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春雨漫评明朝 后期的历史(二十五)魏忠贤屠杀东林大佬

文摘   历史   2024-09-03 07:51   山西  

据汪文言的供词,熊廷弼失陷封疆,本应处死,但是通过他当中间人,给东林大佬送了四万两白银,就由死刑变成了死缓。

因为汪文言被活生生的刑讯死了,所以单就这份供词而言,它的可信度非常低。至少面对这种口供,谁也会报以怀疑的。因为古话早就说旧了,酷刑之下,什么样的口供整不出来?

更主要的是,犯人都让审死了。这份供词上的手印,是怎么摁上去的,谁知道呢?

许显纯严加拷问汪文言,逼迫他招供杨涟接受熊廷弼的贿赂。汪文言仰天大叫:“世上难道有贪赃受贿的杨大洪吗!”到死都不承认,大洪是杨涟的别字,许显纯于是自己写供词,诬告杨涟贪污赃款二万两银子,于是逮捕杨涟。(摘自《白话明史.魏忠贤》)


许多人总觉得,古代法官也好、酷吏也好,或是老蒋手下的特务机构,审问犯人时就是一个打字。其实这都是人们的想象,因为从审问的理论来说,用刑永远只有辅助作用。

一切是显然的,面对酷刑,真正能承受住的人,恐怕也就在传说中。不要说大刑伺候了,就是打板子,一直打下去,人们也会哭爹喊娘、胡说八道的。总而言之,你们想让我招什么,我就招什么!你说我强奸过母猪,我就强奸过母猪;你说是我策划的九一一,我就策划过九一一;你说我试图把地球毁灭,我就计划这样干过。

从这层意义上,对于审案而言,就算可以用大刑,如果法官就是抱着用大刑的念头,肯定永远也审不清案子。

因为你不去掌握最多的证据,永远无法判断:被挨打的人,是在胡说八道(只是因为害怕挨打,所以让他招啥,他就招啥),还是在编造谎言(假装害怕挨打,所以让他招啥,他就招啥)。

这样审来审去,与其说是法官在审案子,还不如说是法官在编案子。换而言之,这等于法官,已经把相关的案子结了,然后引导嫌犯,顺着他的意思招认口供罢了。因为还是那句老话,酷刑之下,什么口供整不出来?

最后的结果,自然是法官得到一大堆是似而非的、真假难辩的东西。关键是在这种背景下,法官也无法指责嫌犯胡说八道了,因为面对酷刑,谁也会胡说八道的。

总而言之,人家明明不知道,你非说人家知道,人家不瞎编能行吗?再总而言之,人家明明没干这种事,你非说人家干了这种事,人家不给自己编排相关罪行,能行吗?再总而言之,人家明明说事情的真相是这样的,你非要说不是这样的,人家不顺着你的意思编故事能行吗?这样审问人,永远也审不出事情的真相来。

所以,在刑讯合法的年代里,刑讯也只是辅助手段。如果一个人迷信刑讯,就算他动机再纯,肯定也会弄出一大堆冤假错案来。因为不论怎么说,审案也是以证据为主的,而不是以口供为主的。


我曾看了一段宫廷剧(《甄环传》),大意是皇帝让人审问皇后的亲信。审案的人,上去就是酷刑招呼,非要让她招认是受皇后指使的。

其实呢?就我理解,这种事应该是不会发生的。因为这不是审案子,这是定案子。审案的人,已认定了某种事实,然后就用大刑招呼嫌犯,那结果不用说,审案者想得到什么样的口供,就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口供。

如果皇帝叫下面的人,这样审案子,皇帝的智商估计不会很高。因为换个角度,把审案的人拉下去,上去就是大刑伺候他,肯定用不了半个小时,想让他招什么,他也会招什么。对此,谁也别嘴硬,把谁拉过去,也会如此。

最简单而言,上面有人问,一亩地可以产多少斤粮食?

你说,大家会怎么回答呢?我敢说,上面上的人,想让大家怎么说,大家就会怎么说。对此谁也别牙硬,面对发自心底的恐惧,敢实话实说的人,一亿个人里面,也没有几个。

虽然说吹牛不上税,但是大家都异口同声的说,一亩可以产几千斤、一万斤,还想一点税也不增加,也想得太美了。按这种标准收税,你说会不会饿死人呢!

