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为文宗:孙诏、孙備的文章和书法

文摘   2024-11-08 17:31   甘肃  

孙诏,是清代武威县的首位进士。潘挹奎在《孙方伯传》中说:“武威自明季李锐登甲榜,官汀州太守,至方伯再成进士,故吾乡入国朝来,方伯为甲科开先云。”全祖望在《署湖北承宣布政司使武威孙公课》中称赞孙诏:“峨峨使君,破荒而出,如炼石手,以补天阙。花砖绫被,三馆矜式。游历方面,树藩秉臬。”孙诏文采卓绝,但其作品遗留罕见,他为武威名将张君烈撰写的《张君烈墓志》可见一斑。

孙铺是乾隆十六年(1751)进士。潘挹奎在《孙韦西先生传》中记述,孙铺善为制艺(八股文),岿然为文宗。去世之后,名誉日崇。在当时,陕以西言文学,则曰孙仲山,广为学者推服。其文章思深力锐,在《清修葺海藏寺碑记》中可领略其文才。

通过解读武威民间收藏的“祗林冠冕”匾额,还可以了解孙铺的书法造诣以及归乡后的社会生活。

一、孙诏撰《张君烈墓志》

张君烈(1672—1727),字承武,清代康熙、雍正时期武威名将。祖籍安徽凤阳,其先祖为开国功臣,因为军功被封为世袭指挥同知,便落籍武威。雍正年间,张君烈因为军功被封为松江总兵,雍正皇帝非常器重,称其“有督抚才”。

武威县进士潘挹奎撰写的《武威耆旧传》一书中,讲述了张君烈两个儿子的故事,二子合称“殿堂”,长子叫张殿,见于《张孝子传》,次子叫张堂,孙子叫张联珂,字介璜,见于《张介璜传》《张君烈墓志》中提到,张君烈还有一幼子张台。

张氏和孙氏是两代世交,张君烈去世后,孙诏应其后代请求,撰写了《张君烈墓志》,由举人白暲书写。

二、孙備撰《重修海藏寺碑记》

在武威,孙備的书法和文章都幸有留存。在武威民间收藏有“祗林冠冕”匾额,落款为“乾隆甲辰(1784)秋九月,辛未(1751)进士揭阳令韦西孙備题”,是孙備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九月为武威山西会馆高僧题写。

乾隆五十四年(1789)二月,孙铺撰写《修葺碑记〈重修海藏寺碑记》》,碑文末署名为“赐进士出身、原任广东肇庆府阳江县知县邑人孙铺撰”,说明当时他已经辞官回乡。碑文开头一句“武邑林泉之美,城北为最,而海藏迤东尤胜”,历来为描写海藏寺优美风景之名句,今人引用频多,但未必知其出处。

此碑文为“邑诸生王录书”。王录,字心简,是进士王化南的侄儿,在潘挹奎《武威耆旧传》中有《王文学传》。在碑阴,则记录了海藏寺的主持僧人,及其徒弟、徒孙、徒曾孙。

三、孙備书写的“祗林冠冕”匾额

武威的民间收藏家收藏有一块匾额,上书“祗林冠冕”四个大字,是进士孙備题写。此匾额长度240厘米,高度104厘米,为6屏组合而成,周边雕刻彩绘,正文蓝绢泥金书写,完整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匾额上款曰:“□上人庄严整肃,得二十六相,公口颇化,穷百尺竿头而世无沩仰,无从授记,主持山西会馆数十年,和易雍容,缁素景慕,因弁数言,以为诸山式。”

下款曰:“乾隆甲辰(1784)秋九月,辛未(1751)进士揭阳令韦西题”。后面还有“友”“诸山衲(僧人)”等字样,及几十个人名,应该是共同敬献匾额之人。

(本文节选自《清代凉州府儒学教育研究》)

作者简介:

赵大泰,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副研究员。主编出版非遗专著《凉州贤孝之“二十四孝”》《凉州贤孝之“三十六记”》,主持及参与完成省级、市级课题多项,在省级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吴旭辉,甘肃省社会科学院杂志社编辑。参与完成省级课题多项。参与完成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第三方评估课题1项;参与完成甘肃省社会科学院蓝皮书写作2篇在省级期刊发表论文3篇。




编辑:马海霞

审核:王   冰

终审:王雪军

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1篇研究成果被《中国古代史年鉴2022》收录

镇番县进士的成就

武威县文进士的仕宦、著作及从教经历

  ,使

   

  稿Lzwhyjy2024@163.com

凉州文化研究
弘扬凉州文化,推进文旅融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