匾额的分类

文摘   2024-10-30 17:49   甘肃  
根据匾额的质地
01
木质匾额

木质匾额是清代匾额中保存最多也最常见的一种,这与我国传统建筑多以木质结构为主有关。木质匾额的成本较石质和金属低廉,也容易制作,因此匾额以木制匾额居多。但木质的匾额在保存方面很容易受到岁月的腐蚀与自然侵害,因此在释读上会增加一定的困难,而且在所留存的实物资料上,也比较偏重晚期,即明清的实物资料。制作木质匾额的上好材料首选杉木。由于杉木具有良好的耐风蚀性和抗虫耐腐性,它成为匾额制作的普遍材料也就不难理解。此外,楠木、杏木、檀木、樟木等名贵木种也是制匾的主要材料。

02
石质匾额

此类匾额镶嵌在砖石结构的建筑物墙体和墩台上,多见于建筑物的大门门额之上或石牌坊中间。材质有青石、麻石、花岗石、大理石、青白石、白石、汉白玉。《北京名匾》和《中华名匾》收录的明清时期石匾数量为103方。石质匾额一般用于砖石建筑物的墙体和墩台上的镶嵌式。

03
金属质地

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逐渐出现了金属质地的匾额。金属质地的匾额通常以金、铜包边,匾额上面的金字需用金箔覆盖。清代《武英殿镌刻匾额现行则例》中曾有记载,御笔匾额的匾面需用粉油青色,上面的金字需用金箔,一个一尺八寸的金字,需用金箔588张。

根据匾额的功能

匾额的功能或作用大多是与该匾额的内容相关联的,内容往往就预示着用途。根据不同的用途,主要可以分为三个大类。

01
建筑园林匾

此类匾额主要是标识建筑物和景物的名称,这是匾额最基本的作用,最为常见的有祖庙宗祠(其中还有寺庙)、官府门第、室斋雅号。然而,这种命名并不是简单地给建筑物起一个名副其实的标题,其中往往充分体现了古代文化的儒道互补精神,蕴含着人际协调的文化思想。这类悬挂在风景名胜、休憩之所居的匾额在文字上也多采用表征仙境,寓意祥瑞;修身勤政,规诫自勉的辞藻。颐和园中的乐寿堂,就是取“智者乐,仁者寿”之意,不但暗示此乃“智者仁者之堂”,“乐寿”二字也是寓意吉祥,符合此间主人祈求祥乐长寿之愿望。

在所有为园林建筑命名的匾额中,古往今来比较能体现情景交融、表达意志的,要数文人题写的匾额了。如斋堂雅号。清代王应奎《柳南续笔》说,狂士归元恭“家贫甚,扉破至不可阖,椅败至不可坐,则俱以纬萧缚之,遂书其匾曰‘结绳而治’”。如此“结绳而治”,门匾上的四个字,活脱脱地将主人的性格凸显于门户之前了。

上海翰林匾额博物馆的馆藏中,这种可以体现主人高洁的品质或者修身自勉的匾额有很多。比如清代协办大学士陈大受就题有“安敦堂”之匾。敦,勉励也,以立其志。还有“树德堂”“海涵堂”“裕后堂”等,或明志,或自勉,或警喻。

02
旌表贺颂匾

这一类匾额多用以歌颂、称赞、旌表、庆贺之途,通过进献、赠送、恩赐等方式给予授匾者。在此过程中,它们起到了歌功颂德、协调人际关系,维护传统伦理道德、政治统治的作用。这种匾也是用途最广、保存较多的匾额类型之一。比如赞扬匾、祝寿匾、荣升匾、功名匾、德行匾等。在匾额的演变历史中,我们曾提到,匾额的这一功能是逐步发展出来的,而在明清时期,这一功能已经发展得非常完备。

通过匾额来表达对文昌帝君的赞扬尊崇是武威文庙匾额一种主要的形式。如现存武威文庙匾中的“万事文宗”“诞敷文德”“纲维名教”“司命文章”“曜握斯文”等匾额,就是意在文昌帝君和文昌神祇的护佑下,文运昌盛,博取功名,同时表达了封建社会文人诗书传家、功成名就的理想与价值观。

以匾额作为表彰忠孝节义的形式,在全国各地都比较普遍。用匾额协调人际关系,为当世和后世树立行为典范,宣传伦理道德观念是当时从官府到民间都喜用的一种方式。甚至因为官方提倡的这种孝义贞节已经影响到民风民俗,比如本应是庆贺的祝寿匾,往往出现赠送的匾额不是庆贺寿诞、长命百岁,而是通过表彰寿者的忠孝节义而使其本人有一种荣耀之感。给女性祝寿时,匾额上一般书写“节孝堪旌”“闺阃模范”“懿德延厘”等来表彰其美好的德行,而对男性则多用“品偕渭叟”“德寿兼优”“风清梅叟”等。这种以赞扬寿者德行的匾额在祝寿匾中将近半数。

