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文摘   2024-10-11 14:54   甘肃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为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那么,为什么把九月九日叫重阳呢?它来自《易经》,易经是以九为阳数,九月九日,两阳重叠,为“重九”。爱国诗人屈原在他写的《远游》诗中,曾有“集重阳入帝宫兮”的名句。这说明早在战国时就已经有了“重阳节。”东汉时期,社会信奉道教,道家认为九月初九是一个容易发生灾祸的日子。为了消灾避难,人们会在这一天登高避邪。魏晋以后,重阳节逐渐发展为官方认可的节日,尤其是在唐朝,重阳节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


古诗词里诵重阳


古代的文人,对重阳节的描写很多,其中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最是我们熟悉的重阳,“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人用重阳节登高的习俗,很巧妙地写出了自己对故乡、对故乡朋友们的深沉思念。而宋代诗人苏东坡的《定风波·重阳》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恬淡的重阳,“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他认为人的一生,应该把握当下,过好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

南唐后主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词文通过写重阳节挂茱萸香坠儿的习俗抒发主人公的愁怨,自然地引出“愁恨年年长相似”的哀叹和感慨,好一个感伤的重阳节。


节日民俗过重阳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这一名称源于重阳节最突出的节俗活动——登高。重阳登高的习俗起源于东汉,南朝梁吴均的志怪小说集《续齐谐记》中记载了一个与之相关的传说。东汉的时候,有一个叫桓景的人,他拜术士费长房为师学习法术。有一天费长房告诉桓景,说他们家在今年九月九日会有大灾大难,但如果家人在这天爬上高山饮菊花酒,就可以消灾避难。到了这一天,桓景依言,举家登山,果然平安无事。晚上回到家中,看到鸡犬牛羊全都死了。此后人们每到九月九日便会登高、野宴、饮菊花酒,以求免祸呈祥。

到两晋时期,登高发展成了群众性的活动。东晋大诗人谢灵运为了登高,还专门制作了一种登山木屐,人称“谢公屐”。李白就有“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的诗句。隋唐时期,成为一项综合性的登高会。可见,《续齐谐记》中的这个故事只是传说,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重阳登高最初或许就是出于消灾辟邪的考虑,后来才慢慢演化为一种娱乐活动。

赏菊也是重阳节重要的习俗之一。赏菊习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晋代,晋代诗人陶渊明是一位爱菊之士,他经常在庭院中种植菊花。他去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将赏菊习俗与重阳节结合起来,就是我们所知的“重阳赏菊”。

除了登高、把酒、赏菊之外,重阳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就是佩戴茱萸。同菊花一样,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之物,所以重阳节也有“茱萸节”之名。重阳节佩戴茱萸这一习俗大约源于晋代,东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三 “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人们佩戴茱萸,是一种对美的追求,在传统的观念中,茱萸是美的象征,并且还被视作长寿的象征。


武威王杖话重阳


重阳节是九月九日,“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古人认为九有“长寿”的寓意,所以重阳节这天有“求寿”的习俗,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重阳节在中华文化中代表着孝道的弘扬。在这一天,子孙们通过探望、陪伴、赠送礼物等形式,表达对父母、祖辈的尊敬。这不仅是对古代孝文化的传承,也符合现代社会提倡的尊老、爱老理念。

在武威地区,提到尊老、敬老、爱老这一话题,就不得不联想到武威磨嘴子、旱滩坡及五坝山墓葬遗址出土的王杖简册及木制鸠杖,这几组王杖简册内容使我们能够较为清晰地还原汉代养老令的基本面貌。1984年甘肃武威古城乡五坝山汉墓出土的木鸠杖,形制最为完整,长达210厘米,握持之处光滑明亮,应是老人长期杖不离手所致,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王杖的使用频率及社会上普遍的尊老爱老风尚。

鸠杖

鸠杖是中央政府授予老年人的特殊荣誉,亦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关于鸠杖之制,始于汉成帝建始二年(前31年)。《后汉书•礼仪志》:“仲秋之月,县道皆案户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王杖,餔之糜粥。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王杖长(九)尺,端以鸠鸟为饰。鸠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授鸠杖于年老者,盼他们同鸠鸟般避免噎食,同时,“鸠”音同“久”,有长久长寿之意,授杖表达出一种希望老人饮食正常、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景。而与鸠杖一同出土的简册,则反映出汉代中央政府在授予老年人鸠杖的同时,还颁布了相应的法律制度以具体规定受王杖者之年龄及其所享待遇与不可侵及的权利。

汉人以孝治天下,孝道实际已成为治道,顺乎人情的尊老养老,成为治理国家的统治政策,既顺从人情,又合乎自然,从而使整个社会上下一体,同心同意。这是中国最古老的养老制度,是中华传统崇孝文化的具体表现。

重阳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也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价值观。它通过敬老孝亲、自然崇拜、感恩丰收、健康长寿等多重文化象征,构建了一个凝聚家庭、社区和社会的纽带。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节日的形式和内容在变化,但重阳节的核心价值始终未变,那就是敬老、感恩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作者简介:俞丹华,甘肃古浪人,大学本科学历,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研究实习员。



编辑:马海霞

审核:王   冰

终审:王雪军

【廉洁文化】我国历史上的廉洁文化

汉代武威的土地利用

【悦听凉州】五代、宋初凉州的政治变迁

  ,使

   

  稿Lzwhyjy2024@163.com

凉州文化研究
弘扬凉州文化,推进文旅融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