也许有人会说,当时没人给大家上刑啊!真正的问题就在这里,没有上刑,上面的人让你说什么,你都会说什么,如果用了大刑、甚至用了非刑,那还了得?


是不是有点说得远了,我们再回到前面的内容。

审案的官员用酷刑,自然能弄出一切口供。问题是,这种口供的真实性,永远受到外界的怀疑。所以,魏忠贤一伙在审问那几个东林大佬时,并没有一味用酷刑,而是玩了一种高明的心理战术。

汪文言被活活审死,绝不是因为汪文言宁死不招。因为汪文言那种政客的骨头,估计没有人们想象中那样硬。

事实上,魏忠贤往死审汪文言,就是为了杀鸡骇猴。因为看着汪文言的结局,几个东林大佬的心理防线,当时就被击溃了。历史上,类似的审案手法,也不是没有先例。


遥想当年,有两个大哥一直闹党争,其中一个大哥,就找借口,把另一个大哥的小弟,抓起一大片。最开始,那些被抓起来的小弟们,都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因为他们都是有身份的人(全是官员),而且上面还有大哥罩着,对方就算把他们抓起来,也不敢把他们怎么样。

简单的去看,想让那些官员招认自己的罪行,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在这种背景下,这位大哥就把这些官员,送到了一个酷吏手中。这个酷吏刚刚投靠这位大哥,自然会卖力表现一下。总而言之,不就想要一些口供吗,这很容易!

这个酷吏在审这些官员前,先审了一些别的案子。于是这些官员,都亲眼见到了这个酷吏的冷血、残酷。这个酷吏似乎并不审案,犯人一上来,就问犯人一句话,招是不招?不招!马上就开打。还不招?继续开打。多会儿招了,多会儿算完!一直不招,就一直打!而且刑罚之恐怖与不人道,都是让人毛骨悚然的。

这样审过几个案子后,酷吏就开始审这些官员了。

这些官员,看到这个酷吏,竟然这样审案子,早就都让吓尿了。

所以,当这个酷吏拉过一个官员,问他招不招时,这个官员当时就会说一句话,我全招!因为不招,结果是他亲眼看到的。

这个官员招了,再把其它官员拉过来,大家更是只会说一句话,我全招!

不要说,让他们招认的并非死罪,就算是死罪,这些人恐怕也不敢说不招。想当年,来俊臣让周兴入瓮,那可是满门抄斩的大罪,但是周兴身为一代酷吏,也是二话不说,马上就全招了。

其实呢?这是一种心理战术,那个酷吏平常也未必就是这样审案子。更主要的是,相关官员不招,这个酷吏绝不敢这样审案子的。因为这个酷吏真敢这样审这个案子,明天他也会吃不了兜着走的。但是一方面慑于对方酷吏的恶名,另一方面又亲眼看到对方冷血、残酷、霸道的审案过程,大家全吓傻了。

所以,当天下午,这个酷吏就把整理好的口供,给自己的大哥送了过去;这个大哥第二天就把相关口供,给皇帝拿了过去。

那些官员的大哥面对这种事实,那是打死也不相信。因为自己的小弟,怎么会这样痛快的招认呢?因为相关罪行,完全可以抵赖啊!所以,他想当然的认为,这是刑讯逼供的结果。问题是,皇帝派人下去调查,相关官员的身上,那是一点伤也没有!

这个大哥,终于认栽了。因为他手下的众多小弟,都犯了罪;虽然不是死罪,他这个当大哥的,能跑得了?

关键是,他一直信誓旦旦,他的小弟都没有罪,最后他的小弟都齐刷刷的招认了,他能没事吗?

他认为是,这是刑讯逼供的结果。问题是,上面派人调查的结果是,他的小弟都是一点伤也没有。你还怎么解释呢?自然是事实俱在,他的小弟们,都不敢抵赖了。

这段内容,原型来自《唐书.吉温传》。

林甫与李适之、张垍有隙。适之领兵部,而垍兄均为侍郎,林甫密遣吏擿其铨史伪选六十馀人,帝命京兆与御史杂治,累日情不得。炅使温佐讯,温分囚廷左右,中取二重囚讯后舍,楚械搒掠,皆呻呼不胜,曰:“公幸留死,请如牒。”乃挺出。诸史迎慑其酷,及引前,不讯皆服。日中狱具,林甫以为能。温尝曰:“若遇知己,南山白额虎不足缚。”


