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上的武威长城分布

文摘   2024-11-20 17:57   甘肃  

中国地大物博,拥有广袤多样的地形地貌。因此,历代长城修筑时,在选址与布局上遵循“因地制宜,因险制塞”的原则,即长城的建造体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武威地势南高北低,按地形地貌形成三个区域。南部为山区,有草原、森林、冰川等分布;中部为绿洲平原,是人口、城市和灌溉农业分布最集中的区域;北部是较低平的干旱荒漠区域。拥有高山、峡谷、丘陵、草原、沙漠、绿洲、高原等多种地貌,汉、明长城的走向分布有着明显的地理环境特征,这一点史念海先生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论述过,比如其在论述河西汉长城时认为,“汉时河西四郡南有祁连山,北有合黎山。南北相向,形成一个狭长的地区。焉支山之东谷水(今石羊河)、休屠泽是重要的绿洲水源。由敦煌筑来的长城,顺弱水西侧而下,在过了焉支山后,再顺谷水西侧而下,直抵休屠泽泽畔,到达武威郡治所姑臧县的东北。居延泽和休屠泽都是广大的湖泊,可以起到防御的作用。这样的曲折转向都是随着当地的地理形势而显现的变化,并非人为作用。”说明长城的走向及选线受到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尤其是不同的地形地貌的影响。长城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巧妙结合是长城建筑地域性的重要体现,武威长城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势、地貌和气候区划特征。

从分布地势上看,汉、明长城大部分位于中国地形第二阶梯,平均地势海拔1000—2000米。武威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地势呈西高东低,局部地形复杂。地形可分为三带。南部祁连山区,海拔在2100—4800米之间。中部平原绿洲区,海拔1450—2100米之间,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北部荒漠区,海拔1300米左右,干旱少雨,日照充足。境内既有分布于乌鞘岭上高海拔高原长城,如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就介绍说:“乌鞘岭的明长城遗址非常明显,修建的位置基本在海拔3000米左右。乌鞘岭海拔高,没有特别完整的、可以开采出来的整块石头,夯筑长城基本上都是在相对低一点的地方取土,然后搬运上来。经过千百年的风雨侵袭,绝大部分都成了蜿蜒曲折的土梁状。”武威的长城修筑在地势分布上落差非常大,这是它的一大特点。

从地形特征看,长城分布主要以山地和高原为主。长城所在山地主要包括大兴安岭、燕山山脉、太行山、阴山山脉、贺兰山等,其间长城或高踞山脊盘亘,或深入山谷蜿蜒。长城所在高原地区主要有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河西走廊地区和青藏高原,高原上的长城多借助地形起伏和河流沼泽等天然屏障。武威长城就是属于河西走廊上的高原长城,长城穿越的地貌不仅有高原山巅、也有绿洲平原,不仅有河谷沿岸,也有戈壁沙滩,长城分布地形特征复杂是武威长城的另一大特点。

从分布气候特征上看,大部分长城分布于中温带。武威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冬寒夏暑,气温日、年变化大;降水较少,气候干燥。这种气候特征一方面决定了武威长城修筑材料的独特性,即多采取黄土夯筑,另一方面受地区气候干燥,雨水稀少的因素影响,自然破坏相对较小。

(本文节选自《武威长城两千年》)

 

作者简介:

海 敬,甘肃兰州人,西北民族大学法学硕士研究生,现为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参与编撰图书5部,主持省级以上课题5项,参与完成国家、省级课题多项,在省级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贾海鹏,甘肃宁县人,西北大学历史学硕士研究生,现为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持省社科规划办青年课题1项,参与完成省级、市级课题多项,获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第十四届青年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首届青年凉州文化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在省级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编辑:马海霞

审核:王   冰

终审:王雪军

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开展秋季义务压沙志愿服务活动

武威明长城的分布走向

吐谷浑协助北魏平定凉州叛乱

 ,使

  

 稿Lzwhyjy2024@163.com

凉州文化研究
弘扬凉州文化,推进文旅融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