03
商铺招牌匾

这类匾额就是商店的招牌,在今天仍然屡见不鲜。这是匾额世俗化的一种标志。匾额逐渐通过商匾这一形式进入民间生活。这种匾大多为长方形,悬挂于门窗之上,尺寸以门面大小而定,颜色大多为黑漆金字,也有黑漆绿字或红漆黑字。而大商号或讲究的店铺也有将题字镌刻于木板上再贴金,有人称之为“金字招牌”。这样的匾额显得格外醒目庄重。匾额在制作上也追求特色,形式多样。四周镶以不同的花纹边饰,或木或石,或写或刻。石匾用砖雕作花边也曾广为流行。商匾的内容主要通过巧取文学作品、凭借商联文采、援引成语典故、附会神话传说、仰仗名人题字、利用趋吉心理、采摘宗教词语、表达报恩情感、显示店家诚信等方式,负载着厚重的商业思想,投射出传统的文化色彩。因此,通过商匾对店铺进行宣传,在今天仍然很盛行。

根据匾额的形制
01
基本形制

大多数的木质匾额以长方形为主,基本形制有横匾和竖匾。早期的匾额以竖匾为多,多为竖长方形,也有近于正方形的。晚期的匾额为横式,基本上是横长方形,这是由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变化决定的。我国古代建筑十分明显的结构特征之一——斗拱位于房檐之下,撑托着房檐,使之高大雄伟。在唐宋以前,斗拱这一部分结构非常雄伟,它在整个建筑物的高度中所占的比例很大。自元、明、清以后,斗拱这一部分结构的比例就逐渐缩小,就是说柱顶到房檐之间的高度越来越小。因为匾额大都是悬挂在建筑物房檐之下的,所以到后期横匾就比较合适了。尤其到明清时期,匾额文字较多,竖匾就更不合适了。当然,后期也不都是横匾,有些高大建筑,檐下亦甚宽大,也用了竖匾,如北京故宫等。所以,用横用竖还要依建筑物的形制。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匾额中,雄伟庄重的宫殿庙宇多采用竖匾的形式,以配合建筑的气势和高度。

02
衍生形制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匾额与建筑、景物相搭配的要求逐渐提高,匾额形式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清代李渔的《闲情偶寄·联匾第四》中,关于匾的形状就有明确的记载:

手卷额:额身用板,地用白粉,字用石青石绿,或用炭灰代墨,无一不可。与寻常匾式无异,止增圆木二条,缀于额之两旁,若轴心然。

册页匾:用方板四块,尺寸相同,其后以木绾之。断而使续,势取乎曲,然勿太曲。边画锦纹,亦像装潢之色。

虚白匾:“虚室生白”,古语也。且无事不妙于虚,实则板矣。用薄板之坚者,贴字于上,镂而空之,若制糖食果馅之木印。务使二面相通,纤毫无障。其无字处,坚以灰布,漆以退光。俟既成后,贴洁白绵纸一层于字后。木则黑而无泽,字则白而有光,既取玲珑,又类墨刻,有匾之名,去其迹矣。

石光匾:即“虚白”一种,同实而异名。用于磊石成山之地,择山石偶断处,以此续之。亦用薄板一块,镂字既成,用漆涂染,与山同色,勿使稍异。其字旁凡有隙地,即以小石补之,黏以生漆,勿使见板。至板之四围,亦用石补,与山石合成一片,无使有襞襀之痕,竟似石上留题,为后人凿穿以存其迹者。字后若无障碍,则使通天,不则亦贴绵纸,取光明而塞障碍。

秋叶匾:御沟题红,千古佳事;取以制匾,亦觉有情。但制红叶与制绿蕉有异:蕉叶可大,红叶宜小;匾取其横,联妙在直。是亦不可不知也。”

李渔不仅详细地记载了匾额的形状、制作方式,甚至将每种匾额的优缺点或者题写、应用时的注意事项都一一道来。由此可见,前人已经对匾额的形制有很深入的了解和研究。我们现在的匾额,仍然沿用着这样的形式。另外,根据匾额制作工艺的不同还可以分为斗子匾、雕龙匾、平面匾等,但由于涉及具体的工艺问题,在此就不再赘述。

根据匾额的文字布局和字体

匾额按文字布局可分为横匾和竖匾两种。竖匾为早期匾额的主要形式,晚期匾额多为横式,至于转变原因,主要是由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变化所致。

匾额按字体可分为篆书匾、隶书匾、楷书匾、行草书匾等。以数量论,匾额以楷书匾为最多,以篆书匾为最早。

(本文节选自《武威匾额述略》)

编辑:马海霞

审核:王   冰

终审:王雪军

匾额的起源及流变

【廉洁文化】“铁面冰心”马明义

北凉时期的吐谷浑

  ,使

   

  稿Lzwhyjy2024@163.com

凉州文化研究
弘扬凉州文化,推进文旅融合。
 最新文章