看到汪文言的结局,那几个东林大佬就产生了一种错觉。那就是,在刑讯逼供合法的年代里,当你落到政敌手中,能不能熬过大刑,肯定是个未知数。所以通常只有两个结果,一个就是你打死不招,最后真的让打死了;另一个结果就是,多会儿把你打招了,多会算完事。

关键是,就算你打死不招,等你死了,对方也可以给你伪造一份认罪书的。关于这一点,从汪文言的结局,就可以看出来。

那几个东林大佬被魏忠贤恐怖的外表,吓坏了。所以抓进去,经过简单的审讯之后,马上就全招了。

比较流行的说法是,那几个东林大佬在饱受酷刑之后,才发现这种可怕的事实,于是就商量好了,一块招认了相关罪行。

实际上,更符合真相的内容,是那几个东林大佬被汪文言之死迷惑了。所以被抓起来后,经过简单的推演,就选择了招供。

那几个东林大佬报的想法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所以在宫廷系统内的司法部门,他们绝不叫冤。因为,他们害怕一叫冤,就会步汪文言的后尘(会被活活打死,死后还会被随便编排罪行)。


从正常的司法程序,这个案子最终还会移交到政府的司法部门结案,而那几个东林大佬们招认的罪行只是受贿。从法理上看,受贿情节如此严重,这自然是死罪。问题是,从帝国惯例去看,这好像也不是死罪。所以那几个东林大佬相信,只要把他们移交到政府的司法部门内,以他们在政府中的影响力,还可以把这个案子翻过来。

问题是,那几个东林大佬却没有想到,他们此时已陷入了魏忠贤精心布置的圈套里。

许显纯诬以受杨镐、熊廷弼贿,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诸人俱自诬服,光斗坐赃二万。忠贤乃矫旨,仍令显纯五日一追比,不下法司,诸人始悔失计。(摘自《明史.杨涟传》)

其实,那几个东林大佬思考问题的方法,本身就是错误的。

一切是显然的,魏忠贤绝不敢上手就用酷刑对待东林大佬,更不敢真抱着往死整东林大佬的念头。因为皇帝让他审理相关的案件,他把相关案犯都审得体无完肤,甚至是全审死了,你就算拿到了口供,何以服众呢?

如果魏忠贤把案子审成这样,就意味着魏忠贤失败了。因为魏忠贤用酷刑,即使拿到了口供,皇帝自然也会报以怀疑的。

问题是,东林大佬们一根汗毛也没有伤,就集体招供了。那就是另一回事了。谁处于皇帝的角度也会觉得,这是因为人证、物证齐全,所以东林大佬们无从抵赖,只有全招了。


我们可以想象,当魏忠贤代表的内廷系统,把相关的口供给皇帝拿上去后,暂时又不把相关案件,往政府司法部门移交,那几个东林大佬就没处跑了。

东林大佬都亲口招认了自己收受了大笔贿赂,关键是谁也不能说,这是刑讯逼供的结果。你说,谁敢说这不是一个铁案?

关键是,只要皇帝认为这是一个铁案,后面的事就非常好办了。


从某种意义上,那几个东林大佬直到此时,也没有弄清皇帝和魏忠贤的关系。所以他们并不知道,魏忠贤手上的筹码,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样多。换而言之,只要皇帝不点头,魏忠贤最多也就敢放手拷打,汪文言那种不清不白的小角色。

从这层意义上,如果那几个东林大佬硬顶住,魏忠贤就有可能进退失据,最后没法下台了。

问题是,那几个东林党,并没有弄清皇帝与魏忠贤的关系,而且他们太聪明了、太现实了;所以看到汪文言惨死的景象,经过一番简单的审讯,就对受贿事实供认不讳。

在这种背景下,皇帝对那几个东林大佬,就丧失了最起码的同情心。

因为,我一直以为,你们只是扯淡技术全国一流。没想到,你们贪污受贿的技术,也是全国一流。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魏忠贤再放手拷打那几个东林大佬,就没有什么后果了。因为就是把这几个东林大佬打死了,皇帝也不会可怜他们。

既然如此,等待这几个东林大佬的结果,自然就是死路一条。于是这个案子,又进入了下一个阶段,那就是你们受了贿,相关的赃银呢?为了逼出相关的赃银,魏忠贤手下的酷吏又开始了新的一轮审讯,结果就是东林大佬都被审死了。

泪痕春雨
历史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