场当起了“购买力”,买走了房企手里的部分库存房。之前棚改货币化,拆迁户拿的是地方借来的国开行的专项贷款,说到底还是地方举债救市。现在嘛,还是这个老药方,只不过这次举债买来的房子,不用再经过拆迁户的手,直接地方政府掏钱买了。
结果呢,房企得了购房款,市场消化了部分库存,唯一不同的就是这次扮演“有效购买力”的,从拆迁户变成了地方政府。说到底,楼市还是那个楼市,供大于求的事实,不管你是棚改还是收储,都掩盖不住。
有人可能会说,收储是为了保障性住房,以后这些房子要低价租或者卖给有需要但收入不高的人群。这话没错,收储的房子以后确实是干这个用的。但我就纳闷了,为啥偏偏现在收储呢?
如果真是为了解决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那为啥不在2016年棚改后到2021年之间收储呢?那时候,棚改货币化模式可是把房价推上了天,一路上涨的房价,早就把咱们老百姓的劳动性收入涨幅甩得远远的了。
02
为什么这个阶段没有出台
收储商品房的政策?
嘿,朋友们,咱们来瞅瞅一组挺有意思的数据哈。
2017年的时候,商品房销售额噌噌噌地涨到了133701亿元。然后呢,一年比一年猛,到了2021年,直接飙到了181930亿元,这五年,就像是楼市坐上了火箭,嗖嗖地往上窜。
那时候啊,大家伙儿都像是被楼市这股风给吹迷了眼,觉得买房就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刚需的怕买贵了,投资的怕赚少了,于是呢,一个个都像是被啥牵引着一样,手拉手地冲进了楼市的大门。
可你猜怎么着?从去年开始,楼市的风向突然变了。收储、房票、棚改这些个政策啊,就像是商量好了似的,一股脑儿地冒了出来。为啥呢?还不是因为新房卖不动了呗。
你看啊,2022年的商品房销售额,唰地一下,比2021年少了26.7%。到了2023年,虽然降得没那么猛了,但还是比上一年少了6.5%。再到2024年的前十个月,销售额又少了20.9%。这新房销售额就像是坐上了滑梯,一路下滑啊。
这背后的原因啊,说白了就是居民端的负债空间到顶了,消化不动新房库存了。房企一看这形势不妙啊,赶紧降价自救。结果呢,新房一降价,二手房市场的人也跟着急了,纷纷套现离场。这一来二去的,就像是滚雪球一样,新房促销、二手房降价,互相“借鉴”,谁也不想落后。
可这样一来,楼市利益链条上的那些大佬们可就不乐意了。他们开始以“价格”为武器,互相厮杀起来。结果呢,只能是两败俱伤。
所以啊,为了制止这种厮杀,收储政策就出台了。地方出面收储新房,就像是给楼市打了个“镇定剂”。这样一来,供需失衡的情况能稍微改善一下(虽然改善得有限),房企的债务压力也能得到缓解,新房库存也相应减少了,降价的动力自然也就没那么足了。
说到底啊,这收储政策啊,就是为了保房价、保地价,最终保地方的土地财政。你看,这楼市啊,还真是让人捉摸不透呢!
03
收储就可以让
楼市逆转乾坤?
嘿,朋友们,咱们来聊聊最近楼市那点事儿。你们猜怎么着?央行给的那3000亿专项资金,说是要买存量房的,结果到6月底才花了121亿,这钱花得可真够“含蓄”的。
为啥呢?还不是因为给的“价格”太温柔了点儿。就像《南方日报》报道的那样,广州那边负责收储的是安居集团,他们的工作人员说了,收储价格跟市场销售价格比起来,那简直就是对折大促销啊!
你说市价100万的房子,收储只给50万,这谁乐意啊?可就算是这样半价大甩卖,安居集团还得挑挑拣拣,周边交通得方便,得容易租出去,出租回报得好,这才勉强考虑一下。
有人就纳闷了,地方上为啥不能把价格往上提一提呢?多出点钱,房子不就到手了吗?嘿,地方上心里可有一本账呢,他们认为这价格已经够高了,再往上那就是“冒险”了。
对折的价格,那可是对楼市“悲观”预期的直观体现。地方上这是给自己留足了至少50%的余地,万一房价继续跌,只要跌幅控制在50%以内,他们就不会亏本。这对折的价格,简直就是地方给自己筑的一道“防火墙”。
这道防火墙一竖起来,咱们也就明白了,楼市里的那些大佬们,特别是“地方”这位大佬,对房价泡沫那可是心知肚明。
而且啊,从收储二手房到现在开始收储新房,地方上这是亲自下场当起了“最后购买者”。这信号可明显了,就是告诉市场:购买力不行啊,得靠政策出手,用更多的债务(收储款)来勉强扭转楼市供需失衡的局面。
现在啊,想让那些被尾气熏得够呛的居民,用他们那点低速增长的收入,去消化那些价格依然高高在上的房子,这不是难为人嘛!
04
修复居民负债
哎,说起现在楼市的问题,咱们心里都有数。人口、城镇化、套户比、人均住房面积,这些数字一个比一个让人头疼。但说到底,最关键的还是得修复居民端的需求,说白了,就是得让大家的口袋鼓起来,负债轻下来。
怎么修复呢?分配改革、增加收入、发福利,方法多的是,可问题是,现在正处在化债期,两个字——没钱!
前几天,网上热议的棚改要扩充到300个城市的事儿,也是想借此东风。但我说句实话,靠外力想一劳永逸地解决楼市问题,那简直是痴人说梦。地基不打好,也就是居民的收入和负债问题不解决,上面的建筑再华丽,也早晚得摇摇晃晃。
棚改的量暂且不说,我就纳闷了,真靠棚改就能拉动新房去化,让楼市重新火起来吗?那16年那次棚改货币化后,楼市怎么今天又成了供大于求的局面?
这才过去8年啊,怎么就玩不转了呢?怎么就没人愿意接盘了呢?
但我说啊,咱还是先把底子打好,把基本功练扎实了。老想着走捷径、弯道超车,那很多大招啊,根本下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